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讨论|浅析影视剧《理想之城》(吴红玫x赵显坤)人物性格逻辑链
豆友_zD2c6M8XM
这篇文章我原本只是发在老福特和微博,但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建议我可以发在豆瓣,本来我不怎么来这里玩耍,可是看到很多朋友都说看到我的文章之后,心中对很多不理解的情节就释然了,这是我所理解的,希望能够解答你的疑惑。 我一直不明白作家与写手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直到我在《理想之城》的小说及影视剧中这两个人物的逻辑底色被我认知,我才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只是我的主观感受,并不一定正确,但却是我从这部小说中感受到的:所谓经典,就是我们现实世界的缩影,这个缩影并不是镜像的,即我看到的世界,即是我自身,而是有庞杂繁复的螺旋性结构以及思维概念作筋骨,立体而扎实用文字为皮肉,心脏的安放就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认知,对人性的思考,对人心的洞察。 我记得《普通逻辑学》中有一段描写人性需求的话,人的心理活动都有其自己的行为逻辑,安全感与情感需求,迫使人不断地运用各种手段进行自我满足,得到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周而复始。 下面开始剧评 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一、吴红玫人物性格逻辑链 二、赵显坤人物性格逻辑链的推导 三、这段情感线为何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与观影撕裂感 一、吴红梅人物性格逻辑链 两个人物中首先要写的就是她,如果没有把她的性格逻辑链想通,就无法理解他与赵显坤的情感线的支撑点。 吴红玫这个女人最大的情感需求是什么? 是理解与认可,是尊重与平等,一言以蔽之是爱。自尊自爱。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往往不是影响着一个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的底色。这个人性格的底色,在她的一生中,慢慢成长为一条完整清晰的性格与命运的逻辑链,她所有的行为,都会与之相贴合。 首先,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缺爱的女孩子,父母供她念书,一直到大学,她的在职研究生,是她自己一边工作,一边供养自己。影视版中,她亲口向赵显坤承认自己是一毕业就到公司来上班。从小到大,在性格关键的成长期,父母人格上强势的压迫与情感上的忽视,造成了她一个低自我,低人格的自尊心态。这种心态并不会因为教育的改变和高学历的光辉掩盖,反而会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在她的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展现。 在这个心态上面,她会卑微弱小,甚至还带着一丝讨好性人格。她唯唯诺诺,永远把握不住事情的主脉搏,别人的一句话就可左右她事情的独立判断,她就像是一只萎萎缩缩的皮球,无论她怎么按照别人的意愿对去生活,去改正,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而这些深层次的心理根源,是因为她的内心中根本就没有一个真正的自我,她对自我的感知和对世界的感受都是扭曲的,她总以别人的态度和别人的情感体验,为决定自己的先决条件,这是一个假的自我认知,在这个假的自我认知中,她无法与人建立真正持久亲密的情感联系。 一个人成年的关系模式和她童年时期的关系模式是相符的,我从她父母对她的态度中看到因,她对玛利亚的容忍,对赵鹏对她极度羞辱词语的容忍中我看到了果。正是父母对她从小的打压与对父母的顺从,她能够接受张小北,无视自己的内心欲望,去符合他勤节持家的内心需求,当张小北否决了她的内心需求时,她也只在一旁默不作声,因为这么多年的思维习惯,告诉她,这是正常的生活方式。 她对待玛利亚的笨拙,待人接物方式的笨拙,口角语言的笨拙,这是她对于自我感知,僵尸化的一种表现,他不懂得如何去改善自己,并不自知的固执地活在自己的思维逻辑中。 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会和苏筱成为好朋友,是因为苏筱是一个具有独立性,自主性,自我认识较高的女孩子,这样的人对于她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 而善良,朴实,踏实,也是吴红玫,这种性格所带给她的一体两面,但是由于她的真正自我的内心,没有温暖和爱照进去,没有任何光明,所以她对待苏筱,是具有矛盾的,既有朋友间真诚的温暖,又有阴暗的小心思,并不是她心思黑化,而是她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好朋友升职的催化下,她对自己的反思,对张小北的质问,对父母的质问,是她内心真实,自我流露的一面。 此时,这个人物已经开始了内心自我需求的觉醒。 赵显坤,这个人物我一直以为是她内心觉醒的契机。因为与赵显坤的相处,她提升了自我认知的价值感,她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感以及安全感,渴望赵显坤对她庇护的情感需求与物质的追求,形成了她开始改变自己的内心动力的源泉。 在我求教编剧老师后,我才发现,作者的认知和思维十分敏捷准确。这里,赵显坤并不是吴红玫内心觉醒的真正契机,而是吴红玫开始认知自己,正视内心需求并满足内心欲望的一次成长。 这里的吴红玫,是一次觉醒的试探,渴望有一个强大的男人保护自己,更是一个缺爱的女孩子,最向往的选择。 但是当她外向的开始觉醒时,正视自我内心的需求,张小北,会自然而然地被她所抛弃。而对玛利亚,包括她的父母,她对周围人与事的态度都会因为提升自己的自尊,而变得态度强硬,不再唯唯诺诺,也是所谓的黑化,但这一切都是依附在赵显坤这个男人身上所获得的原动力一一自尊,自信,温暖与爱。 一旦发生巨大事件与波动,或是她被赵显坤所抛弃,则会被打回原形,她的自我没有真正的觉醒,她依旧不爱自己,更不会正确的认知自己,她内心的温暖与光明,如同海市蜃楼,随风即散。 吴红玫这个人物性格成长的立意是十分高远的,每条线索十分扎实,每一步都走在这个人物的逻辑线上。 当吴红玫这个角色在小说的后半段完成内心觉醒,她所拥有的人物面貌,绝不会再依恋赵显坤给她提供的安全与温暖。对父母,她不会再逆来顺受,对上司,她会从容大方,对朋友,会真诚回报爱与温暖。 她将会成为自己一生燃烧不息的太阳。 二、赵显坤人物性格逻辑链的推导 我用了推导这两个字,是因为赵显坤这个人物的主动脉,他人物主线逻辑,我并没有把握住。 因为赵显坤这个人物在理想之城中,他的人物展现和吴红玫是不一样的。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展现了吴红玫这个人物的逻辑链底色。 所以,我一开始看到他和吴红玫的情感线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应该以什么样的逻辑情况去契合? 直到,我看了于和伟先生的人物访谈,赵显坤这样类型的男人,他是需要一个这样类型的女人去温暖他的。他可以接受她,他又很独立,像王一样,缺什么给他补上就行了。 我一直以来捉摸不透,是因为电视剧中一直展现的是赵显坤作为董事长的立体形象,但作为赵显坤这个人他的形象是扁平的。把董事长这个人物形象当成赵显坤的人物主体形象进行理解是错误的,就会导致,他们两个人所呈现的逻辑并不相容。 我无法和一位五十多岁身居高位的男性领导去进行所谓的深层次共情。但编剧老师说过,人性与人心是相通的。 什么类型的男人呢?什么类型的女人呢? 用这种类型的女人去反推所需要的男人。 所以我找到第一个契合点: 许峰和吴红玫性格的相似性,我曾经不理解这样精英的董事长身边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冒冒失失,一身书卷气息的男孩子,木讷,温柔,踏实。 赵显坤的出身是比较贫苦的,是靠自己白手起家,如今,列居高位,身边尽是阿谀赞美之词,这样的人在徐峰身上获得了什么样的情感需求呢? 那应该是踏实,可靠,可以放下自己的戒备。 赵显坤作为一个人而言,他是喜欢这种人。 第二个契合点: 是很多人不理解的,系鞋带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真正打动赵显坤的是吴红玫对他真诚的笑脸与放下戒备享受这种温暖与温柔的感觉。 我一直以为毛衣事件只是一个引子,但细细看来,毛衣事件是系鞋带事件,所有感情发生的铺垫。 我还要说一下编剧老师对人物的刻画,吴红玫三个小时吹干毛衣,一是体现了这个人行事上的笨拙前面的性格相呼应,二是体现了这个人物的实在。所以赵显坤听到三个小时吹干毛衣时,他的脸上是有笑容的,语气对她也发生了缓和。 也正是这一认知,吴红梅因为受过赵显坤的帮助,像他这种自卑又有些笨拙的人才会自告奋勇地给赵显坤系鞋带。 系第一只鞋时,赵显坤的表情明显是抗拒不安,吴红玫对他报以笑脸。这种真诚温柔模样,缓和了赵显坤的不安。系第二只鞋时,在赵红玫的笑脸下,赵显坤已经开始享受这种温柔与温暖,他目光中的停滞是接受,感受到一种他渴求的温暖。所以当她系好鞋带站起来时,他的语气明显的柔和了,更重要的是他对吴红玫露出的那种笑容,年轻了,至少二十岁。 这里,吴红玫对赵显坤,因为低自尊和慕强性她可以低下头,但她的动机更多是出于帮忙,而并出于谄媚。 可以佐证的是因为这里的设定和小说里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具有暧昧气息的玫瑰花丛,不再是具有色欲的妆容和丝袜,就是米色的衣服,黑色的眼眶,白色的笑脸。更加烘托出吴红玫是一个令赵显坤感受到温柔温暖可以使他放下戒备,接受并相处的女人。 这里还有一个设定发生改变的是,编剧老师说过,因为电视剧有一定的妥协性,所以这里将赵显坤作为男人多情的一面进行弱化,所有的情感线删去,保持赵显坤单身的形象,突出人物的正面,又使更加凸显五十岁的男人需要一份温暖。 第三个契合点:张小北和赵显坤对吴红玫情感需求的相似处 小说中,赵显坤在车上对吴红梅的台词,和影视剧中是一样的,你就是这样的性格,挺好的,不用改。莫名在让我想起了张小北,张小北对吴红玫的这种敷衍式的夸赞,是源于不想让她背驰自己的的一种表达。 赵显坤对吴红玫的台词,则是对她性格上温柔的这种赞同。 异曲同工之处就在于,赵显坤在这段情感线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也是希望吴红玫能够做个柔顺的女人。但这个设定与吴红玫的觉醒之路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赵显坤也是无法成为吴红玫真正内心崛起的源动力。 所以,一条清晰的赵显坤和吴红玫情感线就在我眼中浮现。 首先,赵显坤作为五十岁的中年男性,在他久经商海,在紧张与激烈的商业战争,高度的工作压力下,能够打动他的的确是温柔的女人,那为什么是吴红玫这样温柔的女人呢? 就是吴红玫性格上逻辑的契合点了,因为吴红玫是一个低自尊,低自我,极度缺乏关爱而又谦卑的女人,一个是在找女人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获得温柔的慰藉。另一个是在渴望宽厚无私的爱与照料,两个人内心的动机一气呵成。 也就是于和伟老师所说的赵显坤这种性格的男人需要吴红玫这样的女人,他们这场戏两个人是契合的。 这里没有什么霸道总裁爱上我,只有命运馈赠的礼物,刚刚拉开序幕。没有经历过脱胎换骨,千锤百炼的粉身碎骨,是无法重塑性格的。 三、这段情感线为何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与观影撕裂感 作者所塑造的人物是取自小说中完整的人物线,他们有其自身的逻辑,有其自身的性格,但是在《理想之城》这部电视剧中,这些人物都是被割断,或被删减,为主线剧情服务,每个观众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人可以将一个人物的形象逻辑完整的在心中规划出来,我们唯有从角色的表演情节的递进,去感受,去深层次地与角色共鸣。 一、赵显坤他的情感线无法与人共鸣的最大原因,我认为《理想之城》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意义中,需要赵显坤呈现为主线服务的,都是赵显坤董事长这个人物的性格与行为。 间接会导致赵显坤这个人物形象等于赵董事长,但其实这是不对的,赵董事长这个人物形象是包含进赵显坤这个人物形象中的,但赵显坤这个人物形象在这部电视剧里,因为篇幅原因,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让观众明确感知他作为一个人的情感需求,作为一个主题的人物形象是十分扁平的。当吴红玫突然出现的时候,这种突兀以及对赵董事长形象的冲击,令观众无法接受。 二、吴红玫的问题,因为描写与篇幅的原因,这个人物是非常丰富立体的,她的每一次的心理变动,并不是像苏筱那样有许多剧情去呈现。 因为集数的限制她和赵显坤逻辑感情上的契合,两个人情感上的表现,被拆的只剩下逻辑上的骨架,像是没有桥身的桥墩,可以撑得起《理想之城》作为一部独立电视剧的主题意义,也可以引得第二部两个人的情感线发展。 就像一个美人,没有了皮肉,只剩下骨架,没有人能看得出她究竟是何等的风华绝代,只会觉得扭曲与伤痛。 而且很多人已经看过原著的的小说,包括电视剧版《理想之城》的小说,然后又看了影视剧《理想之城》,如果把握不住人物的逻辑线,人物的删繁就简或是场景的变化没有细致表明,都会使人无所适从。 我所感受到小说中《理想之城》对于吴红玫性格变化的描写是十分精准的,开始觉醒,向外向追求物质。她的情感变化要明显于赵显坤。 在电视剧中,可能要保持人物的道德感,赵显坤所有感情线删掉,对吴红玫的感情需求反倒外露,这也贴切了赵显坤对温暖的需求。 改变人物情感走向,随意裁剪,但是并不妨碍逻辑线的推进。 但关于吴红梅变化描写,因为篇幅太少,使很多人无法产生行为理解。 比如在小说中,我认为十分重要的吴红玫长皱纹这一事件,她认识到衰老,自己青春不在,迫使她正视自己内心的欲望,是从而渴望改变自己的诱因,从而承接与赵显坤的相遇的戏份,双重铺垫,合情合理,但是这在电视剧中却被拆解。 无形中就弱化了观众对吴红玫性格层次变化的感知。 在大结局中,倍加感到压力的赵显坤第一件事,是想去见吴红玫,这从侧面印证了这条感情线上,赵显坤对吴红玫的感情需求。这里的吴红玫也已经开始了从外在的改变,依附于赵显坤这条线上的温暖与爱,正式开启。 从毛衣,系鞋带,相伴而行,送回家,一起用餐,但是这些人物感情层次的表达,使观众无法生成共情。 观众看到的是,在长达40集剧情中,一向成熟稳重,老谋深算的赵显坤,仅仅因为所谓的系鞋带事件而对一直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具有自卑性人格的赵红玫,开始启玛丽苏之路。 因为在这里,观众无法预知赵红玫后的改变,无法看到赵显坤整个人物的立体,被割断后的形象,在作为一部独立的电视剧人物形象中,管中窥豹,无法被人理解,显得荒诞。 最后十分感谢编剧老师,在您的这部剧中,我看到了您对吴红玫这类女性,深深地祝福与希冀,深深地怜悯与理解。世上有很多这类女孩,他们在怀疑打击中度过童年,成年时不停地进行自我怀疑和内耗,很多人在遇上张小北时便全军覆没,遇上赵显坤时折戟沉沙,没有多少人能够走向真正的觉醒之路,身体仍在行走,灵魂却已死亡。 希望这天下间的每一个女孩,都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畏艰难,不怕强暴,拥有一个真正的灵魂,活出自己的生活,认知自己,爱自己。 以上所有观感,皆是我从这部电视剧中所得到的真实的感受,是我的主观意识,虽客观事实不可更改,但我思故我在,欢迎交流探讨,批评指正! 缘自湘逢 2021.8.31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第7集|玛利亚搁这玩pua呢 (吃喵酱的九节狼)
- 剧情讨论|浅析影视剧《理想之城》(吴红玫x赵显坤)人物性格... (豆友_zD2c6M8XM)
- 贺瑶要怎么才能摆脱她爸带给她生活的影响 (佟湘玉)
- 东林演出了一种又鸡贼又清澈的感觉哈哈哈 (Fxxxxx)
- 剧情讨论|第40集|有关吴红玫这条线编剧的解释 (独行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