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城徽(起初,为了建造巴别塔,一切工作组织得还算可以)
🔲🔳🔲🔳🔲🔳🔲
起初,为了建造巴别塔,一切工作组织得还算可以;的确,组织工作也许做得过分了,对于向导啦,翻译啦,民工的膳宿供应啦,以及交通道路等等,都关心得未免太多,就好像几百年不被搅扰的工作会预先安排了似的。当时甚至普遍认为,简直就不可能建造得太慢;这种看法只要稍微强调一下,人们本来连打基础都会打退堂鼓的。有关的议论如下:整个事业的精髓就是建造一座抵达天国的高塔这个企图。除了那个目的外,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这个想法一旦加以充分领悟,就决不会再打消掉;只要地面上还有人,也就会有将这座塔建造成功的强烈愿望。但是,在这方面,不必要为未来而忧虑;正相反,人类的知识正在增长,建筑业已经有了发展,而且将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花费我们一年时间的工作,在下一百年里也许只要半年就可以完成,而且还会做得更好、更安全。那么,为什么现在要这样匆匆忙忙地苦干下去,搞得人筋疲力尽呢?如果可以希望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将这座塔建成,那样干犹还可说。但是,那是完全办不到的。看来更可能的是,下一代人凭借他们增长的知识,将发现前辈的工作不能令人满意,会把已经建成的部分推倒,以便重新开始。这些想法使得人们无精打采,于是人们关心为工人建造一座城市,胜于关心这座高塔,各个民族都想占有最好的区域,于是导致了争执,而争执便发展成为流血的冲突。这些冲突无休无止;对于首领们来说,它们是一个新的证明:既然对于这项工程缺乏必要的专注,那么这座塔就应该非常缓慢地建造下去,宁可延迟至缔结成一个全面的和平。但是,时间也并没有仅仅花费在争斗上,城市的装饰工作仍在间歇地进行着,这就不可否认地诱发了新的嫉妒和新的冲突。这样,第一代的时间过去了,但随后几代也并没有任何不同;除了工艺技巧一直在不断提高,同时交战也与日俱增这两点之外。对此还必须补充的是,到第二三代出世之后,建造一座通天塔的愚蠢性已经得到人们的认识,但那时,人人彼此联系得太紧密了,以致谁都离不开这座城市。 得仰面朝天。当他差不多将要落入深不可测的最深处,而他的头仍然伸着脖颈,尽力向上仰起的时候,他自己的名字正以巨大的花体字疾书在他头顶的墓碑石上。 他被这个景象所迷惑,便醒过来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导师(《华盖集》鲁迅) (叽里咕噜)
- 诗歌|玛莉·伊莉莎白·弗莱:请不要在我的墓前哭泣 (🔲🔳🔲🔳🔲🔳🔲)
- 牛健哲:若干开头 (🔲🔳🔲🔳🔲🔳🔲)
- 远子:写作十四年,我赚了十万块 (🔲🔳🔲🔳🔲🔳🔲)
- 诗歌|马克·斯特兰德:暴风雪中的一片——致沙仑•霍瓦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