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旅游攻略、出行约伴等信息真伪,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
【建组初心】跟着文学去旅行吧!
激光唱片
在十六岁的时候,我读了余华恐怖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或许是由于交通工具的变迁,八十年代的人对远方的想象和今天很不同。但是,比小说内容更深刻地镌刻在我脑子里的,是这个梦幻的题目:十八岁出门远行,啊!那时我每天在网上闲逛,读一些诗和远方的奇闻,决定到十八岁我也要出门远行。不能更早,我要高考,不能更迟,再迟我就老了——那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时代啊。
后来我读了更多的东西,知道在实践之前,首先是文学这样的东西塑造了我们对于世界的想象。比如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里就会认为,是小说和报纸塑造了“民族”,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不需要高级的理论,我们也能轻易感受这样的召唤——在有了文学想象以后,在对广大世界的反复描摹中,人被一种浪漫的勇气鼓励,得到了行走的力量,终于亲自涉水。这种把想象中的世界落实的行动,俗称“打卡”。
在这里,你可以分享你去过的一首诗、一本小说、或任何一个其他文本里的地理标志,可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也可以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可以是成为废墟的或废墟以前的巴黎圣母院。过程中你也许会失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灵晕在更早的时间里就消逝了。你也许会得到惊喜的确证,创作者所言不虚,此处仍然忠实地保留了文学里的风光;也许你会有与前人不同的特别发现,于是你自己也被浪漫的风景激发,成为另一个创作者……总之,你的种种感悟,都请在这里分享吧!
41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去欧洲慕尼黑 柏林 科隆 德累斯顿 布拉格 布鲁日 请宝子们推... (笨花)
- 非洲小镇两家传奇旅馆的故事 (雕梁)
- 泰姬陵 (来自蓝方的馕)
- 我与地坛2021: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 (头要掉了)
- 安化楼的日夜:1959-2021 (头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