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深处|古藤园:闵行区临沧路148号
来自:王绩五
古藤园简介
古藤园是坐落在上海市区成陆前的古海岸沙冈(今北沙港河东岸)之上的仿古园林。前身是乡间集镇,因有硕大的古紫藤而远近闻名,俗称“紫藤棚”。
1990年以后,该集镇的商店几乎全部歇业。为保护这株古老的紫藤,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1999 年初,闵行区政府和市园林管理局共同出资兴建“古藤园”,于同年年底建成开放。

民间相传,园内的古紫藤是由明嘉靖年间本地诗人董宜阳亲手种植,历经500年至今仍生机盎然。相传乾隆皇帝曾专程前来观看“紫藤棚”盛景。又传,太平天国时期,有人在此起灶烧饭,引起一场大火,烧坏紫藤,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枯萎的紫藤才重新吐青,恢复生机。

每年4月中旬,紫藤花盛开,香气四溢,沁人心脾。
园内以古紫藤为植物主景,配植多种名品花木。并有假山、池塘,径道回旋。围绕池塘建有仿古建筑。西北有半亭、景墙和廊架等。

园内聚集了散见于区内外的南宋刻铭八棱青石井栏、明代雕花青石井栏、清代单门和三门石雕牌坊,以及民国四年(1915)的花岗石平板桥等文物。

在古紫藤的棚架景墙上,镶嵌着本地清代文人墨客所做诗词的刻碑。

节孝坊
古藤园内西北的节孝坊,是一座三间四柱五顶式石雕牌坊。据查考,此坊是为旌表邑人庠廪生张望之妻孙氏扶孤守节27年,由乾隆帝下圣旨赐建,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牌坊面东南,主结构为花岗石质,通高约8米,底宽7.27米,三间横枋石前后刻有珍禽瑞兽、云龙鱼蚌高浮雕和吉祥纹样等,四根立柱前后均雕刻楹联。
节孝坊原址在闵行老街前东街15号的旅馆内,即今浦江花苑东南隅。1996 年初,闵行老街改造拆房时显露,同年10月迁至古紫藤北侧,1997年10月全面修复。


节孝坊是建国以来上海地区首座迁移修复完整的古代石雕牌坊,1999 年8月被列为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积翠”牌坊
原址在上海襄阳南路西,建国西路南侧地域。1997 年10月在市区旧房拆迁工地被发现,后调拨给闵行区,建筑结构于同年10月25日运至闵行古紫藤旁,1999年1月在古藤园建设时被修复。
据考,“积翠”牌坊应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花岗石质单间二柱三顶式,通高约5.4米,底宽2.65米。中部顶檐下正中置青石立碑,正面镌刻楷书“圣旨”二字,边饰双龙戏珠纹。背面刻“恩纶”二字,饰如意纹。其下横匾镌有阳文楷书“积翠”两个大字。横枋石正面上下分别为菱形纹饰和双狮戏球高浮雕。两根立柱正面刻有楹联,但因表面风化,字迹难以辨认。
宋井亭
在古藤园西北端的景墙前,建有一座江南传统翘檐形半亭,因亭中置有南宋石井栏而取名“宋井亭”。井栏为青石质,呈上小下大八棱形,高0.36米,上口内径0.25 米,底部外径0.61米。外壁一侧镌刻55字铭,记述一位项姓佛教信徒为超度亡妻早升佛界,于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 五月在村口开凿义井造福乡里的事情。
井原址在吴泾镇境东南角、黄浦江北折转弯处的一个村落口。井已废,石井栏弃于黄浦江边。1966年,塘湾人姚顺林将其收藏,1999 年建古藤园时捐出。
在上海地区,刻有南宋确切纪年的井栏圈极为少见。

“栽藤人”董宜阳
董宜阳,字子元,别号七休居士,紫冈山樵,生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隆庆六年(1572年)
宋室南渡时,董氏先祖从洛阳迁居吴会,又徙沙冈(均为今马桥镇境域)。其祖父董伦,明天顺七年(1463年) 进士,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父亲董恬和、三叔董忱为明弘治九年(1496年)同榜进士。同族还有名声显赫的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
董宜阳屡试不第。他师从天台王度和松江徐献忠,文才出众,言行耿直。相传有次会试时,担任主考官的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夏言长于诗文,对董宜阳的才气十分赏识,欣然将其名列第一结果却被皇帝改为第二。夏言不由叹息说:“谁谓董君不得中书席也。”董宜阳为此愤然返乡,而且终身不仕。
他在沙港河边筑紫冈草堂,不再远行,因此人称“紫风先生”或“紫光先生”。
明末清初时,沙港河畔的紫冈草堂附近形成乡间集镇,习称紫冈。为便于沙港河两岸交通,在河上架起桥梁,这里即成交通要道。每逢春夏之际,紫滕盖满河东大半条街,小镇由此得名“紫藤棚”。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互助分享|《体验经济》读书笔记 (王绩五)
- 请问皇后人参霜对淡化皱纹有效果吗?有没有用过的姐妹 (扶摇)
- 我经常熬夜,肤色不匀,用片仔癀化妆品家的轻肌精华液能改善吗? (扶摇)
- 都市漫步|湖丝栈(万航渡路1384弄) (王绩五)
- 都市漫步|五角场800号艺术基地 (王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