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源,还有声音的其他一点更新
罗永告
因为艺人行程的安排,今天的录制比平时早了很多,录制的节奏也快了很多,录制完成,回到家不到11点。在群里也蹲了好久,一直有想法分享一些现场心得。也许是因为这段时间连续工作,天明还有别的项目要做,到家确实有一些心情压抑,就想扯扯淡,发了个贴,来了好多朋友,觉着恰好是个机会,就分享一些想讲的话题。咱慢慢更。
工作的性质在现场算个半技术工种,和现场其他工种的合作已经很多次了,作为一枚现场工作人员,有些职业操守必须恪守,所以大部分你们的话题不会展开聊。比如节目还没开播时,大家关心的阵容问题,还未开播的节目的节目内容,已经竞演的结果等等。
《我歌》的现场录制基本相当于一个半live状态 。再者由于节目的性质,盲配阶段的艺人现场彩排,新老歌手拿到的伴奏带是不一样的,新人,前辈同一个伴奏,不同的和声,大家基本是solo彩排 和伴奏带找感觉,唱得好与坏,差不多都是艺人现场的live状态了。当然,现场会有音乐组会单独指导艺人的演出,和艺人沟通对音乐的想法,保证大家live的演唱状态。
以我们制作过的一些跨年演唱会直播的现场音频系统制作为例,讲讲live和调音的概念,说说这个音源到底杂回事。
大比分的现场直播都是三个音频系统,
PA,负责为现场的观众调音,放音系统

Monitor(莫尼特),为歌手,乐手,以及舞台表演的嘉宾调音,放音系统,也叫舞台返送系统


OB,负责转播,直播的音频系统,也就是网络端,电视机前的你们看到,或者听到的声音。
因为是节目录制,《我歌》现场没有做OB的系统,但是在PA系统做了录音,也也许大概就是你们说得“音源”了。但这儿我们先不聊“音源”,先讲调音的概念。
一个直播演出现场,歌手的歌唱作品,有三种不同的声音处理。一个声音信号,做三份信号复制,一份给到Monitor调音师,Monitor调音师调音,处理声音信号,返送声音信号给歌手,乐手,指导,辅助歌手歌唱,乐手演奏。
PA调音师也拿一份信号,做一份信号处理,调整,给到现场的观众,使其享受音乐,演出的氛围,达到精神的愉悦。
还有一份信号,就是OB的信号,给到电视端,网络端的受众,也就是你们听到的声音。
所以一个live直播现场,一个同样的歌唱,不同的受众,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处理呢
为什么需要调音,调音到底再调个啥,又为啥要那么多调音系统。
Monitor系统是辅助歌手,乐手演出的音频系统。歌手演出需要通过地板音响,或者耳返系统听到音乐指令或者伴奏声,或者乐队演奏来做演出演唱。耳返,地板音响到歌手,乐手的物理距离相对较近,不需要太考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混响等等声音传播的物理特性,是一个低延时的声音状态,所以只比较直接的调音过程。过程中,首要考虑歌手听到伴奏大小,伴奏清晰度,乐队中各个器乐表演的声音比例平衡等等比较直观的声音,音乐问题。还有就是会返送歌手的声音,指导歌手得歌唱状态。高超地Monitor调音师,会让歌手,乐手状态提升,自然把好得作品会,状态回馈给现场,场外电视机前,网络端等等受众。
因为物理距离,场地建声的原因,PA调音师除了对音乐的艺术加工,还需要调整因为物理原因,会对声音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负面的声音传播做矫正。所以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PA调音师,音响扩声系统工程师对现场建声做过物理处理,艺术加工后的声音。
分割线
上次写完这些关于调音的一些分享,收到好多朋友的留言甚至私信,讲得最多的是关于音源的事。今儿抽时间再聊聊点关于声音的事。
都说调音,调音到底调个个啥,又为啥需要调音。除了之前讲过了除了矫正声音在声场传播时发生的物理声变外,还有指导,引导歌手,演唱,演奏的事,再就是艺术的加工的事儿。我一直类比调音和化妆一样,会改善一个人的形象,影响一个人的状态。化妆被很多直男蔑视,也许是因为大部分直男有着和很多歌手对自己声音的一样自信吧。通过扩声系统出来的声音,都是调音过的“湿声”(通过效果器处理的声音)。对应的,只是通过话筒拾音得到得声音就叫“干声”了。
“湿声”好听,必然是得有保质保量的“干声”。和化妆一样,一个人本身的姿色过硬,稍微打扮一番,都会让人侧目而视。事实上,因为工作的便利,鄙人确实有机会听到一些原汁原味的“干声”。夸一夸胡夏,胡夏声音底子不错,单听干声,都会觉得过瘾。
按我们专业得解读,音源基本都是都是我讲得这个干声了。
好的音源的拾取,除了演唱者高超的技巧,还要考虑拾音器(话筒算拾音器的一种)的选取,还有拾音环境地影响。
关于话筒,第二季的组里做过讨论。当时有朋友质疑我们的制作水准,说给到艺人的话筒太一般,因此发过贴做过讨论。大致的结论就是,不是越贵的话筒,越适合艺人。因此节目上大家会看到老派的,声音比较厚实的谭校长,林子祥,陈小春都用了我们准备的Shure AD2(Beta58A,的Shure AD2(Beta58A,话筒头的型号), 唱说唱的Gai,小鬼,我们准备的话筒也都是的Shure AD2(Beta58A)。女歌手,还有一些偏流行唱法的歌手,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森海塞尔的话筒。




关于艺人带话筒的事儿,正常的操作流程,除了艺人带话筒(发射端),还得需要带接收机。这几年因为整个行业制作水准的提高,大部分技术提供方会提供市面上主流的话筒接收机(其实就是Shure AD系列,森海6000系列)方便自带话筒的调音师。这样艺人只需要自带话筒,而不需要带接收机。90%艺人也都是Shure AD,UR4D系统,森海6000,9000系列了。
再需要解释的一点是,艺人自带的话筒,除了个性的颜色涂层,个人标识外,声音和我们提供的相同配置的话筒一模一样,没有根据艺人声线做声音定制的事儿。
考虑到便携性,还有演奏状态的事儿,现在的主流舞台都使用的是无线话筒,乐队表演,是另一回事,这儿不做讨论。
技术的更迭,现在的无线话筒整个拾音水平都特别高,但还是不如同级别有线话筒,无线话筒在拾音的时间中间有两次能量转换,拾取的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电信号在放大转化成声信号,而有线话筒直接声信号的传送。所以,我们看到在棚里录音的时间都是用大振膜的有线话筒。而现场不用大振膜有线话筒是要因为大振膜现场会与扩声音响发生声反馈,就我们通常说的飞麦,啸叫。
当然,这也不是音源拾取过程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只是讲音综现场),只是做一个科普罢了。
影响音源拾取质量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包含歌手的演唱状态,演唱环境等等。
录音棚是一个相对理想的声音环境,正规的录音朋友都会做建声处理,避免声音在空间里面的反射,不利混响等等因素。而且录音的时间都是戴耳机,紧贴麦克风防喷罩歌唱的,这些做法都保证了良好的录音质量。而且一次不行还可以反复重来,以保证成品的音乐作品的质量。
音综现场呢?大部分的节目录制都是在一个声音环境相对不理想的摄影棚,有反射还有不利混响。麦克风除了拾音歌手的声音,也会把这些不利的声音拾音进去。所以这一步的音源质量本身就没那么高了,如果在成品的电视作品里突出你们所谓的人声,就会相对应的放大这些拾音的噪音,再加上是live现场也不能反复重来,怎么可能跟录音带的质量来比呢?
live本来也不是为录音来做的声场,live的第一责任是考虑现场观众的听感,只是因为这些年文化产业的发展,live除了考虑现场的观众,也开始考虑更深远的作品传播,才把一个适合live的现场搬上了银幕。
所以不要用听录音带的那种主观感受来看音综了,听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怎么可能标准一样呢?
音源拾取的不同,注定了制作方法的不同。一个偏音乐,一个重画面,重氛围,不可能一样的成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周伊上班微博之夜合体表演飞云之下 (爱山鸡哥王心凌)
- 物料🔍|(我心中的)糊坛90后男歌手里的两位颜值担当(我... (Kenda1lR0y)
- 讨论🎙|其实音乐节目真的没必要比赛 (舟舟)
- 希望能在第4季请到林忆莲 (花花草草丁丁)
- 等了半天都没等来锤娜丽莎新歌 (爱山鸡哥王心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