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中国》
来自:本田
12.19
阅读完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数据”这一新兴概念对于一个现代国家在制订国家战略和治国理政时的重要性。身为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也让我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上得到开拓,使我受益匪浅。
本书以新媒体时代下的国家治理为主题,主要以“大数据”这一新型概念为切入点展开分析,提出中国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路程中将遇到的困境,现存的各层面上的短板,通过与美国等大数据领域上发展前沿的国家相比较,为中国在大数据时代下提供了国家建设的线索,并提出了未来制订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建议。
首先,在阅读本书之前,我们应当充分了解所谓的“大数据”为何物?因为本书并非是科普性质的文章,更多的是以大数据这一概念为突破口,深入分析国家现有的大数据发展战略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因此,我们应当在阅读本书以前对“大数据”形成一个大致的概念,以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通顺易懂得阅读。那么,“大数据”究竟为何物呢?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确认到,大数据这一概念的关键词在于“大”。利用高端的信息技术,整理庞大得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各式各样的整理,并将整理成果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而这个具体行动当中,在国家层面上就包括本书重点阐述的通过大数据提供国家发展的战略政策。
那么,大数据将以何种方式运作在国家治理与国家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呢?我们具体以中国为例子进行说明。中国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有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网络环境,这不仅仅局限于网络生态不同于世界,而且中国本身拥有大量的网络用户,这将使得中国国内的数据收集方可以享受全世界最有说服力的数据整理结果。通过这两大特色的相互结合,不仅可以对各个层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无差别地收集,加之大数据拥有非结构性特征,即收集的数据越是涉及多个领域,越是涉及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大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就越高,这得益于前文提到的大数据的关键词“大”,通过专家设计的高精度的复杂运算,将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的数据相互交错结合,能够让大数据收集方位变得更大更全面,使得中国收集到的大数据结论时最具权威的、最为实用的,因为他的数据采集于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且特殊的网络环境让数据的收集更加便捷。因此,中国的大数据结果将是一种普世性的数据,他将适用于大部分的国家。中国应当在未来凭借这点优势,争取在世界各国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成为领头羊,这也将成为中国正处于多个转型期时的一个强有力的转型助推器,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工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理解媒介》 (豆友CjgZ65AZBs)
-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六) (贾睿哲)
-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五) (贾睿哲)
-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三) (贾睿哲)
-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四) (贾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