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aning in Western Architecture
来自:nono
Christain Norberg-Schulz:Praeger Publisher,inc,1974 《西方建筑的意义》,李路珂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论述建筑史的书籍有很多了,不管是中文还是外文的,而这本书应该是学习建筑人士的必备吧。我学习土木,但是对此也有一定的兴趣,因此也列上此书,表明自己曾经看过。 先看得是中文版,但是不懂,尽管可以看得出来译者已经是竭力了,就复印了它的英文版,比较早,1974年版的。 其实看建筑也就是像写文章一样,必须注意它的起承转结,建筑和大环境的关系如何,平面和立面,细节问题等,当然现在也存在无数的规范来加以限制,而在历史上也要满足社会和用户的制约。 也要谈到所谓的历史继承和地域限制,其实是很正常的,并不需要所谓的文脉这种词汇来说明。一个部落或一群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们,到了一个新的地域,要定居下来建房子,肯定首先是根据以前的习惯进行布局、特别是没有独立的建筑师或规划师的时代,寻找相同的材料-如果有的话-或者是相似的材料,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营建。那么问题出来了,如果没有相同的材料或者这种材料很缺乏,则只能找新材料,进而必须熟悉这种材料,产生结构上的创新。新的地域环境,如地、水、火/日、风等因素的不同,势必要更新建筑形式以适应它,尽管可能要保持几栋来自老家的建筑-如明堂-大部分新建筑还是必须适应新的环境以满足人的生存的需要。古代的建筑大抵如此。 现代文明发展,一方面对自然的索取增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的主动性,从庸俗化的角度来说,就是你喜欢怎样的房子,就可以怎样盖,这就是工业化之后理论之所以混乱的根源。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保持所谓的历史文脉不过是痴人妄想。 读MWA,也可以仅对着建筑图片,看作者的分析,偶有所得,也是很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