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选手|“夹缝求生”的中生代——朱雨玲和陈梦
来自:momo
搬运瓜组,已获得授权。

在贴吧看到一篇文 觉得写的很好 就搬运过来了(不过原楼主还没回复我💧)很长但是文笔很好也很唏嘘 不知道还能不能蹭上奥运的余温😂看大家喜欢看科普的样子【图片】【横向对比】谈一谈后东京周期的女队中生代们【乒乓球吧】_百度贴吧 baidu.com 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两个人(上)——朱雨玲、陈梦 中国女队的核心主力,可以没有大满贯,可以没有世锦赛,但一定要有一个头衔,那就是“世界排名第一”。 这个看似顶级的称号,在当今的后东京周期时代,已不再拥有王张时代实力的代表性,但它依然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代表着队员的出勤率和参赛成绩。 纵观几十年来积分排名,哪怕积分如何变化,对手如何强势,世界排名第一也牢牢抓在手里,从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郭跃李晓霞郭焱刘诗雯丁宁,到如今的朱雨玲陈梦,可以说也许从单打冠军数上看不出什么,甚至实力上来说,前一代的选手会被后一代的选手冲击得左支右绌,但从世界第一的演变就能看得出,中国乒乓球女队实在是拥有非常雄厚的梯队建设,几乎比冠军的分布还要体现得更加明显。接力棒从一代传到下一代,哪怕是被下一代弯道超车先拿到有分量的冠军,“世界第一”这个头衔,也好像有着它自己的步调,从不跨代继承。 2017年,1995年出生,两届世青赛女单冠军朱雨玲,半决赛战胜上代选手刘诗雯,成为后莫斯科时代夹缝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位进入世锦赛女单决赛的中生代。 时间倒回到几个月前,亚锦赛,日本断层培养的优秀代表,00后的小将平野美宇一串三,突破中国女队三大主力的包围圈,并且击败中国队两名中生代,获得亚锦赛女单冠军。 质疑甚嚣尘上,一时间不乏有“女队技术落后”“中生代不堪大用”“应学习日本女队断层培养”的言论。 而更为令人信服的,是男队对同样是中生代的“小三剑客”日渐失去的培养力度,和对年轻的樊振东寄予的厚望。男子运动员,通常情况下竞技状态比同龄的女子运动员保持得久一点,既然男队可以,那女队为什么不可以? 背负着这样的压力,陈梦和朱雨玲在2017年杜塞世锦赛上,迎来了她们职业生涯第一次大赛上的相遇。 在此之前的2013年,第一次直通成功的朱雨玲获得了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机会,输给了上代选手刘诗雯,赢得第一块世锦赛奖牌。获得机动门票的陈梦则输给了在本届世锦赛获得最后一个大赛单打冠军的更早一批的队友李晓霞。而2015年,朱雨玲则与刘诗雯搭档,拿到了第一个世锦赛单项冠军,陈梦只参加混双。 4年后的2017年,当日本队的00后已经将90年代初的同队师姐冲击得所剩无几,陈梦和朱雨玲依然是当届世锦赛中国女队参赛选手中年纪最小的2人。 此时,女队80年代最后一位世界冠军李晓霞已经退役,女队核心名额空出一人。 这场比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结果是朱雨玲4:2战胜陈梦。 这不是一场精彩、激烈又好看的比赛,比起当届决赛精彩的节奏、落点的变化,这场比赛甚至可以说是无聊且乏味的。 但是,这又是一场重要的比赛,朱雨玲抢先一步进入了决赛,获得亚军,并在之后的亚洲杯、世界杯中连续战胜师姐刘诗雯,获得中生代第一个大赛单打冠军和“世界第一”头衔。 而陈梦在之后的两年里,开始被强势的新生代冲击,4号位岌岌可危。 这是饱受争议的中生代终于开始有存在感的一年。 ⭕️时间再次倒回,这一次倒回到2010年莫斯科世锦赛。 这是女队进入21世纪以来遭受的最大危机,种种原因难以分说,但其影响却是长远的: 在张怡宁时代,尝到了放弃以牛剑锋、白杨为首的中生代,跨代培养郭跃、李晓霞新生代并在2007年世锦赛和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的甜头,打算在莫斯科世锦赛故技重施,放弃中生代郭跃、李晓霞,培养新生代刘诗雯、丁宁的中国女队,遭受到了沉重的挫败。 也因此,培养方针开始全面收缩,开始重视老将的经验,暂缓一直试行的跨代培养。 朱雨玲、陈梦一代,不同于成长于跨代培养时期的丁宁刘诗雯,她们的成长过程,充满着保护的烙印。 团体,有姐姐们作为核心带着,双打,有姐姐们带着打,队伍的压力,有姐姐们扛着,总之一句话,天塌下来总有姐姐们顶着。我之前做过团体赛的数据,在长达10年的团体赛中,丁宁作为半决赛决赛一单的次数甚至超过了郭跃和李晓霞加起来的次数,而刘诗雯在决赛的出场率也占了九成。 但姐姐们不会永远18岁,2017年亚锦赛,天第一次塌了。 在很多人的想法里,2018年瑞典公开赛才是朱梦二人的分水岭,其实并不是,这个分水岭很早就到来了,就是2017年亚锦赛。 亚锦赛的惨败暴露了两个问题: 第一,丁宁刘诗雯也会老。 第二,年轻小将会成长,不管是不是外协的。 中生代的翘楚朱梦二人,逐渐开始意识到这两个问题,但,二人在队内的地位、处境,决定了二人的感受侧重点不同。 作为长年培养的接班人,朱雨玲敏锐地察觉到了第一个问题。 而作为长期直通困难,地位岌岌可危的陈梦,开始意识到第二个问题。 而感受侧重点的不同,在二人没有注意的地方,开始悄悄地、逐渐地影响着两个人在东京周期的走势。 朱雨玲意识到了第一点,所以她往上冲击,在2017年,她几乎就要成功了,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是全运会女团和女单半决赛,她两次将正处于巅峰时期的丁宁逼入绝境。获得全运会女团冠军,并两次在世锦赛姐姐们输球的情况下顶住压力为队伍拿分,获得了团体能力的认可。 彼时的陈梦,则带领全运会卫冕冠军山东队在小组赛翻车,单打输给王艺迪,再次饱受争议,她开始意识到,如果不能遏制更年轻、更先进的小将上位势头,那么本就没有多少竞争筹码的她距离奥运会将越来越远。 后来的发展脉络,也越来越清晰,但二人都没有完全做到想要的结果: 2018年世界杯朱雨玲被已不在巅峰的丁宁强势零封 2018年亚运会陈梦浪费巨大优势3-1被新生代王曼昱逆转、世界杯团体选拔赛败给陈幸同、王曼昱,无缘三大赛团体赛 同一年,改球之后的影响开始慢慢显现,强势的新生代在经历了2017年日本公开赛孙颖莎的横空出世,2017年瑞典公开赛陈幸同的一串三夺冠之后,终于迎来了三驾马车的时代。 朱雨玲、陈梦,这一对成长于莫斯科阴影下,近十年来被姐姐们呵护着长大,几乎未能担任过重要世界团体大赛顶梁柱的中生代,终于也来到前有大山后有追兵的分岔路口。


时间来到2018年,这一年,距离上一代魔王张怡宁在北京奥运会实现双满贯伟业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年。 这一年,女队现役唯一的大满贯丁宁28岁,这个年龄,刚好是张怡宁急流勇退的年龄。 这一年,已经参加了8年世锦赛的刘诗雯已经27岁,距离她第一次拿到世界大赛单打冠军 也已经过去了9年。 这一年,改球的影响开始越发明显,由于旋转的削弱,新的一代选手开始越发在速度、力量上下功夫,原本只会出现在男子比赛中的全台反手拧拉开始出现在女队年轻的队员们比赛之中。 这一年,伊藤美诚开始成为女队20年来最不可忽视的对手,甚至不可避免地动摇了国兵女队长久以来的培养策略。 这一年,经历了623风波的国兵重新迎回了曾经带领队伍创造辉煌的教练们,送走了为国兵培养出了大满贯的陈彬教练,和为梯队培养了新一代接班人之一的张琴教练。 这一年,朱雨玲大起大落,陈梦幡然醒悟,两个人的际遇在总决赛交汇,然后开始镜像反转。 东京周期的瑞典不太是一个好运的地方。 世锦赛团体赛,面对新加坡队,第一次通过队内选拔参加世锦赛的小将王曼昱,为自己的第一次之旅交出了学费,输给了每个周期都能创造奇迹的老对手冯天薇。 也许有很多人忘记了,这场比赛的一单,是8年前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输给冯天薇留下惨痛记忆的丁宁。 一单两分,完美的3-0,有一局让分11-1,这是8年后面对老对手,同样不再年轻的姐姐交出的答卷。 同样的,这场比赛还有一个人也差点被人遗忘了,三单,陈梦。 这是一场关于信任和锻炼的比赛。 信任的是丁宁和陈梦,锻炼的是王曼昱。 信任的是大满贯和中生代,锻炼的是小将。 打的就是,一我要锻炼小将,所以要让她打最难打的对手,二我要赢,所以要让大满贯和中生代来保底拿分。 这是陈梦第一次,作为中生代在世界三大赛之中,被安排在信任的位置,在此之前的2014年,面对新加坡队,被安排来完成这个角色的是朱雨玲。 也许从此刻起,在没有人意识到的时候,陈梦已经站在了和2014年朱雨玲同样的起点,尽管这个起点迟到了4年。 这之后,陈梦再次作为被相信的对象,王曼昱再次作为被锻炼的对象,踏上了淘汰赛的舞台, 这一次带领她们的,还是姐姐,是8年前折戟莫斯科的刘诗雯。 这是自2013年亚锦赛起参加女队团体赛开始,陈梦第一次踏上世锦赛团体淘汰赛的舞台, 也是王曼昱职业生涯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团体淘汰赛,两个相差了5岁的队员,竟然都是第一次,从侧面说明了,陈梦这一代的中生代,在姐姐们的羽翼之下被保护得太久了。 陈梦再一次意识到了新生代渐渐逼近的危机。 陈梦的世锦赛,止步于3-0胜奥地利的索尔佳。 而朱雨玲一定想不到,自2014年就能在世锦赛团体半决赛出场的自己,2018年竟然会在半决赛决赛两次面对姐姐们失利的危险境地。 半决赛,香港队,第一个出场的丁宁出人意料地0-3输掉了比赛。 没有人想到这个比分,然而比赛并不会给第二个出场的朱雨玲太多思考的时间,她要面对的是自己一向不好打的港队一号选手杜凯琹。 比赛果然很艰难,一方面背负着队友先输一盘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是对手的气势高涨球路相克的朱雨玲,直到决胜局才拿下了这艰难的一分。 由于朱雨玲对总比分的扳平和之后刘诗雯的反超,一单丁宁有机会再次上场并且赢得比赛,为己救赎。 这是一个残酷又难得的锻炼机会,并且再次让朱雨玲体会到了姐姐们在逐渐失去对比赛的掌控力。 再解释清楚一点就是,场上的陈梦,体会到的是一单两分的丁宁,场上的朱雨玲,体会到的是丢分的丁宁。 地位和境遇不同的中生代再次在老将身上感受到了不同的侧重点,并再次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她们无意识的发展趋势: 对朱来说就是:拉下姐姐们,我就是领军 对陈来说就是:姐姐们会老的,挡住妹妹们,我就是领军 这个观点,在决赛,再次被加强,这一次加强这个观点的是刘诗雯。 世锦赛团体决赛一单,8年前,刘诗雯就担任过这个饱受压力又被寄予厚望的角色,8年来,每一次提到莫斯科,总绕不开的就是刘诗雯一单输两分。 自2010年莫斯科和亚运会的失利之后,刘诗雯再也没有得到教练组的信任担任过团体一单,尤其是面对新加坡队,甚至至今为止,教练组宁可使用第一次打世锦赛团体的朱雨玲(2014)和第一次打世锦赛淘汰赛的陈梦、王曼昱(2018世锦赛,2019 亚锦赛),都不愿意再给她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半决赛丁宁的失利,让教练组决定让当时对日本战绩队内最优的刘诗雯临危受命,担任8年来不曾担任过的一单。 同时,日本队的主教练马场美香,则如意料之中地大胆变阵了。 抽到主队一单的刘诗雯,第一场面对的是比她小了整整9岁,2000年出生的伊藤美诚。 彼时的刘诗雯,没有主管教练,连续三次输给朱雨玲,而对手则是因为平野美宇17年的崛起和特殊打法,急于为自己争取筹码的,史上最年轻的奥运会团体奖牌得主。 此消彼长,以速度见长的刘诗雯竟然被伊藤美诚不要命的气势纠缠到了决胜局,甚至在拿到赛点的情况下被翻盘。 接下来出场的是丁宁,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莫斯科。 然而她们已经不再年轻,也不再是8年前无助哭泣的小姑娘了。 她很快就赢下比赛,压力再次来到朱雨玲身上。 这一次,她没有给三单石川佳纯任何机会,干脆利落结束了比赛,把救赎的机会给了刘诗雯。 结果没有悬念,中国女队再一次捧起了考比伦杯。 朱雨玲再一次拉开了和陈梦的距离。 直到2018年底的瑞典公开赛。 这场公开赛在之后的时间里有太多的如果: 如果刘诗雯复仇成功,是不是伊藤就不会进化? 如果丁宁拦住了伊藤,是不是就不会给决寨的队友巨大的压力? 如果半决赛朱雨玲没有赢陈梦,是陈梦面对伊藤,结果又会如何? 然而竞技体育没有如果。

⭕️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两个人(中)——朱雨玲、陈梦 在东京周期再一次被日本00后一串三之后,中生代再次引发了大家的质疑。 一个是亚锦赛决赛被平野美宇零封,在无锡升起日本国旗。 一个是在公开赛决赛姐姐们输球之后毫无斗志,制造了3358惨案。 时间回到2018年亚运会。 这是东京周期至今为止,唯一一次没有丁宁刘诗雯参加的女队团体赛。 这也是朱雨玲陈梦自2012年世青赛女团之后,成年赛第一次作为队伍核心,带领日渐崛起的新生代三驾马车,参加女队团体赛。 这还是2017年亚锦赛之后,周期内最重要的洲际大赛。 朱雨玲只参加团体,陈梦参加团体和单打。 在此时此刻,朱雨玲是团队的核心,而陈梦被逼上梁山,不得不与比她年轻5岁的王曼昱争夺女单冠军。 四年前,被摆在这个位置和妹妹争夺冠军的是刘诗雯。 刘诗雯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成功地捍卫了自己的位置。 这一次,背水一战的是陈梦。 团体赛,在主要对手没有参加的情况下,朱雨玲、陈梦分别在半决赛、决赛互相担任一单和二单,赢下韩国队和朝鲜队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而陈梦,则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在3-1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顽强的王曼昱翻盘,被新生代拿到这个宝贵的亚运会冠军。 这是一个对中生代来说,比2017年孙颖莎横空出世获得日本公开赛冠军、陈幸同一串三拿下瑞典公开赛冠军还要危险的信号。 这意味着新生代已经长成到,可以在洲际大赛团体赛拿分,也可以在洲际大赛突破心理上限拿到单打冠军了。 对于地位岌岌可危的陈梦来说,这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2017年悬在头上的那根达摩克利斯之剑,在经历了世界杯团体的选拔失败、世锦赛团体选拔的自我救赎之后,终于贴在了陈梦的头皮上,让她清晰地体会到遍体生寒的感觉。 姐姐们终会变老,但妹妹们的成长一日千里。 前者,在陈梦长期对刘诗雯的交手保持的上风中可能还体会得不明显,但有一个被广大球迷忽视转折点,很小,但梳理的时候却不得不发现,这才是陈梦蜕变的开始。 是一场非常不会被注意的热身赛,2018年瑞典世锦赛黄石热身赛。 陈梦3-0丁宁。 在此之前,陈梦几乎对丁宁难求一胜,甚至有“这样的丁宁(指状态低迷)陈梦都赢不了那就一辈子都赢不了”的说法。 但黄石热身赛,她赢了。 从那一刻起,陈梦开始坚定了黄海诚教练为她制定的技术,补强正手,加强衔接速度,保证自己的反手质量和强悍的力量优势。 姐姐们会老的,这一点在瑞典世锦赛体会得更加深刻。 但妹妹们的成长速度终于在亚运会单打决赛让陈梦醍醐灌顶。 在那之后,王曼昱还获得了乒超联赛MVP和全锦赛女单冠军,但从此之后,王曼昱对陈梦几乎再无胜绩。 时间来到2018年总决赛女单决赛,陈梦4-0战胜朱雨玲,开启了对这个同期长大的队友的镜像反转的开始。 意识到了新生代威胁的陈梦,开始逐渐掌控后东京周期的秘诀:压制新生代,就是出头之日。 而被伊藤美诚零封的朱雨玲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的危险境地。 她们都将因为自己片面的侧重点付出巨大的代价。 两个人带着自己的思考,来到了2019年的直通比赛。 陈梦以10胜1负的成绩获得直通第一,拿到单打入场券。 这是她第一次通过直通拿到世锦赛单打资格。 然而,在已经扭转和丁宁的实力优势的情况下,在直通赛所向披靡的陈梦,被已经飞速下滑的丁宁拿走了唯一的胜利。 这场胜利瑕不掩瑜,动摇不了陈梦逐渐增加的信心,所以并没有引起陈梦对于职业生涯末期的老将足够的重视。 而另一方面,本就因为瑞典公开赛的惨败和世界杯被零封而处境不妙的朱雨玲,没有给予直通赛足够的重视。 下面这句话我甚至可以换几个词语重新复制粘贴一次: 然而,在已经扭转和刘诗雯的球路的情况下,在直通赛压制了王曼昱的朱雨玲,被已经飞速下滑的刘诗雯拿走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最后,在总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因为这一场比赛的胜负关系,朱雨玲排在了直通第六。 最后的直通名单,没有朱雨玲。 饱受争议的中生代,终于在东京周期最后一个单项大赛,被自己、被教练组、被改球、被冲击,掉队了一直以来所有人都以为不会掉队的那一个。 看女队比赛的人,没几个没有青梅情结。 邓亚萍和乔红,王楠和李菊,张怡宁和李佳薇,郭跃和李晓霞,丁宁和刘诗雯。 除了张怡宁的小青梅出走新加坡。 女队每一代,都有青梅。 青梅,是竞争,是搭档,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也是互为镜子对照,看到拥有青春与汗水,热血与泪水的自己。 每一代青梅,都有波普杯。 2013年没有世锦赛单打资格的郭跃曾对李晓霞说过,我到这里来,不就是为了和你拿这个冠军(指女双)吗。 2017年在世锦赛半决赛失利的刘诗雯,还是和从小一起长大的丁宁携手登上了那个最高的领奖台。 而2019年布达佩斯,是朱雨玲和陈梦第三次作为女双搭档踏上世锦赛的女双赛场。 波普杯,更像是一种时代的证明:证明这两个女孩子,曾经拥有同样炽热的青春,曾经开创过属于她们这一代的时代,曾经一起举起过乒乓球女双最高的荣誉。 6年前的巴黎,朱雨玲和陈梦和上一代青梅在半决赛相遇,拼到了决胜局,最后以两分惜败。 2年前的杜塞尔多夫,她们和同样的组合在决赛相遇,依然拼到了决胜局,还是以两分惜败。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拿到冠军,这一对中生代仅存的硕果,一个错失15年单打,一个错失19年单打,从妹妹,长成了姐姐。 这一次,她们输给了下一代,而这下一代甚至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青梅,王曼昱曾经的搭档是陈可,孙颖莎曾经的搭档是钱天一。 朱雨玲和陈梦是女队很久以来第一对双右的女双,甚至可以说是周期内最强双右,但是这一次,是另一对双右捧起了波普杯。 “我的比赛,止步于此,现在,就剩你一个人了。” 中生代唯一的单打选手陈梦,就这样失去了她的伙伴,开始独自一人的旅程。 在之前的故事里我们知道,和朱雨玲相反,陈梦因为屡次被新生代警醒而侧重点在于抵抗冲击,并没有给予职业生涯末期的老将足够的重视。 朱雨玲已经为她的侧重点付出了代价:原本以为板上钉钉的名额,最终给了同样没有直通,却比她年轻的小将。 这一次,轮到陈梦。 半决赛,陈梦以全方位的控制,4-0战胜了曾给她带来无限危机的王曼昱,决赛对手是战胜了同期队友,球路下风的刘诗雯。 这是25岁的陈梦第一次进入世锦赛决赛,前几次她甚至没能站上领奖台。 这也是她的搭档朱雨玲两年前的对手和两年前进入过的赛场。 在此之前,陈梦已经达成了对刘诗雯的7连胜。 从2013年开始,陈梦就没有在国际赛场输过刘诗雯,两人此前最近一次交手是在2018年奥地利公开赛的1/4决赛,陈梦直落四局淘汰刘诗雯并最终夺冠。 就好像一面镜子: 两年前,朱雨玲在半决赛面对刘诗雯,在这之前她曾经两次被她挡在拍下,国际赛场对刘诗雯难求一胜。而在杜塞尔多夫,朱雨玲突破了刘诗雯,站在了决赛赛场,以4-2输给丁宁,遗憾落败。 这一次,依然是决赛,对手依然是刘诗雯,过往战绩全面上风的陈梦,以朱雨玲输给丁宁同样的比分,输给了职业生涯末期,命运多舛的刘诗雯。 被忽视的人,往往总是最不该被忽视的人。 不要小看一颗冠军的心。 而世锦赛前的亚洲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朱雨玲战胜了直通第一的同期队友陈梦,获得三连冠,并没有换来替补世锦赛单打的资格。 一个多月之后的布达佩斯,陈梦再次在决赛折戟,这已经是继2015年亚锦赛,2017年亚锦赛,2018年亚洲杯,2019年亚洲杯之后,她获得的第4个洲际以上比赛的亚军。 谁也不知道那张窗户纸会在什么时候捅破,又或者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将她挟裹而窒息? 世锦赛之后,朱雨玲逐渐低迷,而陈梦在高歌猛进之时,再一次面对新生代的冲击:孙颖莎的异军突起,让她再一次忽视了老将。 亚锦赛半决赛,刘诗雯再一次击败陈梦,但这一次,未曾经历过中生代起起落落的孙颖莎,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拿到了陈梦不曾拿过的亚锦赛冠军。 命运再一次对中生代露出无情的冷笑。
⭕️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两个人(下)——朱雨玲、陈梦 人们总是对离自己最近的成绩投以最多的关注。 如果说2018年整个国乒女队最受人关注的是谁,那一定是王曼昱。 在2018年的奥运会预测名单里,基本没有刘诗雯的位置,几乎很多人都看好这个拿到全运会混双冠军,女团亚军,带领黑龙江与世锦赛亚军朱雨玲拼到最后一分,一年内拿到亚运会女单冠军和全锦赛女单冠军的新生代。 当时间来到2019年时,这个名字被孙颖莎取代。 从直通第2,世锦赛力克伊藤美诚,到亚运会混双夺冠、青奥会独守全区力挽狂澜,到连拿几个白金站冠军,再到拿下亚锦赛、全锦赛女单冠军,直到2019年世界杯团体决赛一单。 孙颖莎以摧枯拉朽的速度,替代了2018年的王曼昱,成为2019年最闪耀的新星。 这位2017年横空出世,被誉为魔王的继承者的00后,在经历了一年的迷失之后,终于为女队迎来了新的曙光。 而被吃瓜群众逐出名单的刘诗雯,在十年后终于迎来了突破,一年内拿下了世锦赛世界杯女单冠军,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女单资格争夺者。 这位职业生涯总是和大赛冠军擦身而过,即使是莫斯科,也没有在赛场上当场落泪的老将,终于忍不住掩面而泣,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值得,只是来得有点迟。 而她们的值得,对于心气低迷,不得不进行技术调整的朱雨玲,和没有洲际以上单打冠军的陈梦来说,就变成了腹背受敌的一年。 尽管陈梦拥有仅次于丁刘的公开赛个数,但是非常尴尬的是: 姐姐们有的,她没有 她有的,姐姐们都有 她有的,妹妹们也有 妹妹们有的,她没有 最值得称道的,竟然是没有什么实质性分量的,妹妹们还不曾拥有过的“世界第一”。 带着这种压力,她再次作为中生代唯一的一个选手,踏上了世界杯团体的舞台。 这次团体没有选拔,所以朱雨玲似乎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姿态,在落选世锦赛单打、亚锦赛大名单(也没有选拔)之后,再一次落选。 这当然是不公平的,至少2018年同样是世界杯团体,陈梦还有7选2的机会,再往前追溯,至少两年前的2017亚锦赛,陈梦还拥有选拔赛的权利。和此时此刻的朱雨玲相比,甚至可以称上一句幸运。 我不想在对于朱雨玲公不公平这个问题上多纠结,但我想说,一旦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就合不上了。 时间证明了,朱雨玲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很快,林高远、王曼昱就会成为这种另类公平的牺牲者。 他们都不会是最后一个的。 世界杯团体第一场,是女双。 我不知道当陈梦看着丁宁刘诗雯互相鼓励,王曼昱孙颖莎互相打闹的时候,会不会很想念那个和她一起留着齐耳短发,被很多球迷戏称为“菜鸡团子”,并肩在赛场上和姐姐们拼到决胜局惜败的伙伴。 我也不知道当亚锦赛女双,她自己作为姐姐带着比她先一步拿到波普杯的妹妹,看着对面和姐姐互相鼓励的伙伴,零封自己和搭档拿到亚锦赛女双冠军的时候,有没有想起两年前,和她并肩拿下亚锦赛女双冠军的自己。 我只知道,她不是一个人。 ⭕️ 此时的陈梦,是中生代最后的希望。 她代表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朱雨玲,是同样出身于山东队,却未能成为主力的左手青梅顾玉婷,是一起去过巴黎,早早消失于人们视野的胡丽梅,也是许许多多没有能打出来的中生代们。 在决赛之后的采访中,媒体大篇幅地报道了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团体赛,就能在大满贯意外受伤之后顶替上场,在对方赛点时大心脏逆转翻盘堪比刘国正的孙颖莎,教练高度赞扬了出战一单一双为队伍定下基调的刘诗雯。 只出战了一场双打的陈梦,是最被忽视的那一个。 其实她本来是习惯的,习惯被忽视,习惯在团体赛跟着姐姐们,习惯看着同期成绩越来越好,习惯看着后面的妹妹一个一个超过自己。 但她不能习惯下去了,东京周期已经来到了最后的阶段,没有什么时间留给筹码本就不多的陈梦。 面对东京周期女队最大的对手伊藤美诚,在上一站瑞典,妹妹们被一串二,尽管在决赛守住了底线,但1-3落后被逆转的危险境地,并不能加深她的筹码。 总决赛,机会再次来临。 这个周期她的机会比起里约,已经好了太多太多,但她抓住的机会,并没有多少。 9-1领先的第一局,被翻盘。 让我们跟着局间休息,认真听着教练指导的陈梦,沉静下来思考一下。 这个周期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并不是最引人注意的,但对球员来说,却非常重要,那就是换教练。 丁宁换了教练,成绩一落千丈,再无一冠。 刘诗雯在前期换了教练,几乎散养,重新有教练后,突破了自己。 朱雨玲换了教练,进入低迷期。 王曼昱、孙颖莎换了教练,立刻冲上主力层。 而陈梦,换了两次教练。 第一次,她的技术得到补充,正手能力提高,开始稳住自己的主力地位。 第二次,她做出了大多数人不会做的选择,去了一个已经有绝对主力的的教练那里。 在之前的故事里,我们知道陈梦的侧重点一直都是抵抗新生代的冲击,而这个举动,让孙颖莎彻底成为黄海诚教练组的1号主力,与她的侧重点并不一致。 那么,她去马琳组的原因是什么呢? 总决赛面对伊藤,第一局9-1领先被翻盘,也许可以解释一部分原因: 她是为了解决阅读比赛能力的问题,和心理素质的短板。 局间休息随着马琳指导看着弟子走上赛场的目光结束,第二局开始,她没有给伊藤美诚任何机会,4-1逆转,拿下了这场胜利。 决赛面对王曼昱,她仍然游刃有余,获得了总决赛三连冠。 但这远远达不够去东京的筹码。 这一年,是历年来陈梦输外战次数最多的一年。 石川佳纯、冯天薇、田志希、加藤美优,这些都是之前没有输过的对手。 面对老将冯天薇,她甚至打出了与3358惨案不相伯仲的2468的比分。 她再一次因为侧重点,付出了代价。 而奥运会之所以艰难,就是因为不得不面对满状态的、交手过的或者满状态的、未交手过的选手,这些选手,都是未知。 陈梦必须要加强自己阅读比赛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而阅读比赛的能力,中生代不是没有,经历了一年低谷的另一位中生代,在2020年伊始,带着她最擅长的能力,走进了“血战到底”的直通赛场。 ⭕️ 2019年,是朱雨玲过得最艰难的一年。 被扣上“内战内行”的帽子,被无数人辱骂“该退役了”、“国乒之耻”,在后来的采访里,我们知道她甚至真正地考虑过要退役。 2020年直通赛场。 一年前,有两个名额,一个单打资格一个参赛资格。 一年后,只有一个名额,这个名额的得来不易,让教练组给它命名为“血战到底”。 朱雨玲知道,这是她最后的机会。 一年前,她的同期伙伴陈梦,就是在无情的直通赛场所向披靡,除了对丁宁输了一场,以无敌的姿态,拿到了直通单打的名额。 一年后,还是这些对手,每一个,对心气受到打击,技术受到质疑,球风受到批判的朱雨玲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对手。 第二轮,丁宁。 这位职业生涯荣誉等身饱受磨难的老将,再一次给中生代上了一门名叫“坚持”的宝贵一课。 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朱雨玲面前,明明已经0-3落后了,却硬是纠缠到了决胜局,让已经如临深渊的朱雨玲惊出了一身冷汗。 赛后,朱雨玲说感谢丁宁让她学到了很多,学到的最多的就是“坚持”。 而这场比赛,是朱雨玲在本次直通之中,唯一一场打到决胜局的比赛。 带着她学到的东西,和卧薪尝胆一年来沉淀的一切,这位在越来越追求质量、速度的女队以灵气和节奏艰难求存的中生代,在血战到底的赛场上再一次遇到了她宿命的中生代伙伴,陈梦。 如果说这个赛场上有谁最了解陈梦,除了陈梦自己,那一定是朱雨玲。 无数次的交手,几乎五五开的交手记录,常常令她们纠缠到决胜局才分出胜负。 场下的解说,也是一位中生代,没有能够和朱陈并肩前行的左手,顾玉婷。 她在解说时曾说过:她很久没有见过这么硬气的朱雨玲了,很替她开心,毕竟朱雨玲的2019年过得并不太好。 作为和陈梦同出身山东队,从小就一起打过全运会、全锦赛的顾玉婷,这话以她的立场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 相比一些解说的立场偏颇,长久以来被保护着长大的中生代们,在解说时总是对彼此有着可贵的温柔。 中生代们的比赛,却并不温柔。 尽管陈梦已经拿到了世锦赛亚军,与朱雨玲站在同样的位置,但上天是公平的,给了陈梦优越的身体素质,那么就需要她自己慢慢学习朱雨玲与生俱来的阅读比赛的能力。 2017年世锦赛半决赛,2018年亚洲杯,2019年亚洲杯。 在陈梦没有拿过冠军的那些关键的比赛里,朱雨玲几乎从来没有输过。 这一次,同样如此。 3-0领先,被追到3-2的时候,看球的所有人都想到了她上一场和丁宁的比赛。 一年来,两位中生代彼此都在成长,也都经历了很多。 就好像挡在头上的那双翅膀刚刚移开,想要学习飞翔却不停往下坠又挣扎着往上飞的幼鹰们。 陈梦不再是慌慌张张心事重重的陈梦,而朱雨玲也不再是顺风顺水无忧无虑的朱雨玲。 她好像变成了一台读心机,十几年来和陈梦的对战让她对陈梦对长处、短处和球路有着近乎像自己一样的熟悉。 但陈梦高质量的球逼迫着朱雨玲,这正是朱雨玲最大的弱点。 三局11-9的比分昭示着这场比赛的惊心动魄。 长久以来被朱雨玲领先一个身位的陈梦一直是挑战者,而这一次,没有退路的朱雨玲以如履薄冰的姿态成为了她的挑战者。 朱雨玲没有再犯上一场的错误,没有将比赛拖到决胜局,4-2战胜了2019年的陈梦,和2019年的自己。 也许没有人发现,这是2020年开始至今,陈梦输的唯一一场比赛。 赛后,朱雨玲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机会,永远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最踏实。 这个道理,是同期伙伴用去年的直通第一,也是她自己花了巨大的代价,才含着血泪体会到的。 ⭕️ 如果想要直通,最快的方式,就是继续胜利下去,不能面临套圈,也就意味着一场都不能输。 新的对手,是同样战胜了同期生,2019年最闪耀的小将孙颖莎。 这不是一个陌生的对手,在2019年全锦赛决赛的赛场上,就是孙颖莎战胜了朱雨玲。 对于全锦赛三连冠的朱雨玲,也许影响并不大,但对于陈梦来讲,成为主力中唯一没有全锦赛冠军的人,就变得非常尴尬。 两个人都在拼命自救,一个需要直通才能不被抛弃,另一个需要在哪怕并不被冠以任何头衔的比赛里不停的胜利,才能证明自己。 中生代们的处境,实在是岌岌可危。 朱雨玲再次展现了三大赛单打冠军的实力,4-2击败了比她年纪轻,比她技术先进,甚至连心理素质都比她好的孙颖莎。 比赛之艰辛,只能用一句话概括: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经过了一年的沉沦,这位18岁就自己直通到世锦赛并获得铜牌的中生代,终于能够再一次和18岁时的伙伴一起,走到世界大赛的舞台。 是的,现在看来非常耀眼的两位新生代,王曼昱是20岁时,没有直通成功,参加世锦赛单打拿到的铜牌,18岁的孙颖莎,第一次直通,参加了世锦赛的成绩是8强。 18岁的朱雨玲是自己直通,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拿到的铜牌。 19岁的陈梦是全运会女单亚军,3-4输给的是当届全满贯得主。 当年的她们也是如此耀眼,她们获得的一切,也都可以称之为一句“值得”。 在姐姐们羽翼之下成长,在妹妹冲击之中求存,在夹缝之中的中生代两位,其实真的很值得。 她们很辛苦地用了两个周期才学会挣扎着离开姐姐们的庇护飞翔。 也许她们的光芒一点也不耀眼。 但是一定会有人记得: 朱雨玲,曾是连大魔王张怡宁都略带醋意地提到,带出过三位大满贯的传奇教练李隼,最喜爱的掌上明珠。 陈梦,2012年只有18岁,决赛4-3战胜世界冠军刘诗雯,拿到苏州公开赛冠军的时候,同样带出过大满贯的陈彬教练宠溺地捏了捏她的脸。 她们那个时候都很年轻,都是大满贯教练的弟子,青春还有无限的可能。 一转眼,已经很多年过去了。 朱雨玲,会保守,会失落,但也成为了姐姐们失利时也能拿分,团体赛能带着孱弱的四川队拿到全运会女团冠军,亚运会带领女队站上最高领奖台的核心。 陈梦,会紧张,会慢热,会无措地回头看教练,但也很多次成为了守护中国女队最后尊严的底线。 她们的名字很温柔,也很硬朗: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也许一切还来得及,也许一切都很辛苦,但依然愿你们可以并肩携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时代。
评论里两个投稿的视频💧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小组组务|2025年2️⃣季度水楼 (🍋🍋🍋)
- 赛事技术|一些国内外的冷门(相对来说)联赛 (痛苦之上是曙光)
- 乒乓选手|男乒00后盘点汇总(更新至2025.03.30WTT金奈球星挑... (画个饼吃个瓜)
- 乒乓选手|男乒00后国际赛场盘点之“08后”(更新至2025.02.0... (画个饼吃个瓜)
- 乒乓选手|男乒00后国际赛场盘点之“06➕07LINE”(更新至2... (画个饼吃个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