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起风了》只当爱情小说看,格局小了小了小了?……
归宅文学部
多次在买日汉对照书籍时,错过了《起风了》,虽然这本书好像总在打折,直到意外在朋友家翻看,前面林少华写的序让我对故事有了兴趣,又看篇幅很短,就借来了。

(插播一句,虽然我看的是林少华版,但不太喜欢这个译版,总觉得过于照顾文字的美感,读起来反而有点晦涩,个人感觉可讨论勿杠) 与同名动漫的情节不一样,整个故事很简单,女主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男主在了解的情况下,同她相爱,并且交往订婚,由于女主的重症,前往疗养院,度过了两人最后的时光。
🕰️🕰️🕰️🕰️🕰️🕰️🕰️🕰️🕰️🕰️🕰️
很多人说这是一本很平的书,文笔也没有很惊艳,没什么跌宕起伏,看起来情感淡淡的。 或许在三四年前我是读不懂这本书的,但是经历了亲人癌症,亲人们的离世,面对死亡,有时就好似流沙,你看着眼前这个人,生命慢慢地流走,你抓不住,也握不住。 如果没有这样经历的友友,可以去看看英国的一个小短片《卡门线》,对这种情感传达的非常准确。

整本书很悲伤,但是并不浓烈,却发现这种悲伤是弥散去的,面对死亡和疾病,崩溃、哭泣、怨恼都不会长久,总会慢慢冷却,但是“离开”这个念头种在心里便不会走了,哪怕感受到快乐幸福也会立马拨动你,提醒你这份不长久,Ta即将离开了。 以前我对死亡充满恐惧,对我来说是死亡类似于清零,死者会被世界遗忘抹去,而重疾这种慢慢死亡,更像是滴水之刑,我觉得人怎么都无法幸福。 但是《起风了》就是说了,超越死亡的生,在直面死亡时,去平和对待,在夹缝里寻找到幸福,这是多么勇敢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滚蛋吧,肿瘤君》里的熊顿。

但是面对死亡又怎么完全坦然呢?小说非常细腻地写到了男主的恐惧,在女主最后的日子里,他们一起搬到了山上的疗养院,去追寻带有死亡意味的幸福,但是真当死亡开始威胁时,男主逐渐怀疑两人企盼如此获得的幸福纵使果真如愿以偿,也未必能使他们本身心满意足,这幸福真实吗?
而女主此时安抚了他,她是多么的满足,是多么需要他,虽然有时很久男主没有回来,她也会惶惶不安,房间也变得陌生起来,但是她想到了男主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现在的生活,许多许多年后回想起来,那该有多么美妙啊......”
虽然得到了女主的答案,男主还未从是否让她真的幸福的恐惧和迷思里出来。 而在女主离世后,男主独自搬进山里,“死影谷”这一节,他才有了答案,我也才真正了解这本书里爱与死亡的主旨。
进山后,男主时常处于深刻的孤独里,感觉女主似乎还在身边,仍然没能走出是否让女主真正幸福了的漩涡里。 而终于想明白,是因他在走回自己小屋的路上,发现整条山谷都被点缀着三三两两的光点,最后却发现这么多的光都是从山上自己那座小小一座屋子发出的,反而近看似乎只是小屋四周一点点光罢了。
而他突然想到,这灯的光影变化,是不是与他的人生相同,看似“我”周边的光亮无非是这个程度,却如同小屋的灯光,远比我自己想的丰富,甚至投到了这么往下的树林中。 而回想起那时总让心神不宁的幸福议题,最后都被忘得干干净净,就如同小屋的光一样,或许两人的爱与幸福比他所想象的更深远。
而他也意识到自己似乎十分悠闲的生活,能够我行我素,也是在女主未免奢侈的爱里才能这样的。
❤️❤️❤️❤️❤️❤️❤️❤️❤️❤️ 或许一开始,我是当做爱情小说去阅读,但是其实这里涉及到了如何生,没有人逃避死亡,我们在死亡之下如何向死而生。
那些隐藏于我心中关于死亡的恐惧,都得到了一种释然,我如此担心怎么用好“生与死间的点点夹缝”,怎么在人生这短短的几十载留下痕迹,总觉得要彻底地去爱,要达到最好的人生实现,才是应对死亡的方式。 但是,死亡却像是填不满的黑洞,希望人生再多一点多一点,再多却还是无法解除死的恐惧,心总是波动不安。
而读完想到,或许对我的人生而言,我也只看到了“小屋”旁边的点点光亮,却没发现光或许已投到了山下。
我应放下对生与死的执念,而更加坦然地活着呢,去享受生存本身,被死亡所蒙蔽的也会打开。 就像那一句“起飞了,让我们迎风而生”

⚠️⚠️⚠️⚠️⚠️⚠️⚠️⚠️⚠️⚠️⚠️
『归宅文学部的日常』日本文学讨论群,+v拉你进哈!

还有中日文对照书及日文原版书,1000本+可以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评价这本小说什么水平 (iwanoritsu)
- 原创 散文 风吹麦浪是吾乡 (摸河说瞎话)
- 原创 随笔 你的夏天还好吗? (小柠不拧巴)
- 「文心同行计划」招募启事 (失踪的列车长)
- 阿函的衣柜 (苏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