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没见过那么差的先锋书店。
何故,还想去看看的
书选得比较差劲,可能因为这是景区吧,游客比较多。而且它的书大多都是拆了封的。
你觉得书差劲。是指你想看的书没有。还是有你不想看的书。
另外。我第一次见到店里书拆了封可以看反而被差评。
首先,去书店主要是为了买书,图书馆才是看书,而且我想说的重点不在于拆了封,关键是在它选书的品味和新华书店差得不多,而且摆书很混乱,与总店差的很多;其次,它是在景区里的,在景区的东西可想而知,没必要专门去一趟,可能这个书店里最好的风景就是走廊上各个作家的照片或画像了
老门东的先锋书店倒是找不到一本拆封的书,我觉得那才是丢脸。
我只是在和总店比,比烂只能挑出相对的好
而且我没去过老门东,我只去过南京的总店和玄武湖的,我现在在无锡
或者它最初定位本身就是偏向于服务当地景区或社区的人群呢。就像之前的总统府店和美龄宫店一样。如果是周边的人群。想要什么特定的书可以直接跟店员预订呀。店员可以调货。也可以专门订货。 我觉得书店里的书拆开会方便看书的人也并不会妨碍只想买书的你呀。 另外一个事实就是作为深度阅读者的你如果只从自己需求角度出发的话入眼的书店理论上只会越来越少。
为什么说话总是走向绝对呢。真的找不到一本拆封的书么。
确实,它的定位就是这样,但也因为是这样所以拉低了先锋书店原本的标高,书店扩张必然的困境
书店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高深。没有必要喜欢所有的书店。另外这个社会本身阅读群体也就跟本科生占总人口比差不多——而且一个人一生不读不买一本书也可以过完或者过好一生。 如果无锡店的所有顾客都想买存在与虚无。那么书店也不会偏执地只上架存在与时间。 一家新开的书店。可能会因为初期调研不足。品种与消费者实际需求有偏差。但是一家开了好多年的店。店里的品种一定是已经过双方选择偏向了。
确实,但可能这家书店靠的主要是咖啡和文创,毕竟在景区,人们大多是希望走走停停喝杯咖啡惬意一下,在有风景处拍张照片,图书基本上被当作佐料了
如果我是买书的人。在我的眼中。只有书。那些喝咖啡。买文创。拍照的人。只是别人在书店的生活方式。对于只想买书的我。并不会有任何影响。极端点也就是。拍照的人拿着的书。正是我想要的。拍照的人站的位置。正是我想去的。那我就先看别的书。先去别的区域。一家书店并不是只为我而开。毕竟只靠我一个人买书。这家书店也并不会存活。
可以说除了门口摆着的几本,里面真的一本都找不到。
如果我告诉你先锋书店总店的文创和咖啡的销量或利润比图书要多得多。或者这样说吧。一开始先锋书店只有图书。为什么后来有了文创和咖啡呢。肯定是光卖书活不下去了。你如果看过先锋书店,生于1996就会了解这段历程。没有一家书店。店主。店员不想只靠卖书就活下去。选择卖其它的东西只是为了想继续能卖书。 我说这么多。不是为了说服或者改变你对某一家书店的看法。用手用脚投票即可。喜欢就多买些。不喜欢就不去了。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不要因为书拆封了就给差评。因为还有人会因为书塑封给差评。互相想一下另一种存在需求就更好了。
我可以找到一千本拆开的书。这么绝对的话都无意义。只要问一下店员是否给拆阅。以及是否非买勿拆即可。
你能找到是你的事,我就是找不到,我就是不喜欢这个书店,这是我自己的事,你不用再回复我了。
…照你这么说,我怎么评价是我的事儿,别杠
我没杠你,我只是懒得自己开贴,借你帖子吐槽一下书店而已。
哈。她这条是回我。不是跟你说。 你们评价都是自己的事儿。你们喜欢或者不喜欢一家书店也都是自己的事。 有人因为一本书的名字不好而讨厌。有人因为一部电影有自己讨厌的演员而打一分。有人因为一首歌有英文而觉得烂。这些都很正常。引用一句话:呜呼,赞人也好,骂人也罢,说出的都是自己啊。
我知道是回你
自己的事儿您就别多嘴了
那就到这里吧。祝好。
还是发点照片做证据吧,空口无凭
自己没腿吗?照相机出现之前作家都是大骗子吗?
https://weibo.com/1959089830/LcGDAEMgM?ref=home&rid=0_0_8_6521424895678760340_0_1_0&type=comment#_rnd1643260384415
发一遍得了哥们,我还以为女权们开始骂我了。
这么详细的数据,佩服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