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施虐者以受虐者的形式出现

凉快凉快凉快

来自:凉快凉快凉快
2021-10-13 09:23:25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王XX

    王XX 2021-10-13 11:12:29

    是的。非常对。而且“受虐者”是真的觉得自己是很受伤害的,一直用被害者思维控诉别人,控诉到别人崩溃攻击自己,这个时候“受虐者”就完成到“施虐者”的转变。

  • 凉快凉快凉快

    凉快凉快凉快 楼主 2021-10-13 11:24:10

    是的。非常对。而且“受虐者”是真的觉得自己是很受伤害的,一直用被害者思维控诉别人,控诉到别 是的。非常对。而且“受虐者”是真的觉得自己是很受伤害的,一直用被害者思维控诉别人,控诉到别人崩溃攻击自己,这个时候“受虐者”就完成到“施虐者”的转变。 ... 王XX

    柔弱的施虐者是没法控制自己的,因为她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对方可能只是很平常的一句话,比如“我不喜欢你这个行为”,在柔弱的施虐者面前就等于我被讨厌了,被讨厌等于被抛弃,为什么我只是范个小错你就不理我了?那我下次还要范这个错看看你是不是还会不理我,在对方看来屡次范同一个错就是不爱自己,然后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错了就会吼更大声。她就会更加害怕被抛弃,就会美化错误、百般抵赖,因为犯错等于被抛弃。但是对方不能理解为什么她总是踩我雷区,所以要么彻底离开要么冷暴力要么喊的更大声,恶性循环。

  • 王XX

    王XX 2021-10-13 11:27:31

    柔弱的施虐者是没法控制自己的,因为她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对方可能只是很平常的一句话,比如“ 柔弱的施虐者是没法控制自己的,因为她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对方可能只是很平常的一句话,比如“我不喜欢你这个行为”,在柔弱的施虐者面前就等于我被讨厌了,被讨厌等于被抛弃,为什么我只是范个小错你就不理我了?那我下次还要范这个错看看你是不是还会不理我,在对方看来屡次范同一个错就是不爱自己,然后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错了就会吼更大声。她就会更加害怕被抛弃,就会美化错误、百般抵赖,因为犯错等于被抛弃。但是对方不能理解为什么她总是踩我雷区,所以要么彻底离开要么冷暴力要么喊的更大声,恶性循环。 ... 凉快凉快凉快

    完全中!除非施虐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然TA的人生就永远在循环,换多少人还是一样。

  • 凉快凉快凉快

    凉快凉快凉快 楼主 2021-10-13 11:54:57

    完全中!除非施虐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然TA的人生就永远在循环,换多少人还是一样。 完全中!除非施虐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然TA的人生就永远在循环,换多少人还是一样。 王XX

    这就是佛教讲的轮回,心理学讲的“强迫性重复”,不自我改变轮回不破。

  • 艾卡西亚暴雨

    艾卡西亚暴雨 2021-10-13 12:40:19

    糟糕的亲密关系里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 王XX

    王XX 2021-10-13 13:05:51

    这就是佛教讲的轮回,心理学讲的“强迫性重复”,不自我改变轮回不破。 这就是佛教讲的轮回,心理学讲的“强迫性重复”,不自我改变轮回不破。 凉快凉快凉快

    是的。所以性格决定命运。也很可怜。自卑嘛,潜意识觉得自己不配任何好的东西,不配爱。自卑滋生怀疑,怀疑滋生攻击。到最后都是完成自己心理上的论证:“我确实不够好,不配拥有”

  • 凉快凉快凉快

    凉快凉快凉快 楼主 2021-10-13 13:17:49

    是的。所以性格决定命运。也很可怜。自卑嘛,潜意识觉得自己不配任何好的东西,不配爱。自卑滋生 是的。所以性格决定命运。也很可怜。自卑嘛,潜意识觉得自己不配任何好的东西,不配爱。自卑滋生怀疑,怀疑滋生攻击。到最后都是完成自己心理上的论证:“我确实不够好,不配拥有” ... 王XX

    也有转还,就是如果受虐方被踩到雷区了,很生气可以对她说一句“我此时此刻很生气,我要去处理我自己的情绪,等我处理好,会回来找你”这种有安全感的话给到她,那么她就不会有被抛弃的感觉。但是不要指望受虐方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因为明明被踩雷区受到伤害的是受虐方,还指望受虐方此时此刻考虑施虐方的感受,那就很不符合人性,也就是被踩雷区的受虐方此时此刻自己都处于心里能量极度不足的情况下,自己都没法照顾好自己的情况下,还要顾及对施虐者的情绪表达“我不会离开你我只是想暂时离开你去静静,我消化好情绪会回来找你”对于被虐方来说,做到这点很难不符合人性,不要奢求。最好是没有安全感怕被抛弃的施虐方可以成长为有安全感的人。

  • 王XX

    王XX 2021-10-13 14:30:16

    也有转还,就是如果受虐方被踩到雷区了,很生气可以对她说一句“我此时此刻很生气,我要去处理我 也有转还,就是如果受虐方被踩到雷区了,很生气可以对她说一句“我此时此刻很生气,我要去处理我自己的情绪,等我处理好,会回来找你”这种有安全感的话给到她,那么她就不会有被抛弃的感觉。但是不要指望受虐方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因为明明被踩雷区受到伤害的是受虐方,还指望受虐方此时此刻考虑施虐方的感受,那就很不符合人性,也就是被踩雷区的受虐方此时此刻自己都处于心里能量极度不足的情况下,自己都没法照顾好自己的情况下,还要顾及对施虐者的情绪表达“我不会离开你我只是想暂时离开你去静静,我消化好情绪会回来找你”对于被虐方来说,做到这点很难不符合人性,不要奢求。最好是没有安全感怕被抛弃的施虐方可以成长为有安全感的人。 ... 凉快凉快凉快

    确实,不过这个太不合理。完全依靠受虐方去成长,也就是说通过受虐方去改变自己与人相处的模式,成为安全模式,太难了。这也是完全指望别人来救赎,太渺茫了。施虐者要通过每一次施虐的复盘去思考,但是不要陷入极端,完全觉得是自己的错。要看到自己可怜与可恨的地方,接受自己是一个很自卑有攻击性的人,也要看到对方不是什么圣人、救赎者,对方也是一个普通人,遇到不合理的对待会愤怒,自己和对方都是正常且普通的人。接纳自己就是接纳他人的开始,理解自己,就是理解他人。只有自己的模式改变了,就不需要救赎了,同样的,也可以放弃救赎别人,可以正常的表达需求,不用总是害怕被人讨厌。和任何人都能好好相处了。跳出施虐者和受虐方的综合体,成为有喜怒哀乐惧惊的正常人。

  • 凉快凉快凉快

    凉快凉快凉快 楼主 2021-10-13 14:39:51

    确实,不过这个太不合理。完全依靠受虐方去成长,也就是说通过受虐方去改变自己与人相处的模式, 确实,不过这个太不合理。完全依靠受虐方去成长,也就是说通过受虐方去改变自己与人相处的模式,成为安全模式,太难了。这也是完全指望别人来救赎,太渺茫了。施虐者要通过每一次施虐的复盘去思考,但是不要陷入极端,完全觉得是自己的错。要看到自己可怜与可恨的地方,接受自己是一个很自卑有攻击性的人,也要看到对方不是什么圣人、救赎者,对方也是一个普通人,遇到不合理的对待会愤怒,自己和对方都是正常且普通的人。接纳自己就是接纳他人的开始,理解自己,就是理解他人。只有自己的模式改变了,就不需要救赎了,同样的,也可以放弃救赎别人,可以正常的表达需求,不用总是害怕被人讨厌。和任何人都能好好相处了。跳出施虐者和受虐方的综合体,成为有喜怒哀乐惧惊的正常人。 ... 王XX

    同意!指望被虐者在受伤的情况下还要安抚施虐者继续消耗心理能量是非常不现实且更加剧受虐者痛苦的。所以关键还是要没有安全感的施虐者自己彻底反思悔悟,不然无论再遇到谁还是会重复同样的轮回。让受虐者去抱持施虐者是非常非常非常反人性且不合人道的。现实中遇到这种施虐者要远离不然会变得不幸,不要想着改变对方,要先保护好自己!不过施虐者可能会表现出翻然悔悟的样子,以求靠近受虐者,当受虐者以为施虐者彻底改了的时候,施虐者又旧态复萌,原形毕露,因为施虐者如果不表现出改了的样子的话,只会将受虐者推得更远,所以作为受虐者,极有可能三番两次的被施虐者迷惑,感到上当受骗。

  • 凉快凉快凉快

    凉快凉快凉快 楼主 2021-10-13 14:44:33

    确实,不过这个太不合理。完全依靠受虐方去成长,也就是说通过受虐方去改变自己与人相处的模式, 确实,不过这个太不合理。完全依靠受虐方去成长,也就是说通过受虐方去改变自己与人相处的模式,成为安全模式,太难了。这也是完全指望别人来救赎,太渺茫了。施虐者要通过每一次施虐的复盘去思考,但是不要陷入极端,完全觉得是自己的错。要看到自己可怜与可恨的地方,接受自己是一个很自卑有攻击性的人,也要看到对方不是什么圣人、救赎者,对方也是一个普通人,遇到不合理的对待会愤怒,自己和对方都是正常且普通的人。接纳自己就是接纳他人的开始,理解自己,就是理解他人。只有自己的模式改变了,就不需要救赎了,同样的,也可以放弃救赎别人,可以正常的表达需求,不用总是害怕被人讨厌。和任何人都能好好相处了。跳出施虐者和受虐方的综合体,成为有喜怒哀乐惧惊的正常人。 ... 王XX

    有的人会在别人犯了一点点小错就上纲上线,语言暴力指责,这时候疯狂暴力指责者他人犯错的那个人即是施虐者。施虐与受虐的关系是不断相互转换的。这时候犯了小错的人也不该和施虐者一样怪罪自己,一味内部归因也不可取。需要当事人有足够的成熟的心智去判断。

  • 王XX

    王XX 2021-10-13 16:29:13

    有的人会在别人犯了一点点小错就上纲上线,语言暴力指责,这时候疯狂暴力指责者他人犯错的那个人 有的人会在别人犯了一点点小错就上纲上线,语言暴力指责,这时候疯狂暴力指责者他人犯错的那个人即是施虐者。施虐与受虐的关系是不断相互转换的。这时候犯了小错的人也不该和施虐者一样怪罪自己,一味内部归因也不可取。需要当事人有足够的成熟的心智去判断。 ... 凉快凉快凉快

    对的。不过真的很可怜啊,双方都没得好,本来想好好在一起,彼此都很痛苦。另个角度看来,也是好事情。一次或者多次冲突,可以帮助受虐症筛选朋友/伴侣,也可以让施虐者渐渐认识到自己的社交模式,还有情绪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有的时候大的冲突是拨开迷雾的口子,施虐者确实每一次都是真心悔悟,那都是害怕对方离开自己,甚至是讨好着求和。只有当施虐者的悔悟是站在自身的立场,而不是害怕对方离开的立场,在思考上才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能坦然接受对方的离去。

  • 凉快凉快凉快

    凉快凉快凉快 楼主 2021-10-13 16:46:20

    对的。不过真的很可怜啊,双方都没得好,本来想好好在一起,彼此都很痛苦。另个角度看来,也是好 对的。不过真的很可怜啊,双方都没得好,本来想好好在一起,彼此都很痛苦。另个角度看来,也是好事情。一次或者多次冲突,可以帮助受虐症筛选朋友/伴侣,也可以让施虐者渐渐认识到自己的社交模式,还有情绪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有的时候大的冲突是拨开迷雾的口子,施虐者确实每一次都是真心悔悟,那都是害怕对方离开自己,甚至是讨好着求和。只有当施虐者的悔悟是站在自身的立场,而不是害怕对方离开的立场,在思考上才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能坦然接受对方的离去。 ... 王XX

    说得好!痛苦和内疚会带来成长。走的人也不必产生负罪感,个人成长永远是自己的课题。只要我们不恶意伤害别人,是为了保护自己才离开伤害我们的施虐者,那么因为他人离去而伤心的施虐者就该为自己的伤心负责,而不应该怪罪受伤离去的受虐者该为她的受伤的感受负责。被离开的人即便感到伤心,也有能力做点什么让自己感觉好点。

  • 王XX

    王XX 2021-10-13 17:02:25

    说得好!痛苦和内疚会带来成长。走的人也不必产生负罪感,个人成长永远是自己的课题。只要我们不 说得好!痛苦和内疚会带来成长。走的人也不必产生负罪感,个人成长永远是自己的课题。只要我们不恶意伤害别人,是为了保护自己才离开伤害我们的施虐者,那么因为他人离去而伤心的施虐者就该为自己的伤心负责,而不应该怪罪受伤离去的受虐者该为她的受伤的感受负责。被离开的人即便感到伤心,也有能力做点什么让自己感觉好点。 ... 凉快凉快凉快

    是的。人是不能改变他人的,只能改变自己。伤害了他人,如果只是想求得他人的原谅,而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这个模式还会一直继续。当施虐者意识到自己是在施虐,意识到人和人之间是有边界的,别人是会受伤的,就能比较平静的接受自己攻击他人导致的结果,也不会一昧只想求得原谅,生活也可以继续向前了。如果这个时候走的人看到施虐者改变了,还愿意回来,相信大家一定不会再重复之前的模式了,不过这对走的人来说是一项挑战,毕竟有那么多新朋友/新伴侣可以选择。

  • rsditdkykk

    rsditdkykk 2021-10-13 18:53:01

    ???

  • No.10内阁秘书

    No.10内阁秘书 2021-10-13 23:36:56

    “最优秀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 凉快凉快凉快

    凉快凉快凉快 楼主 2021-10-14 08:56:48

    “最优秀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最优秀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No.10内阁秘书

    有的人是套路,有的人是因为原生家庭导致底层安全感不足。

  • 凉快凉快凉快

    凉快凉快凉快 楼主 2021-10-14 11:40:44

    是的。人是不能改变他人的,只能改变自己。伤害了他人,如果只是想求得他人的原谅,而不改变自己 是的。人是不能改变他人的,只能改变自己。伤害了他人,如果只是想求得他人的原谅,而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这个模式还会一直继续。当施虐者意识到自己是在施虐,意识到人和人之间是有边界的,别人是会受伤的,就能比较平静的接受自己攻击他人导致的结果,也不会一昧只想求得原谅,生活也可以继续向前了。如果这个时候走的人看到施虐者改变了,还愿意回来,相信大家一定不会再重复之前的模式了,不过这对走的人来说是一项挑战,毕竟有那么多新朋友/新伴侣可以选择。 ... 王XX

    其实如果小时候有过“不听话就抛弃你”“不乖就惩罚你”这种经历很容易导致底层安全感不足,就是有一种感觉“只要我猜到他的雷区,他就会离开我”,当亲密关系发展到很亲密的程度的时候,踩对方雷区就对施虐者有不可以控制的诱惑力,施虐者会有“只要我踩他雷区,他还不离开我,我就不会抛弃”这种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幻想,但是潜意识会付诸行动、在言语中表现出来,构成了反复踩雷区,屡教不改,屡教屡踩的情况。施虐者也会怪自己不该屡次踩雷区,但是潜意识中有种“即便我不乖也不会被抛弃”这样的渴望太强烈了,是小时候没有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就会在和恋人进入亲密关系后想从恋人身上得到。

  • 王XX

    王XX 2021-10-14 13:40:13

    其实如果小时候有过“不听话就抛弃你”“不乖就惩罚你”这种经历很容易导致底层安全感不足,就是 其实如果小时候有过“不听话就抛弃你”“不乖就惩罚你”这种经历很容易导致底层安全感不足,就是有一种感觉“只要我猜到他的雷区,他就会离开我”,当亲密关系发展到很亲密的程度的时候,踩对方雷区就对施虐者有不可以控制的诱惑力,施虐者会有“只要我踩他雷区,他还不离开我,我就不会抛弃”这种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幻想,但是潜意识会付诸行动、在言语中表现出来,构成了反复踩雷区,屡教不改,屡教屡踩的情况。施虐者也会怪自己不该屡次踩雷区,但是潜意识中有种“即便我不乖也不会被抛弃”这样的渴望太强烈了,是小时候没有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就会在和恋人进入亲密关系后想从恋人身上得到。 ... 凉快凉快凉快

    是的。说的太对啦!潜意识驱动的渴望,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明明特别珍惜这段关系,越是珍惜,就越想触碰对方的雷区,确认自己是特别的,唯一的,不被放弃的。回溯到童年,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予,一生都在寻找,自己还不自知。好可怜啊,太想得到了。这样的人在电影电视剧里也有很多。

  • 凉快凉快凉快

    凉快凉快凉快 楼主 2021-10-14 13:51:31

    是的。说的太对啦!潜意识驱动的渴望,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明明特别珍惜这段关系,越是珍惜,就 是的。说的太对啦!潜意识驱动的渴望,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明明特别珍惜这段关系,越是珍惜,就越想触碰对方的雷区,确认自己是特别的,唯一的,不被放弃的。回溯到童年,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予,一生都在寻找,自己还不自知。好可怜啊,太想得到了。这样的人在电影电视剧里也有很多。 ... 王XX

    潜意识一旦呈现,命运即被改写,越是禁忌越想触碰这本来就是人性,亲密关系越是亲近越想踩雷区,越想知道踩了雷区会不会被抛弃。没关系的,发现了就有转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没有人会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缺少底层安全感的人自己转变,外人不要去尝试改变,因为没有人可以接受被改造,没有人可以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不被喜欢,越想改造别人,别人就越会往被改造的反方向跑,放弃改造他人,改变自己。潜意识一旦呈现,命运即被改写。

  • 王XX

    王XX 2021-10-14 15:29:11

    潜意识一旦呈现,命运即被改写,越是禁忌越想触碰这本来就是人性,亲密关系越是亲近越想踩雷区, 潜意识一旦呈现,命运即被改写,越是禁忌越想触碰这本来就是人性,亲密关系越是亲近越想踩雷区,越想知道踩了雷区会不会被抛弃。没关系的,发现了就有转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没有人会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缺少底层安全感的人自己转变,外人不要去尝试改变,因为没有人可以接受被改造,没有人可以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不被喜欢,越想改造别人,别人就越会往被改造的反方向跑,放弃改造他人,改变自己。潜意识一旦呈现,命运即被改写。 ... 凉快凉快凉快

    是的。命运唯一改写的机会:是接受不被无条件爱的自己,接纳自己确实有着没得到爱的过去,放弃潜意识一直要去追求的执着,然后一点点的修正自己。否则会这样活一辈子,就算结婚生子,孩子也会变成这样。就像恒河猴实验,没有得到爱的大人,孩子也会成为自己这样的人,祖祖辈辈,轮回下去。被家暴的母亲生下的女儿,继续寻找家暴倾向的男子结婚。酗酒的父亲生下的儿子,长大后自己也成为酗酒的人。

  • -

    - 2021-10-15 07:05:37

    你在说我妈 谁跟她亲近些 她都一副她是受害者的样子 其实她负能量爆炸 言语刺激对方让人抓狂

  • 周周周

    周周周 2021-10-17 10:36:49

    第一反应,我妈

  • 豆友242933637

    豆友242933637 2021-10-18 12:01:31

    [内容不可见]

  • 大志若鱼

    大志若鱼 2021-10-18 12:16:44

    其实如果小时候有过“不听话就抛弃你”“不乖就惩罚你”这种经历很容易导致底层安全感不足,就是 其实如果小时候有过“不听话就抛弃你”“不乖就惩罚你”这种经历很容易导致底层安全感不足,就是有一种感觉“只要我猜到他的雷区,他就会离开我”,当亲密关系发展到很亲密的程度的时候,踩对方雷区就对施虐者有不可以控制的诱惑力,施虐者会有“只要我踩他雷区,他还不离开我,我就不会抛弃”这种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幻想,但是潜意识会付诸行动、在言语中表现出来,构成了反复踩雷区,屡教不改,屡教屡踩的情况。施虐者也会怪自己不该屡次踩雷区,但是潜意识中有种“即便我不乖也不会被抛弃”这样的渴望太强烈了,是小时候没有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就会在和恋人进入亲密关系后想从恋人身上得到。 ... 凉快凉快凉快

    我家的长辈就是这样, 喜欢在老公和成年孩子面前作妖,老是挑战家人的底线,也准备好了一套说辞反咬一口。但是当她面对自己的兄长嫂嫂姐姐时,反而换了一种性格,非常乖巧,没脾气,通情达理,替人着想,体贴周到。兄嫂姐姐有什么过分的要求都一口答应,积极配合,努力反省。 我想,这也是你们前面提到的童年时代家庭关系的影响,施虐者和受虐者的不同角色在一个人身上无缝转换。

  • momo

    momo 2021-10-19 18:54:37

    我有主楼说的“自我价值感低”的问题,我因此伤害了很多人,我自己也很痛苦但发现自己很难改变,所以想问问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35965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