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爱...《亲密而独立》白发天使,治愈系,心灵之家读书会, 豆瓣报名贴....
来自:hilalala
当'独立'和'自信'说烂了大街,我究竟该怎样经营爱情” …

渴望在亲密关系中保持健康的独立?
希望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正面或负面情绪、感受、立场、想法、需求,在亲密关系中保持真实的健康的自我边界?
渴望面在自我的冲突和伴侣的冲突中化解过度压抑、不再掩藏真实的自我? 想要了解愤怒和失控的根源,不再害怕被抛弃感,学会平和地表达正面情绪,不再像父母那样陷入好斗或敌对情绪,想拥有甜如蜜的爱情?
也许你的原生家庭并不完满或十分幸福,也许你在父母那里习得了一些妨碍你和自己和爱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不良习惯,比如,责备,抱怨,挖苦,诋毁,容易被激怒...
亲密关系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联结,而独立其实属于一种主动追求、主动去掌控某些事物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无法和伴侣保持健康的联结,那么也自然谈不上真正的分离(也就是独立)。
没有和父母分离意味着你今天为人处事的方式还在遵循着你小时候对父母的一些服从和承诺。他们希望小时候的你是什么样子,现在的你也依然如此,也许,你还没能发展出真正的自我,即便你已经长大成人、已经有自己的伴侣,但是你内心那个屈从于父母的小孩依然存在,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个体,你没有成为你自己? 没有建立和亲密自我的联结,也就无法真正独立。

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意味着我们能够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不再纠缠于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中,也不会将应对父母的本能反应重复应用在其他人身上。 或者说他认为重要的东西,是不被重视、允许和接纳的,而为了在这个家中生存下去,父母认为重要的东西,或父母的需求将永远被放在首位。 此时这个孩子的内心是没有爱、自由、信任、自尊和归属感的,最重要的是他掌控不了自己的生活。也因此这类孩子会开始寻求一种既害怕又向往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独立。 1、问问你自己,你的父母在养育你的过程中,和你建立联结是偏向正面的,比如温暖、支持、赞许、稳定的;还是负面的,比如漠视、自私、不理解、变化无常等等? 2、你的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他们允许你表达哪些情绪,你是否有一些负面情绪是不被他们允许的,比如无助、羞愧、嫉妒、恐惧、伤心、哭泣等? 3、你在家中承担着什么角色?是个真正的孩子,还是你必须为了满足他们的某些愿望而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成为他们让你表现的样子。就是不得不做一些他们喜欢你做、但你不想做的事情? 4、你更信任自己,还是不得不去信任父母让你做的那个你,比如你不能在他们面前表达负面情绪、必须让他们开心、必须服从他们的命令、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不能令他们失望、不能和他们分离等? 很多孩子在家中是不允许出现负面情绪的,这样孩子接收到的信号就是自己永远不会被理解、关注和重视。他们只能一味地掏空自己,以满足父母的种种需求,而忽视掉自己的需求,这样的状况,就是没能和父母建立积极的联结,而他们内心也会积累非常多的压抑的情绪。 这时候他们内心要么是叛逆的,(压迫带来反抗,这个因果还是成立的。)渴望过早脱离家庭组织;要么是只能依赖父母的价值体系才能对事物做出分析和判断。
过度追求独立和无法独立都不是真正独立的表现。
你的父母有没有对你过度依赖,或是完全忽视你在家中的存在,决定了你能够拥有健康的独立意识。
其实联结和独立是共同存在的。我们既需要自我成长、修复的空间,也需要和他人、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结。既需要满足自我的一些需求、坚持自己的信念,也需要具备同理心、倾听、共情等能力。 在成长初期,如果父母总是靠独断、压制的手段来打击孩子,不允许、不接受他们做这做那,不允许他们表达正常的喜怒哀乐,那么这个孩子内心就会充满焦虑和愤怒。父母可以靠操纵孩子的行为来获取掌控感,那么对于同样也是一个独立个体的孩子来说,他们怎么获得掌控感呢?

他们连自己的情绪、感受都不能被允许存在的情况下,他们的人格和心理状态又怎么能够健康呢? 内心充满了问题的孩子长大后,有自己的伴侣,受到原生家庭父辈亲密关系负面模式影响,在潜意识里会认为亲密关系也是糟糕或难以修复的,所以哪怕他们遇到的伴侣和他们的父母完全不同,他们也还是习惯以一种报复性的防御姿态去回应自己的伴侣,倾向于把自童年时期就产生的压抑情绪都发泄在伴侣身上,希望以此在伴侣身上、在亲密关系中获取一些掌控感,而其实这样发泄式的、报复式的掌控带来的只能是对自己、对伴侣以及对亲密关系的伤害。
白发天使邀请你一起来读《亲密而独立》如果你也渴望拥有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且亲密而独立。

有人一陷入爱河就容易就情侣PUA(精神控制),失去自我;有人舍弃有口皆碑的好对象,甘当渣男/渣女的舔狗;有人在爱情长跑中如胶似漆,结婚后却迅速相看两厌…… 这些现象看似令人费解,背后却隐藏着亲密关系的两个维度:亲密+独立。 德国著名心理医生斯蒂芬妮•斯塔尔认为,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同时具有两大需求,一是联结(即亲密),二是自主性(即独立)。这两大需求决定了我们会爱上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与伴侣相处。当两者失去平衡时,亲密关系就会出现问题。 斯塔尔提供了大量练习,帮助我们洞察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需求,并改善自己的亲密关系。借助于“阴影小孩”和“太阳小孩”的模型,她引领我们告别童年创伤,塑造强大内心,进而勇敢去寻找真命天子/女,建立或重建良好的亲密关系,打造家庭幸福
作者简介 斯蒂芬妮·斯塔尔,德国著名心理医生。1963年出生,毕业于德国特里尔大学心理学系。1993年起从事心理治疗,并定期举办关于爱、联结恐惧与自我价值感的研讨会 她擅长将枯燥乏味的心理学原理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著有《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认同自己》等多部畅销书。其作品不但受到普通读者的喜爱,也深受诸多心理学专家的认可。 目录 Chapter 01探寻你的亲密关系模式 人人都能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 别拿“爱无能”作为逃避亲密关系的借口 联结与自主性是理解亲密关系的密码 既要适应他人,又要坚持自我 谁会在亲密关系中强势? 你为何会爱/ 不爱一个人? 认识自己内心的小孩 什么样的人会吸引你? 男性看重自主性,女性看重联结 “真爱”是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得手后就变冷淡? 爱意消退的其他原因 你是喜欢单身,还是不得不“喜欢”单身? 亲密关系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基因让我们的亲密关系模式不一样 童年印记决定了亲密关系模式 好父母培养孩子的联结和自主性 原生家庭可能带来心灵创伤 重新审视你的童年和你的父母 找到你的联结和自主模式 找到你的联结模式 找到你的自主模式 认识你的阴影小孩 阴影小孩是内心小孩的负面部分 阴影小孩不是真实的你 借助成年自我,远离阴影小孩 阴影小孩的保护机制 外向者和内向者的保护机制 联结方面的保护机制 自主性方面的保护机制 别让孩子成为夫妻关系的地雷 一方过于自主,一方过于联结 围绕家庭和社会地位进行的权力博弈 付出与获取不平衡 Chapter 02改善你的亲密关系 强大你的成年自我 幸福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样的? 感知自己,转换角色 区分事实和描述 从纠缠中解脱出来 讲证据而不是凭直觉 接纳你的阴影小孩 应对阴影小孩的日常策略 发现你的太阳小孩 从太阳小孩到旁观者视角 找到你的赏识机制 通用的赏识机制 提升自主性的赏识机制 提升联结的赏识机制 找到自己的赏识机制 总结:八步开启良好的亲密关系 ……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是的,你没有看错:那些一直找不到真爱或者深陷一段糟糕恋情的人,在爱的道路上寻求好运无果的人,都有找到伴侣或是与已有的伴侣一起得到幸福的可能。但前提是,需要学习一些对一段幸福关系而言至关重要的知识。在本书中,我将介绍具体涉及哪些技巧,以及如何学会这些技巧。一段健康关系的建立并非全靠运气,而是涉及个人抉择和内心态度。 的确,对极少数人而言,建立一段紧密的亲密关系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这些人要么受过强烈的精神创伤,因此无法信任别人;要么天生就缺少共情能力,以及对亲密关系很重要的表达某些情绪的能力。这类特别严重的情感障碍,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这种情形下,我这个夸张的宣言“人人都能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就不太适用了。 但我相信:只要能够保持适应他人和坚持自我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联结与自主性之间的平衡,那么(几乎)人人都可以拥有一段幸福的亲密关系。这一点听起来简单,但很少有人知道,适应他人和坚持自我这两种能力有多么深远的影响,它们决定着我们的感觉、思想和行为。联结(适应他人属于此类)和自主性(坚持自我属于此类)是与全人类都息息相关的命题,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基本心理需求,并影响着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我们是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还是经常怀疑自己的价值,追根究底取决于我们在童年和成人后,所经历或正在经历的联结和自主性。 我相信,我们如何选择伴侣,以及我们的亲密关系成功与否.最终都可以归结到联结与自主性,以及双方的强弱地位(自我价值感)。想要脱单而不成,或者只想单身,根源都在于没有处理好联结和自主性之间的关系。 公平、任务分工、妥协、权力斗争、吸引力、激情、性欲、父母、婚姻、单身、外遇、出轨、信任、怀疑……这些主题在亲密关系和单身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追溯到人们的联结愿望和自主性需求,因此了解自己的联结愿望和自主性需求至关重要。如果你能在适应他人和坚持自我间找到平衡,并且和伴侣(或其他人)达成一致,那么你就可以获得建立良好亲密关系的能力、良好工作关系的能力和自我享受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精神健康的基石。 本书的重点在于建立良好亲密关系的能力。人类对于联结、自主性和自我价值提高的基本需求,已经深刻地渗入我们的亲密关系之中。这些基本需求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是谁;我们喜欢谁,我们如何和伴侣交往;我们恐惧什么,面对这些恐惧我们如伺保护自己;我们是自我实现,还是依赖他人生活;什么让我们振奋,什么让我们沮丧;我们为何争吵,又会在何时妥协等许多问题。 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如何在追寻爱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如何提升自己的联结能力和自主能力,并由此巩固自己的自我价值。为此我列举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练习。 这本书适用于所有性向的人,因为上面所说的联结、自主性和自我价值感在每段亲密关系里都扮演着核心角色。虽然本书举的例子都是异性恋,同性恋和跨性别者也一样适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亲密关系里握紧自己的幸福,不要被动地等待伴侣哪天自己改变,或是完美伴侣从天而降。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主动踏上找寻理想伴侣的道路,或者发现其实理想伴侣就在自己身边。 本书总结了许多非常实用的练习,你可以自由选择是全盘采用,还是仅仅阅读完后在心里思考。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只做需要的练习。
最新讨论 ( 更多 )
- Thriving in a Fast-Paced World: Your Guide to Stress Mastery (HolyParadise)
- 止语的力量 The Power Of Silence (蓝仙子)
- 缅怀赵一曼女士为共产主义理想牺牲自我的崇高精神 (HolyParadise)
- 用我们的生命之光照亮社区 (HolyParadise)
- 缺爱?重新找回安全感 (蓝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