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细节|逐集整理隐藏在剧中的时间线索(第10至18集)——向细节怪制作组致意
AI手指
刚开始写的时候没考虑那么多,更新到现在发现,36集的内容放在一个帖子里实在太多了!翻帖子都拉不到头的感觉……所以我决定分部分更新吧,每9集一个帖子,四个帖子更完。新更的部分会加之前的链接:
第十集:
第十集开头的情节紧接着第九集。小朗约一成兑现第一次见面定下的饭局。吃完饭,宋清远自觉走人。小朗和一成算是第一次约会,在路边唱了卡拉OK,吃了烤红薯。

两人唱的《明明白白我的心》由李宗盛作曲,成龙和陈淑桦演唱,发行于1991年。
而另一边,表哥帮表嫂往宿舍搬东西,缝被子。这俩人90年研究生入学,到现在又差不多两年了,终于有实质进展了!

一成和小朗,两个缺爱的可怜人,第一次约会是浪漫的卡拉OK,而家庭幸福的表哥和表嫂情感升温却是在做家务——导演真的太爱这种暗戳戳的小对照了。
第6分钟开始,一成、宋清远和叶小朗再次一起采访。这场采访戏后,一成在家听到三丽要和一丁一起去看《大撒把》时,穿的衣服没变,连外套里的衬衣都一样,很像是同一天发生的事。


电影《大撒把》,由冯小刚、郑晓龙联合编剧,葛优、徐帆主演,主题是当时最热的“出国潮”,上映当年是爆款,用在剧里也正好切题,选得非常妙了。

看过电影后,一丁情不自禁亲吻三丽,不想勾起了三丽的童年阴影。1992这一年,一成27岁,二强23岁,三丽21岁,四美19岁,七七15岁。一丁与三丽相识于1989年,到此时已经交往三年。按那时候的风气,早已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时候(上一集一丁帮忙买冰箱的时候,一成还催过三丽)。一丁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把关系推进一步,却被三丽分手,确实很崩溃啊……

一成听三丽说要去看《大撒把》的那个晚上,还有一个细节。二强差点儿穿帮。他随口说要看店,一成反问他看什么店。二强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找补说看“饭店”。后面四美撞进牛野店里,二强吓得要躲。可见不仅一成不知道他换了工作,四美也不知道。家里唯一知道底细的,竟然可能就是盯着他私房钱的阿望。二强真是典型的家里老二,上边大的受重视,下面小的被偏爱,夹在中间的,谁也看不见。
第25分钟,二强发现阿望偷了他的钱。父子二人争执。我直觉阿望手里拿的东西不简单,截图放大,然后搜索了一下,终于确定,盒子上的字是“延生护宝液”。至于这玩意儿管什么用的,大家自己百度吧……阿望你一个十几年的老鳏夫,当着自己已成年的姑娘儿子大喇喇地喝这个,你可真是……

第28分钟:一成终于发现了二强的秘密。他去派出所领二强的时候,92年年底才开始配装的“92式”警服应该还没出现,剧中穿的应该是“89式”。不过83、89、92几套警服的区别并不大,都是橄榄绿基调。外行看不出区别。不知道有没有内行能鉴定一下剧中到底有没有穿帮。

第34分钟:又一个标志性的“神器”——大哥大出现了。

全球第一部手提电话1973年出现在摩托罗拉的实验室。1987年,广东率先实现与港澳移动通信并轨,标志着中国大陆进入移动通信时代。据说,第一个拥有手提电话的用户,买电话花了两万,入网费又交了六千,可以说只有那个时代绝对的富豪才能办得到了。
关于手提电话为何被称作“大哥大”的传说莫衷一是。但是不管怎样,与当年香港影视作品中黑社会老大必用“大哥大”,甚至身边有一个“马仔”专门负责给他捧“大哥大”的形象脱不了干系。
剧中“大哥大”出现的这个情节设计的非常巧妙。老徐开车,阿望给他捧着电话,非常像香港片中“马仔”伺候“大佬”的形象。对比上一集二人牌桌重逢之初,阿望不服不忿的样子,显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已经有车开有“大哥大”用的老徐,还是再次征服了阿望。阿望被同一块石头第二次绊倒的光辉历史即将开启。
第36分钟,四美去二姨的小卖店“赊”言情小说。初中生七七和马叔上线。


15岁的七七在上初中没有问题。与一成同岁,已经27的表哥订婚也属正常(表哥和表嫂捅破窗户纸,进度终于加快了)。而重看到这里我才注意到,四美此时就对大哥有可能结婚流露出了抵触情绪。乔家此时,一成在糟心二强的感情经历,操心三丽和一丁的关系。而一成自己已经27岁,在那个时代,已经是要让街坊邻里亲戚朋友“说闲话”的“大龄青年”了,但不论是弟妹还是老爹,似乎谁都没关心过一成的婚姻问题,只有相对是“外人”的二姨念叨了两句。
第36分钟,四美和二强“天台喊话”。

第三集的时候我们标记过,小棉华大约在1981年被二强抱回乔家。1992年的小棉华已经超过十岁“高龄”。此时的二强并不知道,有些他喜欢的留不住,但有些他喜欢的,缘分没散,暂时分开也还是会回来的……
第十一集:
这一集最明显的时间线索出现在叶小朗一言难尽的闺蜜小萌上线的时候。

查了一下,南京第一家肯德基开业于1992年。B站有UP主扒过,这里的肯德基标识是当时的老款,炸鸡腿也比现在的“鹌鹑腿儿”大多了。所以这时候应该是1993年,必须是1993年!不然对比起特意强调了“去年开业”的台词!
但是十一集和上一集的内容总体来说相当紧凑没过多久。
我们以这顿肯德基为分水岭看一下:
这一集的开头,小朗找一成陪她通宵,第二天早餐,发生了著名的“偷稿事件”,不仅叶小朗被全网痛骂,《乔家》也遭遇了开播以后最严重的舆论危机。而小朗东窗事发,一成找小朗质问,被小朗三言两语说服的整个情节都发生在肯德基聚餐之后。小朗“偷稿”到案发,时间应该相隔不会太久。
而小朗说服一成的当天,两人去吃了火锅。当晚回家,一成还被二强抓包闻出了火锅的味道。随后,一成和三丽私聊。一成提到,“前段时间”一丁因为分手的事找过他。

一丁找一成的情节发生在第十集他和三丽人分手后不久,二强被抓进派出所之前。
而这一集第20分钟,一成托人给二强找了个工作,二强不愿意去。一成骂他考虑了三个月还没考虑好。

以一成对三丽的关心,二强被抓到四美成功应聘酒店工作,把装订厂工作让给二强这三个月期间没找三丽谈已经够久了,“前段时间”碰见一丁这个虚数,不至于再长太多。
同理,一成跟三丽谈完她和一丁,三丽和一成说告状老爹在搞集资,应该距离肯德基聚餐前,“麻雀眼”告诉三丽也没过去多久。
好了,现在我们大体可知,第九集到第十一集,时间线从90年一下子跨到了93年。
1993这一年,一成28岁,二强24岁,三丽22岁,四美20岁,七七16岁。特别是92年到93年,乔家发生了不少事:
一成:遇到叶小朗,开启第二段恋情。
二强:去牛野店里打工,不久再度失业,代替四美去装订厂的工作。
三丽:和一丁分手。
四美:跳槽到涉外酒店。
阿望:重遇老徐,开公司变身“乔经理”,开始“杀熟”搞集资。
二姨家:表哥和表嫂终于订婚。马叔出现在二姨身边。
这一集还有两个小地方挺有意思:
小朗约一成看通宵电影,电影院播的这部《保健与优生》科教片,拍摄于80年代。看看一成和小朗看电影时周边的状况,不排除影院是煞费苦心,特意借机对通宵影院里的小情侣进行教育。而还有一层原因则是,那个时候可能真没多少片子能够支撑一个通宵。最开始一成睡着被小朗闹醒的时候,背景音竟然是一句黄梅戏,具体是哪部片子实在没听出来。像现在这样,随便看个系列电影就能通宵的情况,那时候是绝对没有的。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则是前面若干集总在唱年度金曲的阿望忽然“崩人设”,变成了“怀旧金曲集”。
这一集阿望哼小曲的地方共有两处。第一处在第25分钟。一成正因为四美瞒着他去找工作生气。有人来找阿望集资。阿望从外面进来,哼的是电影《红高粱》的插曲《酒神曲》。

《红高粱》上映于1987年。现在看这部神作,真是人人赫赫有名。导演是张艺谋,原著、编剧莫言,主演姜文、巩俐,连《酒神曲》和另一首流传更广的插曲《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的作曲,都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
第42分钟:三丽正在跟一成告阿望集资的状。阿望从外面回来,嘴里哼的是1981年台湾歌手陈彼得的歌《阿里巴巴》。

这首歌并非影视插曲,可能是由于旋律魔性上口,莫名就流传了开来。有很长一段时间,街头巷尾乱窜的小男生嘴里,都是“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这两首歌不知道是不是又是刘钧老师的发挥,总之听上去非常符合当时阿望春风得意乐上天的心境了。
第十二集:
第十二集相较于前面九、十、十一时间飞逝的三集,终于慢了下来,甚至大半集的内容都集中在一两天。
这一集的开头与十一集结尾是一场戏。三丽告诉一成阿望在搞集资。一成饭桌上“训”阿望,父子争吵。一成气头上口不择言,揭了三丽疮疤。然后三丽和二强在家摔盘子发泄。一成漫无目的走去叶小朗宿舍,留下过夜(什么也没发生!),熬完夜第二天临时顶替小朗同事跑步(年轻人真不怕猝死啊!)。二人又相处了一个白天,晚上一起吃过饭河边散步,小朗求婚。
叶小朗忽然上头表白,是被一成描述的温暖的家庭生活勾起了她自己的渴望。记得当初播到这里,就有很多人提,一成讲家里的事忘了七七。而我重看到这里发现,一成说,他们兄妹一起生活了二十年,虽然口头表述不追求精细,然而四美生于73年,此时剧中是93年,竟然恰好就是二十年。可见一成说这话的时候,是真的没想起七七。理智上他当然知道七七是自己的亲弟弟,但感情上,确实是不一样的……一成最后病重拒绝七七捐肾,说“不予不取”,很多人觉得他对自己太苛刻。但他自己心里,应该是真心实意觉得亏欠七七的……尽管七七出了那么大的麻烦还是他解决的。

重看这一段还是觉得,这里周放和白宇演得真好,有点老日剧的感觉——两个不完整的,都深陷泥潭的人,都将彼此视作自己难得能抓住的光,拼尽全力想抓住对方努力把自己活成个囫囵人的样子,真是让人心动又心碎……
第24分钟,一成对宋清远宣布婚讯,并说第一个告诉了宋清远,很可能和小朗定下来之后转天一上班就讲了。

俩人手里拿的瓶子,“大白熊”图案告诉我们,这是著名老汽水“北冰洋”。

“北冰洋”汽水最早出现于1950年的北京,85年成立北冰洋食品公司后进入辉煌期,八九十年代,便宜廉价的老汽水儿是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但第九集92年,小朗请一成和宋清远吃饭,结账的时候墙上已经出现了可口可乐的广告。93年肯德基也开起来了。国产老汽水受冲击的时代逐步到来,不止“北冰洋”,还有天津的“山海关”、西安的“冰峰”等等,纷纷逼到几乎倒闭消失,直到新世纪10年代,才又再度“回春”。
一成告诉完宋清远,下班回家跟家人打招呼。背景板上的白色日历虽然看不出年份,但对比第九集92年那张,确实是换了。众所周知,电视剧因为取景、协调演员档期等等问题,是跳拍的,弄不好还要重拍、补拍。道具组弄了这么多细节,还能严丝合缝不露破绽,真是精益求精不怕麻烦。

兄妹几人躺下睡不着继续讨论大哥的婚事,四美提到表哥考公务员了。表哥表嫂90年读研,到此时93年,确实该毕业了。

前面第九集我就说过,一成的年纪,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非常稀少引人侧目的大龄青年了。然而在他在家宣布婚讯前,只有两个妹妹在他忙着和小朗恋爱后若有所觉,俩人的态度也仅仅是随口一猜就过去了。等到他通知家人,当爹的第一反应就是我没钱我不管,不仅如此,还告诫一成不能“自私”,要继续管弟妹。四美则是直接把抵触情绪写在脸上的。二强和三丽,嘴上说着明理懂事的话,情感上还是忍不住流露出被抛下的难过与恐慌。一样的情绪在后面小朗说要出国的时候,三个人又重演了一遍。说得诛心一点,乔家的每一个人其实都在本能地回避大哥有可能会脱离这个家的事实。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怕家人催婚,然而像一成这样,没有关心只有压力,滋味其实也不好受。这也是为什么他那么着急结婚,想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家原因吧。
这个剧我看到最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对自己家里主心骨式的人好点儿,他们也是人,也会累,会病,会倒下……
第38分钟:二姨要结婚闹得鸡犬不宁,表哥来找一成谈心。金曲阿望再度上线,唱的是一成和小朗街头K歌的曲目《明明白白我的心》。不知道是不是又是刘钧老师自己选的歌,总之乔家人阴阳怪气的天赋又上线了,谁“渴望一份真感情”啊?笑死……

第十三集:
这一集开头,紧接着上一集一成婚宴。散席后二人回家,小朗第一次到一成布置好的婚房,俩人兴奋地左看右看。墙上的挂历恰巧是一只鸡。想了一下93年还真是农历鸡年,我差点儿拿这个当线索,结果后面第23分钟:二人婚后上班,挂历翻过,图片变成企鹅了?!行吧,我想多了……但是可以看出,这是同一本日历翻页了,也就是说,道具组的日历不仅精确到年,他们还能想到按月翻页!


后面第32分钟:一成回家跟二强说约小茉见面的时间,墙上的挂历能清晰地看到,此时的时间是1993年11月。


由此可知,这一集的内容也比较集中,基本都发生在1993年。
第15分钟,看到大哥婚后幸福生活的二强,不由自主又想起了师父。然而师父没找到,随身听却摔坏了,小棉华也永远地离开了。这里二强到底在盒子里看到了什么,大家一直有争议,我们也不深究了。只是强调一下时间:二强最初捡到小棉华的时候我们专门记过,大概是1981年,到这里已经过去了12年,小棉华算是一只一生幸福且高寿的猫猫啦,遇到二强,遇到乔家一家,它很幸运。

二强这边在低落,一成和小朗那边,已经在张罗给他介绍对象。小茉上线预备。第17分钟:小朗给一成介绍小茉,说她今年23岁,比二强小一岁。93年二强确实24了。由此可知,小茉也是70后。

第31分钟:一成为二强相亲的事回家,碰到吴姨八卦四美,到家先训了四美一顿,训人的过程中提到了“汪国真”。

汪是著名的现代诗诗人。90年,全国范围内曾经掀起过一股“汪国真”热。凡有文艺青年处,人人皆读“汪诗”,他的诗集进入畅销书序列,甚至“手抄本”风行于世。
下一集的剧情里,三丽调侃四美让她少看汪国真伤春悲秋,其实是有点“冤枉”汪国真的。他的诗更多的像是后来所谓“心理鸡汤”的味道,鼓励年轻人即使受了挫折也要笑对人生的居多,能在那个时代广为流传,应该也是契合了那个时代整体蓬勃昂扬的精神吧。组里年轻一点的街坊,爸妈在九十年代是大学生,甚至中学生的,不妨找爸妈翻翻他们当年的手抄本、毕业纪念册什么的,体会一下他们那一代年轻时的风华。人上岁数都爱怀旧,多听爸妈聊聊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其实蛮有意思的。
第十四集:
第十三集后半段,一成回家通知二强准备跟孙小茉见面,被四美听到了,当天晚上跟三丽八卦,想第二天偷偷去围观。然后镜头一转,天亮了,四美打扮得美美的出门,一头撞见了命运般的——戚成钢……
而第十四集的开头,是小朗和方姨张罗二强和小茉第一次见面的情节。由此可见,四美和戚成钢重逢,和二强与小茉相亲是同一天发生的事(张导,这又是什么莫名的对照组?),以及,此时仍是1993年。
二强和小茉尴尬约会的同时,三丽下班回家,一丁默默保护。四美被爱情砸中,爱情诗人上身,发了一晚上感叹,成功勾起三丽的一腔心事。
镜头再转,天再次亮了。四美火急火燎冲进二姨店里给戚成钢打电话。这里虽然不至于就是第二天,也绝对没过太久,以四美的性子,一定是熬到戚成钢回部队立即就打电话了。(以后来四美自己跑了个来回的时间做参考,戚成钢回部队大概要半个月左右)。
四美打通戚成钢的电话后,镜头再转,一成在单位也接到电话,岳父催债来了,要他兑现婚礼上答应给的钱。一成承诺“月底”给钱,然后给小朗打电话约饭,没想到发现了小朗辞职的秘密。
当天晚上俩人吵架。墙上的挂历,还是上一集晃了我的“企鹅”!(画面最右侧,两只企鹅与上一集的截图里的姿势都没变,就是同一张)

由上一集可知,“企鹅”挂历出现在他俩新婚不久,一成回乔家通知二强跟小茉约会之前,而当时乔家的日历挂的是1993年11月。如果由此推理,此时应该仍是93年11月(但是这里有问题!我们继续往下看)。
俩人吵架前,小朗刚到家时,家里电视是开着的,模模糊糊的图像依稀是那个年代的《新闻联播》。(剧组哪儿倒腾来的素材?问央视要的?)电视机下面,电视柜上没做抽屉专门空出来的格子里放的黑色大块头应该是用来播录像带的录像机。
录像机在中国流行的的时间并不长,因为民用录像机70年代中后期才被发明出来,西方国家普及得快些,而我国的家电产业基本上八十年代才起步,录像机和其他家电一样,最初的发展阶段进口的、合资的多,价格昂贵,一般家庭,买个电视看看就不错了,再买个还要配录像带的录像机,就得掂量掂量。而就在一成和小朗结婚的这一年,1993年,世界上第一台VCD机——“万燕”牌VCD机被中国人发明出来了。这应该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我们的家电制造业,终于从单纯的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发展到了有能力自主研发的新阶段了。由于VCD机是纯国产的,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贵,于是,录像机没怎么普及,就被迅速扩张开来的VCD机取代了。

两人闹完别扭和好。之后又一个空境,接着是小茉在书店上班,听说陈主任的妻子病重的情节。再然后,三丽约小朗给一成过生日。小朗拒绝,决定与一成二人世界。

我们都知道,一成的生日组里根据他和小朗的离婚协议已有定论:1965年9月12日,组里刚庆祝过。那么发生在俩人闹别扭的93年11月之后的这个生日,只能是94年。
然而继续看下去,我又产生了疑问。
我们再来理一遍,这一集中主要发生的剧情:
1、二强小茉相亲,同天四美遇见戚成钢,当晚对着三丽抒了一晚上情;
2、四美打电话找到已经回到西藏的戚成钢;
3、一成接到岳父电话“催债”,同天发现小朗辞职,当晚两人吵架;
4、小茉上班,听说陈主任的妻子病重,再次对陈主任燃起幻想;
5、三丽给小朗打电话约给一成过生日,被拒;
6、四美深夜做梦怕忘记戚成钢的地址,半夜爬起来四处藏纸条;
7、四美拍艺术照,给戚成钢寄信;
8、一成与小朗庆祝生日,同天晚上,小茉向二强提分手,方姨当晚追到成朗家门口报信;
9、一成回家,过问二强与小茉分手的问题,兄弟俩聊完,表哥来找一成,一成为了岳父开口向表哥借钱。剧中祖传的“不办婚礼”又来了:

然而问题就在这里!如果一成答应老丈人“月底”给钱,也就是他和小朗因为辞职吵架的那天,根据墙上的“企鹅”日历,应该仍是1993年,而他过完生日,都快94年“年底”了。小朗爸是什么人呢?一成拖这么久,他还不得领着小朗妈和小朗弟弟进驻他们租的新房?但是下一集我们会看到一成收到老丈人寄回小朗当年保证书的情节(时间已经到了14年年底),如果一成13年就很快给打了款,到14年年底才把保证书寄回去又隔得太远了。
还有一点,小朗和一成吵架那里(参考上面那张能看到“企鹅”日历的截图),一成在家穿着半袖。90年代初的南京,他俩租房未必舍得装冷暖空调,这个打扮,的确不像93年年底,还是94年夏天或初秋,接近一成过生日的9月中更合理。所以,尽管小朗爸能忍住大半年没催女婿要钱有点儿意外,综合看下来,还是这个时间线更合理,以及忘记成朗家墙上那张“企鹅”挂历吧!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确定这一集的时间线:
前半部分,二强与小茉第一次相亲、四美遇到戚成钢陷入爱情,同时发生在1993年11月以后的某一天。之后,四美给回到部队的戚成钢打电话具体时间不详(大概二人重遇半个月以后)。再然后,一成接到老丈人要钱的电话,回家因为小朗辞职瞒着自己吵架,以及后面的情节,应该都发生在1994年了。
1994,这一年,一成29岁,二强25岁,三丽23岁,四美21岁,七七17岁。
这集还有两个小细节值得记一下:
一成回家找二强过问与小茉分手的事,迎面撞上的正出门的阿望,父子俩“乔老师”、“乔经理”互相阴阳了两句。此时阿望嘴里哼的各,是童安格的《把根留住》。

查了一下资料,童安格这首歌写于1990年,在大陆大火是1993年。剧中这个时间唱正正好。
另外一处,一成这边弄清原委,安慰过“被分手”的二强。小茉那边看到陈主任的妻子又缓过来了,不得已又回头找上二强。而二强此时,却要再次失业了。

小茉来找二强,俩人在厂门口见面。小茉身后的小黑板上,板书明明白白写着停工通知,清清楚楚标着二强的名字。之前89年阿望被停薪留职那次,是告示栏贴了白纸黑字毛笔写的告示,阿望名列其中。爷俩算是同款享受了道具组的特殊“礼遇”。
第十五集:
第十四集结尾,四美被同事打趣,显然已经动了去找戚成钢的念头。
第十五集开头,乔家装电话了。阿望嘚瑟得不得了。前面我们说过大哥大的“入网费”。电话在90年代初刚刚普及到普通人家的时候,一样是有“入网费”、“初装费”等等名目的,最开始也要大几千。这笔费用被用户诟病了很久,几大电信运营商就是不肯取消,后来怎么没的呢?当然是手机普及,固话慢慢送都送不出去了……
阿望这里的确“大出血”了,难怪那么嘚瑟,还挺直腰杆谴责一成先紧着自己的小家没管老屋。

几个人电话打到四美单位,这才发现她“跑”了,连忙“呼”她。被弹幕疯狂发问的“小黑盒子”出现了。

BP机,得名于英文词汇beeper,又是一个不便于大众理解的名词,口传口传错了,也有叫成BB机的。寻呼业务国内最早于84年出现在上海,经历过模拟、数字、汉字显示三个发展阶段,最初只有人工寻呼台,后来又发展出了数字寻呼台。BP机只有单向的信号接收功能。假设你要找某个寻呼机的机主,就要给寻呼台打电话,告诉寻呼台你要呼的人的呼机号和让对方回电的电话号码。寻呼台负责将消息发到呼机上。“汉显”寻呼机出现以前,机主只能收到对方让他要回电的号码。而“汉显”寻呼机有汉字显示,呼叫方可以给寻呼台留言,将简短的文字发到对方的呼机上,类似于发电报。例如你让对方去哪里碰头,或者帮你办什么事,就不一定非要对方四处找电话给你回电了,极大地提高了方便程度。后面三丽结婚送一丁汉显机时说过,汉显机很“俏”,足见其刚问世时有多受欢迎。
四美这里拿的应该是数字机。剧里四美打电话这个过程非常典型:
四美看到寻呼机收到消息,找电话亭按照呼机上的号码打过去,此时她尚且不知道打电话呼她的是谁,听到大哥的声音,还奇怪大哥家是不是换号码了。如果是“汉显”机,一成肯定会给她留言,她刚刚接通电话就不会那么惊讶。

前面说过,寻呼业务最早于1984年在上海展开,90年代开始用户激增,经历过一个十年的高速发展暴利期(当年刚出汉显寻呼的时候,一个要卖大几千,纯数字的也要两千左右,比现在一般的手机还贵)。90年代后期,手机出现,并且价格越降越低,寻呼机就渐渐失去市场,以至于现在大家都不认识啦……
第9分钟:四美到成都给家里打的是IC电话。90年代中期开始,IC电话曾经有过一段大力推广的时期。千禧年左右,北京的“门面”,王府井步行街两侧都设置了不少。IC电话的出现,顾名思义是基于IC卡技术的成熟,主要解决的是电话收费问题。它主要冲击的是二姨开的那种小卖部、报刊亭,拉一部电话收费的赚钱模式。当然,没过几年,随着手机的飞速发展,它们也基本都不见了。有些地方没有拆除的,也多半年久失修,成了市民抱怨市政工作不到位的“证据”。

这一集,最大的时代特征就是通讯方式在改变。从80年代想方设法购置家电,到90年代通讯工具开始更新换代,时代进步的步伐确实越来越快了。
四美进藏的同时,小朗发现自己怀孕了。检查单上能看到清晰的日期:“1994年12月15日”。

说句扎心的,如果没有意外,其实这部剧结束的时候,一成的孩子应该正好10岁。而如果不是一成因为操心四美,接到小朗的电话也没他俩的回家,也许,小朗就不会藏下自己的验孕单……可能仅仅一念之差,人生轨迹就完全不同了……
一成回老屋,兄妹几个担心四美食不下咽。背后的挂历,已经不是93年那张的风格,可以清楚看到月份是12月,与小朗的验孕单时间相符。

一成心情不好,说了二强两句。二强从装订厂停工开始再次失业,一直要到小茉帮忙才有下一份工作。此外,这个角度我们正好能看到,乔家的电视换了个大的。而第13集,93年一成婚后回家给二强介绍对象的时候,摆在柜子上的,还是89年买的那台。

四美在西藏,挨了指导员批评。四美这一年21岁,按说她自己都不到晚婚年龄。而她上班的酒店规定不严,所以给她开了结婚证明(是的,90年代要结婚,还要单位开证明,这一规定直到2003年左右才慢慢取消),而部队的规定更严,戚成钢不到晚婚年龄根本不可能批准结婚。

戚成钢送四美回家,提到自己还有一年多服满兵役。我们先记下这个时间点,看看后面戚成钢回南京到底是什么时间。

这集的最后,成朗在家念叨,四美能赶在小年回家。根据前面94年12月四美去西藏,此时时间应已经到了1995年年初。
成朗家墙上的挂历终于换成了工笔画,不是“企鹅”了!

日历很糊,我也没当真,只是一时兴起翻了一下万年历,结果……1995年的1月1日,真的是周日,而31日也真的是周二,跟成朗家墙上的完全对得上。至于日历上为什么只有一列红字,是因为我国的双休日政策,1995年5月才开始实行。95年年初印刷的日历没改过来太正常了。这个发现让我醒悟,道具组没准儿真的找了很多当年的老日历来用,瞬间后悔自己家的都扔没了!留着没准将来也能卖给什么剧组换点儿钱呢!
以及这集开头我们知道,12月15日小朗确诊之前,四美已经跑了,而95年的小年在1月20几号,又已知四美在西藏根本没待几天,所以,她来回路上起码走了一个月!四美跟戚成钢这段婚姻,她投入的成本真的太高了!
第十六集:
第十六集开头就是1995年年初小年夜。
1995,这一年,一成30岁,二强26岁,三丽24岁,四美22岁,七七18岁。
小年这天,四美从西藏回来了,三丽和一丁和好了。

看到这儿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总觉得剧里时间线模糊混乱了。
以三丽和一丁的分分合合为例:
92年(第十集)二人分手;不久之后,一丁找过一成,表示不想分;
93年(第十一集),小朗“偷稿事件”东窗事发当晚,一成回老屋开导过三丽,三丽似有感悟;
93年(第十二集)年底四美碰到戚成钢那晚,一丁默默护送下夜班的三丽回家。三丽心生感动;当晚卧谈,三丽听着四美坠入爱河的感想偷偷流泪,回忆里全是与一丁相处的甜蜜。
看到那里,可能很多观众都会觉得,三丽和一定和好在望。而且紧接着的后面两集,成朗婚后磨合、二强相亲、四美“私奔”(bushi)一系列鸡飞狗跳,让我们觉得仿佛都是很短时间内发生的事儿。
直到这一集两人和好,我们仔细一算,从92年俩人分手到95年年初,已经起码两年了?而三丽和一丁重归于好这场戏,仿佛完全没有两人分开两年之久的感觉。一般异地恋小情侣分开一段重聚,都会有点不一样的感觉吧。二人两年多没说过话,谈过心,看上去一点儿物是人非的感觉都没有,不看时间,要说这俩闹了几个月的别扭,好像也没有哪里不对。这就真的不太对了。
我个人感觉,时间线混乱的问题并非单纯打字幕标注年份能解决的。比如三丽和一丁这段,就算算出来时间线,我还是觉得处理得不合适。所以真正让大家感觉时间混乱的原因,可能在于从剧本创作阶段开始,就缺少统合全剧的大局观。《乔家》这种大时间跨度群像剧,每个人各自有成长线,如何精准把握每个人物每个阶段的身体、精神、心理状态,对导演、编剧、演员的要求都非常高。如果我们严格一点卡着时间去审视,哪些人、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又有哪些做得好,可能又另有一番答案了。
第9分钟:三丽和一丁和好,俩人终于又一起在食堂吃饭了。

三丽骂出金句“猪脑花”之前,给一丁夹菜,心疼他瘦得都快成“李冬宝”了。这个人物出自92年播出的我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这部剧当年有多火呢,就是在三丽和一丁和好的这年,剧播三年之后,“双汇火腿”在央视打了一则冯巩和葛优联合出演的广告,用的还是“冬宝”(葛优饰)恋慕“戈玲”(吕丽萍饰)而不得的梗。葛优和吕丽萍也双双凭借这部剧斩获大奖。葛优拿走金鹰奖最佳男主,吕丽萍则荣膺飞天奖最佳女演员。

而这部剧更引人瞩目的,其实是它的编剧团队——“海马影视创作室”。这是我国第一个集体创作的编剧团队。海马最初由王朔等人牵头。他们先是搞出了《渴望》,之后《编辑部的故事》再度火爆全国,坚定了众人的信心,创作室的正式成立。那个时候这种创作室是全新事物,谁也不知道该怎么管理,因此它成立之初,是挂在“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名下,在民政部登记的。现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作家,比如:莫言、海岩、苏童、刘恒、马未都、刘震云等等,都曾是参与者。
90年代的中国影视圈可以说是王朔一人的天下,有他一呼百应的号召,《编辑部的故事》除了主演,客串阵容也汇集了大批名人。冯小刚、张国立、李成儒、方子哥、韩童生、马晓晴、濮存昕、刘蓓、梁冠华,英达,以及已故的傅彪,还有当时尚未出名的郭冬临,还在北京曲艺团说相声的于谦等等……
而且这部剧与乔家还有更特殊的缘分——它是“曲阿英”中戏毕业首次出演的作品。

第30分钟,二强被小茉介绍去书店工作。午休期间,书店发放了盒饭,眼熟吧?

曾经一度,盒饭的出现也是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方便的标志。在街上只有国营饭馆的年代,人们出门办事,吃饭要排队抢座,弄不好还会打架。方便快捷的盒饭出现,立刻大受欢迎,甚至有些饭馆,在店内用餐也是直接上盒饭的。当然,那个年代没什么环保概念,现在这种泡沫饭盒基本消失得差不多了,道具组为了这场戏能专门找出来,真的是不放过任意一个小细节的细致。
第37分钟,二强和小茉的关系终于到了基本确定的阶段。然而二强前脚答应小茉上门,后脚回到家中,就发现了四美在用他的随身听,然后就听到了师父的声音。

还记得二强的随身听什么时候坏的么?第十三集,93年大哥婚后,兄妹们去大哥新房那天。四美是什么时候拿走二强的随身听的呢?也是第十三集,93年11月,一成回家通知二强跟小茉见面的那天晚上。(这里似乎又是一个小对照?随声听摔坏和被修好,都在二强与小茉关系重大转变的时候)

其实这里也有时间线容易被误解的问题,不细算真的意识不到,四美拿走随身听去用了一年多,二强居然才发现?……
最后,这集真的有个小bug,二强去小茉家,认了一大家子亲戚。其中有个宝宝,被人抱着喊二强“表舅”。这里真的错了,小茉的亲戚,再怎么论,喊二强要么是“姑父”、要么是“姨父”,叫“舅舅”那就成了二强这边的亲戚了啊哈哈。

第十七集
这一集的最后,小朗去做人流了。第十五集我们看到,小朗知道自己怀孕是1994年12月,那么按照常识,她去做手术的时间隔不了几个月。
所以,第十七集,二强结婚、七七早恋、阿望暴雷、小朗出国被拒签,流产,信息量高度密集的一集,都发生在95年春天的几个月之间。
第9分钟,三丽和四美到成朗家做客。四美提到表嫂考进了电视台。后面第三十三集,表嫂和宋清远找一成说表嫂调去电台的事,表嫂提过她是从报社转到电视台的。表嫂和表哥90年同年考取研究生,93年毕业,95年才进电视台,中间这段时间应该就是在报社工作。


第16分钟,七七被杨玲子主动献吻。表嫂和四美撞破。四美“审问”七七。此时七七住在马叔和二姨家中。马叔家墙上也挂了日历,的确是1995年。 不仅如此,挂历左边的墙上,还挂了一个老式水银温度计。马叔的家在剧中出现并不多,然而剧组的布置并没有马虎。而且剧中每个家都各有风格,又是要夸赞道具组的一集。

表嫂叫四美跟她去看七七的时候,透露了一个信息,七七跟二姨的小儿子小义一起在二姨家老屋住不下去,宁可跑去马叔和二姨家。其实乔家五个孩子,最“孤独”的就属一成和七七了。一成要到病后和南方彻底心意相通才能好起来。七七怕是要到自己带女儿独立生活,才能在女儿那里得到治愈。然而一成可能不会有孩子,七七可能不会再婚,俩人又各有不能弥补的缺憾。要说剧中各种对照组,我个人感触最深的就是一成和七七。最后七七最先知道一成生病,又最终给一成捐肾的安排,更是充满了让人唏嘘的宿命感。
表嫂训七七的时候,提了一句,七七在上“微机课”。这真是一个充满“上世纪”风格的名词。电脑在中国普及之初,正式场合,特别是教育方面,用“微机”这个词更多。条件好一点的中学都会开“微机课”。七七上的学校是专门学“微机”的,然而大家看教学条件,一个教室也就是两台电脑。一个老师操作用,一个屏幕冲着学生,做演示用。(那么大的教室,只有那么小一个屏幕,学生能看见什么可想而知,更别提操作了)

1995这一年,win95操作系统8月才正式发布。这么算来,七七没准儿还是用过DOS系统,是个IT界“前辈的老先生”了。
阿望集资爆雷之前,最后一次走进他的公司(终于找机会给阿望公司铭牌截了个正脸),唱的是伍思凯1990推出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阿望1992年重遇老徐,过了三年快乐风格的日子,终于又要从飘飘然的云端跌落了……

第十八集:
第十七集到二十集的内容又比较集中,都发生在95年。十八集的开头紧接着十七集。
小朗流产,站在观众的上帝视角,也很难简单说一句,你自己做的决定你活该。毕竟身体受伤害的人是她自己,失去孩子的痛楚是她自己承受的。而上一集的剧情也能看得出,她下这个决心不容易,对一成对未出世的孩子也都有歉疚。剧中四美三兄妹不知隐情,就更应该顾及大嫂的心情。然而显然,他们都没这个意识。
小朗和一成在卧室复习,他们开开心心在客厅喝咖啡看电视。

尽管剧中没有显示,然而屏幕上这几个人的特征还是过于明显,让我可以毫不犹豫地确定,这是根据单田芳的评书《白眉大侠》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镜头中最靠后被遮住半张脸的白衣人,是曾经主演过《重案六组》的邢岷山饰演的白云瑞,露出侧脸的黑衣人是“元芳你怎么看”的张子健。看不到脸的背影是男主徐良,演员叫赵恒煊。

九十年代的武侠剧,总体来说还比较“淳朴”,也有拍摄技术限制的缘故,用替身比较少,为了武打效果更好,导演自然是更喜欢用学过武术的运动员,或者,有功底的戏曲演员。上面说的三位更是十分巧合都与戏曲圈有渊源。邢岷山曾是浙江省昆剧团的文武老生,妻子也出身梨园世家,赵恒煊是张家口京剧团的武花脸出身,而张子健虽然是北影毕业,其父却是著名的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也曾从小随父学艺。
查了一下,《白眉大侠》首播于1995年6月山东卫视。《白眉大侠》可以说是“三侠五义”的后传,在评书界算大IP,但是剧本身拍的并不好,很多书迷都“控诉”被这部剧伤害了感情。所以我真的非常好奇,道具组怎么能把这剧翻出来的。
四美和小朗吵翻,独自回到老屋,在地上捡到戚成钢的来信。


信里明明白白写着“思念”。戚成钢这人真的是……让人无语啊。
狠狠难过过的四美再回成朗家,又张牙舞爪地开心了起来,唱的歌还是这一集开始,小朗嫌她吵,第一次出来跟她正面冲突的《吻别》。

《吻别》收录于张学友1993年发布的同名专辑。歌神虽说高产,然而要说在大陆传唱度最高的,还是要数《吻别》。
小朗和一成冷战,搬去闺蜜小萌处暂住,同时辞职,找了个看电脑摊的临时工作,破釜沉舟为出国做准备。


摊位的布置很有那个时期的特色,特别是一成偷偷来探望,镜头带到他身后的广告,最朴素的白纸黑字,简洁明了地写着电脑的配置:内存能看清是64M,是的,那时候主流电脑的内存也就64M,比现在的手机都不如。而且那时候,5寸软盘还没有彻底淘汰,现在小朋友们没见过的3寸软盘更是方兴未艾。一张容量1.44M的3寸盘,那时候都觉得能存不少东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四刷后,觉得孙小茉的儿子可能就是二强的 (追剧123)
- 个人感觉叶小朗的演员把这个角色处理的很失败 (麦妮angel)
- 乔家饭桌|【倾城cp】“你看他的眼神实在算不上清白”【主楼... (杨悠明)
- 这一家的事儿呀,头大…… (Sisyphus)
- 第8集|今天重新看发现了个细节 (小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