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鲁迅先生学习喝《酒》
张连春(谢谢盐,它是咸的)

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 ——鲁迅《淡淡的血痕中》
酒
作詞/作曲:張連春
一杯酒
不太多
不太少
剛能喝醉
一滴淚
不太鹹
不太苦
剛能回味
一顆心
不太冷
不太熱
剛能跳動
一個人
走過來
走過去
有點疲憊
痛苦太多 我無法承受
風雨太大 我不敢面對
只有在酒後的醉意中
我才能找到安慰
只有在酒後的睡夢中
我才能忘掉所有的累

《野草》集中的“淡淡的血痕”是我这首词的源头
先生给起了个头儿,我就坡下驴的一秃噜,词就完成了,叫《酒》。
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说“一年三百六十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酒好喝,度却很难把握,真的想要“不太多不太少刚能喝醉”是很难的。
而“太高兴和太愤懑时就喝酒”的鲁迅先生这个度就掌握的比较好,据《鲁迅的饭局》考证1912-1936年共酒醉11次,其中“小醉”1次,“甚醉”1次,“颇醉”2次,“大醉”5次,“夜饮酒醉”1次,“略饮即醉卧”1次。
想想写《酒》那会儿,哪里懂酒?也不会喝。虽然夜里睡不着寻思事儿时也经常感触,但还是为赋新词强说“酒”的成分居多。
年少轻狂,想法都是虚浮在半空不着边际的,没有沉淀,也不厚重,后来年纪渐长,能沉淀下来了——反而写不出来了。
南方的生活環境和以前有了很多的不同,情緒也總是蕩來蕩去的。但思想越苦悶,作品就越多,在廣州的兩年裏共完成了三個集子約七十首词曲。 我過去的創作生活,是不自覺的。遇到一些高興的或悲傷的、聽到的或看到的的事,有所感觸,等事情過後沈澱下來,拿起筆寫一寫,不知不覺七、八年間,竟也湊滿了十六個集子。這十六個集子三百多首歌曲是我目前唯一的財産。 ——张连春《简历2003》
这首《酒》就是在广州写的70多首中的一首,发专辑选歌时被曹戌兄选中而收入进去。

1999年,发表于《通俗歌曲》杂志上

《酷客 一封信》内页作词/作曲/演唱/和声/录音缩混及母带处理:张连春编曲/吉他:刀刀

《野草》1973人文简体横排大字版
买这本书时还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没能力搜集高大上的版本。但是也不忍见到先生的书在旧书摊上被冷落,所以先后买了两本。

“先生之文章,当日日诵之,记之,悟之,放进感受里”
1998年7月3号。那时候石牌村附近的岗顶桥下边有旧书摊,一到傍晚就摆出来,每当我下班路过那里都会停下来看看。

“先生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让我发挥成一首歌而欣然做诗人状!”
3号买的,4号就看完了。如饥似渴的,看完,再琢磨里面的每个字儿。

这种锦绣文字,多用回车直接就是诗了
桃子说像这种就别下划线了,直接给题目上标一颗星就行。

我陆续收集的部分盗版《酷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盘点一下书架之最 (甲申一百年)
- 晒 ● 全宋笔记 (独自在山坡)
- 关于买书的一些碎碎念 (当归)
- 闲抄书五:胡风与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 (最后的武士)
- 多多一套书《辛弃疾新传》 (来去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