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用对方法,普通人也能变得很厉害
小柒有财花

嗨!艾瑞巴蒂,我是艺荷!
我复读那年,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顶着满天星光去教室上早自习,一般都是到教室最早的一个,成绩还可以,不过高考发挥失常,差一分上重本,然后去了个普通二本院校。
有位女同学A,总是到教室比我晚一点点,看起来也格外的用功,但是很奇怪,她的成绩却属于中等偏下,怎么都考不好。
高考依然没有超长发挥,就上了个普通专科学校。
而另一位同学B,上自习的时候别人都在疯狂赶作业,做卷子,她却总是放一摞《读者》、《意林》之类的故事书在桌上,优哉悠哉的看着。
然而,她的成绩却非常好,高考以年级第一考到了一所出名的985高校。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过,身边总有些人看起来学习很用功很努力,但结果就是不尽人意。
而有些人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样子,却能抓住学习的本质,取得让人望尘莫及的好成绩。
原本,我以为这是人与人智商间的差别,后来才知道,普通人的智商普遍在一个区间,并不会有明显差距。
真正产生差别的原因是,学习的方法是否用对了。
查理·芒格说过: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所以,我花了1个月时间,反复看了几遍《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终于知道学习是有方法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有方法的。
一旦找对方法,普通人也可以变得很厉害。
书中关于学习的内容比较多,我今天单拎“内门心法”出来,讲一件3个提升学习能力的底层方法,人人可用,建议收藏。


著名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中作者提过这样一个观点:“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当我们遇到相似的情景,就会做出相似的行动,甚至于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我们可能不假思索就会做出决策。
这也是“经验主义”的产生原由。
反思,就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不仅可以让我们发现知识误区,还能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的认知,将更多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更好的方法。
就连圣人孔子都说“吾日三省吾身”,日常养成反思好习惯,我们更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
也更能有力的对抗“经验主义”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学习层次会逐渐提高。
作者在学习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十三种德行”时发现,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比较寻找差距。
然后他意识到自己曾经学过的“对标管理”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用在生活里,通过反思,他将这个方法用在了自己的反思日记里,几年下来,他做事的思路和方法产生了质的变化,成长收获颇多。

那么如何训练反思能力呢?作者总结了三个方法: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培养一种高水平的反思能力。
持续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改进服务客户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
生活中不可能随时都有大事发生,所以反思可以从小事开始,通过细节的反思来改进提升自己,比如我们不好的一些习惯,可以想想怎么去改善它们。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生活每天都在生产未经加工的经验素材,我们的判断来源于经验,而有效的经验又来源于我们对判断的反思。
把我们自己每天的生活编辑成案例,解读分析它,然后发现有价值的启发。
比如我现在会每晚反思一下自己一天发生的事情,并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想象成一个案例,来梳理它,看看自己能在里面学到什么东西。
(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坚持反思和复盘,会成为持续产生复利效应的工具,但是很多人会觉得天天写反思日记很枯燥无用。
其实,只要将事件当时的感受、情绪和思考写下来,而不是单纯的 记录事情的结果,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读书那会儿,班主任总爱让好学生一对一帮助成绩差一点的学生。
我就是那个帮助别人的人。
其实刚开始时,我觉得有点麻烦,因为自己学习时间本来就已经很紧张了,现在还要把有限的时间匀给别人,总觉得有些吃亏。
可后来我发现,原本有些知识点我只是模棱两可的知晓,结果在教给别人的时候忽然恍然大悟,知识的贯通力更强了。
原来,教别人的同时,我也是在学习和进步的。
就像我现在不管是读书还是学习,都会尽量通过写文章的方式输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这个举措看似帮读者涨知识,实则也是我自己的学习提升。
日本知名作家、前麦肯锡顾问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术》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方法:你处于职员位置的时候,就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我的职级比现在高两级,我会怎么做?”
教别人,其实是一种前瞻思维。
如果你觉得自己又没机会教课,也不会写作,该怎么以教为学呢?
作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把学到的知识讲给自己的爱人或朋友听、在微信里建一个学习微信群,定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等等。


美国畅销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找那个提到,“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得超凡。”
这也就是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1万小时天才定律”。
不过,这种理论可能是错误的,毫无目的或随心所欲的花时间锤炼未必能变超凡。
真正突飞猛进的进步需要的是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
去年爆火的奈飞剧《女王的棋局》里的女主人公贝丝.哈蒙就是典型的刻意练习达人。
被送往孤儿院的贝丝是个天才少女,偶然间的机会接触到国际象棋,展示了自己天赋的一面,短暂学习一段时间就可以轻松赢了她的启蒙老师。
而后,她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不停的复盘、练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最终战胜称霸棋场多年的大魔王博戈夫,登顶冠军。

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的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学习能力呢?
作者认为,有几种方法可以尝试。
首先,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
意思是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训练,对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概念、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探究和思考,直到把问题吃透。
其次,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当我们把掌握的核心知识彻底搞明白后,就能和其他相关知识组成一个新的知识能力单元,来整体使用了。
比如,就游泳这件事,刚开始练习呼吸、漂浮等单一技能,组合起来就成了游泳这一项水中穿行的新技能了。
最后,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在我们做到前两步的基础上,接下来就可以用认知框架把它们给整合起来了。
比如,在商业分析中,可以将复利、边际效益、规模效益等组合成一个认知框架,来判断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长期坚持练习,个人的学习能力会有快速提升,认知深度也会提高。
真正的高手,都是很会学习的。
学习好学习的方法,普通人也会变成高手。
我先试一步,欢迎你们加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慢读时光·微信读书小窝】 (但求无用)
- 2025年一起读书(200+人读书群) (新宇)
- 建一个读书群 (全)
- 记于2025.5.16读书感悟 (大光明阿纲酱)
- 落叶无常 (热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