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和方法知识,哪个更重要?
大头梨
?y?
从个人角度,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没有很大的差别。从问题解决角度,一个训练有素的分析,和一个凭个人经验摸索的分析,质量的差别就是相当明显了。
/ 问题解决能手有什么别人不知道的秘技吗?
/ 以为能手会说出什么新鲜的理论、技巧,你估计要失望了,他们似乎没有多少新鲜的东西。坐而论道,估计能手也会败下阵来,因为这不是能手的强项。
/ 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的障碍,大多不是缺少方法。 如果观察能手,可能也未必有太多的收获。“没什么特别的啊!”“没什么新鲜的!”
/ 如果被能手观察,估计会得到不少的收获,因为从自己一开口,说的、做的,不少都与应有的水准有明显的差距,但自己却觉察不到,因为自己本身对这些不敏感,导致行为与基本要求冲突都感受不到。
/ 方法的影响有,但不大,甚至连能手都未必有多了解六西格玛理论。差距不在方法,在于行为、在于习惯。方法知道得再多,都不如当下的言语、行为重要。差的行为习惯,让好的方法、知识难以发挥其作用。
/ 比如,讨论中应边写边讨论,不要总是停留在口头讨论。而现实中,可能是几个人站在挂板纸旁讨论半小时,竟然没有一个人写下一个字。或者即便写了,也是非常随意地写些意思含糊的语句。
/ 讨论中的发现是什么?或者分歧是什么? 都看不见。不透明!不清晰! 下一次怎么讨论?复杂问题必然有许多次的讨论,每次讨论的起点是什么?上次的结果是什么?靠每个人的记忆吗?
/ 非常基础、简单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都没有遵循,这些基本要求看起来倒像是“苛求”了。
/ 以上内容部分参考《好习惯,解决大问题——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能手的10个习惯》一书。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5125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怎么突破自己 (飞越山与海)
- 烦恼瞬间|我好痛苦 (momo)
- 觉察时刻|也许你一直否认的“我”才是真正的“你” (周鹿鸣avian)
- 聊一聊如何面对家庭关系的痛 (拿拿)
- 觉察时刻|分享修行人的近期人生感悟 (爱吃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