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我发现积极的根源在于成就感
来自:叽里呱啦轰
之前总觉得休息多开心啊,忙的时候太累了。但是最近这段时间真的闲下来,却发现自己反而心情更容易抑郁,状态很down,反而忙的时候能做很多事,保持干劲。闲下来老是胡思乱想,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行。
我发现人需要忙起来,去做事情,根源其实是成就感,我们需要自我肯定。完成任务,让我们觉得达成成就,进而给大脑正向反馈,让我们感到开心,同时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激励自己继续,从而保持昂扬状态。反之,什么也没有做,或者没有完成,这种挫败感和虚无感让我们沮丧和怀疑自己。
忙碌让我们开心,当然这里的忙是适度的忙,过度的忙也因为长时间达不到正向结果反馈,同时耗费心力带来的疲惫感,所以难以导向积极情绪。有的无意义无成果的瞎忙,因为无法带来成就感,也无法让人开心。根据我自身的体验,即使过忙,在任务结束的时候我会同样感到开心,努力得到了相应回报,同时意味着马上要迎接一段时间的休息。忙里偷闲和忙后休闲才让人快乐,而不是真的无事可做和一直休息。
这意味着什么?
我想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来让我们走出自我怀疑和沮丧。我们可以自己创造成就感。
第一,要做。在自我怀疑的时候,通过完成一些小事来达成成就感。比如跟着做完了运动视频,如果坚持下去同时产生效果,成就感更高。这让我们觉得自己并没有原地踏步,也没有空费努力,是有成果的。
第二,要做出结果。去做,能让我们在做的当时填满大脑的空缺,但这是不够的。成就感在于完成的满足和收获感,这也是为什么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我们不会丧,但是刷了几小时之后关上手机,却感到巨大的虚无。因此,要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要考试的人看书做题,喜欢文艺的人练习画画写字等。 第三,要自己觉得做出了结果。为什么有些人忙碌而且有成果,但是还不开心?我想也是因为成就感,成就感来源于客观,但是它自身本质上还是主观的,我们需要自己感觉到有成就。有同学在考研,每天学了很多,但仍感到挫败,总是觉得还有好多还没复习到,看,这就是问题所在。不要一直盯着自己没做什么,多看看自己做了哪些。甚至刷短视频,想着收获了快乐,而不是因为刷视频我什么也没做,也让我们感到安慰,积极一些。
每天结束之前,不要懊悔地想我怎么这都做不到,而是想想今天我做了什么,哪怕是看了十页书,读懂了一点,哪怕是做完了一半的报告,剩下的问题明天可以解决,哪怕收拾干净了屋子。那么,今天的我是有一定成就的,啊,我很棒。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社会规律|我发现有些人就是以让人难堪为乐 (momo)
- 社会规律|有的人社交方面确实很倒霉:莫名的不受待见,被排... (乌~思)
- 过度真诚的人容易被欺负 (momo)
- 社会规律|我发现年轻人的能量好像在降低 (HHHH)
- 家庭家族|一般家庭不和谐的规律 (岁寒不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