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为何switch的游戏偏贵?一些分析以及eshop薅羊毛策略
来自:沧沧海桑
抛开任主宰的信仰以及游戏收费理念,就游戏定价而言,switch在一众平台中似乎是性价比最低的。 PS和Xbox的游戏价格常常在上架几个月后暴跌,steam的骨折更不用提——《极乐迪斯科》在ns发布当天最便宜的巴西服也要233软妹币,然而steam阿区不到16就可以抱走。
为什么游戏厂商在不同平台的定价表现天差地别?作为switch的第一方,任天堂又如何影响了eshop的定价?我整理了下网上的讨论,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分析角度
水管工的手艺不会随着时间折旧
针对一款新游戏的定价,游戏业内标准是:
- 全预算游戏的游戏价格为 60 美元(比如野炊),
- 较短/较轻体验的游戏价格为 40 美元(例如《德军总部:年轻的血液》或《孤岛惊魂:新黎明》,它们分别是《德军总部 II:新巨像》和《孤岛惊魂 5》的衍生作品) ,
- 以及 20 美元的低预算游戏。
随着单位销量的下降,多数游戏开始骨折,特别是有热门新游发布的时候。
假设任天堂迎合这个规律,将野炊的美服价格从60美元降到40美元,那么老任必须多卖出50%份才能达到之前的盈利水平。而至今switch的第一方游戏依然少有骨折,一个可能是老任通过分析后发现降价策略并不能多卖50%,另一个原因是野炊不需要刺激销量就已经稳赚了。
高价而且不愁卖,自然不会考虑降价。换句话说,switch的游戏是基于过硬的游戏质量依靠高额的价格盈利的,而不是通过销售更多的游戏数量赚钱。
和实体卡价格对标
其他游戏厂商发布的switch版本游戏价格也会比在其他平台上更高,一是跟着任天堂有样学样,二是因为实体卡带。
任天堂的政策是 Switch eShop 游戏的成本应该与其实体版相同,以保证实体店的竞争力。而制造 Nintendo Switch 游戏的成本高于制造 PS4、PC 或 Xbox One 游戏的成本,因为 Switch 使用的墨盒比蓝光光盘的成本更高。这一部分成本必然要通过游戏定价转移给玩家。
此外,考虑到switch上的发布通常要晚于其他平台,对游戏商而言一个盈利模式就自然产生了:在大众平台如steam上用低价吸引新玩家扩大销量,在switch上让核心玩家二次付费用高价增加单客盈利。
买断制
有些游戏会通过增加本体外的付费项目盈利,比如服装、战利品箱、预购奖金、独家内容、1 天 dlc、付费赢取、游戏内货币,轮换店面,等级提升以及其他.....
比较而言,switch的商店界面更为简洁,游戏购买方式也是干净利落的一刀买断,因此高昂的价格里已经囊括了在其他平台上零散出售的所有项目,具体案例如卡普空的《囚禁的掌心》在移动端和switch上的不同收费方式带来的价格差异。
如何在eshop薅羊毛?
由于卡带成本的客观因素,很多独立游戏开发商只会在switch上发布数字版游戏,而在eshop里购买游戏会返还金币,金币经过折算可在下次购买数字游戏的时候抵扣一定金额,量变达到质变时可以依靠金币“免费”购入。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eshop买入类似《城市流》、《Lonely Mountains: Downhill》、《节奏地牢》等无实体卡带的优秀游戏积攒金币(尽管steam上会更便宜),然后等史低用金币换购心水大作。
这里推荐下载jump app,个人会通过以下条件对欲购买的游戏进行初步筛选
- metacritic 评分>80;
- 有中文;
- 无实体卡带;
- 史低
👉一些适合消耗点卡的数字版NS游戏: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74208939/?_i=96572317HUdctk
本文参考(文字会被夹,只能放图)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提出批评|避雷《苏丹的游戏》 (ejakns)
- 讨论|咩咩启示录画风好看,音乐也好听,就是玩法上比较浅,... (每日早起搬砖)
- 提出批评|steam这个称号翻译我不喜欢 (太阳momo)
- 安利与攻略|刚接触国产开源掌机的一些体会(以及像素小游戏... (momo)
- 讨论|苏丹的游戏,我说一个优点 (clemen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