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真的完全反对儒家思想么?

沈尹白

来自:沈尹白
2021-12-02 20:19:08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吾车既工

    吾车既工 2022-01-01 11:11:49

    这个问题有意思,前一个问题需要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来看。 后一个问题,其实只要基本捋清从商周到明清的思想线索就迎刃而解。只是大多数人不是很清楚,脑海里只有个儒家思想统治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这种概念。(能将这两者等同的人,确实只能归为半吊子。)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1-01 11:18:30

    这个问题有意思,前一个问题需要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来看。 后一个问题,其实只要基本捋清从商周到 这个问题有意思,前一个问题需要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来看。 后一个问题,其实只要基本捋清从商周到明清的思想线索就迎刃而解。只是大多数人不是很清楚,脑海里只有个儒家思想统治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这种概念。(能将这两者等同的人,确实只能归为半吊子。) ... 吾车既工

    😂妹妹说太好,今天元旦,先祝妹妹新年吉祥!

    这个话题我们慢慢讨论。

  • 吾车既工

    吾车既工 2022-01-01 11:46:13

    😂妹妹说太好,今天元旦,先祝妹妹新年吉祥! 这个话题我们慢慢讨论。 😂妹妹说太好,今天元旦,先祝妹妹新年吉祥! 这个话题我们慢慢讨论。 连环可解

    新年快乐!事事顺利! 好哎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07 23:29:33

    第二个问题 儒学思想 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 就有答案了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1 19:12:11

    第二个问题 儒学思想 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 就有答案了 第二个问题 儒学思想 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 就有答案了 蓝火12311

    姑娘有空,不妨写几句你的答案,就当是做个科普的简答题呢,也是为他人解惑的好事咩。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1 21:07:15

    姑娘有空,不妨写几句你的答案,就当是做个科普的简答题呢,也是为他人解惑的好事咩。 姑娘有空,不妨写几句你的答案,就当是做个科普的简答题呢,也是为他人解惑的好事咩。 连环可解

    我知道的儒学 道学思想都是来自于 周易 讲的都是周易的 道理 用不同的方式来讲, 迄今为止 儒学 道学思想 对人生都是有帮助的 比如儒学的 尽人事听天命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咋滴咋滴 后面不写了 上学的时候 只知道背书,没理解,现在才慢慢理解 尽人事听天命说的是 尽自己努力做事,结果交给老天,告诉我们不要太注重结果,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告诉我们 人的成长是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然解释的这些道理要变通看,有时候也要注意结果,所谓慎始慎终,这个也是来自儒学和道学,儒学里面的孔子 孟子的著作都是有帮助的 ,这些都是先秦文学的代表 秦统一以后 这些没有这类诸子百家争鸣的氛围的,思想也开始固化,确实有些思想不对,鲁迅反对的是其中不对的部分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1 21:14:54

    另外 其实可以研究一下 先秦文化 以及后面的 两汉 魏晋 唐宋 明清 大概能知道 其中的差别 我也是只知道 楼主说的不对 这些我没有那么多时间 去深入研究 只知道 孔子 是圣人 千百年来就出了这么一个 先秦时期的儒学思想 是很值得学习的,很多是被我们误解了 至于后面的 时期儒学思想就不好说了 比如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说的是人要做自己 就是慎独的意思 英文解释 be yourself的意思 不要刻意去改变 另外 现在网络时代 不要人云亦云 自己多去了解 有兴趣可以去 先秦文学小组 有些这类帖子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1 22:13:20

    我知道的儒学 道学思想都是来自于 周易 讲的都是周易的 道理 用不同的方式来讲, 迄今为止 儒学 我知道的儒学 道学思想都是来自于 周易 讲的都是周易的 道理 用不同的方式来讲, 迄今为止 儒学 道学思想 对人生都是有帮助的 比如儒学的 尽人事听天命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咋滴咋滴 后面不写了 上学的时候 只知道背书,没理解,现在才慢慢理解 尽人事听天命说的是 尽自己努力做事,结果交给老天,告诉我们不要太注重结果,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告诉我们 人的成长是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然解释的这些道理要变通看,有时候也要注意结果,所谓慎始慎终,这个也是来自儒学和道学,儒学里面的孔子 孟子的著作都是有帮助的 ,这些都是先秦文学的代表 秦统一以后 这些没有这类诸子百家争鸣的氛围的,思想也开始固化,确实有些思想不对,鲁迅反对的是其中不对的部分 ... 蓝火12311

    一些人说儒学就是封建礼教,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儒学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礼治”、“德治”,“亲亲“、尊尊”被人坚持了几千年,说到底还是为了桎梏百姓,以更有利于统治。所以这也不算是误解,而应该说是儒学在孔子之后被利用,而出现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并不能完全表代儒学本身。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09:02:52

    一些人说儒学就是封建礼教,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儒学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 一些人说儒学就是封建礼教,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儒学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礼治”、“德治”,“亲亲“、尊尊”被人坚持了几千年,说到底还是为了桎梏百姓,以更有利于统治。所以这也不算是误解,而应该说是儒学在孔子之后被利用,而出现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并不能完全表代儒学本身。 ... 连环可解

    这个话题 本身还是需要有很深厚的知识积累 包括 历史 文化 人文 等 礼治 德智 并不是一无是处,利于统治的东西并不一定不好,这个西方文化不一样 先秦时期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阴阳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汉朝 董仲舒 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本身有其弊端 北宋朱熹又提出程朱理学 这个思想可能弊端更大 封建礼教 并不一定代表的就是儒学 而封建时代也有一些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 比如南宋文天祥 明朝北京保卫战的于谦 (代表作石灰吟) 南明 扬州守卫战的史可法 这些都是 历史上舍身取义的代表 所以封建朝代 的历史文化 不能非黑即白的说 也没说 统治阶级 桎梏人们 不能这么简单的说 比如 明朝明孝宗 就是崇尚儒学 在位期间 治理的很好 这个你们可以查阅历史资料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09:08:56

    全民普及 就看如何普及了 我觉得挺好的 儒学思想里面 有很多非常好的 地方 恰恰相反 从小学到大学 并未受到这些教育,毕业很多年偶然机会才开始了解 说实在话 觉得有些晚了 走了很多冤枉路 当然还有道学思想 我了解到的 周易 道德经 大学 中庸 都不错 只是没时间精力 去仔细研究 作为 修身 这些都不错 另外 这些不仅仅是单纯的哲学 还涉及到 政治 文化 艺术 人生多方面 绝对不是单纯的思辨 所以 我说还是需要了解深入才有发言权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09:37:29

    说到这里,既然是文史组 我最近也会买本书学习一下 😃建议大家可以了解下 中华文化 这些和 儒学 有些关联 比如 说的持经达变 天人合一 与时俱进 虚怀若谷 等等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10:49:56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沈尹白

    变了的东西就不算 儒学思想了 儒学思想 代表是 孔子孟子提出来的 后面的 不完全算儒学 鲁迅先生批判的是 当时那个年代的 人们麻木不仁的思想 儒学思想是 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鲁迅先生 会批判这个嘛

  • 沈尹白

    沈尹白 楼主 2022-02-12 11:04:12

    变了的东西就不算 儒学思想了 儒学思想 代表是 孔子孟子提出来的 后面的 不完全算儒学 鲁迅先生 变了的东西就不算 儒学思想了 儒学思想 代表是 孔子孟子提出来的 后面的 不完全算儒学 鲁迅先生批判的是 当时那个年代的 人们麻木不仁的思想 儒学思想是 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鲁迅先生 会批判这个嘛 ... 蓝火12311

    是或不是,这个结论是好说的,但是原因呢?

    比如汉代的儒学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吗?如果给出否定的答案,那要说说理由啊。

    另外,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至今都被一些人认为是儒家的学派之一。一句话说他们是改变了的、所以不算儒家思想,这是不是太简单了?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11:05:48

    其实这个答案总结一句 封建礼教和孔子提出的 仁 礼 德 不是一个意思 后面的所谓儒家学者确实替封建统治阶级 提供了一些 不合理的思想 也难怪鲁迅先生 提出这些 我只是想说 大家看问题还是得全面 可以多了解先秦文学文化 秦以后的 确实有些。。。。

  • 沈尹白

    沈尹白 楼主 2022-02-12 11:40:16

    其实这个答案总结一句 封建礼教和孔子提出的 仁 礼 德 不是一个意思 后面的所谓儒家学者确实替 其实这个答案总结一句 封建礼教和孔子提出的 仁 礼 德 不是一个意思 后面的所谓儒家学者确实替封建统治阶级 提供了一些 不合理的思想 也难怪鲁迅先生 提出这些 我只是想说 大家看问题还是得全面 可以多了解先秦文学文化 秦以后的 确实有些。。。。 ... 蓝火12311

    既然是文史小组,那么看待问题或者回答问题的时候,如你所说,就不能非黑即白。

    我提出以上问题的初衷,是为了丰富主楼问题的思路,使大家在回答问题时能“有所拓展和深度思考”,不至于太简单化。

    若单一的给出一句话的答案,比如儒家思想不是封建礼教……,理学和心学不是儒学……那就失了我“主楼提问的本意”了。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12:11:48

    程朱理学 在于理 对不对另说 阳明心学 在于知行合一 都是独立的学派 我确实不认为他们提出的代表儒学

  • 吾车既工

    吾车既工 2022-02-12 13:13:24

    看大家讨论这么热火朝天,我也来抛砖引玉一下。 关于第二个问题,儒家思想与封建礼教的关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儒家思想与封建礼教分别指什么?

  • 吾车既工

    吾车既工 2022-02-12 13:14:35

    先说儒家思想,在此之前,大概说说历史上的思想发展,从先秦诸子百家,到秦的法学,到两汉儒学,到魏晋南北朝玄学,到唐的佛道,再到宋明理学,到清(清稍微突出一点的考据学算不得思想,也就不提了)

  • 吾车既工

    吾车既工 2022-02-12 13:27:40

    儒学在这之中也逐步发展,先秦孔子提出“仁”,但仁多少带点软弱性,后来孟子提出“义”,此时稍微成型。但秦崇法,儒学不显。到汉,董仲舒将儒学与阴阳五行,谶纬,天人感应学说结合,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儒学大显。魏晋南北朝乱世,谈道说玄,佛学也稍显端倪,儒学沉寂。到唐,佛道盛行,儒学更加寥寥无几。直到宋明,新儒学(包括理学与心学)的兴起,将佛道儒融合为一体的新儒学,才真正具有影响力。当然更重要的是,儒学经典纳入科举考试,唐时,为何诗歌那么鼎盛,一定程度上与当时科举考试为诗歌有关。

  • 吾车既工

    吾车既工 2022-02-12 14:58:35

    儒学发展大概如此,再说封建礼教,这个词大概是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为了批判传统文化应运而生的。在我的理解中,它是指旧社会中的一切陋习。

    生活习惯的背后总是有一套思想逻辑支撑,支撑这些陋习的思想,其实很难说清楚,有些是人为的发挥,有些是无意的加成,全套到儒学头上,当然简单,更易于集中攻击。这就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了。具体为什么那个时候要反对儒学,以待大家讨论。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2 15:22:57

    儒学发展大概如此,再说封建礼教,这个词大概是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为了批判传统文化应运而生的。 儒学发展大概如此,再说封建礼教,这个词大概是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为了批判传统文化应运而生的。在我的理解中,它是指旧社会中的一切陋习。 生活习惯的背后总是有一套思想逻辑支撑,支撑这些陋习的思想,其实很难说清楚,有些是人为的发挥,有些是无意的加成,全套到儒学头上,当然简单,更易于集中攻击。这就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了。具体为什么那个时候要反对儒学,以待大家讨论。 ... 吾车既工

    妹妹说得很对。这道理看似简单,却容易被人忽略。

  • 沈尹白

    沈尹白 楼主 2022-02-12 15:34:18

    儒学在这之中也逐步发展,先秦孔子提出“仁”,但仁多少带点软弱性,后来孟子提出“义”,此时稍 儒学在这之中也逐步发展,先秦孔子提出“仁”,但仁多少带点软弱性,后来孟子提出“义”,此时稍微成型。但秦崇法,儒学不显。到汉,董仲舒将儒学与阴阳五行,谶纬,天人感应学说结合,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儒学大显。魏晋南北朝乱世,谈道说玄,佛学也稍显端倪,儒学沉寂。到唐,佛道盛行,儒学更加寥寥无几。直到宋明,新儒学(包括理学与心学)的兴起,将佛道儒融合为一体的新儒学,才真正具有影响力。当然更重要的是,儒学经典纳入科举考试,唐时,为何诗歌那么鼎盛,一定程度上与当时科举考试为诗歌有关。 ... 吾车既工

    你的思路,才是我想要的答题思路……虽然你只说了一个大概脉络,逻辑上却是很清楚的。👍👍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2 16:06:30

    程朱理学 在于理 对不对另说 阳明心学 在于知行合一 都是独立的学派 我确实不认为他们提出的代 程朱理学 在于理 对不对另说 阳明心学 在于知行合一 都是独立的学派 我确实不认为他们提出的代表儒学 ... 蓝火12311

    我对理学和心学的了解甚少,但学界的通识,还是认定它们属于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17:46:03

    我对理学和心学的了解甚少,但学界的通识,还是认定它们属于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 我对理学和心学的了解甚少,但学界的通识,还是认定它们属于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 连环可解

    哈哈,组长你换头像了啊,言归正传 看儒家的经典著作一般是 孔子孟子曾子的语录 很少有人去看程朱理学吧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17:54:26

    儒学在这之中也逐步发展,先秦孔子提出“仁”,但仁多少带点软弱性,后来孟子提出“义”,此时稍 儒学在这之中也逐步发展,先秦孔子提出“仁”,但仁多少带点软弱性,后来孟子提出“义”,此时稍微成型。但秦崇法,儒学不显。到汉,董仲舒将儒学与阴阳五行,谶纬,天人感应学说结合,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儒学大显。魏晋南北朝乱世,谈道说玄,佛学也稍显端倪,儒学沉寂。到唐,佛道盛行,儒学更加寥寥无几。直到宋明,新儒学(包括理学与心学)的兴起,将佛道儒融合为一体的新儒学,才真正具有影响力。当然更重要的是,儒学经典纳入科举考试,唐时,为何诗歌那么鼎盛,一定程度上与当时科举考试为诗歌有关。 ... 吾车既工

    不同意你说的仁 带软弱性 也不同意你说的儒学逐步发展,先秦时期儒学 是鼎盛集大成者 汉以后 这方面是 是退化的阶段直到现代 才慢慢开始有复兴的 苗头 至于是否能真正复兴 不好说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17:58:42

    我对理学和心学的了解甚少,但学界的通识,还是认定它们属于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 我对理学和心学的了解甚少,但学界的通识,还是认定它们属于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 连环可解

    学术界是学术界 如何定义 怎么合理,大家自己心里都有一杆秤,我读书 不是为了考试 也不是为了 写学术论文 是为了明理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2 18:07:41

    不同意你说的仁 带软弱性 也不同意你说的儒学逐步发展,先秦时期儒学 是鼎盛集大成者 汉以后 这 不同意你说的仁 带软弱性 也不同意你说的儒学逐步发展,先秦时期儒学 是鼎盛集大成者 汉以后 这方面是 是退化的阶段直到现代 才慢慢开始有复兴的 苗头 至于是否能真正复兴 不好说 ... 蓝火12311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这样的:“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带需的字,往往都很弱。比如,懦弱的懦,妇孺的孺。

    说儒家是软性文化,估计是对照同时代的其它家而言的,比如法家。儒家提倡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都是一种君子的自我要求,而不是强制要求。法家却不是如此,它大多是强制性的要求。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2 18:12:45

    学术界是学术界 如何定义 怎么合理,大家自己心里都有一杆秤,我读书 不是为了考试 也不是为了 学术界是学术界 如何定义 怎么合理,大家自己心里都有一杆秤,我读书 不是为了考试 也不是为了 写学术论文 是为了明理 ... 蓝火12311

    我们讨论问题,总要有个边界。也不是说学界的通识就一定对,只不过当你不同意学界通识时,总要举出自己的论据。

    比如,我是学法律出身,即使我想反对人权学说、平权思想时,也要说出个让人信服的基本理由,而不能只说,我不是做学问,所以我就是反对。

  • 吾车既工

    吾车既工 2022-02-12 18:47:13

    不同意你说的仁 带软弱性 也不同意你说的儒学逐步发展,先秦时期儒学 是鼎盛集大成者 汉以后 这 不同意你说的仁 带软弱性 也不同意你说的儒学逐步发展,先秦时期儒学 是鼎盛集大成者 汉以后 这方面是 是退化的阶段直到现代 才慢慢开始有复兴的 苗头 至于是否能真正复兴 不好说 ... 蓝火12311

    仁是否带有软弱性,可以多读读论语与孟子的对比。关于儒家的发展的问题,要看你怎么去看待了。你觉得组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亦或是义?亦或是礼?你说倒退,我是不认同的。仁义礼的范围其实很小,而新儒学的理是包罗万象的,你说你为明理,你可知这理字从何而来。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1:37:21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这样的:“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带需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这样的:“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带需的字,往往都很弱。比如,懦弱的懦,妇孺的孺。 说儒家是软性文化,估计是对照同时代的其它家而言的,比如法家。儒家提倡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都是一种君子的自我要求,而不是强制要求。法家却不是如此,它大多是强制性的要求。 ... 连环可解

    儒家还有舍生取义呢 明朝于谦 全国大臣都主张南迁 但是他心系 北京城的百姓 坚决抗敌 最后还取得胜利 明朝史可法 南宋 文天祥 各个都不怕死 怎么就看出来儒弱? 不应该这样子举例 而且 以柔克刚 听过吧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1:39:19

    我们讨论问题,总要有个边界。也不是说学界的通识就一定对,只不过当你不同意学界通识时,总要举 我们讨论问题,总要有个边界。也不是说学界的通识就一定对,只不过当你不同意学界通识时,总要举出自己的论据。 比如,我是学法律出身,即使我想反对人权学说、平权思想时,也要说出个让人信服的基本理由,而不能只说,我不是做学问,所以我就是反对。 ... 连环可解

    因为 宋朝以后的 儒学思想已经偏离了最初孔子提出的 主张 所以 这是我心里的一杆秤 另外 有很多 孔子提出儒家思想都被误读了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1:42:41

    仁是否带有软弱性,可以多读读论语与孟子的对比。关于儒家的发展的问题,要看你怎么去看待了。你 仁是否带有软弱性,可以多读读论语与孟子的对比。关于儒家的发展的问题,要看你怎么去看待了。你觉得组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亦或是义?亦或是礼?你说倒退,我是不认同的。仁义礼的范围其实很小,而新儒学的理是包罗万象的,你说你为明理,你可知这理字从何而来。 ... 吾车既工

    这个话题就不聊了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 不是想争论什么 有些东西 大家多了解有兴趣多研究 可能就能发现 网上 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 有其他历史的客观性 在之前的回复里面也说过了 对比先秦思想和后面的思想就能看出来 汉朝开始算是一个文化的断层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1:52:41

    很久没有 这么认真的 讨论了 可能说的有些比较激进 跟大家道歉 因为最近 看了一些课程里面有些 关于孔子和儒家的东西 比较感慨 没有早些了解 多走了很多弯路 当再次看到这些可能想提出自己观点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2 21:54:50

    儒家还有舍生取义呢 明朝于谦 全国大臣都主张南迁 但是他心系 北京城的百姓 坚决抗敌 最后还取 儒家还有舍生取义呢 明朝于谦 全国大臣都主张南迁 但是他心系 北京城的百姓 坚决抗敌 最后还取得胜利 明朝史可法 南宋 文天祥 各个都不怕死 怎么就看出来儒弱? 不应该这样子举例 而且 以柔克刚 听过吧 ... 蓝火12311

    当你回复大家的问题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其实是具有连惯性的?

    比如,你认为宋明理学不属于儒家思想,可于谦是明初的臣子,你在表述他舍身取义时,为什么又把他归于儒家呢?要知道,在明代理学才是主流思想咩,难道这时候,你又认为理学和儒学确有关联了?

    我说“儒家是软性文化,是相对于法家而言的”。这句话你是真的没看到?若看到了,又为什么巴巴地拿一个明代的于谦出来做例子?因为我明明强调的是“总体基调”,而不是“个体性格”。

    所以,我真是不知道我们在讨论什么了。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1:56:32

    另外青衫 说的学术界 的东西 现代的文学转业 都是分开的 研究 两汉文学 就只研究这个 研究 明清也是一样 文史哲 现在作为高校教育都分开了 而且文学研究也分朝代 你如果非说 先秦以后的文化 不值得研究 那人家做了一辈子学问 当然不乐意 是非曲直 大家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2 21:58:22

    很久没有 这么认真的 讨论了 可能说的有些比较激进 跟大家道歉 因为最近 看了一些课程里面有些 很久没有 这么认真的 讨论了 可能说的有些比较激进 跟大家道歉 因为最近 看了一些课程里面有些 关于孔子和儒家的东西 比较感慨 没有早些了解 多走了很多弯路 当再次看到这些可能想提出自己观点 ... 蓝火12311

    不用如此。可能真的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这么大的论题,所以导致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多数时候都是自说自划。 anyway,我还是相对比较同意@吾车既工 的表述。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1:59:11

    当你回复大家的问题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其实是具有连惯性的? 比如,你认为宋明理学不属于 当你回复大家的问题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其实是具有连惯性的? 比如,你认为宋明理学不属于儒家思想,可于谦是明初的臣子,你在表述他舍身取义时,为什么又把他归于儒家呢?要知道,在明代理学才是主流思想咩,难道这时候,你又认为理学和儒学确有关联了? 我说“儒家是软性文化,是相对于法家而言的”。这句话你是真的没看到?若看到了,又为什么巴巴地拿一个明代的于谦出来做例子?因为我明明强调的是“总体基调”,而不是“个体性格”。 所以,我真是不知道我们在讨论什么了。 ... 连环可解

    明朝的大臣人家学习的 儒家孔子孟子的正统思想 不一定是明朝或者宋代的新主张 是非曲直 他们会分辨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2 21:59:52

    另外青衫 说的学术界 的东西 现代的文学转业 都是分开的 研究 两汉文学 就只研究这个 研究 明 另外青衫 说的学术界 的东西 现代的文学转业 都是分开的 研究 两汉文学 就只研究这个 研究 明清也是一样 文史哲 现在作为高校教育都分开了 而且文学研究也分朝代 你如果非说 先秦以后的文化 不值得研究 那人家做了一辈子学问 当然不乐意 是非曲直 大家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 蓝火12311

    我何曾时说过“先秦以后的文化不值得研究”了?

    这这这,这个帽子,我可是戴不得的,我没这么大的胆子。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2:02:50

    当你回复大家的问题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其实是具有连惯性的? 比如,你认为宋明理学不属于 当你回复大家的问题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其实是具有连惯性的? 比如,你认为宋明理学不属于儒家思想,可于谦是明初的臣子,你在表述他舍身取义时,为什么又把他归于儒家呢?要知道,在明代理学才是主流思想咩,难道这时候,你又认为理学和儒学确有关联了? 我说“儒家是软性文化,是相对于法家而言的”。这句话你是真的没看到?若看到了,又为什么巴巴地拿一个明代的于谦出来做例子?因为我明明强调的是“总体基调”,而不是“个体性格”。 所以,我真是不知道我们在讨论什么了。 ... 连环可解

    青衫,我真不是跟你杠 就是想阐述一下 儒家 法家都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一个是德治 一个是法治,有些事情 合理但是不一定合法 有些合法 又不一定合理,这和西方文化不一样 这些是我想说的 其实就是不同意用整体基调 软这个词来形容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2 22:03:37

    明朝的大臣人家学习的 儒家孔子孟子的正统思想 不一定是明朝或者宋代的新主张 是非曲直 他们会分 明朝的大臣人家学习的 儒家孔子孟子的正统思想 不一定是明朝或者宋代的新主张 是非曲直 他们会分辨 ... 蓝火12311

    那你需要证明呀,先要证明“于谦是纯粹的儒家观念的传承者”,还要证明“理学的观念和儒家毫不相关、两者各成流派”。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2:05:27

    青衫,我认输 😂 说不过你,我也没时间 论证这个了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2:06:54

    我何曾时说过“先秦以后的文化不值得研究”了? 这这这,这个帽子,我可是戴不得的,我没这么大 我何曾时说过“先秦以后的文化不值得研究”了? 这这这,这个帽子,我可是戴不得的,我没这么大的胆子。 ... 连环可解

    这个笔误 这是台湾一位教授说的 有其出发点 具体是啥 解释不清楚了 大概意思是 文化的开放性 不如先秦了 没有那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情景了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2 22:07:08

    青衫,我真不是跟你杠 就是想阐述一下 儒家 法家都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一个是德治 一个是法治,有 青衫,我真不是跟你杠 就是想阐述一下 儒家 法家都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一个是德治 一个是法治,有些事情 合理但是不一定合法 有些合法 又不一定合理,这和西方文化不一样 这些是我想说的 其实就是不同意用整体基调 软这个词来形容 ... 蓝火12311

    呵,你这段话依然含混不清,我倒希望你较真一点儿,用切实清楚的句子、清晰地表达出你的观点。而不是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

    我说儒家是软性文化,指的是它强制性手段相对于法家偏弱。这也不对么?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2:12:29

    呵,你这段话依然含混不清,我倒希望你较真一点儿,用切实清楚的句子、清晰地表达出你的观点。而 呵,你这段话依然含混不清,我倒希望你较真一点儿,用切实清楚的句子、清晰地表达出你的观点。而不是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 我说儒家是软性文化,指的是它强制性手段相对于法家偏弱。这也不对么? ... 连环可解

    唉。。青衫,我真的 不说我不行了,那继续说 儒家法家 思想不同 法家受到法律制裁 这可能是你说的 强制手段,但是儒家 讲究道德 这里的道德 和我们目前理解的道德绑架可能不一样 ,大概是说行天道有所得 德 那么如果 儒家治理 在大家的价值中 如果你不遵守那么 会受到道德谴责 周围人唾弃 这也算手段 相对法家 在那个年代 没法说 哪种影响大 所以 这个软 是以现代人眼光看待的软如果结合当时的环境 这样子理解可能欠妥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2 22:22:06

    唉。。青衫,我真的 不说我不行了,那继续说 儒家法家 思想不同 法家受到法律制裁 这可能是你 唉。。青衫,我真的 不说我不行了,那继续说 儒家法家 思想不同 法家受到法律制裁 这可能是你说的 强制手段,但是儒家 讲究道德 这里的道德 和我们目前理解的道德绑架可能不一样 ,大概是说行天道有所得 德 那么如果 儒家治理 在大家的价值中 如果你不遵守那么 会受到道德谴责 周围人唾弃 这也算手段 相对法家 在那个年代 没法说 哪种影响大 所以 这个软 是以现代人眼光看待的软如果结合当时的环境 这样子理解可能欠妥 ... 蓝火12311

    这一段,确是你今天最清楚的一段表述。

    你的表述我理解了,但我说的仅是强制性,而没提影晌力。就影晌力而言,我们当然不能说......法家的影晌力更大。

    至于,以今人的眼光看待历史中的东西,这其实是难以避免的。比如,你认为“先秦时期儒学是鼎盛,是集大成者,汉以后却是退化的阶段”,这一样是个体的今人的视角咩。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2:25:38

    这一段,确是你今天最清楚的一段表述。 你的表述我理解了,但我说的仅是强制性,而没提影晌力。 这一段,确是你今天最清楚的一段表述。 你的表述我理解了,但我说的仅是强制性,而没提影晌力。就影晌力而言,我们当然不能说......法家的影晌力更大。 至于,以今人的眼光看待历史中的东西,这其实是难以避免的。比如,你认为“先秦时期儒学是鼎盛,是集大成者,汉以后却是退化的阶段”,这一样是个体的今人的视角咩。 ... 连环可解

    青衫 你对先秦文化思想和 汉朝以后的有研究嘛,等以后 我找到合适的说辞 再来 艾特你吧 帖子先放在这里 这句话 我会找个时间说服你的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2 22:32:42

    青衫 你对先秦文化思想和 汉朝以后的有研究嘛,等以后 我找到合适的说辞 再来 艾特你吧 帖子先 青衫 你对先秦文化思想和 汉朝以后的有研究嘛,等以后 我找到合适的说辞 再来 艾特你吧 帖子先放在这里 这句话 我会找个时间说服你的 ... 蓝火12311

    我是历史小白,哪里谈得上研究。不过,欢迎你随时来更新这个话题,我最期待看到你来论述“为什么理学和心学是独立的学派,和儒家不是传承关系?”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2:51:11

    这一段,确是你今天最清楚的一段表述。 你的表述我理解了,但我说的仅是强制性,而没提影晌力。 这一段,确是你今天最清楚的一段表述。 你的表述我理解了,但我说的仅是强制性,而没提影晌力。就影晌力而言,我们当然不能说......法家的影晌力更大。 至于,以今人的眼光看待历史中的东西,这其实是难以避免的。比如,你认为“先秦时期儒学是鼎盛,是集大成者,汉以后却是退化的阶段”,这一样是个体的今人的视角咩。 ... 连环可解

    关于汉朝以后文化倒退这个观点呢,我找了网上的资料,如下: 汉朝出来以后,儒道分家,儒道本来是不分的,在学术上为了研究的方便才分,诸子百家都是为了做研究方便才勉强去分,因为都在接受 易经的道理,但是易经是整合的,包含 儒、道,我们一直说 儒家、法家是不同的,所以争论诸葛亮是儒家还是法家,如果去问诸葛亮,他估计会觉得有点可笑,难道我一个人能分成两半吗,其实法家=儒家,儒家=法家,因为法家+凭良心=儒家,法家立法的时候凭良心,司法的时候凭良心就等于儒家

    作者的 观点大概是,不应该强制分科,偏向哪一块就忽略了另一块,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毒害,可能我也说不出清楚,但是历史就是哲学方面 只在先秦出了流传出 孔子 孟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这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流出的著作,比如道德经 论语 庄子之类的(当然还有四书五经之类),其他朝代也有,但是相比较深度数量 远不如 这个时期的朝代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2 22:59:52

    我只说孔子论语的思想吧,其他就不说了吧 有很多很多 我也无法说出本质是啥 太庞大了 我知道的有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生哲学类 尽人事听天命等 整本论语 按照网友的观点 在讲 易经的人生哲学 当然我认同 这位网友的观点 三纲五常 这些可以百度知道答案,说的比我好我没有深入研究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3 12:01:27

    我只说孔子论语的思想吧,其他就不说了吧 有很多很多 我也无法说出本质是啥 太庞大了 我知道的 我只说孔子论语的思想吧,其他就不说了吧 有很多很多 我也无法说出本质是啥 太庞大了 我知道的有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生哲学类 尽人事听天命等 整本论语 按照网友的观点 在讲 易经的人生哲学 当然我认同 这位网友的观点 三纲五常 这些可以百度知道答案,说的比我好我没有深入研究 ... 蓝火12311

    我看了两遍,你是想说:汉代以后的儒学式微?还是文化倒退?

    这些论题只靠百度或者泛论,是没办法力证的。你连学界的主流观点都不认同,还会认同一家之言?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3 12:40:13

    文化的倒退,青衫 我其实只是看到你们发帖 就顺便说一下,可能身边没聊这些的人,看到你们讨论挺高兴的,但是真的不是想说服你们或者辩论个输赢,很早就听说一句话,西方真理越变越明,中国人很好商量,却没有办法讨论,一旦讨论起来就板脸,各有立场,各有门派,相争不下。看看我们现在的论坛就很清楚了,相互争来争去,但是即便如此 还是想说一下 但是希望大家友好讨论,不要争的面红耳赤 人身攻击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3 12:43:16

    我看了两遍,你是想说:汉代以后的儒学式微?还是文化倒退? 这些论题只靠百度或者泛论,是没办 我看了两遍,你是想说:汉代以后的儒学式微?还是文化倒退? 这些论题只靠百度或者泛论,是没办法力证的。你连学界的主流观点都不认同,还会认同一家之言? ... 连环可解

    最近看的一些东西涉及到中华文化和儒学道学,所以也很感兴趣,但是我不是做学术交流,没有专门做总结,表达不清楚 才有些来自百度的总结 但是凡是百度的 我都做过说明提醒 但是那些都是以前接触过 我能理解和支持的观点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3 12:46:59

    我看了两遍,你是想说:汉代以后的儒学式微?还是文化倒退? 这些论题只靠百度或者泛论,是没办 我看了两遍,你是想说:汉代以后的儒学式微?还是文化倒退? 这些论题只靠百度或者泛论,是没办法力证的。你连学界的主流观点都不认同,还会认同一家之言? ... 连环可解

    你也说了是学术界的主流,我不是完全不信,有些信,有些有质疑 另外 一家之言, 也不能说完全无可取之处,有可取之处,可以拿来借鉴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道理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3 12:50:04

    我看了两遍,你是想说:汉代以后的儒学式微?还是文化倒退? 这些论题只靠百度或者泛论,是没办 我看了两遍,你是想说:汉代以后的儒学式微?还是文化倒退? 这些论题只靠百度或者泛论,是没办法力证的。你连学界的主流观点都不认同,还会认同一家之言? ... 连环可解

    至于文化倒退,可以参考下面这段话,但是请不要立即反应 估计也得看两边以上

    我们中华文化,从汉朝以后就开始倒退了。我们所谓的圣贤都在先秦,汉朝以后,中国人越来越糟糕。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把道拿来考试。由于各人所持见解不同,论道的结果一定是争论不休,这就违反老子所讲的不争。中国人很好商量,却没有办法讨论,一旦讨论起来就板脸,各有立场,各有门派,相争不下。看看我们现在的论坛就很清楚了,相互争来争去,都是在浪费资源,最后都会一无所成。

    我们真的要面对现实,不要幻想,西方人可以讨论,他们是真理越辩越明。中国人做不到,否则诸子百家都在讲道,为什么讲到最后却水火不相容。我必须要说清楚,当诸子百家刚出现的时候,他们是很融洽的,都在商量如何来解释。但是到了徒子徒孙,各家过分固执,就造成了门户之见,还搞得水火不相容。现在,我们应该慢慢接近老子的思维,他告诉我们,他不反对任何东西,但是也不赞成任何东西,其实这跟孔子讲的“无可无不可”是一样的。很多人研究儒家的思想,却没有了解到,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五个字,叫作“无可无不可”。天下没有东西是可以的,也没有东西是不可以的。

    老子说,有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但是他也提醒我们,不能执著于有,也不能执著于无,因为有无是相生的,有会变没有,没有会变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接近老子的思维。为什么释迦摩尼佛会讲空?我现在跟大家讲清楚,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到死的那一刻,才知道一切都是空。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3 13:09:17

    至于文化倒退,可以参考下面这段话,但是请不要立即反应 估计也得看两边以上 我们中华文化, 至于文化倒退,可以参考下面这段话,但是请不要立即反应 估计也得看两边以上 我们中华文化,从汉朝以后就开始倒退了。我们所谓的圣贤都在先秦,汉朝以后,中国人越来越糟糕。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把道拿来考试。由于各人所持见解不同,论道的结果一定是争论不休,这就违反老子所讲的不争。中国人很好商量,却没有办法讨论,一旦讨论起来就板脸,各有立场,各有门派,相争不下。看看我们现在的论坛就很清楚了,相互争来争去,都是在浪费资源,最后都会一无所成。 我们真的要面对现实,不要幻想,西方人可以讨论,他们是真理越辩越明。中国人做不到,否则诸子百家都在讲道,为什么讲到最后却水火不相容。我必须要说清楚,当诸子百家刚出现的时候,他们是很融洽的,都在商量如何来解释。但是到了徒子徒孙,各家过分固执,就造成了门户之见,还搞得水火不相容。现在,我们应该慢慢接近老子的思维,他告诉我们,他不反对任何东西,但是也不赞成任何东西,其实这跟孔子讲的“无可无不可”是一样的。很多人研究儒家的思想,却没有了解到,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五个字,叫作“无可无不可”。天下没有东西是可以的,也没有东西是不可以的。 老子说,有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但是他也提醒我们,不能执著于有,也不能执著于无,因为有无是相生的,有会变没有,没有会变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接近老子的思维。为什么释迦摩尼佛会讲空?我现在跟大家讲清楚,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到死的那一刻,才知道一切都是空。 ... 蓝火12311

    这一大段话,看似有理却虚浮无着落。因为很多话,都太主观,只有观点,没有论据。

    比如,“汉以后中国人越来越糟糕”。还有什么“老子不反对任何东西,也不赞成任何东西。”

    另外,孔子的无可无不可,是指他不反对任何东西,也不赞成任何东西么?他是有前提的好不好?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3 13:18:08

    这一大段话,看似有理却虚浮无着落。因为很多话,都太主观,只有观点,没有论据。 比如,“汉以 这一大段话,看似有理却虚浮无着落。因为很多话,都太主观,只有观点,没有论据。 比如,“汉以后中国人越来越糟糕”。还有什么“老子不反对任何东西,也不赞成任何东西。” 另外,孔子的无可无不可,是指他不反对任何东西,也不赞成任何东西么?他是有前提的好不好? ... 连环可解

    估计是你我读的书不一样吧。

    我推荐你好好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

    或者哪怕你读下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也会让你有所收获。不会像现在这样张口就来。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3 13:34:49

    这一大段话,看似有理却虚浮无着落。因为很多话,都太主观,只有观点,没有论据。 比如,“汉以 这一大段话,看似有理却虚浮无着落。因为很多话,都太主观,只有观点,没有论据。 比如,“汉以后中国人越来越糟糕”。还有什么“老子不反对任何东西,也不赞成任何东西。” 另外,孔子的无可无不可,是指他不反对任何东西,也不赞成任何东西么?他是有前提的好不好? ... 连环可解

    唉, 青衫, 不要老扣字眼,挑毛病,从整体宏观来看作者表达的什么观点,这样子抠字眼 有点像北宋 党争一样 各种挑对方毛病 作者这段话表达的是 文化不应该分家 分家是为了 学术研究 也没必要儒学道学 互相辩论谁对谁错 你说的东西呢 是受到西方 逻辑思维 就喜欢 争论输赢 但是没从宏观考虑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3 13:36:26

    最近看的一些东西涉及到中华文化和儒学道学,所以也很感兴趣,但是我不是做学术交流,没有专门做 最近看的一些东西涉及到中华文化和儒学道学,所以也很感兴趣,但是我不是做学术交流,没有专门做总结,表达不清楚 才有些来自百度的总结 但是凡是百度的 我都做过说明提醒 但是那些都是以前接触过 我能理解和支持的观点 ... 蓝火12311

    我当然是很高兴,象你这样的朋友来小组里和大家做交流和探讨。坦白说,类似的话题我是不敢轻易回复的,因为实在是力有不逮。

    小组确实不是学术交流,不能一味要求大家严谨、无错谬,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在讨论时能有理有据,少一些空泛的言辞,多补充实据,如此成员们才能相互促进和提升。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3 13:39:59

    唉, 青衫, 不要老扣字眼,挑毛病,从整体宏观来看作者表达的什么观点,这样子抠字眼 有点像北 唉, 青衫, 不要老扣字眼,挑毛病,从整体宏观来看作者表达的什么观点,这样子抠字眼 有点像北宋 党争一样 各种挑对方毛病 作者这段话表达的是 文化不应该分家 分家是为了 学术研究 也没必要儒学道学 互相辩论谁对谁错 你说的东西呢 是受到西方 逻辑思维 就喜欢 争论输赢 但是没从宏观考虑 ... 蓝火12311

    你前面说,西人对真理越辩越明,国人却执着于输赢。

    呵,好吧,我听从你的意见,我们先放下这个话题,待实据更丰富时,再把它捡起。

    anyway,我一直在回复你,却不是执着于输赢,而是想知道你具体的论据。毕竟我在相关领域是小白,当然要抓住机会好好来学习。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3 13:43:17

    作者表达的汉朝以后越来越糟糕的 并不是全盘否定, 西方思维就是 是与非 但是说这段话的人 不是单纯的全盘否定 你没必要这样子较真 还有说的孔子 不赞成不否定 当然是有前提的 语言文字一说就不错,语言是用来大家交流 道理也分阴阳 有时候不能说,一说就错,这是老子说的 道可 道非 名可 名非 所以有时候 言教不如身教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3 13:53:21

    估计是你我读的书不一样吧。 我推荐你好好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 估计是你我读的书不一样吧。 我推荐你好好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 或者哪怕你读下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也会让你有所收获。不会像现在这样张口就来。 ... 连环可解

    首先 谢谢推荐 我看书为了了解作者的思想 不是为了书本里面文字 所以 刚才你说那段话虚无缥缈 我持保留意见 我理解了 但是可能没法说出来 青衫你的思维 有点偏西化,非得争个输赢对错 抠字眼 这样子 就像那段话里面说的 永无休止 我说这么多 其实是想多认识一个有兴趣爱好的朋友,但是慢慢发现大家思维不一样 突然有些感慨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3 14:00:28

    估计是你我读的书不一样吧。 我推荐你好好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 估计是你我读的书不一样吧。 我推荐你好好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 或者哪怕你读下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也会让你有所收获。不会像现在这样张口就来。 ... 连环可解

    虽然这段时间的交流可能充满火药味,最后也没达成共识 但是谢谢青衫 以及各位网友 下次有话题 我会做好充分准备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3 14:23:51

    你前面说,西人对真理越辩越明,国人却执着于输赢。 呵,好吧,我听从你的意见,我们先放下这个 你前面说,西人对真理越辩越明,国人却执着于输赢。 呵,好吧,我听从你的意见,我们先放下这个话题,待实据更丰富时,再把它捡起。 anyway,我一直在回复你,却不是执着于输赢,而是想知道你具体的论据。毕竟我在相关领域是小白,当然要抓住机会好好来学习。 ... 连环可解

    这个要说论据 需要从东西方文化不同说起 又是长篇大论 西方 讲究 法律 科学 宗教 中国 宗教分门别类 但是都不统一 有人信佛 有人信道 还有人信儒 也有人 兼修 西方有些战争是因为宗教信仰 中国却没有 宗教在中国 没有一统 这也是好处 在先秦时期 诸子百家 各有不同但是能融合 后面学术分科之后 才出现弊端 各家争论自己的好 抨击别人 的不好 比如 元代的道佛之争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西方求真理 是非分明 中国人求圆满 所以在中国真理 在某种角度上 没法越辩论越明 但是最终大家都能有个圆满的结局 那是最好的 比如恋人吵架 对和错重要吗 难道对方真的不懂 那是错误的吗 最终和好最重要 中国人的沟通 讲究 艺术性 并不是直来直往 弯弯曲曲的把事情说明白 或者糊里糊涂事情就解决了 说这些希望我讲清楚了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3 15:24:28

    这个要说论据 需要从东西方文化不同说起 又是长篇大论 西方 讲究 法律 科学 宗教 中国 宗教分 这个要说论据 需要从东西方文化不同说起 又是长篇大论 西方 讲究 法律 科学 宗教 中国 宗教分门别类 但是都不统一 有人信佛 有人信道 还有人信儒 也有人 兼修 西方有些战争是因为宗教信仰 中国却没有 宗教在中国 没有一统 这也是好处 在先秦时期 诸子百家 各有不同但是能融合 后面学术分科之后 才出现弊端 各家争论自己的好 抨击别人 的不好 比如 元代的道佛之争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西方求真理 是非分明 中国人求圆满 所以在中国真理 在某种角度上 没法越辩论越明 但是最终大家都能有个圆满的结局 那是最好的 比如恋人吵架 对和错重要吗 难道对方真的不懂 那是错误的吗 最终和好最重要 中国人的沟通 讲究 艺术性 并不是直来直往 弯弯曲曲的把事情说明白 或者糊里糊涂事情就解决了 说这些希望我讲清楚了 ... 蓝火12311

    我们讨论的内容,虽不是学术范畴,但起码也有所关联。就算在一些观点上,目前没有所谓的对错,但在讨论过程中,论据也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就变成想当然、自说自划了,那就失了讨论的意义。

    至于你提到的中国人的沟通方式,并非直来直去地论对错。呵呵,也许情感问题,能这么解决,但学术内容,能如此么?除非“听者”原本就不在意“结论”,又或者她被说者海阔天空、不着边际的言辞“洗脑”,否则谁会糊里糊涂就认同了他人的观点?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3 15:34:24

    虽然这段时间的交流可能充满火药味,最后也没达成共识 但是谢谢青衫 以及各位网友 下次有话题 虽然这段时间的交流可能充满火药味,最后也没达成共识 但是谢谢青衫 以及各位网友 下次有话题 我会做好充分准备 ... 蓝火12311

    thanks a lot...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3 16:06:25

    我们讨论的内容,虽不是学术范畴,但起码也有所关联。就算在一些观点上,目前没有所谓的对错,但 我们讨论的内容,虽不是学术范畴,但起码也有所关联。就算在一些观点上,目前没有所谓的对错,但在讨论过程中,论据也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就变成想当然、自说自划了,那就失了讨论的意义。 至于你提到的中国人的沟通方式,并非直来直去地论对错。呵呵,也许情感问题,能这么解决,但学术内容,能如此么?除非“听者”原本就不在意“结论”,又或者她被说者海阔天空、不着边际的言辞“洗脑”,否则谁会糊里糊涂就认同了他人的观点? ... 连环可解

    青衫同学,最近比较抑郁,没有心情继续讨论之前那个话题了,虽然我本意很想继续,我找了之前看过的一些视频,内容也是我想说的,说的比我好,也是可以回答你最后一个提问的问题,你有兴趣可以看看,在b站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t411q7x7?p=3

    感谢你这段时间以来耐心回答我问题

  • 蓝火12311

    蓝火12311 2022-02-13 16:10:15

    如果不喜欢,不要喷我,或者作者讲的不好,不要喷我,毕竟不是我讲的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3 22:04:09

    如果不喜欢,不要喷我,或者作者讲的不好,不要喷我,毕竟不是我讲的 如果不喜欢,不要喷我,或者作者讲的不好,不要喷我,毕竟不是我讲的 蓝火12311

    好的,谢谢你。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2-15 12:09:50

    昨天翻了一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他明确地把宋明理学或道学称作“新儒学”,认为新儒学起自唐代的韩愈、李翱,然后由宋代的二程确立,也就是程颢和程颐。同时,冯还提到了新儒学的两个特点:一是援佛入儒,二是援道教入儒......

    人们总说“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这个脉就是指儒家思想。非得把儒学和汉代之后的思想分开来,认为理学或心学是独立的学派,得说是罔顾事实了。如此“割裂地”研究或看待思想史的角度,也是不可取的。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2-03-04 17:32:15

    前阵子翻黄仁宇的书,书中有一章专门讲孔孟,看似洋洋洒洒,却能从中看到孔孟的区别。由此我想到这个贴子中“吾车既工”所言的“孔子的仁具有软弱性”的话题,好象就有模糊地明白一些了。以下是黄仁宇书中的原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孟子却可以比做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月,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之一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忆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是战国时代的前中段。《孟子》一书开场即提到他见梁惠王,那是公元前336年的事,距离战国开始已67年,又115年之后秦才灭六国统一中国。在春秋的时候,周朝的封建制度,已不能维持,但是还没有完全败坏。以前各小国各自为政,里面主持国政的卿和大夫以及担任下级军官的士,全部世袭,一切都按成规,也就是说,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之原则已不再适用。但是公侯伯子男的互相征伐,仍以道德的名义出之。纵使叛逆篡位也还要邀请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各方支持。但最最重要的是,这时的战事还未波及全民,不致使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点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不为己甚”是当时的一般趋势。根据原则,在某种情形之下,不追击敌人。在某种情形之下,不向主敌射击,不设险以谲诈取胜。既已给敌兵第一下的创伤,不乘势作第二次的戳刺。头发斑白的人,不拘为俘虏。这些态度与欧洲中古的骑士精神很相仿佛,虽然这些原则并不可能全部遵守,但是接战时间短促,参战的人数受车数的限制。总之,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示着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他有时也发牢骚,说什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和“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可是要他表示方针的时候,他的办法端在“正名”,也就是恢复一切事物原有的名分。“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更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人准备伐燕,他说燕可伐。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梁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他答道:“定于一。”襄王又追着问:“孰能一之?”孟子就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他又曾和梁惠王说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间的大厮杀。虽然这时候的战事还没有像战国末季的那样剧烈--凡是年龄15岁以上的都要向防地报到,降卒四十万或四十五万一起坑埋,所以这时已不再是春秋时代竞技式的战争了。商鞅相秦,第一件事就是“令民为什伍”,即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在战场上骑兵既登场,步兵人数也大量增加。“斩首六万”,“斩首七万”,已经开始见于各国的记录。孟子说“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这段话可能反映着当日各国备战的情节,也可以说是他对当日国君草菅人命的一种控诉。他所说的“民有饥色,野有饿莩”不可能是无的放矢。

    在宋朝以后,《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实际上它占《四书》一半以上的篇幅,既为各朝经延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无可形容的影响。而亚圣以慈悲为怀的心肠,为民请命,他讲的话有时也富有感情性,有时尤任直觉,例如“见牛未见羊”,“君子远庖厨”。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这关键处有如卢梭之论自由。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

  • 敲打桶底的雨滴

    敲打桶底的雨滴 2022-03-08 19:30:31

    为什么反儒学,我觉得有一点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最开始的就是关于文化的革命。做为以前的官方学术,儒学就成为了他们首要反对目标。还有就是思想发生变化,其他才会改变。

  • 沈尹白

    沈尹白 楼主 2022-06-07 15:19:15

    为什么反儒学,我觉得有一点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最开始的就是关于文化的革命。做为以前的官方学术, 为什么反儒学,我觉得有一点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最开始的就是关于文化的革命。做为以前的官方学术,儒学就成为了他们首要反对目标。还有就是思想发生变化,其他才会改变。 ... 敲打桶底的雨滴

    你的回复我刚看见,你说的对,其实这种反对,是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也就是“必须革从前古旧思想的命,才能够建立新的文化”……所谓不破不立。

  • 三两二钱

    三两二钱 2022-06-14 19:28:21

    儒家为当时社会所用,然后衍生出各流派,这是正常发展的过程。统治者用的外儒内法,对我统治就用的,就大肆宣传,就是普遍运用的方法。鲁迅批判的是儒学中被当时统治者用坏的部分。如果儒学没有精华,怎么可能一直流传至今

  • 豆友258130862

    豆友258130862 2022-07-10 15:22:00

    一些人说儒学就是封建礼教,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儒学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 一些人说儒学就是封建礼教,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儒学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礼治”、“德治”,“亲亲“、尊尊”被人坚持了几千年,说到底还是为了桎梏百姓,以更有利于统治。所以这也不算是误解,而应该说是儒学在孔子之后被利用,而出现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并不能完全表代儒学本身。 ... 连环可解

    [内容不可见]

  • 连环可解

    连环可解 (耐烦。) 组长 2023-09-04 16:17:29 河北

    很希望以后小组里的帖子都是这样的讨论模式,虽然像我这样的讨论者水平有限,但是我也愿意参与到这样的话题中提升我的眼界和知识。

  • 豆友264195644

    豆友264195644 2023-09-08 09:15:59 河南

    [内容不可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3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