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豆伴
品读这本文化常识,古代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一一呈现在眼前,古人也带着诗意生活,生机勃勃地向我们走来。文以载道,读这本书,每一步都好象踩在前人的脚印上,俯身就能撷取昔日的生活片断,细思之下,总会发现自己似乎一直在路上未曾偏离。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手持《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为追寻文明的索引,知来处,明去处!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
@ 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源自北京大学王力教授《古代汉语》教材当中的两单元通论。今天我们所读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四版)是经过多位知名教授修订增补的结晶。
这本文化常识共分十四章,每章一个主题,几乎覆盖了古人日常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既有关系到社会运行秩序的天文、历法、宗法、礼俗等,也有饮食、衣饰、乐律等生活细节,可谓世间百态包罗万象。
有关天文、历法等客观规律:
古人经过长期观测选择黄道(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赤道(天球赤道,即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又把东西南北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为四象。四个神兽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颜色代表: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中央黄色为土。
有关礼俗、宗法等社会文化:
宗法即祖宗之法,是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族表示亲属关系。常说得九族,指得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这是同姓的族。
昭穆制度,即指古代宗庙的排列次序。周代贵族把始祖以下的同祖男子,先后相承地分为昭、穆两辈。"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二世为昭,三世为穆;四世为昭,五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父子两代,昭穆字辈不同,隔代的字辈却是相同的。
丧葬制度,古代丧葬中有仪式名饭含,即把珠、玉、米等物放在死者口中。汉代所含的玉,一般是玉蝉。《史记·屈原传》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精神高洁。也有言论说,人之死,其尸首有似蝉之蜕。含玉蝉,寄托着人死后蛰伏于地下,精神不灭、生命往复之意。
有关饮食、衣物等物质文明:
衣物—裘和袍,裘和袍都是御寒的衣服。古人穿裘,毛是向外的,便于展现裘毛的色泽。在行礼或见宾客时,会加一层罩衣,即裼衣,否则被认为不敬。日常家居,裘上则不加裼衣。袍是长袄,据说里面铺得是麻。一般来说穷得穿不起裘的人才穿袍。可见古代穿裘穿袍是有贫富分别的。
饮食—五谷,五谷一般指稷、黍、麦、菽、麻。稷,其茎叶较坚硬,籽粒白色,没有黏性。黍,去壳后就是黄米,其子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麦,有大麦小麦之分。大麦的麦芒比小麦长,成熟后颗粒没有小麦饱满,麦壳不易分离,而小麦成熟时子粒与外稃自行分离。菽,豆类的总称,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上古只称菽,汉以后叫豆。麻,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古代以丝麻或桑麻并称,指大麻的纤维。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在一日日的劳作中,人类与五谷解下了不解情缘。时至今日,五谷丰登,年谷顺成等成语,仍然代表着收获满满、富足安乐。
品读这本文化常识,古代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一一呈现在眼前,古人也带着诗意生活,生机勃勃地向我们走来。文以载道,读这本书,每一步都好象踩在前人的脚印上,俯身就能撷取昔日的生活片断,细思之下,总会发现自己似乎一直在路上未曾偏离。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手持《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为追寻文明的索引,知来处,明去处!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看得见的人,看不见的世界——读《乱世靡音》 (走来走去)
- 孩子,愿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极简生活)
- 中国妖怪的日式叙事——读《妖怪奇谭》 (走来走去)
- 2022年2月:费孝通的《生育制度》和杨奎松的《忍不住的“关怀... (永华)
- 2022年2月读书:费孝通的《生育制度》 (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