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书粉+剧粉关于书剧人物设定的改变及影响
来自:心若安度
作为12年就追书,然后又看了n(n>8)遍的书粉,以及骂着某台一集放成了长版剧情介绍追的剧,且现在还在为播放量添砖加瓦的剧粉,在看了组里的很多分析贴后,想谈一谈书剧人设差异和带来的影响。
1. 女主 明兰
书中是穿越,剧中是土生土长自是不必说了,这一个设定的变化导致了人物后续很多处理问题态度的改变,某种程度影响了观众和书粉对女主的接受程度。
书中的女主是成年人灵魂,到明兰长大,实际上已经是三四十的心理年龄,加上祖母的教导,所以,她的思想从一开始就是成熟的,很多看法是和我们现代女性相一致的。对待婚姻,她相信的是匹配和经营,不是爱情。
书中,她看着齐衡懵懵懂懂的爱情,自信满满地憧憬,她有感慨少年的美好,但没有也不允许自己动心。说到底,一个三十多岁灵魂的独立女性看着一个15/16岁男孩爱自己的样子,是什么情绪?代入一下,然后就知道为何书中从头到尾,她都是避之不及的。
剧中,明兰就是那个时代、那个年纪的女孩。纵然小娘的死另她清醒,祖母的教诲让她明智,但是没有教过她爱情。卫小娘和祖母都是婚姻中的失败者,一个不曾托付信任与全心,一个是爱得轰轰烈烈又决裂。从原生家庭来看,明兰看见了真爱的偏袒(剧中红狼对林小娘是),所以她不是不希望有一个真心对自己丈夫的,不是不渴望爱情的。书中对华兰和如兰婚后生活强调了一点:她们从王氏婚姻中看到了抓住夫君的心的重要性。明兰也看到了,所以这一点她懂。
那我们回到剧中初恋cp的交集与拍摄的情节。用毛笔勾勒齐衡的影子,再次收到笔的反应,上车是回眸的微笑,给他做的护膝,落榜时的鼓励……这些都是心动的小迹象。
一起打球、被跟着又收了泥娃娃,被动中,她也感受到了男孩的真情实意。
书中,认了兄妹便是万事作罢。剧中,又有了绝食抗议等等一系列后续。于是,她说:我愿意为了他试一试。虽然她知道,他想做的总是办不成。
宴会后院中,一句:你都瘦了。还有落水时抱紧的娃娃。
我不能说她爱得多深。她一定动心过、喜欢过。
这是剧中明兰人设最大的一个改变,我的理解是:无法通过穿越直接成熟,那么就选择让人成熟的捷径—恋爱。这使明兰的成长更加真实,毕竟不是穿越者。
明兰人设第二大方面改变就是复仇。对林小娘最后一次的攻击,逻辑略显不足,显得有点金手指。而后期顾家宅斗的片段,因为加了朝堂戏又删去了不少。所以显得明兰时而是神一般的存在,时而又智商不在线。这就导致了明兰事业线(宅斗部分)发展的不统一。这个改编我不太认同。个人觉得,这是张导剧的薄弱环节,好在知否保持了宅斗主线,否则就会出现清平乐那样的两线不协调(我也是孤城闭书粉啊!)
明兰韬光养晦时,在家里所“装”的形象,书和剧是统一的。是一个不出头、装不会说话(书中祖母挑孩子时,问了三个兰为什么要去寿安堂,明兰当时回答:听说祖母生病了,生病要吃苦药的,我不想祖母吃苦药之类,被惊为奇答。所以,明兰从来都是不善言辞的,她是说句利索话都会被如兰说今天怎么说话那么利索的人物形象)、听话、不争不抢、埋头苦干(刺绣),但长得很美的女孩子。明兰是活的通透(书中说,孔嬷嬷觉得明这个字用得极好),不是腹黑!她是知世故而不刻意为之,而不是装了傻白甜再露出一个令人悚然的眼神。
明兰在书中和剧中日常中还有一个区别是:在祖母面前的表现。书中明兰在祖母面前也是略收锋芒的。剧中几乎是毫无隐藏。这就导致观众觉得明兰在大众面前表现不善言辞有点割裂人物形象。
总体来说,编剧把明兰变成了一个那个时代有智慧女性的形象。但她也经历过各方面的痛苦,才最后真正有大智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分析|顾廷烨真的比齐衡和贺家哥更适合明兰吗? (姝书)
- 问,余嫣然的贴身女使叫什么名字? (悬臂)
- 讨论|澜澜澜澜澜,你除了对女人重拳出击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晏丞)
- 讨论|二叔是期待明兰撒泼像个真人,还是期待明兰像朱曼娘? (悄悄)
- 杂谈|我半夜没事看看知否感觉能静心 (lanshu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