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也喜欢剧版知否,看到很多人cue张的时候都要带上知否,我就奇怪他们有多少是看完的哪怕看了一半的,那剧的重点不是雌竟或庶女卑贱,而是讲女主作为庶女在那个时代的挣扎和为周围人挣扎(帮堂姐摆脱中山狼孙家,康姨妈给顾廷烨派来的派来做妾的庶女在尊重她的意思下把她许配给别人为妻),
看到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稀碎感特别明显。虽然理解这部剧想展现的主体就是乔家五兄妹的成长史,但故事背景选择的年代是整个国家飞速发展甚至跨越式变化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又是在南京这样的江浙沪省会城市,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剧里除了在乔一成和齐唯民身上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外,其他几个儿女基本没有。其实这一点光从四美一个人和涉外饭店就可以着墨很多,三丽和一丁的从国营厂到外资厂,也可以表现,开播前期待能看到传达“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这样概念的情节,但都没有,而是纠结在细细碎碎地片段式交代乔家的儿女们人生进展到什么阶段了,掐头去尾的,也没有把人物成长穿起来,看得时候总给人一种跳跃感,挺难受的。 另外,为了加强冲突,给一些过客角色加了很多“狗血且不必要”的人设,比如叶小朗的各种“自私狗血”二设,可能本意是加强戏剧冲突,让观众能更好地去共情主角,但与之相关的乔一成剧情却没有看出他有多少成长,更没有拍出这段本可以表现的人生方向不同终究不能同行的无奈,十分的没有必要。 开播前,期待乔家的儿女可以超越烂尾的都挺好,现在看来是有点悬。
嗯,拿知否一对比就很明显了,比如知否里张佳宁演的嫡女的性格转变就很丝滑,大娘子和红狼也让人又爱又恨,这就是丰满的人设,令人信服的成长转变。当然,也可能是篇幅的原因,70多集的体量也给了编剧充分空间来塑造角色。。而本剧就显得很仓促
对对对,明明可以有很多可讲的内容,结果却让人有些失望。就是开始说的,我以为是父母爱情,大江大河,结果成了回家的诱惑
对,可能是剧太短了
那你怕是要等到结尾乔一成生病了,书里写了,乔一成换肾,是七七换给他的,他最终还是心安理得的享受到了一次家人对他的无所求的付出,并且没有拒绝。以及他放下了对七七带走妈妈的心结
。。。乔一成是个嘴硬心软的大家长,他对四美态度上的转变本就是人格属性的一部分,本质上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就如同25集里张佳宁对齐说的一样,乔一成的人格和世界观还停留在青少年时代。。因为缺失母爱又对父爱求而不得。。乔一成一直没变,好的,编剧自己出来解释了。。
而且你苛刻的把乔一成对弟弟妹妹的管教方式不算在乔一成的成长里,这并不公平。乔一成一生都不会变得不再关心弟弟妹妹,但是他前期是以父亲的身份在关心,后期他退回到了哥哥的身份上。他的放手你竟然不算他成长,凭什么?
乔一成自从在四美面试进酒店帮乔二强找了装订厂那次争吵后,就已经意识到弟弟妹妹不需要他了,这就是人物转变的契机
这个片段并不需要靠脑补吧,这个还是很明显的
三丽砸盘子是三丽成长的契机,三丽怀孕之后去怼婆婆是她终于作为母亲要争取利益的契机。 四美第一句我知道到第二句我知道,是她长大的契机,因为第二句我知道是她意识到了问题但依然决定自己的路自己咬着牙走完的决定,这种自己承担责任的决心是一个人长大的标志。 。。。。。。。 这些你都注意到了吗
最近几集是跟“回家的诱惑”越来越像了😂,感觉也带上了时下有的剧“不扎实做故事,光在情节上堆话题爆点,迎合当下热点,引爆观众情绪”的毛病,热搜式说故事。好的剧首先得把故事框架搭得结实又动线流畅,然后再往框架上加内容。 还有就是,有些情节和背景间的连贯呼应要靠观众脑补是完全可以的,但得抛出勾子啊,比如琅琊榜2里面萧平旌下山的时候拿到了林殊的镯子,看过第一部的观众会直接脑补出来宿命感,一下子就把1跟2还有林家萧家,赤焰长林甚至朝堂几代人之间的联系都加强了。乔家不是没有这种可以给观众“下钩子”做呼应铺垫甚至推动故事的点,但用上的真的很少,更多是宙的强迫症。🚬
确实是这样,我本来对每个人的人物走向抱有很大希望的,因为刚开始有在努力突出每个人的走向,可是后来真的不太行,每个人的线路都不太完整,好多想看的东西没有体现出来
说的非常好 一个个都跟喝大了断片儿似的
废戏太多了,导演拿捏不了主次,完全失控了。你看闯关东那么经典的剧,也不过40集,但把家国矛盾讲的多清楚,每个角色也都有自己的个性。
楼主说的太好了,我已经弃剧了,真的太太太太狗血了,披着现代剧的皮,还是老一套的8点家庭剧,光刷到抖音上的片段就能让我气死,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磕糖,哪里有糖啊,每个人物都是割裂的,毫无真实感
我就喜欢这种不是用很多镜头来讲某一个人的故事哈,能一分钟交代清楚的就不要拍个十分钟来凑数。虽然看似拍得比较散,但交代得还是很清楚的。
确实啊,人物很扁平了。都不要求成长了,连基本的复杂性都很难表现。像乔祖望赔钱一家出去躲债,光鸡飞狗跳的制造场面了,之后人物的内心一点没有展现。很多时候为了冲突而冲突,对塑造人物没啥帮助还很突兀,看的难受。也不是说剧情紧凑篇幅展不开,有些没必要的部分又很细碎。
说得好棒!无比同意!我来补充我对七七这条线的期待与想象:身份归属感与认同感的寻找之路。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母亲因为生自己难产去世,从小被寄养在二姨家,如此特殊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让我这个平平无奇的独生子女无比好奇!他内心对于家的定义是什么?对于家人的定义是什么?天然的血浓于水与长久的呵护陪伴之间,哪一种对他来说更接近于亲情?
剧里面经常看到乔一成和齐唯民吵架(初中男生的相处方式😂),但似乎没什么细节层面上的对于七七和两位大哥(两个家庭)之间相处模式的刻画,如果能通过一些事件具体展开说一说就好了。
孙小茉和主任有一腿的那个,前面就能看出来。
说得好 我看到后面也这种感觉 前面真挺好的 👌
本来想看温情家庭剧,后面越来越狗血。。。。
你讲到点上了! 总觉得缺点什么 人物太单薄了
楼主说出了我觉得这部剧变扭的地方。前十集的剧情虽然也有矛盾,但总体看来是温馨的基调,十几集之后偶尔冒出的幽默桥段我也能当喜剧情节看,但最近几集净感觉糟心了,情节没有过渡,为了冲突而冲突,所有角色都在赶进度。
是这样的 所以这剧很可惜 明明可以更好的呀
这个删减不是问题吧,电影2个小时都拍完整个故事线了。主要就是太多没必要的情节镜头了,人家1988才几集,那个拍出来才叫牛批。
楼主完全说出了我内心的想法 真就是故事不够冲突来凑 亏得我还在公司的会议上面向所有的同事极力推荐这部剧 结果后面这么狗血烂尾!!!
是的是的 就这么个婆婆已经够糟心了 还来个工伤 工伤还是一丁直接性无能… 真的yue了
确实 冲突太多 本身故事线就很多 显得杂乱
[内容不可见]
后面真的就是有点看不下去了,越来越狗血。
所以编剧才是一部剧的灵魂啊 原小说就是这样鸡零狗碎 故事看着很丰富 其实就是故事大纲 电视编剧就是小说作者 作者火候不够 会编故事 不会塑造人物
你怕是看了个寂寞?别的都不说,乔祖望整个过程的变化,不够饱满?其实虽然不是主线,但他一开始唯唯诺诺什么都听表哥的,最后还不是自己处理了跟杨玲子的婚姻关系而且很坚定的要了女儿跟他一起生活?拍长了你们叨叨嫌太慢嫌太细枝末节了。拍紧凑了有些人自己不仔细看就会在那里动嘴皮子各种编排。呸!反正不管怎么样都封不住某些人的嘴。
是的 宙的节奏感真的不行 看知否我看了两集在飞机上看完小说 然后就看不进剧了 书虽然文笔不羁但是剧情和人设都是很完整的
很赞同,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有意义的,能让观众反思或者感悟的,可以有狗血的剧情但你不能只有狗血的剧情,楼里一些跳脚的连求同存异都做不到,非要硬掰的,格局也就那样了
是的!为什么还要把戚成钢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轨画面拍出来?还拍的那么唯美,导演的责任很大!
追到现在,我一句都夸不出来,除了片头响起的主题曲可以让我联想到前几集看年代剧的好感,只想去打一星🚬
我感觉我看了,又仿佛没看,好多细节都没有,有矛盾的时候,没后续,看得让人没有头绪。
不是故事不够,反而是太多了,张开宙水平太差根本把控不好节奏
友友分析得很好!
同感,刚才回想了一下看过的所有剧集,真的每个人物好像都没有什么完整的成长历程,好像就四美那糟心的爱情还有点过程感。其他人的恋爱和结婚虽然都有交代但是好像都不够似的。这个剧好像太注重每个人的婚姻了,但是就像你说的,我们没有看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成长过程,很遗憾。
其实我感觉这剧的冲突的确很多,可能确实编剧把冲突当作了主体,而不是情境。但这些冲突在我看来并不突兀,前后因果解释得很清楚,但故事的详略上有待思考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经常看着看着有种:哎我刚才又错过了什么剧情怎么接不上了……
同意,我觉得后期给人一种现在那个为了续而续的乡村爱情的感觉,个人真不想看这些家长里短,婆媳关系,小三小四。。。格局不能稍微高点吗?谁能想到全剧最热衷搞事业的,居然是上吊的乔锅锅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