实用小贴士|分享我在自我成长之路上的有益尝试
来自:装阿闲
我认为自我成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做实验的心态,在实践当中印证自己的心得,保持觉知和增强掌控感。发帖是想阶段性地总结对我而言有益的一些尝试,主要谈方法论和执行心态,按照重要程度排序,最后会夹带私货谈个人心得,欢迎大家交流。
首先是一个小目录:
日常习惯/填补漏洞/发展爱好/阅读听课/其他
阅读其实是我花最多时间的环节,针对自我成长成长这个主题读完了有六七十本书,领域从心理学社会学跨到禅学灵修,在这个部分我会展开推荐一些书籍和课程。被我放在最后是因为,读书只能说为自我成长播下种子,至于到底能否生根发芽,还需要回到上面的环节好好实践。
日常习惯
放在最前面是因为,良好的日常习惯可以给生活增加秩序感,不管外界发生任何事都可以留下保持自己节奏的空间,也才有余裕拓宽这个空间。就像感性问题理性解决,理性问题感性解决一样,很多心理问题可以回到身体去观照,身体疼痛则往往是心理问题的信号。
1.1身体
- 规律作息。别把早睡看得太复杂,就是下个决心的事情。大学四年我一直早睡失败,本身又是无法熬夜的体质,常常因为晚睡精神不振。毕业的那一年下定决心要十一点睡觉,定好了晚上十一点的闹钟并告知他人,先给自己塑造了一个早睡的人设。到这一步基本会在十二点前入睡,再观察睡前磨蹭的原因,大多是上网或读书到兴头上不愿停下。舍不得结束今天其实传达了一种时间上匮乏的信号,绝大部分事情都可以第二天再完成或再享受,不用急于一时,留一些期待给明天。带着这样留有余裕的心情基本都能十一点准时躺上床,再安排夜晚的日程也更合理。同时我也给自己留了弹性空间,一周可以稍晚入睡1-2天,不至于因为偶尔晚睡自责。
- 坚持锻炼。把锻炼的门槛放得足够低,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计算在内,越简单越容易坚持。同时把计划时间拉长一些,譬如试试给一个月的减肥目标半年时间,并且要结合自己近期的生活状态考量,比较忙碌的时期确保有动就行。最后循序渐进保持行动的恒定,等到运动量已经完全不占据意志力资源再考虑加时加量。去年一月我决定每天跳绳2000下,之后不管当天体力如何我都坚持只跳2000下,勉强达成时会因为自己信守承诺而增强自信,轻松完成时会把剩下的力气留给明天,抱着这样简单的想法几乎不间断跳了十个月,最后一共跳了六七十万下,瘦了十几斤,这个积累达成的数字也很鼓舞人心。
- 感知身体。走到这步基本能与身体建立更紧密的联结,应该也会对身体有更多的觉知,再去聆听身体的信号,体察身体的实际需要,比如渴了/累了/困了/不舒服,照顾好身体,大部分心理问题不攻自破。
1.2心理
这部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诚实觉知与长期记录。
- 写日记。日记的意义一个是当下的纾解,另一个是便于日后的回顾复盘。选择能够让你长期持续没有负担诚实记录的方式或者平台即可,不推荐用微博小号等社交媒体,最好是博客或者专门的日记软件乃至手写。我使用的是你的日记这款匿名交换日记的app,另一个人的阅读和记录可以鼓励我继续写下去,至今我已经写了快两年,将近有三十万字。翻看日记可以很好地回顾过去发生的事情,从中发现自己行事和情绪波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可以观察自己的叙事手法。比如我自己深受非主流年代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早期的人生态度是相当悲观的,很多也演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而当我开始用更积极的方式赋予事情意义之后,我的生活也开始变得充实。
- talk to myself。这是我自己命名的新习惯,具体就是对着录音设备讲述自己的各种想法,就像在跟你最信任的朋友聊天。大概一次半小时,讲到哪算哪。语言表达比文字记录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可以用这种方式倾诉烦恼或者理清思绪,目前我一周跟自己玩一次。不管有没有好朋友都可以试试这个帮助人情感独立的好方法。
- 冥想。最早是交换时加入学校的冥想团体由老师带领冥想了一个月,后来我找到了一个非常棒的免费音频教程§§§ 放松冥想,每天入睡前都会点开一节定时播放,持续两年多,基本二十分钟的音频播到一半就能进入梦乡。有段时间也尝试用打坐的姿势听,后来感觉还是躺着舒服,对我而言更多是一个催眠仪式,一开始我会认真听引导语,后面就放任自己的思绪飘荡,很快就睡着了XD
1.3物理
这部分主要是增强物理空间的秩序感,同时和物品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先是阅读了《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
和一本讲极简生活的书,然后开始着手断舍离,闲置物品送人/挂咸鱼或者丢弃,保持桌面和橱柜的整洁,同时记录真正的刚需,之后定期整理。到这一步我的物欲已经相当低了,秉持如无必要无增实体的想法,买的基本是真正喜欢的,而且因为需要的东西少,所以真正选购的时候就不用太在意价格。
然后就是定期打扫卫生。之前相当懒的我往手机日历表里排了固定的打扫时间,到点就开始整理、扫地、拖地。体力劳动能带来充实的感觉,同时整洁的房间也能让身心更舒适愉悦。这里引用陈珊妮日记里的一段话,很好地传达了保持日常生活节奏带来的笃定感。
“無論遇到什麼事 先面對現實總是好的 衣服總是要洗 飯還是得吃 工作就是要完成 忙到一個段落就比較能夠理解這不過就是所謂的人生常態 累了趕緊睡一覺 早上一定要要打扮得清清爽爽才出門 晚上回家把地板掃乾淨 才不會慌亂”
填补漏洞
我开始自我觉知已经两年多,但真正开始改变的时间并不长。我发现问题不是出在“听过许多大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而是我在渴求改变的同时仍然保留旧有的一些行为和心理模式,相当于一边蓄水一边放水,所以才徒劳无功。
- 觉察坏习惯。《习惯的力量》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与其改正坏习惯,不如直接用好习惯替代。上一部分很多内容都是我进行替代的结果。其他一些坏习惯可能需要时间才能体察到背后更深刻的思维模式,觉察到更深层的原因才能消融它。比如之前我用线上系统交课堂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有一次没能踩点成功,我去发帖寻求安慰(这里其实还暴露我除了拖延之外的一个坏习惯,遇到问题不去面对而是想办法合理化逃避)。那次很幸运收到一个回帖说“大家不要理她,她只是享受肾上腺素带来的快感罢了。”拖延到最后关头完成,这虽然不健康但却是我习惯了的心理模式,意识到这点后我不再给自己贴“拖延症”这个标签。
- 远离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我对社交媒体投注了相当多的感情,但社交媒体渐渐成了自我改变最大的敌人。它不仅分散我的注意力,增加焦虑和无力感,更关键的是会诱导我固化旧有的思维模式。想想你刚刚打起精神准备好好生活,刷到一条网友转发描述人间不值得的图文消息,很容易就回想起原本悲观的生活态度继而放弃改变。最开始我尝试一周只在周六上午刷社交媒体,这个过程反复了很多次,尝到甜头之后基本没怎么用了,更多地阅读博客和使用搜索引擎(现在大家好像习惯用社交媒体找资料)。空闲时间我会整理手机相册或者读电子书,或者跟好朋友私聊几句。(淡出朋友圈之后peer pressure不治而愈)
- 情感独立。这里不是否认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意义,但我认为人首先要有面对情绪愉快独处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关系中付出和得到滋养。一味依赖他人寄托情感和寻求安慰都是不切实际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和消化情绪,不再等待积极情绪的召唤才去行动,而是用积极的行动倒逼大脑产生积极的情绪,偶尔觉得不安孤独时我会投入爱好转换心情。这里谈谈我曾经寻求过的依赖对象。
- 偶像崇拜。倒说不上是传统追星,我的动机大半是寻找理想中的自我。问题是描摹出理想自我后,我并没有选择行动,而是花更多时间去关注“偶像”的动态,一个接一个地刷live录像,看戏剧cut,读能找到的所有访谈文字,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更了解“偶像”台面上的形象,却更不了解自己的内心了。好的榜样是想激发你成为你自己,而不是让你成为谁的追随者。
- 嗑cp。也许每个人嗑cp的感受和目的不同,对我而言,除了戏剧张力之外,cp还展现了我理想中的感情模板,所以有代餐的成分在。这个基础上花越多的时间嗑cp,我就离真实的感情更遥远,既少了时间建立和维系属于自己的关系,同时不自觉拿cp感情与自己类比,难以接受落差(真实生活和戏剧还是有差别的)。
- 亲密关系。没能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建立的关系多是相互依赖的,两个不成熟的人相互安慰的同时又在彼此身上照见自己不愿接受的那一面,关系中的摩擦反而损耗了更多的精力,互相制约对方的改变。
发展爱好
这里指的是需要行动和体力的爱好,所以读书听课看电影等不算在内,希望大家也发展更多需要身体参与的爱好。列两个我今年培养的爱好。
- 逛公园。公园是很有人间烟火气和绿色生机的地方,既能够亲近自然,也能够感受其他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饭后散步看看嬉闹快乐的孩童,活力四射的广场舞人群,整点小玩意的摊贩,感觉还挺治愈的~
- 学乐器。今年四月我以二十多岁高龄去琴行报名学架子鼓(一般都是幼稚园小朋友在学)。锻炼手脚协调,找寻身体律动的过程让我很开心,听音乐也更加投入,习惯听鼓声判断自己能否演奏。每天练基本功既是静心的好时机,也给我的生活增加了秩序感。循序渐进的学习也让我改掉了大学时养成临时抱佛脚的坏习惯,今天努力练习还是打不下来的节奏往往睡一觉就行了,这是因为休息时知识技能会在大脑内重新组块,所以要给自己预留更多的学习时间。
阅读听课
这部分展开其实能说很多,准备慢慢再写,详细介绍一些有帮助的书籍和课程。要指出的是,自我成长类的书最好是边读边实践,所以切莫贪多,一天一个章节是最合适的,其余的时间用来行动和反思。
只把这门课看完其实也是足够的,但同样,把时间线拉长循序渐进,一天或者一周看一小节,如果时间不多,评论区有文字版。这里偷懒贴一下我当时看完写的心得:
距离我第一次知道这门课已经过去整整六年了,它是我高中选上的校选课。但那时候的我,三分钟热度习惯性应付了事,一边补作业一边拖进度条,错过了机缘巧合的初次相遇。
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完美主义,过犹不及,all or nothing,归咎他人,这些“问题”戴上各式面具继续困扰着我。一失败就手足无措,一努力就急于求成,我几乎翻遍所有写焦虑,抑郁,消极的帖子,却总是鬼打墙一般地恶性循环。
今年卡在人生转变的关口,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积极主动的重要性,于是重新打开这门课,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完。谢谢Tal,他总是那么诚恳,真挚,坦然,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他的经历,不管是成功的,失败的,还是过程中的。上大学以来花太多时间上网冲浪,也颇受网络上一些片面偏激的言论影响,当接受到的信息都掐头去尾只取能够刺激大众的部分大肆宣扬的时候,真实生活中时常不顺的我们要如何自处呢?跟风转发丧气满满的微博和看沙雕笑话饮鸩止渴真的能治愈我们,还是不断提高快乐的阈值让我们越来越不知所措呢?
真实人生没有捷径,我们只能付诸行动,提升认知,调整态度,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不停前行,也因而,并不存在所谓的弯路。我们越是执着于正确,就越会遭遇错误,越是汲汲于反抗,对手就会越强大。当我们像米开朗基罗一样凿去不需要的部分之后,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卫就会出现。事实上,我们早已经拥有它了,我们早已经拥有值得感激的很多东西了,我们的对手只是忘记这点的自己,正如Tal教授的,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常常提醒自己,提醒别人,这些容易忘却的常识。我们的心境已经足够清明,要做的只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谢谢天南地北一起看课的大家,要记得take care of yourself,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追求幸福的路上,我们都不孤单。
结尾呼应一下开头说的做实验心态:
「你一定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你难免会经历失败与挫折,你必定会有时感到彷徨无助。这些时刻,我希望你能带着做田野的心情来面对人生,不论研究发现为何,过程本身便是重点。祝福你内心中有不灭的田野魂,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燃起勇敢与坚持的火苗。」
当你现在的生活不够顺利和满意时,就当作你正在做一次田野调查:)
附:我的其他帖子:我的生活探索记录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道与术:what与how的分野 (明日冰雪封山)
- 思考及感悟|做了一个SPA,突然就对“成长”下头了 (韩天澍)
- 思考及感悟|爱自己与爱身体,首先是不要再让「内在小孩」哭泣 (Beaver)
- 思考及感悟|不想做的事情,说明时机不到。想做的,任何时候... (好吧)
- 思考及感悟|提升运气的实用方法和原理,亲测有效 (留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