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经验分享】喂饭级干货~名师网课大推荐!自我总结+调整:为我2021年8月-12月的在职考公准备期画上圆满句号
来自:蒙萌猛梦
经过前几个月的中强度考公准备(看了别人的考公经验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强度),突然停下觉得有些无所事事、难以适应,于是打算趁这个周末自我总结并调整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然后重新出发。
2021年是我第三次参加国考,也是我最全力以赴的一次。越到准备的后期越觉得渐入佳境、若有所悟,这次考试算是完全发挥了我前期在有限时间内的积累,已经很满意了,没有遗憾。
第一次参加国考是2019年,当时不是真心想考,于是就没准备、纯裸考,看了一下题型是怎么回事就直接上考场了;第二次是2020年,当时有了一些要考的想法,于是在报名岗位表出来后、看了一下有自己能报的岗位,才开始准备,上了一些网课、做了些真题。
不认真对待的结果,当然是两次都没有进面试,但令人无语的是做了准备的第二次的成绩居然比第一次裸考的还低!这就让人不得不联想,是不是网课老师的思路误导了我,导致成绩不增反降。于是,2021年的准备就是以看别人的考公经验开始的,调研一下大家都看什么名师网课、备考思路是怎样的。
调研的成果如下图,我是具体是怎么备考的稍后说。事先声明,1.我没有收任何下面名单出现的机构/个人的好处费;2.信息来源是豆瓣和B站上的公开的经验贴,当时只是想留着自己看,所以没有标出处,不妥删!

这里插一句,如果你是考公小白,请先回答一下:
1.你是想参加国考?还是地方的考试?还是都参加?
2.你是否知道你想参加的考试的报名时间和流程?
3.你有多少时间去准备考试?
类似“你为什么要考公?”这种的终极问题,我已经不想问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但是我劝大家千万不要为了考公而辞职、全职备考,这样太苦了,完全不给自己留余地。我本身是在职备考,虽然可利用时间有限,但是可以不用一天24小时面对考公,能有时间喘息。另外,也千万不要死磕考公这一条出路,给自己准备个Plan B。考公看实力+运力,实力虽然很重要,但是运气是关键!
Step 1:梳理时间
无论你是学生,还是打工人,在你确定要考公后,最好也顺便确认一下是否有你能报的岗位后,梳理一下你的可用时间,工作加班多不多?你愿意牺牲多少出去玩的时间来准备?这样你可能会得到一个每日可利用时间(工作日可利用的零碎时间+周末可利用的完整时间),千万别高估自己的勤奋和毅力,宁愿降低一下预期,把每日学习时间控制在一个可完成的范围。根据经验,每日稳定的学习时间更利于培养学习习惯(对于已经很久不学习的打工人来说),更利于获得进步。
另外,建议不要把备考战线拖的过长,3-4个月足以,否则在考试开始前就会进入疲劳期。结合上一段,如果你的每日可利用时间过短(平均每天<1小时?),可以适当拉长备考期。
Step 2:查找缺漏
公考考察的是你的已有知识储备+新增知识积累+答题技巧,这样就是为什么有的大神能在裸考或者准备很少的情况下拿高分的原因,人家知识储备已经很多了,不需要再积累了。但是呢,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别人行,你不一定行;别人不行,你没准行。我们在准备期需要学习的就是后两者:知识积累+答题技巧,所以在开始前有必要先摸摸底,做1-2套真题,看看自己的知识储备如何,这样在准备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尤其是在备考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更应该先从缺漏最多的部分下手。
做真题自我考察,最重要的是限制时间,这样才能看出真是水平,一般来说大家都会觉得题太多、时间不够用。行测都是判断题,对错一目了然,对照答案,自己算一下每个部分的分数和得分率,一共5个部分:常识、言语、判断、数量、资料(不一定是这个顺序)。申论很难自我评分,而且市面上的参考答案都只是参考而已,官方从来没有公开过评分标准和答案。
在此阶段,真题不用做太多,1-2套足矣,再多也别超过3天,省的浪费真题。
Step 3:了解目标
这个部分是最重要的,也是大多数考公经验贴里都没有提到的,我们应该朝着什么目标努力?行测和申论的满分都是100,但这显然是无法达到的(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你肯定没有做好上一步),如果我们真的以100分为目标的话,会对我们的信心造成很大打击。信心是什么?信心是支撑你坚持完备考期,支撑你考试当天坐到考场里,支撑你考完上午的行测、下午还会出现在考场里继续考申论的那口仙气儿!!是最最宝贵的东西!没了它,你就会三天两头的怀疑自己到底要不要继续、这么惨到底是图什么。
好消息是你不需要考到100分,你只需要考得比报同一岗位的竞争者好就可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考公运气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有大神考你这一岗位,那么我不必多说。具体来说,70、80分就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了,你可以去查一下你想要报考岗位的历年进面试的成绩,可能会有所差异,但差异不大。
从100降到75(70和80取中了),下降了25%,看了看自己的模考成绩,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也有希望了呢?我们还可以把这一目标进一步拆解,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行测和申论可以互相匀几分(5分以下),就是说如果申论对你来说太难,可以把目标定在行测80分,申论70分,反之亦然。
继续拆解行测的目标。以国考为例,行测分为5个部分:常识、言语、判断、数量、资料(不一定是这个顺序)。同样地,我们可以把总分75,拆解成各个部分的得分率都是75%,如果你做好了上一步(step 2 :查找你的缺漏),那么你应该知道哪个部分是你水桶最低的那一块儿板子,那么可以和你做的好的部分互相匀一下分数。
这5个部分中,所需要的知识积累和答题技巧的含量各不一样:
1.常识:100%靠积累,你看到过这个考察的知识点,你记住了,你就会,就能得分。
2.言语:50%积累+50%技巧。很多人做言语题都会觉得变扭,原因很简单,言语本来是主观题,却用客观题的方式进行考察,答题人不得不按照出题人的思路去作答,所谓的言语部分的答题技巧就是学习出题人思路,看懂出题人给你的暗示;积累自不用说,就是上学阶段学习的语文。
3.判断:50%技巧+50%积累。虽然和言语一样也是五五开,但是注意顺序。答题技巧也是学习出题人思路和逻辑,但是要积累的是做真题的经验。
4.数量:80%技巧+20%积累。
5.资料:80%技巧+20%积累。
数量和资料一起说,题不难,主要是时间不足导致大家在这部分失分,需要更多地去学习做题技巧,或者说数学技巧,再积累做真题的经验,重点是要在保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答题速度。
现在你知道了自己的水平,也知道了你在每个部分上提高的空间和所需的努力。现在来看一下,拆解到各个部分的目标得分:
1.常识: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能在这部分花的时间也不同,可怕的是在这部分付出的时间并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常识的范围太广范了,你准备的不一定会被考到,但如果押中了题,立刻就会比别的考生有很大优势。
2.言语:预期得分率80%,一方面它偏向于主观题,另一方面是这里面也混合了一些常识的内容,所以会有一定的失分。
3.判断:预期得分率80%,这里面混合很多内容,也有常识,再加上时间限制,所以有一定失分的可能。
4.数量:预期得分率70%,主要是时间限制,把简单的题做对,剩下的能蒙则蒙。
5.资料:预期得分率90%,题不难,但是要踏实做题,把握好时间。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5个部分互相匀一匀,算一算每个部分自己的预期得分是多少。
申论的拆解比较复杂,就像我前面说的,你很难知道你有没有得分。
以国考为例,申论有5道题,其中4道小题、1道大题,分值是每道小题10-20分,最后的大题,也就是写作40分。小题是按点给分,可以以80%的得分率为目标,有的得分点就是设置得很难,所以难拿满分;写作评分类似高考评分标准,先分档,再定分,如果能找对写作角度,那么肯定分数不会低,可以以70%为目标。
Step 4:选择教材
所谓“教材”就是你想要跟着谁的课学。可以把所有课程都听10-20分钟,看谁的授课思路和方式你最能接受,现在大多数课程都是免费的,在B站上、公众号、微博上都有分享,可参考我在开头分享的图片。一般来说,每个部分选一个人的课听就可以,如果有时间有富裕也可以多听,其实大家讲的大同小异,最终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消化和应用。
建议从你最薄弱的部分入手,刚开始复习的时候肯定是时间较为充裕的时候,把最好的时间留给对于你来说最难的东西。如果都觉得很难,或者都很简单,建议从资料分析入手,这部分是我们期望得分率最高的,而且它也是提分见效最快的,帮助树立信心。然后是推理判断--数量--言语--常识。
Step 5:确定方案
前期准备都做好后,就差给自己设计个复习方案,然后按部就班地执行了。
理想状态是:第一轮听课--第一轮刷题--第二轮听课--第二轮刷题--练真题。
无论是我看的别人的经验贴,还是听课,都建议多听几遍课。这样效果当然最好,缺点是耗费时间。大家还请量力而行,在时间宝贵的情况下,保质量而非数量。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一个可执行的方案,留出一些容错的空间,即使因为种种意外没能完成,也不要过分苛责自己,重要的是能坚持下去。
一些补充
1.不建议做模拟题,模拟题做多了容易扰乱思路,而且很多模拟题的题目有bug,禁不起推敲。近10年的真题已经够做的了,如果时间富裕还可以做考公大省的真题和联考的真题。
2.如何提高做题速度?一方面是熟能生巧,题做多了自然而然时间就上去了;另一方面是要有取舍,实在做不出来的题目或花费时间太长的题目就舍弃掉,保其他会做的,要有大局观念,不要死磕一道题。
3.做题时要沉下心,很多时候并不是不会,而是看不进去题,遗漏关键词。
目前就想到这么多,如果评论有提问,我再来回答。
祝大家考试顺利!
-
桑椹泡枸杞 赞了这篇讨论 2025-02-07 13:32:01
-
momomomo 赞了这篇讨论 2024-04-05 17:27:57
-
小南 赞了这篇讨论 2023-08-27 00:16:57
-
多肉妹妹 赞了这篇讨论 2022-08-01 00:31:06
-
淹死的鱼子酱 赞了这篇讨论 2022-07-31 18:10:52
-
我超爱喝粥 赞了这篇讨论 2022-01-22 16:17:03
-
狗狗护卫军 赞了这篇讨论 2022-01-17 21:37:11
-
江河 赞了这篇讨论 2022-01-04 19:42:27
-
🌝 赞了这篇讨论 2022-01-04 17:08:28
-
eook 赞了这篇讨论 2022-01-04 17:05:00
-
funnyphucker 赞了这篇讨论 2021-12-20 13:19:42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吐槽分享|我司的日本员工与国内员工年龄差距大到让人唏嘘 (宅学家)
- 大家请假的频率如何 (momo)
- 求职求助|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我很不好吗? (水蓝蓝)
- 大家会有攒钱到多少的时候就gap的想法吗? (禁止焦虑.)
- 求职求助|目前是该继续转行还是随便找个工作做呢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