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周生如故,让我失望的地方(补充解读)
来自:莫比乌斯
2021-12-30 22:56:59
已编辑
发不出来,贴图片。开年第一天,把过去的纠结放下,留下这一贴与周生正式告别。不完美就这么过去吧,所谓争议,灯火阑珊,不见波澜,最好。




————————————分界线
看剧感受:周生如故里女主理解男主的高度有限,才会哭得那么惨烈,其实过分的哭只能说明她对周生辰的大爱理解不够。因为不够,所以小皇帝被掳走后,刘子行告知时宜小皇帝已死,她会那么平静。作为皇帝的老师,那么平静就不正常,只能说明格局太小体会不到。而与周生辰最后一次见面,目送他们离开又满眼是泪,像是预见到了悲剧的发生,而这是本不需要的阐释。彼时她已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周生辰如以往一样出兵打仗。只能说是演员有点任性吧。正如此一生一世的开头机场相遇她反应那么平静,就算是梦也太平淡了,才在配音室为周生辰哭过。。。结果遇到了,那么平淡,眼睛里什么内容都没有。这是我很失望的两个地方。还有西安偶遇,第一次面对面坐着吃东西的时候她的反应。。。真的很失望。其他很多时候太大大咧咧了。。。
最赞回复
-
mono 2022-01-01 23:11:06
这个一生一世专组涛的很清楚,跨越古今 国超的演绎看的出周生辰对时宜爱的珍视珍惜小心翼翼,这是对“不负十一”的续写,这条人物线的宿命感完成的很圆满;而时宜对周生辰却没有那种跨越千年的珍惜感…编剧设置的很巧妙 女演员演技不足,甜剧尚可 没办法成为古今经典,不然稀粥百姓会更为共情
-
沉隐 (黑夜给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翻白眼) 2022-01-02 09:43:32
同意楼主的部分观点吧。我对一生一世这部也非常别扭。此处不谈。
但是要十一的哭戏有-个非常符合主弦律大格局的情绪变化过程,有点太苛求了。这就好比,我们围观完英雄的就义,哇,好感动,然后再去围观英雄亲属的悲伤,哎呦,不够到位。即使我们不去考虑他两心有灵犀的感情,即使她只是小南辰王的徒弟,她心里最本真的情绪也主要是悲痛而不应该是理解。何况师父还是蒙冤惨死,他的死也未能换来太平盛世。
如果我是南辰王府的徒弟,而不是一个生在阳光下活在春风里带着上帝视角的观众,我的本能也是痛他所痛,为师父不值。而不是为他唱颂歌写挽联。
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为民赴死的英雄,他们身后留下的都是残破的小家悲痛的亲人,讴歌英雄的同时,允许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回归基本的感情,悲痛欲绝也罢,哭天抢地也罢,万念俱灰也罢,都属正常。这也是我们普通大众对英雄最后的慈悲。
-
莫比乌斯 楼主 2022-01-02 11:03:50
同意楼主的部分观点吧。我对一生一世这部也非常别扭。此处不谈。 但是要十一的哭戏有-个非常符 同意楼主的部分观点吧。我对一生一世这部也非常别扭。此处不谈。 但是要十一的哭戏有-个非常符合主弦律大格局的情绪变化过程,有点太苛求了。这就好比,我们围观完英雄的就义,哇,好感动,然后再去围观英雄亲属的悲伤,哎呦,不够到位。即使我们不去考虑他两心有灵犀的感情,即使她只是小南辰王的徒弟,她心里最本真的情绪也主要是悲痛而不应该是理解。何况师父还是蒙冤惨死,他的死也未能换来太平盛世。 如果我是南辰王府的徒弟,而不是一个生在阳光下活在春风里带着上帝视角的观众,我的本能也是痛他所痛,为师父不值。而不是为他唱颂歌写挽联。 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为民赴死的英雄,他们身后留下的都是残破的小家悲痛的亲人,讴歌英雄的同时,允许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回归基本的感情,悲痛欲绝也罢,哭天抢地也罢,万念俱灰也罢,都属正常。这也是我们普通大众对英雄最后的慈悲。 ... 沉隐因为这个环节的哭戏和营销,让剧情的主旨被模糊了,主旨是周生辰舍身取义的大爱精神。观众被哭戏吸引走了,被女主带着反思:周生辰不值得啊,为什么要死?为什么这么虐?进而想到,这部剧就是为了虐而虐,编剧真会虐观众,意难平然后不了了之。哭戏不能喧宾夺主,主旨被模糊,格局一下就下来了,还被拉去跟东宫比谁虐,真是完蛋。
-
莫比乌斯 楼主 2022-01-02 11:10:42
同意楼主的部分观点吧。我对一生一世这部也非常别扭。此处不谈。 但是要十一的哭戏有-个非常符 同意楼主的部分观点吧。我对一生一世这部也非常别扭。此处不谈。 但是要十一的哭戏有-个非常符合主弦律大格局的情绪变化过程,有点太苛求了。这就好比,我们围观完英雄的就义,哇,好感动,然后再去围观英雄亲属的悲伤,哎呦,不够到位。即使我们不去考虑他两心有灵犀的感情,即使她只是小南辰王的徒弟,她心里最本真的情绪也主要是悲痛而不应该是理解。何况师父还是蒙冤惨死,他的死也未能换来太平盛世。 如果我是南辰王府的徒弟,而不是一个生在阳光下活在春风里带着上帝视角的观众,我的本能也是痛他所痛,为师父不值。而不是为他唱颂歌写挽联。 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为民赴死的英雄,他们身后留下的都是残破的小家悲痛的亲人,讴歌英雄的同时,允许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回归基本的感情,悲痛欲绝也罢,哭天抢地也罢,万念俱灰也罢,都属正常。这也是我们普通大众对英雄最后的慈悲。 ... 沉隐这就是大多数中国文学作品和其熏陶下的国民情感认知,有悲天悯人,但没有精神的出口,一切波澜曲折,惊心动魄,又回归到身不由己,自我摧残的困顿,和彼此亏欠的申讨上来。周生探讨了大爱大义的人极其牺牲精神在中国这种土壤中存在的可能性,这种探索精神是我更尊敬,更觉得有价值的地方。所以我这么在意这个哭戏的干扰。
-
沉隐 (黑夜给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翻白眼) 2022-01-02 12:20:08
你这个说法我倒是很赞同。我也挺不喜欢那个be美学的说法,明显就是精准对标微博热搜而去的,也不喜欢对哭戏跳楼的营销,觉得轻薄了主题,模糊了方向。不过这个就不仅仅是表演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制作团队和营销推广班底放弃了更高的追求,有屈从讨好市场之嫌。从这个角度来说,周生如故确实上不了很高的分,当然7.2又太低了。其实可以对比同样描写悲剧的战长沙和一丈青,用更悲壮的笔触去描绘时代,用更人性的角度去刻画英雄,用更克制的手法去渲染悲痛,这部剧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
回家 2022-01-02 19:18:25
周生如故里最后时宜的哭戏很多。但是每一个哭戏感觉都是难受和委屈。我想起了葛丽泰嘉宝演的《瑞典女王》,女王为了爱情放弃了王位准备和心上人远走。在船上听到了爱人遇刺身亡(拐走女王的罪名)。为了表达女王的情绪,嘉宝问导演用什么样的表情表演。导演马莫利安告诉嘉宝不要做任何的表情。结果这个镜头成了电影以及嘉宝的经典。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情绪。有的人说女王勇敢有人说坚强还有人说伤心。因为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他们自己的情绪投影。
所以在《周生如故》里周生辰平静的闭上眼让所有人心碎。而时宜的感觉好像已经不是第七集他对哥哥说:如果皇上还怀疑周生辰,那他安排的一切都成了笑话。最后刘子行做的就是天大的笑话。那么还有什么委屈的泪水呢?哀莫大于心死啊!
任嘉伦的周生辰的情绪更让人入戏。
-
随便逛逛 2022-01-02 19:24:05
因为演员的理解就是只能用哭而且是大动作的哭来表达,没法用别的方式来表现更深层次的情绪,也可能她只是感觉委屈和难受所以只能哭。周生辰那平静地一闭眼,真让人心碎💔
-
沉隐 (黑夜给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翻白眼) 2022-01-03 11:05:47
其实不止中国文学作品,应该是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都更偏向于人本主义的探讨,倒不觉得它们中的多数会回到自我困顿和彼此申讨,应该是更关注尊严,价值,情义,自我实现这些偏向人本主义的内容,其实无可厚非。探讨大爱,牺牲,救赎的文学作品往往曲高和寡。周生如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其中部分场景确实带有宗教隐喻。但显然整个创作团队对此浅尝辄止,无意深入。我想这里面有市场的因素,过审的因素,更有表现难度的因素。而且就这个故事本身来说,周生辰作为北陈战神,人生多数时候都是在以战止战,以少数人性命换多数人平安,而不是宣扬个体生命至上,传播福音。他的徒弟也都是战将,不是布道者。他的信念,精神立足点和基督教,佛教教义其实是并不吻合的,更多的还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五行和德道思想,这和北魏中期大兴儒学倒是不谋而合。从宗教来解释,很容易让这个探讨陷入两难境地,比如之前就看到过一个说法,认为周生辰最后被剔骨不仅仅是殉道,也是在为生前的杀孽赎罪,我个人是不太接受这个解读的。
-
回家 2022-01-03 11:12:50
其实不止中国文学作品,应该是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都更偏向于人本主义的探讨,倒不觉得它们中的多数 其实不止中国文学作品,应该是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都更偏向于人本主义的探讨,倒不觉得它们中的多数会回到自我困顿和彼此申讨,应该是更关注尊严,价值,情义,自我实现这些偏向人本主义的内容,其实无可厚非。探讨大爱,牺牲,救赎的文学作品往往曲高和寡。周生如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其中部分场景确实带有宗教隐喻。但显然整个创作团队对此浅尝辄止,无意深入。我想这里面有市场的因素,过审的因素,更有表现难度的因素。而且就这个故事本身来说,周生辰作为北陈战神,人生多数时候都是在以战止战,以少数人性命换多数人平安,而不是宣扬个体生命至上,传播福音。他的徒弟也都是战将,不是布道者。他的信念,精神立足点和基督教,佛教教义其实是并不吻合的,更多的还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五行和德道思想,这和北魏中期大兴儒学倒是不谋而合。从宗教来解释,很容易让这个探讨陷入两难境地,比如之前就看到过一个说法,认为周生辰最后被剔骨不仅仅是殉道,也是在为生前的杀孽赎罪,我个人是不太接受这个解读的。 ... 沉隐所有的选择都是值得的。周生辰对自己的选择也是有认识的。在白马寺和死在何处葬在何处都是他的意识。在这个剧里有作为周生辰的体现(任嘉伦的剧里都有)这和时宜不同。
-
右手 2022-01-03 11:39:19
雍城,鹿苑,周生辰一个沉默的背影都让人心碎。这就是演技和用力表演的区别。
-
低调的小安子 2022-01-03 12:21:15
妈呀,我好像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观众都要他反,因为都是站在女主视角,但女主没理解到周生辰为什么坦然赴死,再加上戏外的一些营销,所以观众也全被带着跑了,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拍,或许真的可以成为经典了
-
莫比乌斯 楼主 2022-01-03 12:25:58
首先,替罪羊是含义是无罪之人(耶稣)替人类担当罪恶,而不是他自己赎自己的罪。周生辰接受剔骨,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牺牲,太子忌惮的是他一人,他死,两军不必自相残杀。也保下了一干人臣。其次,宗教当然不是唯一出口,而人本主义探讨就在于自我实现,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多数是自我困顿的,历代史书是围绕王侯将相,成王败寇撰写,史官的立场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民间作品则是温良恭俭让,善恶因果循环报应的,自我觉醒,单纯利他的案例寥若星辰,如同鲁迅比喻的铁屋子。当然也有,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王阳明的心学,所以在我看来这样单纯探讨封建社会背景下大爱奉献,九死不悔的精神,是可敬的尝试,所以为高潮的哭戏安排遗憾。最后,儒家精神的仁教本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核心在于仁孝之人少有犯上忤逆,更没有窃国叛国的,论语里有类似的推定。这也是与墨家兼爱有出入的地方,要说这里的大爱我认为是更接近墨家的,周生辰并没有一味的服从,也从大局考虑参与了皇位继承人的废立,甚至收留了敌国的皇子,自己也屡破誓言返回中州,乔装夜行。这些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讲不通的,但就孔子认为最低标准的信即诚信就是难以立足的,因为对本国统治者就没有做到诚信。所以宗教是个解读的角度,儒教墨家也是角度,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也不必框死。再最后,如果这只是一部讲情义,尊严,价值,慈悲的电视剧,就我本人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因为已经厌倦了。
-
莫比乌斯 楼主 2022-01-03 12:34:31
其实不止中国文学作品,应该是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都更偏向于人本主义的探讨,倒不觉得它们中的多数 其实不止中国文学作品,应该是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都更偏向于人本主义的探讨,倒不觉得它们中的多数会回到自我困顿和彼此申讨,应该是更关注尊严,价值,情义,自我实现这些偏向人本主义的内容,其实无可厚非。探讨大爱,牺牲,救赎的文学作品往往曲高和寡。周生如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其中部分场景确实带有宗教隐喻。但显然整个创作团队对此浅尝辄止,无意深入。我想这里面有市场的因素,过审的因素,更有表现难度的因素。而且就这个故事本身来说,周生辰作为北陈战神,人生多数时候都是在以战止战,以少数人性命换多数人平安,而不是宣扬个体生命至上,传播福音。他的徒弟也都是战将,不是布道者。他的信念,精神立足点和基督教,佛教教义其实是并不吻合的,更多的还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五行和德道思想,这和北魏中期大兴儒学倒是不谋而合。从宗教来解释,很容易让这个探讨陷入两难境地,比如之前就看到过一个说法,认为周生辰最后被剔骨不仅仅是殉道,也是在为生前的杀孽赎罪,我个人是不太接受这个解读的。 ... 沉隐回复的文字有审查,不能直接回复,可看后面留言。
-
沉隐 (黑夜给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翻白眼) 2022-01-03 18:31:05
圣经中记载耶稣的死确实是为人类众生赎罪,传说三天后他死而复生,一直在耶路撒冷活动,并且他会在末日审判时建立荣耀天国,让信神之人,得到永生。他的死也为人类带来了救赎和福音。周生辰死后却是一干朝臣皆死,北陈陷入大战乱分崩离析。
基督教和佛教对罪与罚的定义也大不同,不是单就某一次行为论罪。基督教以信上帝否为善恶划分,信徒入天堂,不信者入地狱。佛教讲究业报。按照佛教思想,人遭受的一切痛苦和惩罚都是自己的恶业果报,所以之前会有人认为周生辰三个时辰的剔骨之刑是在为他战场上犯下的杀孽赎罪。
您说的周生辰的思想兼有儒家和墨家的特点我是很认同的。生为战神的周生辰有兼爱非攻的思想,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点。但儒家学说可绝不是仅服务于统治阶层的学说,只能说统治阶层充分利用了儒家学说中忠孝悌的思想。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对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搭建,即使今天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只能说,不管是宗教还是哲学都在为人类未解之谜,所受之苦寻找答案。 在周生如故这个故事里,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
momomo 2022-01-04 00:01:32
楼主说儒家精神的本质为仁孝不忤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讲真是谬之千里了。 楼主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多理论基础来自儒家学说吗?儒家五经之一尚书里的名句,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左传中的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孔子提出的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养民,教民,利民。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都是儒家学说里非常重要的民本思想。
家国情怀,更是儒家学说中最为宝贵的部分。为仁由己,力命结合。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法共制,德刑共举。荀子的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周生辰的民本思想,家国情怀很明显是儒家学说的影响。
-
莫比乌斯 楼主 2022-01-04 00:29:43
楼主说儒家精神的本质为仁孝不忤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讲真是谬之千里了。 楼主不知道社会主义 楼主说儒家精神的本质为仁孝不忤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讲真是谬之千里了。 楼主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多理论基础来自儒家学说吗?儒家五经之一尚书里的名句,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左传中的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孔子提出的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养民,教民,利民。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都是儒家学说里非常重要的民本思想。 家国情怀,更是儒家学说中最为宝贵的部分。为仁由己,力命结合。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法共制,德刑共举。荀子的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周生辰的民本思想,家国情怀很明显是儒家学说的影响。 ... momomo你再读读发出来的这些引经据典的内容,是不是从统治者角度思考的问题,是不是本质服务于统治阶级?不用提现在的价值观,儒家思想随时代也在变化进步,脱离历史争论这些毫无意义。
-
momomo 2022-01-04 01:02:45
我们不要模糊话题好吧,周生辰的思想根基主要是受什么影响?儒家学说告诉统治阶级应该爱民利民,这难道不是积极的思想?你可别忘了周生辰本来就是皇室贵胄的身份,他不是平民英雄。如果民本思想和家国情怀也被你认为是为统治者服务的,那我无话可说了。 你提到的墨家学说,很重要的非攻兼爱,是非常厌战的,墨子本人被称为平民圣人,布衣之士,他的思想形成的土壤就是从下至上的。不是儒家学说的从上至下。
墨子多少弟子在诸侯国游历,游说劝和。周生辰常年在外面带兵打仗,他可是北陈战神呢。
当然,他不爱战争爱和平,他希望以战止战,以实力慑人,定疆楼的价值就在此,如果不是他长安周生足以和柴桑沈策的军事实力形成对峙,他的威名足以震慑四方,那个定疆楼形同虚设。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物背景用墨子那套很明显行不通。
当然,先秦百家儒墨思想影响最大,都是入世的思想,这两种思想本身融汇交集,形成周生辰的价值观是说得通的。
我们既然是讨论周生如故,而不是讨论诸子百家思想谁优谁劣,就得以他的故事作为讨论蓝本。否则,我也可以随口一句,我觉得老庄那一套更适合周生辰。
-
莫比乌斯 楼主 2022-01-04 01:53:59
你很有意思,能引经据典却不知道这些经典,比如尚书在当时是给谁读的。你都没明白是什么立场支持的学说,就只在讨论内容,因为一个民本思想就认为站理了,就好比一块屠夫手里的肉,因为听见一个儒者对屠夫说要爱肉,以肉为本,这块肉就跳起来说这是好学问,是民本思想,而忘记自己本来就是块肉。周生辰是贵族没错,可是你既然对当时儒家学说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观点无话可说,那么就至少应该理解那时的儒家学说是围绕统治者的利益进行注解的。你脱离服务于谁,空谈民本和家国情怀本身很可笑。举个例子,野心彪悍如董卓,他没有何太后密旨敢回长安吗?李陵诈降匈奴被全家灭门,司马迁求情被阉刑,是统治者不信奉儒家学说了吗?非也,儒家思想不过是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工具而已。反观周生辰乔装回到中州,干预皇帝废立,还因为一个徒弟擅自前往敌国,哪条仁义礼智信给他的行动依据?
-
莫比乌斯 楼主 2022-01-04 09:08:28
我的言论发不出来,简单点,墨子与儒家比较参考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你笑了那就笑冯友兰吧。jidujiao也笑,抱歉我熟得很,国内外好几个版本的经书都有,应付你的嗤笑还是绰绰有余的。也知道哪里危险哪里该说。楼里各方讨论有各方自由,你管得着我怎么解读哭戏?你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并不知道你自己的体系是什么,只看见为反对讨论zongjiao而反对,为有黑子利用而反对,为楼里有人解读哭戏合你心意而反对,为悬浮于历史的民本而反对,书袋子吊了一堆,言语可看不见儒家的精神,甚是傲慢。你打扰我通宵赶稿,我凭什么不生气?我本无意再回这个帖子,如文头所言,你却再而三激我回复,就因为你打这么多字我就应该跟你坐而论道?还是太自以为是,傲慢了。不回了。
-
momomo 2022-01-04 10:37:37
楼主搬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却做出儒家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评价?您确定这是冯先生的观念。不是您这句话我压根都不会回复。
您不知道冯先生最著名的论断是儒家思想是教人成为圣贤的学说。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这两点哪点不是周生辰的行为准则。而墨家的反战思想明显和周生辰的战神人设不符。
周生辰这个人物本来就不是对标某种哲学体系去的,作者创作他应该是受传统文化诸多影响,各派都有影子。是你先上来就否定儒家思想的影响。
既然是讨论周生辰思想体系,我指出楼主几个明显难自圆其说之处,没半句看不起楼主的地方,犯得着楼主恼羞成怒?什么一知半解,饭圈思维,人参攻击和帽子扣一堆。这好像不是我们读圣贤书的意义吧,呵呵哒。
不过楼主的心胸和气度是不适合论道的。我也不多说了,再挑你几个明显知识体系不严谨的地方,你的人参攻击熊熊怒火我可遭不住。
-
莫比乌斯 楼主 2022-01-04 11:56:11
楼主搬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却做出儒家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评价?您确定这是冯先生的 楼主搬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却做出儒家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评价?您确定这是冯先生的观念。不是您这句话我压根都不会回复。 您不知道冯先生最著名的论断是儒家思想是教人成为圣贤的学说。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这两点哪点不是周生辰的行为准则。而墨家的反战思想明显和周生辰的战神人设不符。 周生辰这个人物本来就不是对标某种哲学体系去的,作者创作他应该是受传统文化诸多影响,各派都有影子。是你先上来就否定儒家思想的影响。 既然是讨论周生辰思想体系,我指出楼主几个明显难自圆其说之处,没半句看不起楼主的地方,犯得着楼主恼羞成怒?什么一知半解,饭圈思维,人参攻击和帽子扣一堆。这好像不是我们读圣贤书的意义吧,呵呵哒。 不过楼主的心胸和气度是不适合论道的。我也不多说了,再挑你几个明显知识体系不严谨的地方,你的人参攻击熊熊怒火我可遭不住。 ... momomo见不惯阴阳怪气,就心胸不行不适合论道?你讲黑子利用,不是饭圈思维?果然一以贯之的自以为是,楼里如何言论要听你安排。半夜发帖有火气,因为审核现在才发出来,只留下方才简短点的低火力版本。现在依然发不出来,帖子被监管了吧?就贴个图吧。
-
莫比乌斯 楼主 2022-01-04 12:17:00
楼主搬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却做出儒家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评价?您确定这是冯先生的 楼主搬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却做出儒家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评价?您确定这是冯先生的观念。不是您这句话我压根都不会回复。 您不知道冯先生最著名的论断是儒家思想是教人成为圣贤的学说。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这两点哪点不是周生辰的行为准则。而墨家的反战思想明显和周生辰的战神人设不符。 周生辰这个人物本来就不是对标某种哲学体系去的,作者创作他应该是受传统文化诸多影响,各派都有影子。是你先上来就否定儒家思想的影响。 既然是讨论周生辰思想体系,我指出楼主几个明显难自圆其说之处,没半句看不起楼主的地方,犯得着楼主恼羞成怒?什么一知半解,饭圈思维,人参攻击和帽子扣一堆。这好像不是我们读圣贤书的意义吧,呵呵哒。 不过楼主的心胸和气度是不适合论道的。我也不多说了,再挑你几个明显知识体系不严谨的地方,你的人参攻击熊熊怒火我可遭不住。 ... momomo无论哪种儒家诠释,教人成圣也好,仁爱仁政也好,前提都是忠君,拥护在位者的统治。周生辰去南萧是基于这个前提吗?冒着被误会通敌叛国的风险只身南下,他的大爱是那个时代儒家思想能诠释的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用儒家思想对周生辰最后死的解读吗?儒家有仁政爱民,但他在那个时代有阶级性是毋庸置疑的!
-
豆友OrIq1bNyCQ 2022-01-04 17:30:18
4个月了写这么长篇,不容易。不喜欢就弃了,这么牵强附会到耶稣身上。。真是emo,想的远超导演无疑。看起来踩女主,其实在强行毁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请问怎么走出来周生如故 (璇若)
- 关于周生辰动心时刻的分析(十六) (Kepler22b)
- 关于周生辰动心时刻的分析(十五) (Kepler22b)
- 关于周生辰动心时刻的分析(十四) (Kepler22b)
- 关于周生辰动心时刻的分析(十二) (Kepler2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