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谋划策|强行社交以后进入了回避期,如何适度社交真正建立内在自信
来自:棉花小狗
楼主下半年的经历阶段变化:
1.第一阶段:处于一种被动交友式的状态,尝试主动与人沟通但是不得要领,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缺乏信心,存在不健康的共生关系。总是粘着对我主动的朋友,且对这样的关系没有安全感。
2.第二阶段:主动与人社交,因为想要获得亲密关系以及害怕孤独的想法,从忧郁进入了一种焦虑的状态。主动性高,有带强迫意味的push自己社交。每天都和很多人聊天,在离开社交网络或者环境时感到焦虑。
此阶段在我朋友眼里我像社交达人一样,主动开启引导话题,把控制权一直攥在自己手里。收到了许多认可,关系数量增加很多,社交活动多。
3.第三阶段:因为对自己的社交能力感到确定,有了一种安定感。但失去迫切的社交需求以后,感受到了迷茫和对社交的疲惫。对朋友的交流呈现回避态度,具体表现为不回消息,不想出去玩,让自己长时间处在不用交流的状态。
目前问题思考:
1.在第二阶段的过程中,为保证关系数量,有时呈现出讨好人的状态。因为感到焦虑,所以总是需要去确认关系(保证发消息,聊天频率之类)。
2.朋友的数量没有质量重要,但目前精简关系过程中,感到了迷茫,同时,无法控制的将自己与社交达人比较,you感到了无力感。怎样的关系才是应该保留的关系,如何选择良性的关系?
3.在第三阶段,又有了第一阶段的无力感,社交呈现出被动状态,在其他生活方面的积极性也大有下降,像龟缩回去一样。如何适度的走出去社交,保持积极性、保持自己的安全感,同时不会让自己过于疲惫?
总结: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当社交不足时,感到空虚和内部坍塌,强迫社交时,可以确认自己的能力但感到过于疲惫。
是否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信,而是将社交当做衡量自己能力的筹码?
如何适度社交,在表达自己、走近他人,而不激起焦虑或是疲惫?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思考及感悟|做了一个SPA,突然就对“成长”下头了 (韩天澍)
- 思考及感悟|爱自己与爱身体,首先是不要再让「内在小孩」哭泣 (Beaver)
- 思考及感悟|不想做的事情,说明时机不到。想做的,任何时候... (好吧)
- 思考及感悟|提升运气的实用方法和原理,亲测有效 (留余地)
- 思考及感悟|发现我不喜欢吹头发的真正原因 (桃子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