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
🦄
前828年,周厉王去世。 《东周列国志》中提到太史伯阳父执大夫赵叔带进谏被逐,褒国国君大夫褒珦(bāo xiàng)直谏被抓,周幽王将他囚入牢狱。褒珦之子褒洪德进献褒国美女褒姒,以赎其父之罪。褒珦得以复官爵。叔带是赵国的祖先,周幽王的大臣,为周宣王驾车的大臣奄父的儿子,因为周幽王无道,叔带离开宗周镐京到晋国去,做晋文侯的臣子,在晋国始建赵氏。自叔带以下赵氏越来越兴旺,五世而至赵夙。三家分晋的赵国,便是其后人。 前779年(周幽王三年)褒姒入宫。周幽王宠爱褒姒,褒姒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伯服。周幽王废了申后、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申后带其子奔至外家申国(今河南南阳北,一说西近犬戎)。 前774年(周幽王八年) 伯服被立为太子。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络鄫侯以及犬戎入寇,大举进攻镐京,此时周幽王正与褒姒纵情淫乐、吃喝玩乐,不知外面出了大事,后来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愿前往,戎兵杀周幽王、祭公易、尹球、郑桓公和虢石父於戏(今陕西临潼东),虏走褒姒,“尽取周赂而去”,褒姒被掳后,从此下落不明。故《诗经·小雅·正月》云:“赫赫宗周(指周朝),褒姒灭之。”。一说褒姒被申兵与戎卒所杀,伯服被黜为庶人。 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对此提出疑义:“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李峰《西周的灭亡》一书认为没有证据能说明先秦已有烽火台的设施,目前发现的烽火台遗迹全是汉代所留。况且此事最早的记录是出自吕氏春秋,写的是“击鼓戏诸侯”,然史记却记是“烽火戏诸侯”,二者差异甚大。 2012年初,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楚简(“清华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相左。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竹简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称,史学界就此断定烽火戏诸侯并非西周灭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断定这个故事根本就是编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