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独立的思维框架和逻辑体系(一)
Leo Carroll
自己所学知识一直都是以碎片化形式存在,无法形成长久的记忆,用的时候只有模糊的印象,得重新检索或再学一遍,这是我学习中始终存在的一个问题。我的阅读量并不小,但阅读之后沉淀下来内化成为自己知识的却很少,貌似是应了五柳先生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实际上是没有建立独立的思维框架和逻辑体系,没有将知识“固化”和“存储”下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建立独立的思维框架和逻辑体系。
建立思维框架和逻辑体系的第一步,是要让自己掌握结构化思维,这是个人人必学的思维方式。开头,我们先做个试验:请你花10秒钟的时间,记住以下的10个数字——0416592837,闭上眼睛,你还记得刚刚才的数字是什么吗? 接下来我们再花10秒的时间,记住以下10个数字:——0123456789,闭上眼睛,这次记得是哪些数字吗?
两组试验中的数字的一样的,但第一组的数字混乱无结构,不容易记住,而第二组的数字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和结构,更加符合我们大脑的使用习惯。有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规律:
1.大脑存在短期记忆——人脑每次只能记住7项事物,而且只能维持30秒左右。
2.长期记忆取决于有规律的重复——人们很难记住彼此毫无关联的信息,而内容相互关联的信息却容易被记住。
简单的说,人脑存在着两个显著的特点:1.记不住太多信息。太多信息,大脑容易负荷。2.喜欢有规律的信息。规律的信息更容易被记住。
我们可能遇到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脑子中一团乱麻,涌现出大量的信息,但你却无法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大脑会宕机罢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你也可能遇到过一些人,他们讲解的内容,每个字词你都听得懂,一段内容听下来,就完全听不懂他在表达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但有一种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解决问题或者表达的是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结构,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理组合,以减轻大脑的负担,更容易地解决问题,这就是结构化思维。
PS:明天详细介绍结构化思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近期小结2 (Leo Carroll)
- 近期小结 (Leo Carroll)
- 2022年总结,2023年计划 (Leo Carroll)
- 周总结(2022年第53周) (Leo Carroll)
- 说说《无双》 (Leo Car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