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加速理论
来自:苏格拉底大王(I am serious with Socrates.)
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理论)
林先生 关注他 125 人赞同了该文章
这次,我们要读的书是一本小书,名字叫做《新异化的诞生》
作者应该属于第四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
本书有一个核心问题
只有现象的描述,却没有关于这些现象的原因揭示。
但是这也是可以一个优点。让我们去思考他背后的原因
1、何谓“社会加速”?
加速这个概念,在我们生活之中,其实我们是可以感性地认识到的。作为一个理论,他应该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现代社会在加速什么?
一,科技加速
科技加速,指的是关于运输、传播沟通和生产的目标导向过程的有意提升速度。也包括提升运转速度的组织管理方式。
科技加速完全改变了社会的时空体制,改变了社会生活的空间和时间的知觉和组织。比如说,我们原来是通过肉眼去感知外界,通过上下左右来定位时空,但是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时间被越来越压缩,从而消除了空间。
- 手机让人类可以瞬间跨越空间
- 交通工具让人类可以迅速跨越空间并到达另一个地方。
结果:每个地方的历史性越来越弱
科技的发展使得任务量开始剧增。
比如说,在没有电子邮件的时候,我们很难收到邮件,而现在,电子邮件可以在一瞬间多出很多要处理的邮件。
二、社会变迁加速
社会本身就在加速,他使得“当下”这个时态越来越萎缩。比如说,职业、社会制度等等内容,原来要几个世代才能改变,但是现在则是一个世代之内就发生了剧烈变化。在古代,职业可以是父传子,但是在现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过去指的是不再存在,未来指的是尚未存在,由此两者的重叠处,我们称之为现在。所以,过去的经验引导着我们前进。
三、生活步调加速
生活步调的加速意味着时间成为一个稀缺的东西。在一定时间内行动和事件量的增加。也就是,想要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 我们仿佛有做不完的事情,我们在劳动之外的活动越来越少,而追求的只是劳动的效率。
- 还有一种,就是试图出现多任务的工作,一个时间,又是吃饭,又是工作等等。
2、社会加速的推动机制
一、竞争
- 工作时间或劳动时间是影响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 加速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仅是生产,还包括消费。生产拉动消费,各种电器(如手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 为了吸引消费者并获得超额利润,企业家必须不断创新。
除了经济部门的竞争,其他部门都在竞争。前现代社会是一种等级制社会。等级制社会显然不平等,但这种不平等相当稳定,从而消除了竞争性。
一旦以这种模式建立起来,整个现代社会的各个部门,都进入了一种竞争模式。于是有一股异己的力量推着我们向前进。凡事不进则退。
二、文化的动力 (“永恒的应许”)
在现代社会摧毁了作为彼岸世界的宗教世界。在世俗社会,人们不是使用所有精力去崇拜上帝,而是去建立起世俗的成就。
现代人的主要抱负就是去体验人生的起伏。
所以我们总是希望用更短的时间享受更多的内容。现代的加速幸福应许,就成为一种观念,他认为生活步调的加速,是我们面对有限和死亡的答案。
但是,实际上这种体验,却没有让我们感到充实,相反我们被这些虚假的内容所淹没了。
其三、加速循环
现代社会的加速机制能够自我维持。如果说任务量是给定,那么科技必然带来的是自由时间的增加。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任务量其实也是递增。为什么呢?
科技加速、生活步调的加速其实是互相纠缠的。比如说,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仅压缩了时空,还创造了新的经济体制,新的职业需求和新的互动模式等等。科技加速背后,还会带来其他部门同样递增。任务量非但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
比如说,网络用语层出不穷,稍不留神就落伍了。


三种加速模式互相耦合,形成了系统性的扩大。他们互相循环,互相加强,形成了一个自我维持的系统。
3、抵制加速的力量
一、自然的速度极限
人毕竟是作为自然的人,他不可能彻底超越自然。人还有生物钟。即使他不断加速,他也无法违背这一点。
二、负反馈
抑郁症就是社会越来越加速,以至于人的心理无法维持平衡的症状。
三、抵制加速
环保主义试图抵制人类加速改造自然的过程。还有包括反对资本主义,反对现代化的内容,也都是相应的抵抗。
四、结构和文化惰性
结构惰性意味着这种加速,只不过掩盖了背后的惰性结构,比如说,我们的历史不在进步,已经走向了尽头。
4、在世存在和加速
为什么要探讨加速?我们面对三个世界,分别是主体间的社会世界,主客体的客体时间,和自身的主体世界。

1、我们无法形成一段稳定的情感。因为我们面对的主体太多了。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导致的问题。
2、社会加速给自我认知带来了挑战。
- 在传统时代,我们的认知是身份性,比如说我是奴隶,他是主人。我是父亲,他是儿子等等。
-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我们的认知成为一个平等性,人们相信只要凭借着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成就。
- 但是到了这个时代,我们已经不知道,我是谁了?我们不可能保持一个职业,一个专业,我们的空间也在随意改变。我们仿佛随波逐流。
3、环保问题。
4、我们对于物的感知也生疏了。
我们可以很短时间换物品(如手机)。于是,我们无法与手机建立起一个真挚的关系,而是一个疏离的关系。
Rosa, H. (2003). Social Acceleration: 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a Desynchronized High–Speed Society. Constellations, 10(1), 3–33. https://doi.org/10.1111/1467-8675.00309
Wajcman, J. (2008). Life in the fast lane? Towards a sociology of technology and tim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59(1), 59–77. https://doi.org/10.1111/j.1468-4446.2007.00182.x
Wajcman, J. (2018). Digital technology, work extens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society. German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Zeitschrift Für Personalforschung, 32(3–4), 168–176. https://doi.org/10.1177/2397002218775930
Wajcman, J. (2019). The Digital Architecture of Time Management. Science, Technology, & Human Values, 44(2), 315–337. https://doi.org/10.1177/0162243918795041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政治等级制度的经济后果:公元 1000 年—2000 年中国政权更迭... (苏格拉底大王)
- 从轶事到见解:简化研究想法的生成过程 (苏格拉底大王)
- 史蒂夫·列维特(Steven D. Levitt):我为何决定离开学术界 (苏格拉底大王)
- AI是一个随身的写作伙伴 (苏格拉底大王)
- 我的生产力工具就是个无限延伸的「.txt」文件而已 (苏格拉底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