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健日记|突然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从一个“交际花”变成了社交残疾。
来自:一口
【长文都是对过去的回忆 慎点】
【简而言之,就是当了二十多年擅长社交的人,吃了太多“外向”的亏。又误以为某默默无闻但成绩优秀的同学是因为“不怎么参与集体中”才优秀。企图降低自己在集体中的参与度,刻意压抑自己的自我感,失去自我定位久而久之陷入讨好怪圈,恶性循环。再加上年龄增长,独孤变成必修课,但我又缺乏相应经验积累。我的社交问题其实是自我感失衡的问题。】
我在不同年龄段都被不同朋友明确表达过对我社交能力的羡慕,说我情商高。
从懂事起,与生俱来的领导力和只知道傻乐的性格,就让我成为十里八村的孩子王。一点都不夸张,我妈经常说我小时候特别外向,就是那种街上随便走过一个人我都会喊一声叔叔阿姨然后唠上几分钟。
初一的时候开学的时候,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原来你就是xx啊?!”因为我假期里几乎加了年段所有人的QQ,并且相聊甚欢。当时没什么想法单纯就是开心。初二的时候,要评选十个共青团员,在52个人的班里我的得票全票,和第二差了11票。初三我们重新分了班,选举班长班级投票还是我,虽然原来班的同学只有十几几个,但其他人基本都听说过或认识我。(这也跟我比较多参加学校活动有关,那时候没心没肺的也放的开,再加上长相中上,所以什么诗朗诵模特队校运会元旦晚会上还尬舞了,当时还带起来了一股曳步舞的风潮)
到了高中,女生长大了脸皮薄了,可能也跟学业压力重也有关,在班里稍微收敛,一旦出门就特别“人来疯”。
我们那时候会有小组读书会,需要和不同的人组队。我基本无论到哪都是组织者领导者的角色,大家共读结束后在讲台上汇报的人基本都是我。语文老师还笑我说:“怎么又是你?”当时真的觉得上讲台讲讲ppt而已,有什么好扭捏的,一个个推来推去的。
在我们宿舍小队里有什么需要出头出面的时候也基本都是我来做。比如一起出门吃饭都是我喊服务员(那时候不理解舍友会觉得尴尬。我还干过看隔壁桌黄色的饼子不错然后跑过去问人家这道菜贵不贵的事)
还有一次我们宿舍和楼上宿舍闹了矛盾,楼上趁我们不注意,在吃晚饭的时候从外面锁了我们宿舍门。给班主任打电话、安慰吓哭的舍友、后续想办法抓人以及后来跟楼上舍沟通都是派我为代表。
那时候真的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社交能力。我就是喜欢夸人,我就是喜欢顺手帮忙,我就是喜欢笑。不就是在公共场合说话吗有什么难的?连想都不用想,很多事情就自然而然的做了,不知道为什么,也不会去想为什么。
高中毕业之后我和朋友去找暑假工,有个同学告诉我她亲戚开辅导班招一个准大一当作业辅导老师。得知之后我立马非常兴奋的告诉了我朋友,然后我们两个一起去面试。结果我就进去了,发了工资还美滋滋跟朋友吃饭。
后来在那个辅导班混熟了老板还问我,都告诉你了只缺一个人,你怎么还多带一个人?你不怕她面试过了你面试不过?
我当时就觉得非常震惊且莫名其妙:是你们面试的,当然要挑适合你们的啊?我要不过就不过呗,还能咋办?
那时候也没理解到这个机会是同学托老板留给我的;也没注意到朋友没选上其实也情绪低落了一阵;也毫无察觉自己无形中欠了同学一个人情。
到了大学,因为水群提前刷到了脸熟度,因为长相刷到了好感度,因为习惯性的充当领导者,我又参选了临时负责人、然后是班长、然后是助学团团长。
我当了二十多年的“擅长社交的人”。
当然也吃过很多“擅长社交的亏”。
更因为“擅长社交”所以我习惯性依赖。其实我特别独立,我看起来好像人缘很好,但吃饭出门集体活动之类的很少需要别人陪。我也没有主动约人的意识,如果恰好我们目的一致时间一致,那就一起呗。
大一刚开始,基本都是和舍友一起活动,什么吃饭上课都在一起。但是之后就会觉得人多累赘,等来等去很麻烦,再加上我社团和学生工作什么的杂七杂八。后来就不怎么一起,但是早课我会帮她们占座、晚上我们也经常一起夜宵夜聊、节假日纪念日也都是一起聚餐、还去了某个舍友家里做客。
我偶尔会觉得孤独,但很快就可以被覆盖。
之后,经历了网课、实习、考研我的社交圈在不知不觉的就步步紧缩。很明显的一点就是看着空间七百浏览两百点赞,到五百浏览一百点赞,再到现在两百浏览勉强两位数点赞。这也跟我本人有很大关系。离开一个新的环境,我会删掉很多那个环境中的人。
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我都会异常热情的认识所有人,一旦离开那个环境,我就不懂再怎么继续维持友谊,跟他们的交流也变成了零。
大三下那段时间我曾经陷入了一阵疯狂,那其实是长期积攒下来的压力喷发。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大一大二好像什么都没有得到。综测分数里思政分拍到前1%,文体分排到前2%,但学业成绩70%开外。什么奖励都拿不到。大二勉强拿到了三等学业奖学金。但到大三,突然发现舍友已经可以保研了,同一助学团的同学拿到了技能赛国奖,以前经常在操场一起跑步的同学现在美到认不出…很多很多很多。一比较,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一无所有。开始准备考研,效果很差,内耗极大,一边背一边哭。
于是,我选择我“最熟悉的最擅长的社交”企图找回自我存在感。但是感觉截然不同,每天只是好累。除了线下,基本各种线上交友APP我都试过,面对新的陌生个体,我仿佛又恢复了那种完全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游刃有余的活跃气氛的能力。很多很多人男男女女都会跟我说“你好有趣啊”“宝藏女孩”。我会在和一个人聊的热火朝天的瞬间对他失去兴趣,半夜手机屏灭的那一瞬间陷入抑郁。
寒假回家,遇到疫情,开始隔离。我在我外婆家在看不远处那座黑秃秃干巴巴的山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好像出问题了。
然后清掉了所有线上认识的人,退出了很多很多很多群,认真筛选了可以留下的人。
在外婆家呆了很久,很少看手机,但开始看书。那是我第一次开始认真且和谐的和自己相处。也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分依赖社交”了。
到了大四,上半学期考研,下半学期实习。我彻底失去了社交的欲望。上半年是客观原因,下半年是我主观上对社交感到厌恶。当时也算我第一次贴近“社会人的职场”。因为我是实习生,和其他人完全没有竞争关系,平时也从不参与吐槽。所以办公室内任何“背后动作”从不避讳我,我很喜欢的一个姐姐,活泼开朗爱笑,专业能力强,社交能力也强在集体活动中总是出力最多的。但她身边“嫉妒的狗叫”从来不缺。
被训斥最多的往往是叫的最凶的狗,纵使你正在利用它的嚎叫声看家护院。
这样比喻可能不妥,但这确实是我的感受。
所以,我会觉得,不要出风头才会更安全。那些我之前从未在乎过得“别人的看法”,现在变成了我社交里“最重要的东西”。
在刻意压制我的存在感时,我就变得过分在意别人的反馈。于是成为一个“社交敏感患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助&互助|通常有什么结识朋友的场所呢? (美式不加冰)
- 求助&互助|长沙怎么认识可以一起出去玩的朋友? (文燦)
- 找喜欢说废话的搭子! (橘子冰糖葫芦)
- 求助&互助|来一个分享日常的女生搭子 (俺也一样哇)
- 复健日记|找长期好友限女 (张张zzb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