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逆时钟|折腾十年最终英专转游戏程序员
Pegasus(我希望赫敏和哈利在一起)
楼主是2010届二本英专生,从高中开始就一直浑浑噩噩,对人生毫无规划,毕业了也一直没有理想的工作,总体来说就是收入不高,事儿不少。直到2016年大概中旬也就是28岁那年,我觉得忍无可忍,突然决定留学转码,同年九月就在加拿大入读某游戏开发专业(三年项目),如今已经工作两年半了,算是成功上岸。
以下原文最早发布在英专生的自我救赎小组。 一转眼已经大学毕业11年了,这两年总算算是安稳一些下来了,偶然逛逛许久未登录的豆瓣,看到很多年轻朋友也在跟我一样折腾、纠结(特别是咱英语专业的),就想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以供打开思路。 楼主目前在蒙特利尔一家本地的游戏工作室做游戏开发的工作,本人在渥太华跨省办公。同样是程序员,游戏程序员的工资比互联网行业要低不少,更别提和亚马逊之类的大厂比了。但楼主比较容易满足,也不想要太卷的生活,而且公司的福利(后文有提到)其实在加拿大游戏行业已经算不错的了。要知道我来加拿大之前每天加班加成狗,经常到夜里十点多甚至凌晨,关键还赚不到几个钱,完全没有生活可言。 2010年毕业到2016年之间,一直在折腾,没折腾的时候也是在瞎JB浪费时间,但这也怪不了别人,谁让我选择的英语系呢?如果是上外啥的,那我也不抱怨了,但我在一个双非二本工科学校学英语,别说是我学的没劲了,那些老师看上去教的也挺没劲的。英语我其实挺喜欢,但英语专业真的感觉duck不必,什么语言学、文学、翻译不是热爱真的学不进去,我以前喜欢英语也只是想把它当一个工具学好,没打算当学问钻研。更悲催的是毕业以后找工作那个费劲儿,局限非常大,甚至考公务员可选择的职位也不多。我大概统计了下我们那届毕业生的去向,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外贸、翻译这几个行业,都不是我想干的(但最终也干了)。你可能要问了,英语不就是这些工作吗,不喜欢干嘛选英语呢?我也后悔啊,但18岁那会我啥也不懂啊,没想过就业的事啊,不知道生活那么艰难啊,不知道很多人一辈子的差距就跟18岁做的那个决定绑定了啊,我爸当时让我学医,我怕解剖的时候会吐在人家身上啊!数学又不好,理科也很差,英语是我当时唯一的强项,再加上我当时琢磨着英语系女生应该很多找女朋友应该很容易(又是一大幻觉),选择英语专业可以说是义无反顾。应了那句话,后来吃的苦都是当年选专业脑子进的水。 一开始我还有考虑过要转专业(其实也没想好要转啥,但当时对英语专业挺失望的),研究了一下发现不太容易,我得获得年级前几名才有资格转。我不禁思考,能学这么好为啥还要转专业呢?经实践证明,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中上游,转专业也就不了了之了。很多课由于过于催眠,我都不去上,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在干嘛。现在想想,那时候我要利用这个时间学点我真喜欢的东西多好,比如编程啥的,但作为一个思想晚熟却自以为成熟的人,是不会考虑这么多滴。没心没肺的到了大四,一些先知先觉的同学们都已经开始找实习或者准备考研了,而我还在愤青(当时刚接触老罗语录、柏杨之类的),让我产生了极大的焦虑感,所以我也装模作样说要考研(我也不知道考研考啥,就不想面对找工作),坚持了没多久就放弃了,每天就浑浑噩噩直到考研结束。 终于要找工作了,找什么呢?不知道。大家都去上海了,那我也去罢。 “阿Q,同去同去!” 跟同学合租了一间隔出来的房间。一套房隔成了四五间,只有一个厕所,然后我跟同学住一间,大概只有七八平米,一张一米二点床,两个直男一起睡。每天各种投简历,穿着不合身的西服、黑皮鞋配白袜子(fashion illiterate)的各种面试,还被一些无良“中介”公司骗过钱,一通面试完了,让我交200块走人等通知,我就交了,不得不说,晚熟体现在方方面面,特别是智慧上。最终找到了一个做母婴产品的公司,一个月2000块,包午饭。具体工作是干什么呢?去各大母婴论坛水贴、发软文、导流。我琢磨着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五毛啊?由于工作性质过于侮辱人格,两个月不到我就裸辞了。第二份工作总算跟英语有一丢丢的关系了,在签证中心做前台,就是收材料啥的。那沙雕领导经常刁难签证申请人,会因为一点点小问题而让申请人再跑一趟,而根据我这么多年DIY各种签证的经验来说,很多时候签证官并没有要求那么多,都是中介或者签证中心made up出来的一些严格要求。这份工作我做了半年,又又裸辞了。 那时候已经没跟当时一起合租的同学住一起了,我1600租了个老房子,当起了二房东,两室一厅找了一对夫妇合租。那房子蟑螂横行,有一天晚上都爬到我嘴上了,吓得我一夜不敢入睡。(突然想插播一句,自从我来北方以后,从来没再见过蟑螂了,哈哈,也没见过回潮,比起南方,我还是更喜欢北方的气候,就是有时候太冷了。)裸辞以后很快找到了第三份工作,这坑爹的工作基本奠定了我悲催的职业生涯——留学中介的文案,负责留学申请和签证啥的,做了有五年,跟浪费的大学四年可以说难分伯仲。这个行业不光对从业人员来说坑爹,对客户也就是学生来说也很坑爹。我是找不到工作才来应聘的,却摇身一变成了资深文案,从来没出过国,却在帮一帮高材生憋文书。经常的情况是,憋不出来文书,就很容易拖到很晚,基本上都是八九点下班,最晚一次到凌晨两点多才回家,路上灯火通明,也没觉得害怕,路过一个全家超市买点关东煮吃,特别心酸。感觉什么东西也没学到,工作毫无意义,赚不到钱,同时又搞得很疲劳。后来去了xdf,更忙了,当时和一个同事经常一块加班,她生产前两周还和我一起工作到晚上十点多。最早做英国留学,文书确实很好糊弄,因为除了那些真正的好大学,很多大学都不看重文书,后来做美国、加拿大高端文书,没法糊弄,还得跟学生讨论,一版一版的修改,压力是非常大的,要知道很多学生都非常优秀,论知识论见识论学问都远爆于我,听他们叫我老师我觉得特别滑稽也特别受不起。我觉得这个工种压根就不应该存在。 做了五年,感觉不能再这样蹉跎下去了,不仅没什么出路,身体也吃不消。正好我对留学这块比较熟,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如从头开始,去留个学,读个真正喜欢的,又能赚钱的。家里其实很小就买了电脑,和一个发小经常在一起玩,还凑钱买电脑爱好者杂志什么的,但从来不知道原来电脑也是一门专业。后来我那发小选择了计算机,又是喜欢的东西,钱又给的足,而我选择英语,说多了都是泪。产生留学想法的时候我已经27快28了,其实还是挺冒险的,每天也是在知乎上查,28岁转行学计算机来不来得及啥的,然后看到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不就是对我说的吗?我选的一个College,相当于国内大专,一个是因为便宜,一年1.7万刀,大概9-10万人民币,相比之下大学要至少3万刀;二是时间稍短,我选的三年的游戏开发专业(又一次糟糕的专业选择,后面再说),而大学至少四年,加上实习得五年了;三是就我所知,大专也很好就业(实际证明没大学好,特别是大公司,门槛直接卡死)。另外之所以选择渥太华是因为它号称北方硅谷(其实过来以后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科技公司比较多。 我花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学校申请和签证的准备,然后跟公司提了辞职,心里是志在必得,完全没想到加拿大签证这么恶心。我一签被拒了,理由是怀疑我的目的以及资金的问题。但我不死心,一边申请调档(向移民局要求提供签证档案,可以看到签证官真正的拒签理由),一边递交二签。二签加了点存款,改了改学习计划,由于当时被拒签觉得特别委屈和气愤,所以学习计划里有不少怨气,果不其然,一个月不到二签又被拒了。正好之前的调档下来了,发现真正的拒签理由是觉得我要学的专业和我的工作经历不相关,所以怀疑访问目的。三签我啥材料也没动,就好好改了学习计划,并且找一些朋友修改了,包括一个老外,发现了很多解释都没有到位,因为我自己对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太了解,所以有很多脑补的细节,而这些都没有体现在学习计划里。这时候我已经辞职了,孤注一掷,但我非常确信我一定会过签,因为我就是去读书的,也准备了足够的学费。果不其然,这次终于过了。 之后就是三年的求学经历,这期间在每周在麦当劳打工20小时,正好够cover生活费。这里要特别感谢我老婆,她当时在国内其实工作比我好,在一家国企,且即将升职,但依然义无反顾的辞职跟我来这边工作(她可以拿配偶工签)。到我留学第二年才发现原来她国内的工作经验可以技术移民,于是又风风火火准备移民。我那会移民门槛还挺高,没有本地学历和经验,雅思需要达到听力8,其余全部7,也就是所谓的8777,才有可能移民,结果没想到我俩裸考,一击即中,所以很快就把移民的资料DIY好了。第一次移民又尼玛拒。。。拒。。拒。了,理由是我们的材料翻译不是由有资质的翻译者翻译的。可不是吗?我都是自己翻译的,而且都是直接在原pdf文档旁边通过红字注释的🤦♂️。这点不能全怪我,因为之前无论是申请旅游还是留学,我都是自己翻译的,从来没出过问题。之后找了个国内的翻译(因为便宜很多),重新递交了,一般人6个月就批了,我们等了一整年,真是什么事都让我们赶上了。最后绿卡下来的时候,我书都读完了,所以一分钱没省到,当然后来我老婆也去读书就非常便宜了,这是后话。 现在来说说这个游戏开发的专业。学的东西挺多,包括但不限于,音效设计、技术绘画?、绘画要领??、数码图像处理、界面设计、心理学、电影术?、剧本写作、关卡设计、桌游设计、3D建模、项目管理、游戏编程、算法、图形计算、简单数学、高层设计等等,真正的编程课程一半都不到,所有的课都是浅尝辄止,对于一心美术或者一心编程的学生来说,另外一部分的学习纯属耽误时间,而自己想学的那部分又不够深入。也许对于那些想自己开工作室的,各个方面都知道一点也许真的有必要吧,但是我想说的是,课程的质量跟不上课程的野心,最终的结果就是么都想抓什么也抓不好。如果真的想做游戏编程,我更推荐那些专门的游戏编程课程,或者直接就计算机专业。我们专业确实有几个很好的老师,好到我之前无法想象,其中包括恩师吉米,这是我比较庆幸的一点。吉米是一位全职教授,教游戏编程和图形,基本就是C++和OpenGL,他带领我们基本从零打造了一个游戏引擎并用它做了一些2D以及3D的游戏。他理论上除了上课和办公室时间,都可以不来的,但是,他选择加班加点给学生各种开小灶,一周两次help session,每次说是3小时,结果都要搞到5、6个小时学生才放他走(盲猜是因为学生们都饿了)。平时下课也是各种被学生拉着问问题,以至于经常没时间吃饭,然后没事经常跟学生聊天,几乎每天都有人找他聊天,什么都聊,偶尔也聊课业 ,再就是总是站在我们的立场鼓励我们去向学院反映要多开编程课、退学费等等。而且他教学水平也很高,解释起来真的能让我们听懂,很受学生爱戴,你能想象有这种教授吗?但这门课也有几个老鼠屎,坑到你再次无法想象。其中有一个,教的高级编程,本身编程课就很少了,他首先不教东西,其次经常不来,自身水平也是大有问题,好几次被我问的无话可说。我的愤青气质又暴露了,发动同学从专业投诉到学院,就是拿他没办法,专业最终给了一些所谓的“补偿”,只能说聊胜于无。另外教授们第一天就说了,本专业不好找工作,一个是没有实习,所以只能靠自己找;二一个是所在的城市(渥太华)没有什么游戏公司,一般大专院校在本市还是很受认可的,但出了市人家就没听过了;三一个是这课程设置和教学也不行啊。 不过无论专业有多坑,我生平第一次尝到了学习的快乐,以前真的从来没有。可能是带了点破釜沉舟的感情色彩吧,我非常投入的学习,虽然我依然有很多我认为不重要的课不去上(比如美术啥的),但节约出来的时间并没有浪费掉,而是各种看编程教程外加兼职。一周20小时的兼职听起来不多,实际上非常紧凑,加之这种纯体力工作又很累,我能把学业搞的那么好确实很有一套😉。那时候上来就从C++学起,而我对计算机原理啥的完全不懂,所以很多概念学的非常吃力。比如说指针,其实很简单的概念,但我当时很难理解,为了整明白,我各种打印变量(那时还不会设置breakpoint),打印它们的地址,打印它们的指针,然后试图跟教授讨论我的理解。有一天讨论完,算法教授就跟我说,”that’s why you’ll succeed”,对我鼓励非常大。有时候也很感叹,本科都没有碰到这种敬业又关心学生的老师,反而在一个大专碰到了。很快课堂上学的那点东西已经完全满足不了我了,作业一般也很快做完,一有时间我就学课外的,比如我自学了JavaScript和Python,算法,计算机基础,还经常用编程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计算我老婆产假的工资、制作个人网站用于找工作、用Python批量下载某h色网站的“学习”视频)等,这些都让我对编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学校我也经常帮助其他同学,很多人反映我解释的比某些老师还要好。到大三我也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助教,其实就是在Lab坐班,随时回答三个年级学生的问题。助教的工作比麦当劳轻松很多,工资也高一些,而且我还能做自己的事,当时还是很满足的。我以前很排斥当老师,因为我从来没有碰到特别好的老师,我自己也是启蒙很晚的学生,但留学时,因为这些经历我反而自然而然产生了我想当老师的想法,也许有一天我会回我们本专业兼职教书,也许会在网上发布教程,谁知道呢。快乐学习的另一边是焦虑的父母,他们对我取得的成绩没有直观的感受,隔三差五需要我——一个大龄脱产、拖家带口、花了三十几万、不知道毕业能不能找到工作,压力最大最需要安慰的人——去安慰他们,去做一些不受我控制的承诺,比如一定能找到工作,真的很蛋疼,有时候想,如果家人能更看重过程而非结果,是不是更像一个家呢?当然也不能完全怪父母,因为我确实从来没有展现过靠谱的一面。也就是我心态好,自信心极强才能handle。我总是想,无论这个专业有多难找工作,第一名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吧?如果这都找不到,那这专业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不是吗? 毕业前三个月,有人已经在开始找工作了,我当时也做了一个网站,写了一些JavaScript的小游戏,把平时的一些大作业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都放在上面。渥太华游戏公司很少,我、以及好几个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投了当地最大的一家的工作室(也就几十人)。投完当天就给我发了笔试,我抽空做完以后又很快收到了面试通知,面试一个小时左右,感觉非常好,很友好,不过问题还是比较深入的,就按照简历来问,越问越深,直到答不上来。不过他们说好多问题我是第一个能回答上的,我当时就知道稳了,果然第二天就收到了offer,而在我之前申请的同学还都没收到,有的已经被拒了。工资不高,也才面试的第一家而已,但我当时不知道为啥,就感觉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而且突然就懒散下来了,一点都不想再面试了,马上就接了这个offer。之后那几个被拒的同学都在其他行业,比如互联网、软件找到了更高薪(高30%)的工作,说实话,心里是很emo的。我相信无论什么工作,给我一个面试机会,我也都能把握住,但没有如果,我就这样在游戏业扎根了。 (未完待续,不知不觉写了6000字了,嚯) 继续更新。我们专业五六十个学生,毕业后两个月找到工作的就我所知只有7、8个人,就业率不到15%,找到工作的都是编程方向的,art方向的一个也没有,真的很惨。对了,想补充一句,没来加拿大之前我确实是有担心找工作的问题的,因为等我毕业都30岁了,网上总说码农35岁被裁员,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听起来挺不解的,难道不是年龄越大经验越多吗?过来以后发现没人在意你年龄,面试的时候也没人问,简历也不需要体现,nobody cared, at all。这一点我还是蛮感谢加拿大的,给了我一个再来一瓶的机会。而且我发现这里转专业巨容易,我们专业大一收了上百名学生,到大二就只剩七八十了,到大三就五六十了,有的转学了,有的转专业了,有的退学了。当年我们学校要是能这么转专业,我特么用得着等6年?!就有种之前的苦都白吃了的感觉。不过我也不多抱怨,抱怨就落了下乘,而我比较上乘(狗头)。 在那小公司做了快两年,除了收入不满意,其他方面其实还行。每年也有10%的加薪,如果不是起薪比较低,10%已经很可观了。公司非常讲究work/life balance,对加班零容忍;每年3周年假+圣诞一周,平时事假、病假请起来也非常方便,不需要解释,通知一声即可,休假期间绝对不会有人找;然后小公司嘛,人情味也多一点,什么过生日、圣诞啥啥都要庆祝庆祝。可我一个打工的,我真的只看重钱,钱不止用来生活,还要用来贷款,这个工资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贷款额度和买房进度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开始投一些互联网的职位,同时把LinkedIn的状态设置成了Open to opportunties,结果我自己投的音信全无,反倒是不停的接到游戏公司猎头和HR的邀请,显然完全是因为工作经历在作祟。面试了几个,最终接了现在这家,主要原因就是他家接受我永久remote,蒙特利尔我是不会去的,一句法语都不会。这次跳槽涨了25%,除了年薪,该有点福利也都有了,比如退休储蓄计划匹配、奖金、每年报销1000刀的个人消费,总算没有那么寒碜了。工作了五个月不到就赶上年终绩效考核,我本来以为没我什么事,要知道这么点时间我换了两个项目组,实在没啥好考评的,结果评级优秀,又加薪11%,奖金翻倍。最近又发了一封邮件宣布明年开始,五年以下的员工每年年假5周,而之前是3周+3天事假,然后圣诞一周和一周病假依然照常放,好事来得太突然,让人不敢相信,有了这些假期,我每年都可以带孩子(对,我两年前有孩子了:D)回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不亦乐乎?另外,在家工作,省了很多通勤时间、油费、和违停的罚款,更关键的是在家还帮忙能看孩子(孩子其实早在18个月就送托儿所了,但刚进入托儿所这个病毒蛊场,三天两头生病,一个月有半个月都在家)。 然后今年5月份,producer突然找我说又要加薪10%,毫无征兆,也没有参与绩效考核啥的,让我觉得公司还是挺靠谱的,愿意和员工分享胜利果实。 虽然收入可能依然比不过其他行业的同学们,但我真的没啥可抱怨了。 如今娃也有了,老婆工作也定了(联邦政府雇员,大概相当于公务员?),也买了个小房子,回顾这么多年走的弯路,真的很感慨,同时也很庆幸——五年前开始种树,今天看来确实是最好的时间。 后记:记成了个流水账,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留学加转码才真正改变生活的,两者缺一不可,转码在国内大龄依然不好找工作,留学读教育学啥的我相信也是白读(不过幼教、护理啥的肯定没问题)。不过我也遇到了不少留学转码失败的例子,完全没有兴趣还是很难学好(但也有很多学的稀烂却当上公务员的,you never know),所以不建议盲目跟风。对我个人而言,我当年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也许唯一的意义是给学弟学妹们当反面教材?),给我带不来成长,带不来尊严,带不来财富,也带不来有质量的生活以及和睦的家庭关系,我很高兴我有这个机会和勇气重新来过,我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机会,特别是每天加班到很晚很累、被家庭房贷束缚着的朋友们,真的是有心无力;我还知道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自己不努力,而是一旦错过了努力的年纪,这个社会就不会再给我们努力的机会了。真的公平吗?从我后来的经历看,我一点也不笨,只是比别人晚慧一些而已,就要近十年的时间去弥补吗?可是如果这篇文章有幸被你看到,像我一样不喜欢你现在的专业或者生活的,年龄和经济都允许的情况下,不妨考虑一下换个赛道,前提是你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当然也要真正适合新的选择。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焦虑治愈剂|为什么有的人特别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星星乐乐)
- 需要建议|30+女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能性?? (momo)
- 需要鼓励|找工作找到哭,感觉已经焦虑到边缘了 (花生不吃鱼🐟)
- 分享逆时钟|(大二下开学了)36岁准备参加23年成考函授动物... (淡菜)
- 焦虑治愈剂|记录我没有工作但努力赚钱的生活 (玫瑰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