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澳洲和香港的省钱经历(并奉送一些吐槽)
来自:Invisible Wave
看到这个小组的时候,我开始回忆起我的留学生涯。钱的问题贯穿了这整个的八年。这一篇文章并不是纯粹的抠门小贴士,还夹带着我的一些尖酸刻薄的吐槽及自我吐槽。如果你还想继续看下去的话,请稍稍忍耐一下我的苦水。
Part 1:澳洲(墨尔本)
我离开澳洲已经五年有余,在这里写的东西也未必适用于现在的情形。而且我记忆力已经衰退,肯定有诸多错漏。我当时在澳洲读高中,所以如果读者是本科或者硕士,我觉得这些可能不一定能帮到你。我在这里写的是一些关于钱的往事,生活中具体的抠门细节我已经不太记得了。
学费
澳洲的公立学校学费其实并不高,当时是6000澳币一学期,也就是六七万人民币左右一年。以我在香港接触到的来说,国际学校的学费应该要15~20W港币不等,所以在澳洲读高中拿一个国际文凭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像我这样非一线非省会城市的人也去得起。由于澳洲的高中内容实在过于简单,所以我认为没必要花双倍甚至更多的钱去私立学校,在一个好一点的公立学校读书足够保持成绩。在英港加坡和澳洲本土都能申请到足够好的学校了。如果你想冲Oxbridge这样的顶尖学校,那可以考虑更好的私立高中,但是你足够聪明的话,在公立学校也能考好的分数,只是学校没有什么经验,不能给你提供帮助,你去问他们要材料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要开什么。一些顶尖学校会直接来澳洲面试(很不幸,本人不够聪明也不够努力所以在面试中被脆拒了,不过就算录了掂量一下也读不起),不用你花一大笔钱飞过去面试。总的来说,澳洲高中这三年的钱花得还是很值得。
打工
在澳洲的时候,我住在亲戚家。我亲戚以打扫卫生为生。当时,他们经常聘请一些硕士生来帮他们干活。所以,在澳洲读书的同学除了餐馆之类的地方,还可以考虑这种工作,时薪当年是25澳元左右,比餐馆高一倍。我当时年纪还小,不敢去洋人的地方打工,我的英语也不够好,没有底气,所以我在华人的餐馆打工(我在一个叫亿忆网的地方找的,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我在中餐馆、炸鱼薯条店都打过工,主要内容就是端菜、点单。有些华人老板很凶,当时我还太年轻,受不了这种委屈,现在回想起来你就当他们是傻逼就行了。工资我已经不太记得了,一开始大概是9 澳元一小时,后来变成了12澳元左右。总之如果你是高中生,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你也干不了比较高级一点的活。也见识见识一下当地的老华人和老移民是什么样的,然后你就知道不要跟这些人混在一起,好好学英文,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亲戚的经验:如果有车的话,可以去农场里摘水果,老板一般是东南亚来的,比华人强。这种比餐馆里赚的多,适合社恐,就是要晒太阳。
教会
如果你有那么三五个朋友的话,你根本不用自己去找,自动会有华人教会的人来找你。但是,我不建议去教会蹭饭,因为教会那种地方让人觉得浑身不舒服,吃完了要跟他们尬聊,还要听牧师布道,布完道还要唱一些意味不明的歌。(关于这一点,奥威尔的《巴黎伦敦落魄记》里的描写很有意思:教会的人总觉得自己在做善事,但是受施舍的而穷人其实完全不care。我看了深有感触,因为我就是那种吃了东西还要嘴里咒骂的人。建议有过抠门经历的人都去看看这本书,真的,看完我都想自己写一本《墨尔本落魄记》。)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实在忍受不了那种氛围,并且很浪费时间,自己看看书看看电影不好吗?在此,我为可能冒犯到的信教的朋友道歉。
超市和农产品市场
一般来说澳洲的超市都很实惠,只是我忍受不了里面的面包和甜甜圈,实在太甜了。对于澳洲呆过的人是常识:最便宜的是Aldi,coles和woolworths 差不多,更高级的超市我都没去消费过了。除了超市,有很多农产品市场,不过需要你有辆车把几个星期的东西都搬回来。我记得Dandenong Market是一个超级无敌大的农产品市场,土豆都是一袋一袋买的,应该比超市里便宜很多。还有Springvale的市场,是一个越南人的聚居区,可以买到没有味道的猪肉。在著名的华人聚居区Box Hill的shopping center也有华人的肉店,这些应该都比超市便宜。我记得我亲戚也带我去过墨尔本的Kirkland,不过需要一个有会员卡的朋友让你蹭。
二手市场
上面说了,我的亲戚也是个穷逼。他们几乎不去大的商场逛街,也不怎么去city。每周日的时候,他们就去墨尔本的Camberwell的一个跳蚤市场,这是一种最省钱的娱乐方式,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还有便宜的手工肥皂之类的。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各种secondhand shop,最出名的就是Salvation Army,当时我能逛得起的就是这些店。在Chapel St. (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上面也有一些稍贵一点的精品店,可能对于成年的我来说这些应该不再有趣了,但是当时逛这些店真的其乐无穷。衣服和书都是一二澳元可以拿下,包和鞋子我没有看过,但是应该都很实惠。我回国的时候带了很多那种古典乐的黑胶唱片回去,虽然都有磨损,但是每张都只要一二澳元,让我爹也有了附庸风雅的机会。
交通
这里就要揭露我本人不道德且触犯法律的地方了。众所周知澳洲的交通费很贵,child Myki卡(半价)可以用到16岁,但是我当时已经17了,还在用。其实当时我身高很矮,看起来顶多15、6岁,我查过条款,说查票的人没有权利让17岁以下的人出示身份证明,所以你说你是16也没有管你。但是那天我脑抽说我17了,于是被罚了75澳元,我大哭一场。后来我把我的一张旧的学生卡上面的生日改小了两岁,即使查票的人怀疑,我也面不改色的给他看我的学生证(如果我聪明一点的话,应该去淘宝订制一个)。不建议大家学我逃票,此一条是我的忏悔。
课本和校服
在读高中的时候,我还在学数学、物理、会计,每一门课都有超级厚的课本,原价至少要70澳币左右,所以除了学校里的土豪,我们都是用的二手课本。当时我们的邮箱里都能收到很多学长学姐卖书的邮件,你也可以学他们群发邮件列出你要卖出的课本,很快就能卖出了。甚至我记得我当时在ebay上(现在还有人用ebay吗?)也卖出去几本书。计算器和校服同理。
吃喝玩乐
说是吃喝玩乐,其实就是吃麦当劳五分钱的甜筒(现在肯定涨价了),在麦当劳买薯条,在糖果店买快过期的巧克力,在超市买比水还便宜的超市自产lemonade,只要几毛钱,最奢侈的就是花四五澳元买一杯奶茶。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开心了。我现在在香港吃麦当劳依然是如此的开心,总之,抠门一定要心态好。
一些可能用不上的东西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难得和一个朋友来了一次毕业旅行。其中有一站去了凯恩斯,也就是大堡礁的所在之地。如果你以后暑假有机会,可以考虑去那里试试,环境也好,有很多青年旅舍可以打工,并且包住。我记得那里有很多日本游客,如果会日语将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有能力的可以自己当导游,带那种五六个人的中国人的团。不过这都是等世界秩序恢复了以后的事情了。
Part 2:香港
我不知道我爸妈是怎么想的,当年把我送到澳洲读高中的时候,就应该想好接下来面对的是更加高昂的本科和硕士学费。然而他们竟然觉得读个本科完全够了(其实这话也没错,如果要留在澳洲工作的话,读master没必要),还要读研究生干吗?如果读研究生就应该自己出钱——原谅我这只有大专文凭的父母的想法。所以问题是:我本科毕业后去哪里找这少则50W多则100W呢?所以我本科有奖学金的时候,他们总算是松了口气。但是他们又不甘心我没有在澳洲拿到身份,没把他们弄过去,跟他们的亲戚相伴退休生活。我的留学生涯总是充满了不断的妥协。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也想过要不要去美国读master(大一大二年少无知的时候我甚至还想过要不要去美国读MFA,并且让我爸妈准备200W,后来我发现我是大傻逼),但是为了香港身份证和奖学金,我又一次妥协了,我忍了。鉴于香港的环境,我完全不推荐任何人来香港读书。但是你要是真的想省钱,并且不介意别人听到你去香港说香港也算留学吗,来香港混一混再去别的地方确实有很大的几率从学校那里拿到一大笔钱。
社交
这一条在哪里都适用,并且我觉得非常关键,如果交友不慎,你会白白损失一大笔钱。当年在澳洲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高中生的心智还不足以理解贫富差距。找朋友一定要找跟我们一样穷、一样抠的。一开始我对于钱还是懵懵懂懂的,比如,在大一的时候,我约了一个同学去日本上暑校,在开学前照例在日本玩几天。我找了一个非常便宜的airbnb,她妈妈觉得这太坍台了,找了一家四星级酒店,现在回想起来我心都在滴血,还好只是住几天。我们一起从日本坐飞机飞回浦东机场的时候,她说她爸妈不来接她了,我说我爸妈来了,要带你吗?她说:啊?是我的司机来接我。我当时整个世界观都崩塌了,后来才知道她家在上海开旅行社的,并且她在香港的房租一个月是我的10倍不止。所以后来也就慢慢疏远了,谢天谢地。后来一起租房的室友也个个都是有钱的,所以一起租房的日子三年真的是难以忍受。他们不肯自己打扫卫生,要请菲佣,每天都要开很冷很冷的空调,就这个我一个月就不知道损失多少钱,估计至少500港币吧。他们有无数的衣服鞋子包包,几百块钱的口红就在地上滚着,最后留下了一大堆东西。如果是我的话,我知道我要搬家了,我一定会消耗那些物品,并且不再购入。但是他们似乎没有这个意识。最后我把他们的垃圾袋,洗衣液都拿了回来,还送了一大堆东西给了我那些一样抠门的朋友。这也算是我忍受三年的安慰吧。在香港的时候,我不断地受到一些社交带来的刺激。比如有一些卖保险的朋友问我要不要买4W一个月保费的保险,我说:excuse me?我看起来像是能出这笔钱的人吗?我父母一个月要是能赚4W,我会在这里吗?对我来说,400的额外支出我都要好好想想。待我稍稍露出一些我的穷逼本质时,这个朋友便再也不来找我买保险了。所以我现在的朋友都是消费水平差不多的,难得出去吃饭都是吃50块以下的茶餐厅。
租房
如果你有抠门意识,我想你可能会有一点嬉皮士的风范。在香港,租房是个令人头痛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宝地,即:香港的离岛。并且你抠门的话,一定是自己做饭的,那么离岛非常适合你。我现在租的这个房子的面积,如果换到港岛上,要翻个倍。而且这里离海边非常近,不行五六分钟就能看海了,步行十分钟就能去沙滩了。即使加上每个月的船费也是划算的,交通费现在还有政府补贴。如果不用天天去学校的话,那就更要住离岛了。并且,我个人觉得从离岛坐船去中环一点都不麻烦,因为如果你坐地铁的话要挤着,但是坐船每个人都有座位并且很舒服,可以干点自己的事情。其实这一条我是一点都不想分享出来的,我是非常自私的,我不想太多人知道把这里的价格哄抬上去了。缺点是:没有便利的现代生活,网络不是那么好,但是还可以忍受。
学校住宿
如果你是读研究型的硕士或者博士的话,可以考虑申请学校的junior resident tutor,能够把房租减免一半。主要任务是给宿舍里的本科生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我也想申请,但是无奈学校通知太慢,我已经签好了一年期的房子,只得作罢。
二手
香港有一个网站叫Carousell,相当于闲鱼。我在上面500块买了无线吸尘器,1000块钱买了抽湿机,我准备等我走的时候再打八折卖掉。其实这抽湿机是买贵了,但是因为住在离岛,离海边非常近,非常容易发霉。但是我后来发现花王的除霉漂洁可以把所有的霉菌干掉,25块钱一瓶。
银行
在资本主义的极致的地方就要讲资本主义的道理。一开学的时候,就不要被什么内地学生组织忽悠过去办什么中国银行,直接办汇丰银行。除此之外,现在香港兴起了一种叫虚拟银行的东西,开户有奖励。对此我的态度是:管他三七二十一,能薅多少是多少。一般来说虚拟银行年利率1%,但传统银行几乎没有任何利息(因为香港的金融体系的缘故吧),如果你不想费心理财,每天有那么块八毛的,也很开心。目前来说,消费有很多回赠。我五年前买的iPhone se坏了,于是我用一张虚拟银行的卡买了新一代的iPhone Se,原价港币3388,有8%的cash back,于是直接便宜了将近三百块钱。传统银行的信用卡是没有这么高的。对于手机,我向来觉得没必要买好的,但是在境外,苹果还是必要的,主要是apple pay用起来很爽。所以我觉得,iPhone se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手机,而且要不是坏了,我肯定能用五年以上。我男朋友比我更抠,但是他一千多块钱买了个华为,结果国外的软件这不能用那不能用。在香港,还有一个好处是你可以直接炒美股。听巴菲特的话,直接定投美股指数。(对于这个我不想多说,免得有什么嫌疑)。我现在觉得在资本主义的地方能用信用卡就用信用卡,让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所以我哪怕便利店买个水都刷信用卡。
学费
上面说了,在香港要办就办汇丰银行的信用卡。这是我最近才发现的,用学生信用卡交学费,每次大概能省个三四百块。在香港读研究型硕士,每个月是有工资的,非常适合没钱但是不介意香港的大学被欧美吊打的教学水平的人来混一混,也有机会申到好的博士。
打工
在香港找到一个体力工作没有在澳洲那么容易,而且香港也不是这样的氛围。并且,你有了学位之后,也不会想去做那样的工作。之前暑假的在一家广告公司做internship,工资很低,只有7000,两个月14000,但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我也没什么心思工作,就想继续读研究生了。做家教是一份很轻松的话,教普通话也可以,教数学也可以,普遍是200港币一小时,等于是这周的买菜钱已经有了。在学校里有RA的机会一定要抓住,虽然钱也不多,一个学期就6000块,但是干活实在太轻松了。我本科的时候做过两次RA,一次给社科的老师转录录音,一次给本专业的老师复印复印书啊什么的,完全不耽误平时的时间。
超市及吃饭
常有人说香港物价贵,我觉得并非如此。只要你自己去超市买菜做饭,完全不贵。最便宜的超市是佳宝,然后是百佳、惠康、fusion、market place、mark & spencer...city super。反正惠康后面的这些我是坚决不会踏入的。有人说佳宝的卫生有一定程度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还好,至少一些包装的东西可以在佳宝买。我在外面吃饭只要超过人均50我就觉得贵了,下午茶很便宜(大概25-40),所以我经常蹭下午茶,而不吃晚餐,东西都差不多,量小一点。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的留学花费已经被我降到了最低,并且没有怎么影响生活质量。当然这也是因为我比较幸运,比如我的本科和硕士都不用出学费,并且我在澳洲有个亲戚,所以我可以不用出房租(但如果你足够独立,能自己住就自己住,不要跟亲戚什么的搅合在一起,毕竟房租钱多打几个小时工就出来了)。我澳洲三年学费+机票大概也就花了20W人民币左右,并且自己打工基本cover了吃喝玩乐的钱。在香港四年,本科住宿有学校补贴,减去寒假暑假回国的一两个月,四年一共花了25W港币,也就是20W人民币出头。所以我面对我爸妈还是理直气壮的,因为我并没有花他们什么钱,没让他们砸锅卖铁。不过他们对于我没有留在澳洲,没有读什么精算金融走上人生巅峰之类的还是很不满的。以这个水平的花费来说,读useless文科的我对于以后大概率失败的人生也有了直面惨淡的勇气。个人经历,仅供参考。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谁有美剧《摩登家庭》的台词剧本?我想买 (ღ˘⌣˘... (赠之以芍药🍭)
- 我已经留学完了…才放我进组… (爱看什么看什么)
- 抠门分享|北京14/10号线方庄十里河双井_国贸_金台夕照_呼家... (1)
- 转租|自住新泽西grove st 转租 5.15-9.15 (發發)
- 美西找线上看电影搭子 (M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