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周边|汉匠 K6 对比 栗子C
来自:吕秀才
栗子C 买了1年多,自己调了一下磨盘,现在刻度8不碰齿。用着很好,比哈里欧的陶瓷磨强百倍。
自从买了聪明杯,V60就闲置了,稳如老狗,名不虚传。
不管啥手摇磨,均建议配一个筛粉器,真的纯净很多。
早上想喝杯奶咖,入手 比乐蒂新款双阀摩卡壶,所以买了一个汉匠K6,配摩卡壶用。
汉匠K6 跟 栗子C 其实根本不是同一级别的手摇磨,K6的价位能买2个栗子C,做工用料真不是栗子C能比的。K6磨芯是7个齿的跟C40一样,栗子C是5齿的,加工角度来说,虽然5齿和7齿的原料成本一样,但是7齿的数控机床加工更耗时,所以成本更大。差不多的研磨度,K6比栗子C更快一些,同样阻力也大一些。良心说K6的做工用料比C40强,全是用实芯的铝棒材加工出来的,质感非常好,成本很高(本人加工行业工艺人员)。
K6是上调,上调的好处是随时能调不费劲,刻度也很清晰,坏处是磨豆时不小心会同时扭到刻度,本人一般是调好刻度后基本不会再调了,所以感觉还是下调的更实用。
K6退到1圈45刻度,栗子C是22刻度,对比了一下,K6的能稍稍比栗子C粗一点点,K6聪明杯的哥伦比亚慧兰更均衡了,不苦也不酸(感觉没啥强烈的味)。但是感觉栗子C调到23刻度估计也一样。
前提!!!!!如果只做手冲的话,栗子C配筛粉器也很能打,没比K6差很多。(再前提!!栗子C需要调到8刻度左右不碰齿)
下面是一些刻度磨出来的粉。






做为一个制造业工艺老狗,看见一个这么好的工艺产品,我想再深入的跟咖友们说说这个手摇磨的制造过程,因为这个汉匠拿在手里真的太有质感了。
绝对不是汉匠的托哈。
再有一点提前说明一下,毕竟我没有在汉匠的制造车间实地考察,仅凭我从业这些年的经验来观察机身各种细节,来判断制造的工艺过程,所以难免有误差,如有错误也希望大家及时指正。
K6的机身和里面的保持架是一体的,材质都是铝,而且很厚实,这点特别好,很稳定,C40、栗子C保持架都是朔料的机身是铝的,后装配进去的。这种一体的机身可以有两种制造方式,一种是用实心的铝棒通过数控机床直接加工出来,另一种是通过开模具,利用强大的挤压工艺直接成型(类似铝合金门窗那个断桥铝的挤压方式)。实心的铝棒加工方式 适合小批量生产,铝挤压方式适合大批量生产。(小批量的话实心成本低,大批量挤压方式成本低)K6机身应该是挤压出来的。
机身外侧(胶套包裹的那块),还车出一圈一圈的小纹理,目的是防滑,这小细节做的挺到位。
粉舱是用实芯的铝棒直接加工出来的,特别厚实,这用料真的……
上调那块有数控机床刀具加工痕迹,所以无法判断到底是挤压的还是实心加工的。(铝挤压出来后是需要进行机械加工的,要不然精度不够)
机身下面那块是铝棒加工出来的。
磨盘一般都是420不锈钢加工的,这个没啥说的,各家都差不多,小伙伴放心用,尽情使劲用,只要别磨石头就行。个别磨芯有镀钛的等等,那只是表面很薄的一层镀层,仅仅起到耐磨的作用,相信我,手摇磨绝对不会使用到那个程度。上调是3颗轴承,基本没啥间隙,很稳,有想上电钻的完全没问题。
机身、上调、下面一节以及粉碗加工完毕后都进行了表面处理,具体是喷砂还是其他工艺,这个看不出,然后再进行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就是外面看上去有点暗亮的颜色(正常铝合金是那种暗白色)。
上调的刻度线和瓶底的logo都是激光刻的,不是漆哈,小伙伴可以放心磨,不会掉的。
K6机身那个胶皮套是我想吐槽的,凸出来的字有点高了,握感不好。
买回来我没全拆卸,仅凭肉眼判断,确实是怕拆完了再装进去精度没原来的好。
另外,汉匠对于这个K6的介绍和说明,个人感觉说的比较中肯,很实在,小伙伴可以仔细看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指导、公司用全自动怎么选☕️ (锋)
- 每个月一包 (消失的无影无踪)
- 奶咖爱好者请避雷金典鲜牛奶... (栗呐呐)
- 咖啡豆品鉴|巴西蜜处理Acauã (咖啡老王子)
- 五月天联名新品,喝啦 ✅ (薇薇安Jinduo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