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
杨凡之
最近看了许知远采访黄灯的视频,他们谈论了传统教育方式(应试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进入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现在的教育最大问题就是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而让孩子失去了观察身边世界探索周围环境的机会,带着“塑料”的气味和电子产品的气味,就像是工业化批量造出的没有灵魂的空心人。观看的过程中我不断想起尼尔写的《夏山学校》这本书。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因材施教的典范”, 充满了无穷的活力。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窗边的小豆豆》的“巴学园”便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创办的。
“夏山学校是一所让儿童自由发展的学校,摒弃一切管训、约束、指导、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它的基本目的是使学校适应儿童,而非儿童适应学校,完全以儿童为中心。”
夏山学校的课表只有半天课,而且还不强制上课,能选择喜欢的课程,另外半天是自由活动。星期一、四晚上,学校放电影。星期二晚上有心理学演讲和读书小组活动。星期三晚上是歌舞之夜,星期五晚上排演话剧。星期六晚上是“学校大会”开会之夜,会后又有跳舞或戏剧表演。他们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多彩,实在让人羡慕,为什么自己没有小时候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成长。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星期六晚上的“学校大会”,学校平常生活规则由星期六全体大会通过,所有人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建议,遵从多数人的意见,就连校长尼尔也不能拥有更多的特权,每个人都有一票,都是平等的。虽然孩子占多数,他们的意见并非完全成熟,但正是因为在这个环境里他们拥有权力的同时也意味到了自己的责任,还是会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且做的更好。他自己主动去做的事要比被要求去做的主动性更高,这就是为什么并不强制学习的学校里,考上大学的孩子并不比那些要求学习的学校少。
夏山学校就像一个理想国,来夏山的孩子有不少都是所谓的“问题孩子”,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而造成了这些问题,不愿意与人沟通,和大人的话反着来,想去破坏规则。不过他们来了夏山学校之后那些问题渐渐消失了,因为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没有人压制他,他可以去真实表现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要比遵守别人制定的规则更加容易。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教育到底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或许在夏山学校中,能得到一些思考。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ABC谋杀案》:译本不行,小说精彩 (叙事通勤族)
- 秦制回归 (大雄)
-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我们可以做好一切战争... (叙事通勤族)
- 白马之盟下博弈 (大雄)
- 秦的制度性伤害 (大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