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18课小猴子下山
来自:洒洒不傻
小猴子下山
- 激趣导入,学习“猴”
1.读“小猴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小猴子板贴),瞧!是—
(小猴子)请你来叫叫它。一起来叫叫它。(指名读-齐读)
预设:1.子是轻声,你读的很正确;2.谁再来叫叫?多亲切啊!
2.学习“猴”:
(1)“猴”是一个生字,它的偏旁是—(反犬旁)猴子是兽类,所以它是反犬旁。
(2)你还知道哪些反犬旁的字呢?(猪、狗、猫、狼……)反犬旁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啊?(动物)是的,和动物有关。
- 再来读读这个字,读读这个偏旁。
3.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和他有关的童话故事,伸出手指和
老师一起补充课题。
4.读题指导:想请一个小朋友读课题。一起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预设:1.小猴子/下山,你在这里悄悄地换了口气,读出了停顿。2.读的真有感觉。3.在这里换一口气,能读的更好呢!你再来试试。
- 初读课文,梳理文脉
1.创设情境,配乐范读:
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配乐范读1、2段)还想听么?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第94页,赶紧翻开书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 认认真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 想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用“——”画出句子。
2.初读反馈:
A扛着 捧着 抱着
(1)读准字音:预设:1.第二个字是轻声,读的很正确;2.字正腔圆,声音真响亮;3.把字音都读对了;4.词语手牵手,读得紧凑一点会更好 (指名读—齐读)
(2)引导发现:读完之后有什么发现么?(第二个都是轻声、都表示动作的词语)
预设:1.小眼睛真会读书。2.真会发现。3.真有双火眼金睛。4.词语里的秘密都被你发现了。
(3)字理演变,教学“捧”:你们看这是最初的“捧”,你发现了什么?捧就是用双手把东西托起来,慢慢地变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捧”,我们中华的汉字多么神奇啊!
B满树 扔了 摘桃子 (这一组谁来挑战!)
(1)读准字音:预设:1.第二个字是轻声,读的很正确;2.字正腔圆,声音真响亮;3.把字音都读对了;4.词语手牵手,读得紧凑一点会更好 (指名读-齐读)
(2)图片识记,词串教学“满”: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树上的桃子多不多呀?这就叫——“满树”。随机拓展:(出示图)天上的星星这么多就叫——满天,桌上摆满了菜就叫——满桌,地上铺满了落叶就叫——满地。(齐读)
(3)难句子检查:这一组的字宝宝很调皮,全部跑到这句话里了,你还能读通顺么?自己先练练看。咱们读着读着就读到一块儿去了,谁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预设:1.你在这里换了一口气,把长长的句子读得正确又流利。2.我给你一个节奏小棒,再读一次,一定会更好!有进步!
3.文脉梳理:
(1)投影学生书本,关注“句”:小猴子来到了哪些地方呢?(走到哪里?)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2)聚焦“词”
①引导示范:轻轻读一读第一句话,里面哪个词儿告诉我们小猴子在哪里。
预设:眼睛真亮!我们把长长的一句话读成了一个词语,这就是读书的本领!
②迁移运用:学着老师的样子,谁能把剩下的三句话读成三个词!(桃树下、瓜地里、往回走)
③动手实践:来让我们动手圈一圈。
(3)摆放路线图
①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放在路线图中?(画好框框)
②同意么?你为什么这样摆啊?
预设:1.你用上了“先、然后、接着、最后”这些关联词,把故事说清楚了。2.你说完整了,老师送你一些连接词(板贴),再来说一说。
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13分
- 研读第一自然段,引导教学猴子的“所见”、“所做”
过渡:我们跟着小猴子一起下山,先去玉米地里看看。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看见什么?)用“双横线”画出小猴子做了什么?(做了什么?)(要求PPT展示)
(一)交流反馈句子:(生答)谁来交流?同意么?
(二)教学“所见”
1.我们先来学习小猴子看到的,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2.识记“结”:
(1)读字卡“结”:你能读好这个字么?(指名读)
(2)字典释义:小朋友们,我们刚刚学习了查字典,你们看,“结”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两个读音。当他表示植物长果实,要读第一声。
(3)词串正音:长满了苹果可以叫——结苹果;长满了梨子就叫——结梨子;长满了葡萄就叫——结葡萄。那课文中的这句话你能读好了么?指名读。
3.教学“又大又多”:
- 这玉米地里的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你来读一读。(指名读2-3个)
- 看看图片,这又大又多的玉米,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想啊?小猴子,你会怎么想呀?(出示图片)
预设:①看到这么多的玉米,我一定要吃个够!(看你的表情就很兴奋,你来读一读!)
②这又大又多的玉米,一定很好吃!我的口水都留下来了!(多么激动啊,你能读好它么?)
③我好像闻到了玉米的香味了,好想跳进去摘一个!(看你的样子一定很期待,你来读一读!)
(3)总结:你看“又大又多”这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猴子的心情,也能帮助我们把这个句子读好,来小朋友们自己试试。(指名读-齐读)
预设:①“又大又多”真有感觉。②还没听到高兴,谁再来试试?③从你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小猴子多么兴奋!④这个“非常”我听出了你的高兴!
(三)教学“所做”:
1.看见了这样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可不客气,它——(出示后面一句话,学生接读)(指名读)
2.这句话里藏着两个动词宝宝,谁发现了?(掰、扛)来,我们一起圈一圈。
掰:
(1)学生猜:这个掰字很有意思,一看这个字,我就知道它的意思了,你们呢?(两只手在分东西)
(2)老师做:你们看,掰的左边是只手,右边也是一只手,这样的动作就叫做“掰”。
(3)学生演:谁能来做一做!一起做一做!
(4)图片拓展: 除了掰玉米,我们还可以说掰( )(饼干、面包、橘子)(指名说)
扛:
(1)小猴子掰好玉米,扛着往前走,看看小猴子,“扛”是怎样的动作? 我们一起来做做。
(2)扛是用手所以它是提手旁,我们还可以说扛( )(扛棍子、扛锄头、扛扫帚)你看,我们扛的都是比较长比较重的东西,对小猴子来说,这玉米也是很长很重的。
3.朗读
小猴子掰了玉米,扛着走多高兴啊,来把这两个动作送进句子里,加上动作读一读。老师送你一个道具,谁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4.理清段落结构:(点板书变色块)
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们也来合作着读一读,老师读小猴子走到哪里,女同学读小猴子看见什么,男同学读小猴子做了什么。
(四)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划了句子,圈了词语,想象心情,再美美地读了读,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接下去我们也要用同样的方法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研读第二自然段,合作学习小猴子的所见所做
合作要求:
独学:(第一步自己学习,读一读第2自然段,用……)
1、划一划,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双横线”画出小猴子做了什么?
2、圈一圈,动作的词。
对学:(第二步和同桌一起学习,说……)
1、说一说,小猴子心里会怎么想?
2、读一读,加上动作有感情地读。
学生汇报:
学生1: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我画的句子是——小猴子做了什么,我画的句子是——小朋友们,同意么?
学生2:我们圈出的动词有——其他同学有补充么?
学生1: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它心里想——
学生2:我仿佛想到了它——其他同学有补充么?(2-3个)
学生1:我们想美美地读一读。
评价预设:
- 他们小组配合非常默契,朗读还加上了动作有模有样,掌声送给他们?哪一桌还想来读一读。
- 你们还可以加上动作,会更加生动形象,哪一桌再来试试!
相机:我们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
五、生字复现,指导书写
(一)朗读儿歌,巩固生字
你看,老师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小儿歌,多有意思啊,自己先来读一读吧!(生字标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加上节奏!
小猴子,下山来,
走到一块玉米地。
掰了一个扛着走。
往前来到桃树下,
满树桃子大又红,
扔了玉米把桃摘。
(二)指导书写“块”“往”(8分)
1.儿歌里还藏着今天要写的两个生字呢!我们来跟他们打打招呼。
2.观察字形
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提醒姿势(描一个写一个)
5.修改评价(相机:再写一个)
六、总结
接下去,小猴子到瓜地里,往回走,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下节课,再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