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豆瓣:从小众到大众
Rynning
豆瓣:你可以很小众,但绝不孤独 今年十一月,豆瓣传出改版的消息,一时间在豆友间激起千层浪。有豆友把豆瓣改版前后做了个对比,例如:本来的顺序是“九点”、“我的豆瓣”、“我读”、“我看”、“我听”,然后是“小组”,最后是“友邻”。当时的豆瓣,强调的是内容:读了什么看来什么听了什么。现在的顺序调整成了“友邻”、“小组”在前,“读书”、“电影”在后,显然是想强化好友和小组的作用。 更有甚者,将豆瓣LOGO的左移拿出来说事,“豆瓣一直很‘先锋’而固执地把自己的Logo放在右上角,并且全页呈左右拉开分散对齐。但是这次改动让豆瓣‘随俗’了,成为了一个Logo在左上角,全页1024居中对齐的传统Web2.0网站。”在部分的豆友眼里,豆瓣的这次改版有某种商业化的暗示,“毕竟谁都不希望豆瓣这么一个小众网站从此失去个性变得平庸化。” 对于很多豆友来说,第一次进入豆瓣的经历都让他们记忆深刻。 “那是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位豆友这么回忆“当时中国大多数的论坛都是吵杂而俗气的,而豆瓣谈论的都是书啊、电影啊,而且界面非常简洁,没有乱七八糟的贴图,这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和一开始的天涯论坛一样,豆瓣网站大多数参与者都是文艺青年或者文艺中年,主要内容是一些书评、影评,和自以为高雅的聊天。 因此,即便是豆瓣的本次改版只是出于方便考虑,仍旧让许多每天都要上豆瓣的小众们反应敏感,“第一眼无法适应”他们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vvvv (zzy)
- 新浪微博江西省团队校园主管火热招聘中 (木头愣)
- 如果你还来,请读读这里 (子归)
- 学校买不到这个杂志啊,好郁闷 (柔柔)
- 象湖好玩不 (i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