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独立》:童年的安全感治愈一生
宁静致远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只有在童年时获得足够多的安全感,孩子在长大后才能以更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世界。原生家庭与个体关系的反思,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赞同,
但是,婴幼儿时期,父母的陪伴,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在一起,应该给予婴幼儿更多的交流。不要认为婴幼儿不会说话,但这时的孩子也有安全感的需求。
养育孩子, 由孟馥主编,姚玉红、刘亮等8位一线临床心理专家合著的《从出生到独立》,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养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是一本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宝典。 在书中,作者把孩子从出生到独立分成了五个阶段,全书由婴幼儿篇、学龄前儿童篇、学龄儿童篇、青春期篇和离家独立篇五部分构成。作者针对每个阶段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既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更有鲜活的案例实操,是助推孩子顺利成长的科学的指南。 作者认为,从出生到独立,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要比身体上的衣食温饱更加重要。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地适时加以引导。 在婴幼儿时期,高质量的陪伴是培养婴幼儿安全感的关键。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规则的存在,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规矩意识,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能去做,这是至关重要的。 到了青春期,更需要家长的理解、认可和接纳,家长要学会平等地和孩子沟通,和他们一起面对和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比较复杂也更加容易逆反。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人生的另一个特殊时期——更年期。如果刚巧孩子的青春期遭遇了父母的更年期,则更是对家长的考验,估计“相爱相杀”会达到白热化。 孩子到了离家独立期,已经开始独立生活了,是不是就代表真正独立了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比较顺利地度过了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春期和离家独立五个成长时期。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真正懂得应该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 同样,也可以身临其境般,在网上游览那些高端的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种场馆,以及各种展览和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 《从出生到独立》告诉我们,没有所谓的起跑线,只有行走的姿态。生活中的困扰甚至失败,都是成长中正常的一部分。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生活,还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在陪伴和教导孩子的同时,也从中感悟到了很多,而孩子本身也在潜移默化地倒逼我们成长。 为母则刚,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孩子成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总有始终长不大的孩子,也总有始终长不大的父母。不论年龄多大,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始终没学会真正独立地生活。 希望养育孩子的家长们,尤其是年轻的父母,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小学阅读有方法》:所谓富养,就是打造一颗经得起眼前的苟... (静待春风)
- 《复利效应》: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付出的人 (邓布利多)
- 职场上遇到不公平待遇,你会怎么做呢? (ameiy)
- 这是一本再鲜活不过的打工人实录 (竹喧喧喧)
- 【书评】《小王子》:愿你走出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初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