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观后感,论“正与邪”“虚伪与真实”
来自:ana
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个男人和生命中两个女人的故事。(是不是过于简单了一点,再加点……)男人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子,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二个男人和生命中四个女人的故事。千万表误会,我说的是演员的人数而已。男主振保是有两位演员来诠释的,同样,女主白玫瑰孟烟鹂、红玫瑰娇蕊也是。 呃~惭愧的说我并没有看过张爱玲的这本小说,记得初三看过电影版,但是完全没看懂。所以这次的话剧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走入这个关于玫瑰的故事。可能这部话剧独特的表现手法,让观众可以完全了解角色的外在肢体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一直是演员把握角色的关键,如何向观众表达是最大的难关,这里不得不提到《色,戒》。应该说《色,戒》是一部内心戏极重的一部电影,演员的眼神、李安的执导无一不是在突出其一二,但能理解的还只是小部分。不是看了之后的一些演员花絮、介绍,我还真不知道原来苏岩扮演的某太太,也和易先生有一腿……(扯远了,回来,回来~~)这部话剧倒好,干脆,心理活动演的比真实的还要多,或者这么说,整部话剧大多都是在演各个角色间的心理。 剧中,辛柏青和高虎扮演的角色属于振保的两个面,应该是一正一邪,或者说一虚伪一真实。汗~写完自己一抖,正=虚伪?邪=真实?剧中辛柏青,说“正”因为他选择了“道德”,选择了孝顺老母、选择了人们看似一切正确的选择。他“虚伪”因为他每回都强调自己是一个海外留学生,应该过配得上这一身份的生活,说“他是站在世界的窗口上”。他“虚伪”因为他的一切为了别人,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他从不为自己而活。他为了保护他那“柳下惠”的名声而放弃了已爱上他的红玫瑰娇蕊,放弃了自己的“情欲”。他“虚伪”因为他根本不爱自己的妻子白玫瑰“孟烟鹂”,却因为她大学毕业、身价清白而娶了她。他“虚伪”更因为当他发现自己的妻子慢慢衰老,慢慢市井,自己慢慢反感妻子了,他开始花天酒地,甚至开始对她拳打脚踢。 高虎,另一个振保,“邪”因为他敢与自己好友的妻子交好;不在乎世俗礼教。他“真实”因为敢于认亲振保对红玫瑰娇蕊除了情欲还有爱。他“真实”因为他敢做敢当。他“真实”因为人人都有“邪”这一面。 确实,人都有正邪两面,从诞生之日起就矛盾的活着正与邪的征战之中。(可爱的说就是卡通片里,小脑带上一个天使一个恶魔的对话。)人们总是挣扎的想在得到世俗认可的范围内寻找一点点自己,可是慢慢的发现,难啊~一切的人生轨迹还是慢慢的发生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子、小孩上学、退休、等死、死。好像只要一步不对,就像背后找了眼睛一样,总看见路上、邻居对你指指点点,然后一句“人言可畏”啊!OVER!所以人们选择了符合道德观的“正”,也就选择了“虚伪”!(PS: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虚伪哈~理解角度问题。但是偷偷说一句:呵呵~谁不虚伪呢~)只能说在这“虚伪”的人生之中,有多少真实,个人又愿意承认多少。振保看透了,看明白了,所以他选择杀死那个“邪恶的”“真实的”自己。有着勇气真难得,与其活的TMD这么累,还不如只面对一个自己来的轻松。前段时间去厦门,很佩服刑天马、AIR夫妇,路经一地,觉得OK,就落地生根了。他们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精力啊~我羡慕他们、但又无法做到。这也是一种矛盾吧~也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吧~ 佩服张爱玲,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也是一个可悲的女人。因为她太聪明了,看的太穿。所以她注定不能幸福。她的至理名言太多了,话剧里居然还有台词“‘要得到男人的心,要经过他的胃;要得到女人的心,要经过她的阴道。’张爱玲说的”。能将情欲、感情看的如此透彻;从阴道出发,关感情鸟事啊!!!前段时间看《看东方》访问一位女作者(她离异,并再无再婚的想法),她说“一个女人要婚姻幸福,要不有大智慧,要不是真糊涂”。唉~不得不为感情感叹,难怪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宣传海报说“第一次看这个戏,不要带你的情侣,叫上你的闺蜜,或者你的兄弟;第二次看这个戏,一定要带上你的情侣……”。 由于本人理解能力有限,只看懂了前半句,后半句……呃……希望通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来认识!!!!
-
Nicki Hendrixx 赞了这篇讨论 2022-12-23 13:01:14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裂隙回响》:光与裂缝的选择 (曾启维)
- 剧本分享:话剧《人面桃花》剧本 (成果)
- 北京戏剧爱好者共享群 (剧中人)
- 话剧组讯 坐标上海 (avenir)
- 五女剧本 (祁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