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吐槽|从咨询专业看女心理师
来自:今天星期四
【粉丝非说我改主楼了,我根本就没编辑过,只在最后更新了对于一些疑问的回答,这种真的不想浪费时间回了,组里连着开了两个楼挂我说我删评论了,我也没删过任何评论。。我不想吐槽这剧了,我只想吐槽这剧粉丝🤣】
作为一个在危机干预中心工作过的咨询师,真的很想来说一说这部剧
有讲我们专业的剧我还是挺开心的,可以让大家更了解心理咨询,毕竟很少有剧两心理咨询作为主角,但是呢每次有电视剧电影出现我们这个专业,基本上编剧都是瞎来,比如以前《好先生》里万茜演的那个心理医生,我特意把那些片段下下来,给学生当反面教材用。
这方面至少♀心师这部剧是有进步的,毕竟它不是配菜是主菜的,编剧是做了一些功课的,因为从案例故事能看出来肯定是找咨询师取材了,有一定科普意义,比如有很多青少年抑郁自残与父母婚姻状况有关、惊恐障碍多与分离的议题有关、进食障碍多与控制的母亲有关等等,可能有很多人看了会有共鸣。这是这部剧靠谱的地方。
但是割裂的是,每当我看到一些编剧靠谱的地方,下一秒的了剧情就马上打脸。比如才刚刚介绍过咨询室设置的重要性,还说咨询室不能太大,来访会没有安全感,然后立马出现落地大窗户的超大咨询室和玻璃房沙盘室,这些都是不适合用作咨询室的场地,咨询室最好是有封闭性的,所以不能有太大面积的玻璃,这样外面都能看到了,还谈什么安全感呢。但要有窗,没有窗户的话有些有幽闭恐惧的来访受不了。
再比如有类似伦理委员会的设置,会强调来访不能和咨询师谈恋爱,但是女主老是私下里和来访见面,完全不遵守咨询伦理和设置啊!咨询不光不能谈恋爱,是不能和来访有任何除了咨询以外的关系,做朋友也不行,所以私下也是不能见面的。当然如果偶遇也可以点头笑笑,还是要拿彼此当人来对待,但一般不会像朋友一样去交谈。
女主还主动问邻居要不要咨询,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身边邻居朋友有需要,我们也只会转介给其他同行。更别提在婚礼上去做调解了!这段最离谱,咨询师不可能在生活中去干预别人的生活,更别提做什么房树人了。
所以就感觉编剧去学了些东西,但又没学懂那些东西的本质是什么,只是把他们写在了台词里。所以案例部分还不错,但一旦涉及咨询师的生活戏就开始乱来,因为编剧不了解,专业性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全剧最离谱的就是第一集的危机干预部分了。我刚好曾经在剧里那个号码的中心工作过,不是已经是很多年以前了。剧里那个危机干预中心太高端了!还融入了AI!只希望以后的设备能越来越先进吧。真实的危机干预中心就非常朴素,一人一个小隔间,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个耳麦,就没了。开放空间那么吵,咨询师怎么跟来电的人沉下心来交谈和共情呢?
电脑程序也没有先进到可以追踪来访位置的程度,也不能直接语音转文字。。。通常我们的页面是需要记录来电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做评估用的。我们没有工号的,电话来访也不能要求跟哪个工号的咨询师交谈,只能随机分配。每个咨询师都需要接受很久的培训、跟听才能上岗的,在上岗的时候就需要具备做干预的能力,是不可能有其他人一把抢过你的麦替你去说话的,这尊重开始的那个接线员吗?接线员问在楼顶哪个位置,这个问题完全没问题啊,得确定下来访的位置和风险程度吧,在楼顶和坐在楼顶栏杆上就是两个概念了。但女主牛逼哄哄地来了一句“能在哪儿,要跳楼的人,在哪儿都危险。”真是看得我一脸懵逼。尊不尊重同事啊。而且电话中途换人也是很不好的。女主上来就介绍自己专业能力,放在这里也挺突兀的,就。。。大可不必。
也不是每一通提到自杀的电话,都会按“警报”,因为我们要先评估,危机的等级程度再来决定接下来的干预。有一些人自杀不是为了死,打电话来也不是为了求助,是为了用这种方式让我们替他去找某人。。还有很多猥琐男打来骚扰咨询师的。只有在特别高危的情况下,咨询师一个人处理不了,才会叫其他同事帮忙,而帮忙往往是让同事打来电者提供的紧急联络人的方式,家人或朋友,因为来电者并不一定在本地,必须找到他身边可以立刻过去的人。这是咨询师在和来访沟通的同时做不到的。
而且我们的警报特别原始,就是敲隔间的墙壁😂 没有警报按钮这种先进的东西。。。如果其他同事都在工作,一个警报响了,其他来电怎么办呢?
所以第一集整个就是编剧脑袋一拍想象出来的,他肯定没有去危机干预中心考察过。
干预的对话还可以的,问的都是一些经典问题,就是浓缩的呈现,当然跟现实差距是很大的,这些细节我就不纠结了。通常高危情况下,电话可能要打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不过自杀干预是不可以用威胁式的方式去做的,比如想想你爸妈会怎样,比如告诉她这么死很痛很丑,这些都属于无效且容易激起来访不满情绪的干预。然后女主怎么就打电话到男主这里了,我也是看不懂了,难道我看漏了什么?这个剪辑也是缺了段东西。
我最受不了的是把女主设计成一个顺风耳,这怎么又往悬疑科幻上走了呢。我想看专业啊!后面咨询的部分也是,把女主整得跟侦探似的,做咨询靠破案而不是靠咨询技术。这其实很容易让大众对咨询工作产生误解,以为咨询都是算命大师或者魔法师啥的。还有最后那个321倒数,与其说是认知技巧,不如说是催眠技术,只有最顶尖的催眠师可以做到,普通人用没用的,而且催眠要做测试,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催眠的。
第一集下半集女主去找来访的孩子,我姑且当作是铺垫女主本身作为咨询师的问题,后面可能她还会因为边界问题出事情。但是最不专业的是她同意来访撒谎骗孩子,咨询师肯定不会同意来访这种诉求的。妈妈得病去世,本来就是一个丧失的创伤,孩子需要花时间去哀悼。但如果不承认事实怎么完成哀悼呢怎么走出来呢?难道撒个谎让孩子一辈子沉浸在妈妈主动抛弃了他们的痛苦中吗?
因为第一集离了个大谱,我们很多同行都在吐槽弃剧了。这剧还买了很多咨询师的营销,这些咨询师一定没有提前看剧,第一集放出来之后得多尴尬!
但我喜欢紫妹,我还喜欢吐槽,所以我还是会看下去的,这剧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我也不想以过度挑剔地方式去看待它,但有些片段还是可以拿来做教学的反面素材。涉及心理题材的职业剧不是没有写的非常专业的,比如今年tvb的《刑侦日记》请了四科的专家,还有以前的《心理追凶》、《心理心里有个谜》、《读心神探》都写得很好很专业!
内地的编剧真的就是用心也用了,但就感觉没用在点上,都在闭门造车,靠想象而不是靠深入生活。
我已经追平啦,刚看到13集男二问女主他不懂双相情感障碍,他不是学精神医学的吗?这可是个精神科诊断名词啊,问一个心理咨询师有啥用,这不就穿帮了么。
后面如果我再看到特别想吐槽的我就来更新!
-------------------------
更新
粉丝真的可怕,昨晚不光楼里吵,我还收了一堆私信。。。统一回复几个点吧
不知道啥是违禁词,只能截图发了









之后如果真的有关于咨询的疑问我会回复,但如果是粉丝掐架后面我就不回了。。瑟瑟发抖,怕网暴怕人肉呐,已经有人在组里挂我说我删评论了(并没有)。。。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落花时节又逢君三集观后感 (沉迷加班)
- 能不能把这个红凝放出来 (味柠折吆)
- 安利/吐槽|欢迎光临,绝密较量追剧楼!4月28日8:00起见证国... (momo(恐傻版)
- 分享一下《悟空传》的哪吒篇 (。。。。。)
- 淮水竹亭追剧感悟:一姐也需要一个面具 (галин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