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之路|恶人、病人、死人和路人——幸存者心目中NPD形象的蜕变
来自:作家元婴(作家元婴)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知乎账号:作家元婴
喜马拉雅账号:安娜说520
自恋型虐待关系能够成立和延续,离不开两个基本条件:
1.自恋者的病态人格: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只是填补他缺憾的工具。在稳定的关系中,他们利用他人,剥削他人,否定他人的独立性。
2.幸存者对自恋者的信赖,希望在自恋者身上得到认可。不断以妥协换安全,导致被剥削,被压榨,失去自我的独立性。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单单自恋者一人,无法支撑起剥削和供养的关系。如果幸存者不想在自恋者这里得到自己需要的承认,就不会被卷入虐待关系中。
而一次完整的治愈过程,在幸存者的心目中,自恋者的形象会经历几个阶段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幸存对伤害的认知和自我疗愈的努力,这些努力会带幸存者来到完全治愈的状态。
一·恶人阶段:
虐待关系的破裂,来自于幸存者对虐待关系的绝望,以及自身价值的觉醒。所以第一阶段的反应,必然是愤怒、憎恨,甚至出现攻击行为。这是正常的,应该被允许。如果不能表达愤怒,伤害就会向内发展,转变成自我攻击,陷入长期的抑郁状态。
对幸存者来说,抑郁是必经阶段。但是,比起那些很难表达愤怒的人来说,能够正常表达愤怒的幸存者,抑郁程度要轻得多。
“对方是恶人,我是受害者,我是无辜的。”这种认知为第一阶段的幸存者提供了最方便、最合理的解释,让他们可以没有负担地发泄愤怒。在最初的脆弱阶段,这种认知可以提供最基本的保护。谴责对方,可以让幸存者避免自我攻击,也可以帮助他们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如果幸存者把这种愤怒付诸行动,去报复伤害自己的自恋者,那么幸存者的负面情绪可能会被自恋者利用,成为攻击、诽谤幸存者的理由。从道理上来说,自恋者害怕报复。但是报复的行为,会让幸存者与自恋者卷入更深,治愈的过程会变得更复杂。
二·病人阶段:
在自助心理驱使下,幸存者开始寻找更合理的解释。各种科普文章、视频、书籍,充当了他们走出封闭的媒介。
“他是病人,我才是健康的”,这种认知也可以帮助幸存者恢复自信。毕竟,长期被贬低、无视的经历,可能已经降低了幸存者的自尊。
随着幸存者知识储备的增多,他们的头脑越来越清醒。如果说离开自恋者可能是愤怒绝望之下的感性选择,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这种关系的不合理,无法存续下去的理由。他们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因为不能寄希望于一个病人给出健康人的回应,于是,他们陷入悲哀和自怜当中。
其实,这一阶段也是很有必要的,哀悼与告别在这里完成。他们终于可以接受自己,在一段没有希望的关系中浪费了生命。
然而这个时候,他们还很难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身。创伤反应不断浮现,让他们陷入两难的境地。过去虽然是不堪的,但也是自己的生活,他们很难说服自己放下过去。
所以,“病人”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们会不断寻找各种资料,来验证过去的经历,而较少谈及自己和未来的生活。
现在网络上各种资料可以轻易得到,客观上也延长了这个阶段。
然而,治愈要继续,生活要开展,就离不开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幸存者终将面对一个完全没有自恋者影响的生活。
三·“死人”阶段
不关注,不回应,自我觉察,自我接纳……通过大量知识的学习,幸存者开始进入一个自觉疗愈的阶段。把对方当“死人”,可以让自己把关注的目光放到自己的生活中,不再去关心解读自恋者的症状,猜测他下一步的反应。
他们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我何以会陷入这种病态的关系?随着自我觉察的深入,原生家庭的问题将会纳入视野。他们在与家人的关系中找到一些线索,并试图求得改善。这种积极的行为带来的不一定都是愉快的体验。为了隔绝痛苦,有人会减少来往,有人会降低期待,理性开始保护他们的情感世界。
这个时候的自恋者,真就像一个“死人”一样,再难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
“他是死人,他的愿望和需求无关紧要;我是活人,我的愿望和需求才是最要紧的。”这种认知可以帮助幸存者鼓起勇气,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很多幸存者会讲述自己变得“贪睡”“迟钝”,不像过去那么敏感、纠结,这都是正常的反应。说明你的精神世界已经开启自我修复的动作。远离应激源是人本能的反应。
四·“路人”阶段
“他是路人,我才是生活的主角。” 这种认知会让幸存者更积极地看待自己,投入新的生活。
几经反复,生活终究会恢复正常,幸存者必然会在新的生活中体验自我的成长。他们可以识别有害的行为,但不会草木皆兵,一杆子打死一船人。他们已经知道,人不可能是完美的,全黑全白的思维方式,束缚的是自己。他们允许自己有缺点,自我接纳程度更高。他们学会修复自我边界的方法,不再把个人价值和他人的态度联系起来。对于那些有意无意的冒犯,他们不再允许,但也不再介意。他们变得更积极,态度更富有弹性。
这个阶段里,幸存者可以用更平和的心态看待自恋者。即使自恋者再度出现,或者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人,也不再能伤害到幸存者。这是完全治愈的阶段,一个“无恶不作”,令人恐惧绝望的“大恶人”,终于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甲”。他所有那些攻击,纠缠,自以为是的蔑视,别有用心的操纵,全都失去了效力。
通过完整的四个阶段,幸存者的创伤得到疗愈,自我得到修复、重建。幸存者对新的关系更有信心,对平等互惠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变得更自信,更坦然,更能接受生活的多种可能。
虐待创伤让幸存者有了一次自我探索的机会。现在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治愈了创伤,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们能够接受:生活曾经走了一段弯路,但终于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损失、伤害真实地发生过。但是,我们愿意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新生活。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如何判断某个人就是NPD呢? (弗利)
- 血包可能有个特点:多管闲事,不好意思拒绝。 (momo)
- 想要判定npd一条特征即可,其他特征全对不上都没关系 (momo)
- npd上赶着往别人跟前凑 (momo)
- 帮我一下|求救🆘遇到NPD导师怎么办 (哈尼比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