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顾教授的相爱相杀
羚羊
上周六我正在办公室摸鱼的时候,“五群”里有人@了我,一打开竟然是舅舅,他来上海出差了!我心里一惊,本能的开始紧张,连对话都显得是刻意冷静之后的模样。几轮对话之后弄清楚他在闵行区,距离我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待我终于冷静下来之后,开始问他可以饭否,等待回复的几分钟,我既希望他拒绝也希望他答应。然而他再也没有回复我,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离开上海。现在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字的我,不禁无奈的笑了下,原来,我们已经没法一起单独吃饭了。
舅舅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家境贫寒之时考上大学,后来又读了硕博,终于在武汉一所大学做了教授,在城市里安了家。
舅舅有很多外甥,但我一定是和他最亲近的一个。
舅舅大我十八岁。
每次过年大家一聊起我和舅舅,总会提起我小时候和舅舅发生的好笑的事。我是外婆孙子辈里最大的。据说我小时候古灵精怪的,总会冒出一些古怪的词汇,稀奇的想法,让我往东我一定往西,伶牙俐齿绝不饶人。长长的麻花辫,一双眼睛特别好看,不挑食好养活,所以大人们都很喜欢我。(每次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也是不明白现在的我咋就一点灵气都没有了呢?我真的好想穿越回去看看以前的我是怎么可爱的。)小时候我很喜欢舅舅,每次他放学回来,我就是第一个跑上去迎接的。当时舅舅读高中,时间很紧,往往是匆忙吃完饭就要赶回学校。但我偏要他抱,不抱就耍赖哭,谁也劝不住,所以经常出现的画面就是他坐在饭桌前,一手抱着我,一手吃饭。
我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吵着要和舅舅一起睡,妈妈和外婆想尽各种办法打消我的想法,都没成功。晚上我洗完澡就开心的钻到舅舅房间睡觉。半夜隔壁房间的我妈和外婆被一阵哭声惊醒,第一时间冲到舅舅房间,发现舅舅双眼惺忪,我在被子里哭,原来是舅舅一个人睡习惯了,睡着后,没考虑到我在旁边,一个翻身把我压着了。第二天我妈故意让我继续和舅舅睡,我紧紧抱着妈妈说不要,说他又要把我压成柿饼了,一番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以上内容都是大人们告诉我的,我真正记得的,是小学的时候,被舅舅带到大学里玩了一个暑假。但当时他在找工作,所以大部分时间我是和他当时的女朋友一起玩的。昨天陪着我做家教的小女孩,给她读绘本的时候,看到了书柜里的《三毛流浪记》,突然勾起了在他大学里的那一段时光。当时住在阿姨(他女朋友)的宿舍,她室友们一个给我听磁带,一个给我看《老夫子》系列漫画,看不懂的阿姨会来给我解释。有时候舅舅过来看我们的时候,会给我带一些小吃,但我最爱的是鸡爪,所以之后我的加餐就是加一个鸡爪。彼时最记得的,应该就是阿姨穿着白色裙子,坐在舅舅自行车的后座上,身上抱着我,一起出去吃饭。舅舅室友们调侃,像一家三口,可惜最后他们没有走到最后。现在从长辈们的口中零星听到一些他们的过往,我也会感叹,年轻的时候,我们都认为面子比爱重要。
等我再大些,对舅舅开始了又爱又恨的旅程。
小学每个寒暑假,我们既期待舅舅回家,因为会给我们带很多我们没有见过的零食水果。但我们又害怕他回家,因为他会询问我们的成绩,检查我们的寒暑假作业,做错了的会让我们自我修正,比班主任严格好多倍。就连玩游戏,都是用扑克牌,抽出4张,加减乘除等来算24,看谁算的快。
我考上一中的时候,家里人都非常开心,外婆还拿出压箱底的枕头套让我挑选一个。妈妈去街上为我买了新的被套床单,但因为被套特别像嫁女儿用的,被我嫌弃,外婆就再次拿出压箱底的被套,说是舅舅读大学用的。被套很素雅,青花瓷色的花纹,我很喜欢,就带到学校了。这个被套一直陪伴我到大学毕业。他们在给我准备行李的时候,应该已经开始想象我考上大学的样子了,从来没想到会发生后来的事吧。
高中在汉川市,大巴车一个半小时。高中的知识超出我意料的难,我很努力的学习但还是一点都不懂,偏偏周围的同学毫不费力就能够学懂那些集合。我很惶恐,从众星捧月到差生,我没办法接受,又离家那么远,我每天给家里人打电话,给舅舅打电话。最后我适应不了就请假回家了一段时间,但还是没能调整过来,回到学校我还是老样子。那时我爸妈被我折磨的已经失去了耐心,但舅舅从来没有对我说过狠话。好不容易撑到放了寒假,在家庭聚会上,外婆因为这件事把我骂了一顿,说我一个人扰乱了一家人的宁静生活。当时我妈红着眼睛跟我说,你就撑到高中毕业,拿到毕业证就行。我当时一句话都没有说,觉得自己确实给家里添了大麻烦,所以再开学的时候我再也没有给任何人打过电话,即使难受我也没有。就这样我浑浑噩噩的读到了高三,依然是班级里的差生,没有一丝的存在感。在高考的前三个月,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像是突然被人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数学老师讲一道题,我就会一个类型的题,举一反三特别顺畅。新换的英语老师讲课特有一套,在她的教授下,英语从勉强及格飞奔到优等生行列。所以高考的时候,超常发挥超过了二本线,考了537分。
其实也没有多少挣扎,在舅舅的建议下选择了复读。或许对于我来说,上二本和复读,没啥差别。后来各种巧合之下我选择去了隔壁的仙桃市读书,更多的是,我想换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大学读到《你好,旧时光》里,余周周听从陈桉的建议,选择去到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读初中时,她将这比作是武侠小说里,主角在山洞里修炼好多年,重出江湖时成为厉害的大侠。这个描述应该就是我当时的心情,不同的是我当时没有励志成为大侠,所以当自己一年后真的以大侠的身份重出江湖的时候,也觉得很意外。
前一阵学《易经》的室友给我算了一卦,说我的命运好像不那么好,问我自己感觉如何。我说:“很坎坷,但在关键时刻总感觉老天在帮我,所以后来总可以走出困境,结果总体还算可以。”仙桃的中学530分以上不仅可以免学费还可以进实验班,而我恰好超过了,因为考前的突然开窍。我后来才知道我分到的班级是很多人花钱都进不去的,而且我的宿舍有6个我们班的同学,高考的时候5个人过了600分。
当然一年的时间将自己从二本线的成绩提高到985的分数,其中艰辛只有自己懂。但舅舅对我说的“一切归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在新的环境里一下子就静下来了。只是他说话的语气能不是那种“不想多聊”的样子就好了。
硕士的时候家里有个读高中的亲戚带着她读高中的小孩找舅舅请教关于教育的一些问题,当时我恰巧在。我不记得到底是什么话题了,我只知道自己说了一段话:“我去到那个学校一个月后,由于实验班人太多,学校决定组建第五个班级。老师说根据第一次月考的成绩,每个实验班每个成绩段都抽一部分出去,所以绝对公平。但实际情况是选的是班级里中下游成绩的人,而我成绩不好,恰好被选择在其中。当我被迫分到其他班级的时候,看着剩下的人,我突然明白了,能够留下来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有背景的,一种是有实力的,我不是前者,所以我只能做后者。后来自己死皮赖脸的留下来之后就开始认真学习,成绩一直往前走,高考是我考的最好的一次。”当时舅舅有一瞬间的失神。我从来没有跟家里人说过我复读一年发生的事,他们只知道我通过一年的努力考到了985,所以他们一直认为我是有实力的,第一次高考只是我发挥失常了。但那一刻舅舅应该懂了吧。
我和舅舅之间奇怪的紧张氛围从什么时候有的,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大学第一学年,当好友告诉我以非常微弱的优势拿到了最后一个奖学金名额的时候,我在心底松了一口气。没多久当舅舅在饭桌上问我学习咋的了的时候,我非常有底气的说自己拿到了奖学金,话题果然停止了。等我拿到保研名额的时候,心底也松了口气,去舅舅家吃饭也不害怕他在饭桌上了。研一的时候在舅舅家吃饭的时候,他跟我他哪个学生发了很厉害的文章的时候,我会吃不下饭,甚至逃避去他家玩,直到我的第一篇文章出来。当我转博没有成功的时候,我害怕面对他,比面对我的硕导更害怕,好在他知道的时候什么也没说,我又在心里大大的松了口气。或许我对他的害怕也与他和我们说话的语气有关,总是以一种“你们懂什么”的样子,来跟我们聊天。
我们唯一一次深入的对话,是在我硕士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十一点多,舅舅突然陆陆续续的给我发了一些图片,打开一看都是我初中在水生所玩的老照片。原来他在清理旧电脑,发现了这些。接着他开始跟我说起他硕博期间的光辉事迹:一直是研会主席,带领学生干部组织大家去木兰山秋游;举办了多场乒乓球、篮球比赛,账都是他们自己报,想报多少报多少,因为是他签字;发了好多文章,每年拿一等奖……然后我跟他聊了一点点我大学的光辉事迹。我们一直聊到了一点多,最后太晚他就说要休息了。
等结束对话,我在电脑前愣了半天,我终于理解他对水生所的热爱了,那是他的青春啊。他的一生很坎坷,幼年丧父,没有背景需要自己打拼,小时候遭受过很多的白眼,读书对他就是一个彻底的改变。所以他会逼着我们去读书,去改变,甚至有时候有一些道德绑架在,他会激起我对于父母的愧疚之心。硕士毕业之后我仔细思考,发现我和他不一样,虽然我小时候也没少受到势利人的嘲讽,但他们曾经的辱骂以及现在的夸奖我都根本不在乎,所以从未想过要出人头地然后“衣锦还乡”。在求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很多来自同学和老师们的善意,他们的存在让我对自己,对原生家庭,对这个社会是有着更加积极的认可的,所以读书只是我实现自己看到更大世界的一个途径,并不是用来报复谁的。
舅舅这几年也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他对我们晚辈不再那么激进逼迫了,或许也是在带他自己的学生中慢慢领悟到个人差异性了吧。2020年年初的时候,他给我打了个电话,我们聊了快半小时的心理学,这是少有的专业成绩之外的聊天。第二天外婆也给我打了个电话,问我怎么样,原来是舅舅学校里有个博士生跳楼了,她担心我也会因为博士压力大心情不好。放下电话我突然明白舅舅为什么突然和我聊心理学了 ,他是担心我。
来到上海之后,我们几乎没有联系,2020年春节我没有回家,大年三十他给我微信。
“怎么样,在干嘛?”
“刚修完反应器”
“文章怎么样了?EST呢?”
“在怀孕中”
“怎么这么慢,我还跟别人吹牛你发了EST呢,这咋办”
“这是你的事,和我无关。我还跟别人吹牛我舅舅发了nature呢。”
话题终止。
这段对话是我蹲在地上,拼命克制住自己内心因为还没有文章涌现出来的内疚、自责完成的。发完消息我长舒一口气,仿佛耗尽了全部的力气。室友回来听说了我们的对话,笑出了声,觉得我们很可爱。很可爱吗?为什么在他问文章的时候我会有自责的情绪呢?室友说舅舅是想表达关心,但他可能不知道怎么表达。我觉得是这么回事,原来我不知道怎么恰当的关心人是家传的。
每当看到“父爱如山”这四个字,我觉得很讽刺。我的童年里有很多父母吵架的场面,还有他家暴的场景。家里的家具只有放在阁楼里的是完好的,一个缺了口的铁锅用了好久,因为买了新的也会变成缺了口的。随着我们长大,父母争吵也变少了。一部分是我和我弟长大了,考大学后爸爸可能觉得要靠我们养老,不敢造次。还一部分是因为舅舅的崛起,让妈妈有了娘家撑腰。现在爸爸是一个顺从的巨婴。有一阵我因为他的“没出息”气得直哭,弟弟劝解我说,老爸胆子小,不会搞出太大的事,顶多就不攒钱。我们唯一需要提醒他的就是注意身体,因为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经不住父母生大病的。好在父母身体健康,对于现状我已经很感恩了。其实对于父亲,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虽然他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但他却一直让我读书,即使是在家里最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听从周围人的声音让我辍学。在那个重男轻女,女子打工赚钱更重要的环境之下他能够做到这个份上,我很感恩。或许这其中有我成绩很好的原因,也有妈妈和舅舅的坚持,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对我和我弟的公平对待。
由于父亲的缺席,舅舅在我的生命中扮演的更多的是父亲的角色,我人生中很多大的决定都是和他一起商量,虽然对他害怕,但他很多时候也是我的精神支撑。舅舅知道没有家庭背景的情况下,农村的孩子只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恰好我成绩好,所以对我格外的关注以及严厉。
一年过去了,我们再也没有私聊过,上周六的对话我们是在家族群里完成的,而且结束的还很突然。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深聊一下,就像我硕士那次一样,只是,我希望不是通过网络,而是面对面的。我好想告诉他我这几年的所思所想,我想让他认识真正的我,我也想认识真正的他,被包裹在各种嘲讽语气背后的他。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一起十月读人类简史的吗 (Michelle)
- 新人报道 (xyz)
- 画廊里的读书会《心》夏目漱石~~8.27 下午两点 一起聊书看展 (昵称总被占用中)
- 建投书局活动招募 | 史欣悦《延迟满足》新书分享——学会延迟... (Lilli)
- 时刻轻社交第1期|周末线上活动 (栗子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