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讨论|求别争了,梁园版在于成人,泳群版在于成长
来自:ももこ
先说结论,整体剧情上,我更爱播出版。
但我无意引战,相反,只是想补充别云间那部分,除了结局之外的两版差异,希望喜欢剧版的人,不必难过它有多少遗憾,喜欢梁园版的人,也大可不必苛责泳群。不纠结的人,其实不用看我这帖子,更不必去看戏外的种种。
梁园的剧本,特别希望定权可以不困于残酷的皇权斗争,得到寄情山水解脱成人的机会。原著版的萧定权,在性格和行为上其实已经被黑暗吞没了大半,他只能像文昔说的,身处地狱,留一双眼睛去看人间,死死地守住最后的底线,抓住内心为人的最后一丝光明。所以在剧版,梁园的设计是让定权母亲直到他17岁才去世,让老师更像慈父,而不像原著那么严厉古板,这些设定,让定权拥有了更温暖美好和天真的性格,大大增加了这个角色的讨喜程度。可是她忽略了这样的性格造成的缺憾——被动。
她好像在微博上解释过定权的爱哭,但我认为,观众吐槽他爱哭,根源并不是那些眼泪,而是他只能无力被动地看着悲剧发生,没有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去掌控局势,更多是见招拆招。春试案主动了一回,却失败了(这次经历对他很宝贵,是全剧的戏眼,但也确实失败了)。整体虽然也有成就和翻盘之时,但他更着眼于事,而不是局,没机会和筹码,去协商解决种种悲剧的根源——顾萧之争。

到别云间这部分,梁园剧本也大体上延续了这种被动(从小作文猜的,不保证全对,小作文链接发在文末)。太子没有深究许昌平身上的疑点,继续留他在身边,许昌平还在想着报父仇、找生母,而生母其实一直被定权母子俩保护和藏匿着。太子和文昔、许堂哥一道,在离京出访时终于有机会游历山水获得慰藉,也就是梁园希望的,文昔能渡他。但另一方面,太子始终没机会谋篇布局,皇帝让他监察粮秣,顾家被这一招困住。流放的张监生发现李刺史家有赵王给的书画,让逢恩去告知太子,太子这才得知赵王有鬼。后来许昌平被拘押,我不确定是赵王发难,还是皇帝发现了他的身份,但并不是许昌平主动为太子谋划。然后,许的身世、太子妃先皇后还有公主之死的真相慢慢显现,太子保护自己的兄长,真凶赵王受惩。最后太子阻止了逢恩造反,却用一场形式上成功的逼宫,挥去一柄没有刀刃的空鞘,清清楚楚地反抗了君父,我对你是不认同的,我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不叛你,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君王的责任、为我的民!
最后父亲对他的情,他假死被流放,文昔得以陪伴阿琛成长,就像当初对老师说的那样:就算此生不复相见,可我知道对方平和安乐。所有情节都圆满了定权生而为人的遗憾,和原著比,就像一次颠覆和互补,可很多非书粉的观众包括我,也想看到一个主动预判、参与执掌天下的人。

--------------------------------------------------------
在最终播出的剧版里,太子经历了那么多,更清醒地意识到顾萧矛盾和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总体上,更气定神闲地藏牌、亮牌,以君主的认知和中间人的身份,与皇帝讨价还价,为他珍爱的国和民尽力争取一个平稳的局势。
首先是认真排除身边隐患,(部分)查清许昌平的出身和意图,获得了这个重要谋士;对顾阿宝既相信真心,也不放过疑点的处理方式,靠他自己也能识破赵王,还把长安收为己方的间谍,逢恩的消息源只是更早一点而已。太子主动想让逢恩出关削弱顾家(“拔之见血,或有可待痊愈之期”)、同时也让赵王离京,这些都是在降低局势的紧张和未来的隐患,后来他也接受并配合了许堂哥用非常手段铲除赵王。虽然由于赵王太过丧心病狂,顾萧之争依然结局惨烈,可太子做的这一切,无愧于他最后说的:除了对阿琛和他的母亲,了无遗憾,也了无歉疚。所以最终,他也不需要那场逼宫,再向君父和观众表明心迹,证明能力。
我不知道泳群接手剧本是否很仓促,但能做到这样,至少没有辜负这部剧,另外,也没有辜负剧版萧定权的温暖底色。
封妃仪式,对别人闭着眼的定权在顾才人来时才偷偷抬眼看她,认真端坐;三年后见她,他带了一腔怒火,却被心里更深的真情吞没;吓了吓她,却还是把初夜的主动权交还给她,这并不是照抄原著而是改编了的。


对六弟阿梁,他就像老师对自己一样,既严厉又毫不吝惜温情,没事儿摸摸脑袋,有机会就带他见爹爹,让爹爹教他点茶。定权自己得不到的爱,非但不妨碍别人得到,反而要加倍地给予他人,这和原著里他对自己大儿子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泳群设计或是保留了这些情节,剧方在如此紧凑的剪辑中,宁可舍弃先皇后的整条剧情副线,也要呈现这些细节,就说明他们是珍惜这个角色的。
梁园的一些说法让少数剧粉感觉她有拆台之嫌,客观上也引发了些争论,可我相信她就是太过珍惜萧定权这一世为人的机会,怕被误解,怕到甚至不敢去看《别云间》。另外她身为独立创作的作家,还没有适应电视剧生产这种庞大的工业创作,一个剧再优秀,也只能是每个主创拿出80%的主观和真心,配合别人10%的和而不同,再接受10%的现实制约,怎么也不可能是其他人100%理解一个主创、并完美执行,这种理想的状态。可问题是,要不是她这样的理想主义和较真,又怎么会有《鹤唳华亭》这一部对剧本工业而言,简直离经叛道的作品诞生?
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戏里戏外台上台下,所有的珍贵和遗憾我都愿意接受,它们都源于同一点:我们是“人”,主创们也是“人”。为了了解《鹤》而来的剧粉,也完全不需要因为这些,对它失去热爱。
带着这样的初衷,拜托能看完这篇帖子的人随便回复几个字,不要让它永远沉下去,也欢迎友好的讨论!
--------------------------------------------------------------
我对梁园剧本的推测来源于她的小作文,主要来自许昌平篇和姜尚宫篇,我知道大部分人看过,但还是把另一个剧粉自制的电子书发上来,末尾就是小作文。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3288682/#7165959NuiPyVF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许昌平是什么人 (偶然)
- 太子妃 张念之应该是赵王毒死的吧? (我爱王肥肥)
- 《鹤唳华亭》探案传奇番外之一 a quail Prepares(一个鹌鹑的... (爱思特梵·娃娃)
- 几个疑问请大神指点 (雷神)
- 那些口口声声说萧定权应该造反弑父篡位的,也是挺佩服他们的... (草莓牛奶泡泡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