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使用均线交易的,了解一下!
来自:兵行若水(买入机会,卖出风险,只做对的事)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用了很多均线的知识《就快结束的2021年,想不到最后来了一波爆赚行情》,有桌友私信要求把均线讲详细点。
小桌 交易大桌 前天
这篇文章,就借着这个问题,说说对于使用均线的一些看法。
1、均线与交叉信号
以交叉信号为交易策略一直都是一种低效的交易方式,然而也是被交易者用得最多的。很多交易者在利用交叉信号作为交易策略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他们就会把问题归咎于参数的选择问题,或者是价格的使用问题。他们总是期望通过对参数不断测试,对不同价格的测试,来得到高概率的交叉策略。然而,无论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参数,对均线怎么变化,均线交叉策略的成功率都不会太高。
使用均线交叉作为入场信号成功率低的原因不在于参数的设置,也不在于价格的使用上面,而是因为市场处于趋势状态的时间占比本身就比较低(市场大部分处于盘整状态)。我们在使用均线交叉信号作为入场时机时,其实带有一个不成立的前提条件:价格将形成趋势运动。
均线交叉与趋势的关系实则是:出现交叉信号,不一定出现趋势;出现趋势,一定会出现交叉信号。
所以,在我们使用均线交叉信号作为入场时机本身就是假设了一个不一定成立的前提。这就是均线交叉信号交易成功率低的根本原因。当盘面能够走出趋势时,我们能够利用均线交叉抓住趋势行情。但如果市场不出现趋势,均线无论如何交叉也捕捉不到趋势。
所以趋势与交叉信号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因为趋势的出现,才令一个交叉信号成为有效的交易信号。原因在于均线的滞后性,滞后性是均线交易的缺点。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根据市场出现的金叉死叉作为入场的信号。当我们因为交叉而开仓时,我们不知道这个交叉是否有效,只有当趋势确立后,它才被证明有效。如果我们把每个交叉信号都假设成趋势信号去交易,由于趋势出现的概率低,我们交易成功率自然就会很低。
所以,交叉信号不能作为趋势成立的前提,但可以作为趋势形成的佐证。
做交易,我们不要去想方设法规避指标的缺点,因为这几乎是不能实现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去发挥它应有的优势。这就好比篮球场上身高体壮的大中锋通常很慢一样,所以一般对于大中锋的使用,最佳的方式是给他配个灵活小后卫。慢是大中锋的劣势,但是较大的身板和较高的身高,是他的优势。大身板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掩护,身高优势可以抢篮板,玩空接战术。
均线亦是如此,滞后性是它的缺点,但均线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助涨助跌性,这是它的优势。
2、均线与助涨助跌
根据斜率的不同,均线可以分为就两种状态,一种是倾斜状态,一种是水平状态。当盘面在走趋势时,均线就会处于倾斜状态;当盘面盘整时,均线就会处于水平状态。
尽管如此,均线依然是滞后的,当我们看到均线水平时,盘面已经盘整了一段时间,当我们看到均线倾斜时,趋势已经走了一段时间。所以,以均线定义趋势同样具有滞后性。
但是我们说,均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均线倾斜时,它会持续的倾斜,当均线水平时,它会持续的水平。均线的这种稳定性也是源于价格运行状态本身就具有持续性。趋势会一直延续,直到它不再延续,震荡也会一直延续,直到它不再延续。
作为交易者,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市场处于盘整时,我们总是盼着突破;当市场处于趋势状态时,我们又担心反转。然而,突破和反转总是很难出现。某些时候,做交易确实需要一点信念,要相信市场的当前状态会延续,直到我们被打脸为止!
而均线的助涨助跌才是我们能够使用上的,所谓助涨助跌其实也就是支撑和压力的作用。当均线倾斜的时候,此时意味着趋势已经产生,均线就会形成助涨助跌,并且均线倾斜的程度越大,助涨助跌的越显著。
当均线产生助涨助跌时,产生就是我们下注交易的时候,我们利用助涨助跌就是利用价格的调整介入趋势,从而进入市场享受趋势带来的利润。
有朋友会问,万一失守了呢?时刻保持着这种风险意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既然能意识到存在失败的可能,首先要做的是控制仓位,其次,做好风控,在均线另一侧寻找可能的支撑或阻力水平。把止损设置在这一水平之外。
如果倾斜的均线没有发挥出助涨助跌的特性,那么它就会慢慢的不再倾斜,而是趋于水平。
当均线趋于水平时,均线不再具有助涨助跌的特性。此时的价格运动特征是围绕均线上下波动,形成一个波动区间。这个时候趋势也可能就结束了。
3、均线与平均成本
有效的支撑/压力可以通过平均成本来获得,这可以作为反弹行情的目标位参考,也可以作为顺势行情的开仓点或者止损位。我们在前面的文章聊到看这个问题,这涉及到均线的本质问题。
针对均线会有很多市场结论,最为普遍的结论是: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成交价。假设市场每个价格波动点数需要的资金相同,我们说均线可以表达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成本。
但事实是市场中的每个波动点需要的资金相同吗?我们通过发现股票中中成交量,期货中的持仓量,发现他们是不均匀的,因此均线是不能完全表达出相对应的精确成本。
均线周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其实很简单,我们所使用的均线必须设置成我们要研究的价格范围的时间即可。这样就能保证均线的最后一个位置表示的是你研究对象的平均成本位置。
所以我们可以以一个推动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一个波段。什么意思?

上图中,从波段开始到结束,包含了57根k线。研究对象确立,符合选择的规则,那么我们就使用57作为均线的参数研究。

红色箭头是整个波段的最低点的价格所在时间对应的57根均线的数值。整个推动用了57个单位时间,均线参数就设置成57。这样对应最低点的均线数值就是全面整个波段的平均价格。即红色圈的价格,红色圈代表红色波段推动的平均成本区域大致就在均线数值的附近。
平均成本就是压力或者支撑,上图中黄色箭头线表示波段成本阻力的大致位置。平均成本的区域人群的资金沉淀最多,价格再次到达会构成抵抗,形成我们所说的阻力。
这就是通过平均成本来判断有效支撑和压力的方法,如下图(均线为13):

使用均线来做预期目标管理时,要注意:
1、反弹周期不能过长。如果过了很久回来就会变弱,因为当前的推动在下跌过程中可能有资金释放会对过去的沉淀资金减弱。
2、当出现两个不能确定的顶底点,取最为连续推动的波段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个选择的底点并不是连续推动的底点,选择不够准确,使得目标位置下移。
3、当出现新的成交量大于之前,就需要重新计算,因为两个资金不是同一个人群的反应,合在一起虽然可以计算出平均成本,但毫无意义。

比如这两个波段,成交量都很大,后面的成交量波幅大于之前,就要重新计算均线。
我们来重新梳理一下。
1、均线是单位价格的平均值。
2、当前均线的数值代表,该时间之前单位时间的平均值
3、选择合理的研究对象:寻找一个完整波段,波幅大,连续性好,或者有明确结束时间的价格范围。
4、均线与资金
一个趋势(波段)一般会以三种形式出现,第一种为加速状态,第二种为减速状态。第三种为均匀状态;我们以上涨为例,如下图。

假设波段是完全均匀的推动,那么它的中心点就是平均价格的位置,也就是均线在最低点对应的平均成本。这是一种极端完美的情况。事实上k线的表现没有那么完美,或多或少会有不均匀的情况,甚至完全不均匀。

1、匀速状态
红色波段包含18根均线,找到的红色框里的平均成本,价格与波段百分之五十的位置重叠。说明资金匀速推动。

2、加速状态
平均成本(红色圈内)比均匀状态(50%附近)的成本偏下。也就是说推动在加速之前积累了大量资金沉淀,导致了厚积薄发。


3、减速状态
平均成本区域比匀速状态上移。说明有资金流出,这违背了市场波动的原理,市场在产生新的波动必须有资金流入。

没有资金流入的推动都不是完整推动。我们必须从推动之前找到一个推动加速的资金依托,那么均线参数也随之改变。又变成了加速状态。
因此,一个有市场含义的平均成本,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流入支持才有效。
END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期货交易夜读 | 交易的成败不是短期的浮盈,而是长期交易的一... (兵行若水)
- (高手采访)大势判断和经典切入法则,细节拉满,值得收藏! (兵行若水)
- 驱动和顺势结合:大势抓根源,小势做跟随 (兵行若水)
- 怎么筛选交易品种? (兵行若水)
- “浓汤野人”林广茂:我对期货市场的最高理解 (兵行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