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盘点一下BUG(仅前三集)
来自:Paco
从故事、小说、剧本,到舞台剧、电视剧、电影,不外乎叙述一个顺序的事件,可以有倒叙、闪回、穿插、跳跃……甚至于穿越的手法,但无论如何,用大白话讲,你总得把事情讲顺了。这是最基本的基本,如果比作职业行为的话,相当于起码的职业操守。我看了三集《双探》,觉得这个剧集的制作人员,缺乏基本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就最起码的把情节时间理顺了都没有做到。由此而产生的违反逻辑、不合情理,就不是用简单的“偶尔穿帮”可以掩饰过去的。
必须要提一下的是:之前在此剧的某推广文中,指出此剧是“一部非传统的多线叙事剧集”,而且 “非典型的叙事模式让《双探》的开局显得线索罗布,交叉闪回和倒叙的剪辑方式提高了一定的观剧门槛,但也因为新鲜的切入角度而引人入胜。”所以,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稍有一些较高的要求(仅在情节顺畅方面),是可以得到理解的吧。
在这前三集里面,是个怎么样的“多线索”呢?男一号(即警察线)各种拖沓、缓慢,等着其他人物各个就位,方才到位;男二号(双探中的二探)的时间线是最糟糕的,违反逻辑、不顾合理性,任性地飞速赶情节;劫匪和女孩小组,在应该给宽裕的地方,时间特别局促、而应该遇到紧凑的时段,又变得非常充裕。
我没有恶意,根据剧中所表达的,整理了下面的时间线说明,读者可自行判断其可行性。
男一号的时间线:
第一天, 上午,吃完早点后,就某夫妻伪造老人死亡原因案遇见男二号。进警局,给同事带早点,与同事扯蛋,借钱。(这里有个瑕疵,男一进警局前,有外景画面,画面中远处钟楼上的时钟显示为4到5点之间,不合理。而且,这外景画面如果与前述男二在殡葬车内运尸回馆相连,则更不合理。因为男二回到殡仪馆,在工作室内,手机显示其父亲再次打来电话的时间是13:56,下午。)晚上,下班后,路遇罪犯绑架儿子的女同学(晚上7点左右,理由见下文)。再后的晚上,或者是半夜里,与另三名刑警一起,持枪突袭罪犯藏身处,被两名意图逃跑并要兼顾人质的东北汉子,用木棍悉数击倒。然后,罪犯携人质逃脱。
第二天, 被击倒的全数刑警获救的画面显示,已经是白天,就算是上午吧。接下来,探望住院同事,召集新人,回家包饺子(插入的画面显示,他儿子还在学校上课),时间应该在下午3点前。然后,驱警车从北京前往一千多公里外(剧中多次提及)的双塔市。有夜间行车的画面,所以可以认为是不间断行驶,按次日到达情况看,应该不少于15个小时。
第三天, 白天,到达双塔市高速公路收费口,(另一角色杀手长发男,同时长途汽车到达同一地点。这里还有个瑕疵,长途汽车里,驾驶员旁边的数字钟显示21:37,但当时就天色来看,显然是白天。)具体时间不详。当地警察表示要去吃饭,可以是早饭,可以是午饭。此后就发现了罪犯的弃车,这时是下午2点到4点之间的偏后时间,然后放弃警车、徒步追赶,到达守林人屋时,已经绝对是天完全黑的晚上了。(这里请注意,杀手长发男和警察,几乎是同时从双塔高速公路收费口出发,都是到达近乎同一目的地,相差时间,就是警察袭击守林屋那电光火石的15分钟。长发男是完全步行的,警察则有警车代步加最后步行6公里段。)6公里的出处见下文。
男二号的时间线:
第一天, 早上,在伪造死因案现场与男一遇见。在载尸回殡仪馆的路上,父亲第一次电话。回到殡仪馆后,在工作室,父亲第二次电话,显示时间为13:56 。此后,切到父亲放下电话,播放唱片的画面,则已经是晚上。(我理解为,父亲给男二打电话应该不止两次。)按拍摄手法来看,此时的平行画面,连续在“劫持女孩”、“杀手上楼”、“父亲屋内”连续切换,可以认为:画面试图告诉观众,这是同时在异地发生的事件。按后述情节中,警察询问男二,“晚上9点到11点”的行踪,可见父亲被杀的时间,应该在9点到11点之间。(但这就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劫持女孩”是用平行手法的切换画面来表现的,但相关情节女孩已被押至昌平的废弃暖瓶厂时,劫匪之一用手机拨打“老七”,手机显示的时间是8:24 。这么推断,异地同时发生就不可能了,那么用反复切换画面处理就不合适了,容易误导观众。)说回来,男二至少在晚11点之后(加上报案、警察出警、封锁现场、查勘……怎么也要次日凌晨1点左右吧,算了,不计较了),知道父亲死亡,并背尸下楼。(这里男二的助理说过一句,“还有半小时才下班呢”,没想通男二上的是什么班,要从比警察还早的早上,一直到半夜12点。)
第二天, 这天,男二很忙的。凌晨发生的事情折腾到几点钟,不知道。反正,此后按时间顺序:警局做口供、警察表示死亡鉴定未结束、在殡仪馆打理父亲遗体、游泳、追悼会、到父亲家里寻找线索。到父亲家中时,画面已经是夜间,因此,基本可以认为第二天从早到晚,事情如上顺序发生。但是,男二在什么时候获知父亲死因的鉴定结果,就很有问题。警察在白天做口供时表示结果尚未出来,但在男二于父亲家中时插入的画面(姑且认为是插入闪回吧),背景是晚间,警察将父亲遗体推入“法医检验室”,一边告知了检验结果,还说男二你现在可以提回遗体了。(我以最大的好意认为,这应该发生在男二为父亲整理遗容之前,应该发生在第二天破晓之前,天尚黑的时候。只能说警察在第二天的凌晨1到6点间,加急检验并出结果。而且,警局录口供的警察是在胡说,男二询问死因,也是明知故问。)罢了,第二天先这样吧。
第三天, 男二拿到父亲的骨灰坛子,这时,他的旅行双肩背包已经出现,表明他已经要赴双塔市了。(凶杀案件的受害者遗体,从发现、验尸到变成骨灰装进坛子,前后不足36个小时,实在是……不能接受啊。)然后理发,再然后就是飞机的画面(旁注“双塔市机场”),男二步出飞机场,背着那个旅行背包。(画面中的双塔市飞机场分国内、国际出发口,似乎和“偏远”这个概念有点不协调。)虽然说飞机飞一千多公里很快的,但加上机场等候时间等等,我想男二到达双塔市的时间,怎么说都应该是午后了吧。(插一句,警察要是第二天就搭飞机到双塔市,是不是剧就不要再演下去了。)等到男二与女守林人在白雪皑皑的林中对话时,应该已经是下午4点的样子了(吉林冬季大概4点半就天黑了),因为守林人说,“天快黑了,我捎你一段”。按此推理,男二搭出租车再加上雪地步行,大概用不到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林中。那也算不上太偏运的地方哦。
劫匪和女孩的时间线:
第一天, 略去白天女孩上课、体检不说,从劫匪实施绑架开始。绑架应该发生在晚上最迟不超过7点半的时候,因为劫匪在劫持成功,到达藏匿地点(距离北京市区至少1小时车程的昌平)后,给老七打电话,手机显示时间为8:24 。然后才有了警察夜晚突击,并被劫匪悉数打昏的后续。警察突击越早,则相应的被击后昏迷的时间越长,因为警察获救时,已经是第二天天亮以后的事了。
第二天, 从劫匪窃车,然后自北京一路开往一千多公里外的双塔市,包括夜间行车在内,一路不与其他时间线交织,略过。反正是时间充裕,一路不紧不慢。(据估算,可能要比警察还要多10个小时行车时间。)
第三天, 驱车到达林场,在下午1:16分(手机显示)短信通知接头人,在守林屋碰头,然后弃车改步行。两名劫匪(其中一人带伤)加上被劫的女孩,在没有任何雪地行走工具的情况下,在齐膝的雪地中,大概每小时可以走2公里。他们到达守林屋时,天色还亮。因此可以推断,小屋离开弃车点,最多6公里的样子。他们只能比警察领先了(最多)3个小时,所以劫匪还是从北京过来的一路开车太稳了。
我啰啰嗦嗦地写了这么多,像是把打结的线团解开来。其实设计情节的主创人员,确定时间线并不会太麻烦的,这就是个剧本大纲的第一步,在一块白板上就可以划拉个七七八八的,最后给各个分镜头发编号就成。前三集,故事就讲得这么不顺,我觉得,创作者对观众缺乏起码的责任心。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大鹏怎么就要被扔冰窟窿了? (K)
- 想问一下这剧好看吗? (威灵顿公爵)
- 关于不查车这个细节 (珠光宝气毛毛虫)
- 有两个很多人吐槽的所谓bug,我觉得没问题 (芒果柠檬黄)
- 我其实一开始还试着去合理化编剧的一些设定,现在我仿佛一个... (风姿绰约油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