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入屠苏——《周生如故》剧情解读(九)
来自:梳儿
师姐的话,也同样沉甸甸地压在十一的心头!师父能得百姓赞誉,她无比骄傲。但她也明白,民心之所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十一悄悄站在伙房门口,看着窗内的师父,踟蹰不前。师父看见十一,唤她进去。
她想来请罪!是她没能拦住广陵王,让外人进了军营,若是把师姐说的话听了去,怕会害了师父!
而师父却说,“他是王,你是臣子之女,怎么拦?”
师父总是这样,会设身处地为她着想,然后想方设法地让她开心!
她知道,师父说她可以在军营跟大家一起过生辰他们都很开心的话,不仅仅是在安慰她,师父从来就不说假话!她也能感受到,师父为她庆生的用心与开心……
师父的话像驱散阴霾的阳光,十一刚才的阴郁,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阳光灿烂般的笑脸盈盈。
而十一的笑靥如花,却让师父如沐春风般流连忘返,忽地看入了迷……
如果说,小南辰王,是重新点亮十一生命的阳光。那么十一,便是他这么多年饱经风霜历尽苦寒,心中一直期待的那一株……春暖花开……
心底那不知何时埋下的种子,在这一刻,猝不及防地,破土而出……
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失神了吧!才会那样迅速转移视线,低头倒酒,来掩饰这突如其来的陌生的心慌意乱!才会只给十一倒酒,而忘了也为自己斟上一盏……
斟一盏酒,捻几粒花椒……这是他教会十一喝的酒……
“屠苏辞旧,花椒迎新!”
在这温暖的炉火旁,仿佛春风送暖入屠苏!暖入酒中,暖入心房……
十一端起花椒酒,似有所思。师父以为她是怕醉,十一微微笑着,闭上眼睛,以一盏花椒酒向上天默默祈愿,“不求前程,不为富贵,愿能保佑师父和师兄师姐们岁岁年年平平顺顺!”
没有一丝妄念,没有任何奢求!师父惟愿百姓安定,十一只求家人平安……他们所求的,真的不多!
一盏饮尽,十一意犹未尽,师父看着十一又为自己斟了一盏……酒不醉人人自醉!这是十一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小小的任性……而也只有在他的身边,十一可以这样任性一醉!
十一喝醉了,师父将她抱回大帐,就像每次她在书房睡着那样……可这一次,师父没想到睡梦中的十一会揪住他的衣袍,皱着眉头喃喃呓语……
“捷报……师父的捷报呢?两个月了……为什么还没有捷报回来?从来没有那么久过……”
“六镇在哪儿?我都不知道……师父要是死了……我上哪儿找他……”
十一梦中的低泣哭诉,就像她揪住他的衣袍一般,揪着他的心……他从来不知道十一对他的牵挂,是如此之深!
“六镇,在北,中州以北,西州的东北方。如果他死了,不希望你去找,死在何处,就葬在何处!”虽然是十一的梦中呓语,师父也温柔地回应。
死在何处,便葬在何处。
是他早已为自己定好的结局,是他“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壮志豪情!
每一次离开,他都不曾回头,就是希望能不见牵挂,无惧牺牲!他也希望十一可以在这里日日欢喜,不必为了牵挂他而像这样愁眉不展……
可师父的回答却给了十一更多地困惑……她一直没有睡着,只是借着一点酒意,才敢在师父面前倾诉这心中的愁思……那每日每夜,深深藏在心底,无人可诉的思念与哀愁……
“死在何处,葬在何处,为什么不让我找你?”
“人死了,留下的东西都是空的,即便你找到了见到了,除了伤心,其他什么都没有……”
他这一生,所得不多,所求也不多!烽火不断,战事不休。走过尸横遍野,踏过白骨鲜血……见惯了生死,便也看淡了生死!
可是十一不懂,她只知道,门前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帮十一盖好被子,师父便离开了!表面还是云淡风轻,只怕心中早已风起云涌。
离开京师以后,军师都是追随左右,而一路收留的徒弟,也每一次都是随军出征,从来不需要去牵挂一个人,也从来没有一个人默默守在某处,牵挂着他……这些年,他知道十一都在南辰王府等王军,等捷报!大概也只是觉得小姑娘把王府当成了家,对他对师兄师姐们都多了些依赖……而今夜十一的话,藏着他未曾遇到过的小儿女心思,他一时之间也无法参透。恰巧在帐外遇到晓誉来寻十一,于是便让晓誉留下陪她。或许,大师姐能更懂十一的女儿心思……
而大师姐也并未比师父懂得多少……身为孤儿,生逢乱世。自幼身如浮萍、天地为家。遇到师父之后,也是巾帼气概、军旅生涯。虽然如今心中也有了牵挂之人,但也各自有各自的战场,戎马倥惚、奔忙不暇……只能在偶尔驻军休整、更阑人静之时,才有空想一想心中挂念之人……
看到十一又在师父大帐,也只道是小公主撒娇,像往常赖在师父书房一般……整个王府,也只有她敢!
但大师姐的到来,也给了十一心中困惑苦闷的出口……师父为何会说出如果他死了,不希望她去找的话?这些年,她只知道师父师兄师姐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外打仗。而每次传回王府的,都是王军的捷报!师父去的地方是在哪里?他们到底经历过什么?她一无所知……
师姐说,这两年,她和师父还有二师兄去了北面,六镇平乱之后,他们又去了坪州、商谷,三师兄和四师姐在西边,三哥在寿阳,他们,都很少能遇见……
师姐的讲述风轻云淡……对于她来说,这样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
这就是乱世中的人呐,颠沛流离、漂泊不定……还好,他们都是心中有信念之人,每一战,都是在领兵护国、守护百姓!
三哥,也要回漼家了……大师姐不知十一的心事,十一却懂大师姐的牵挂!只是,三哥与大师姐,也注定是此生要错过的……思及此,十一又觉得心中难过!
提到三哥,师姐有些害羞,便想转移话题,正好想起她有件东西想送给十一。
师姐起身脱下外衣,解下贴身穿着的护身软甲送给十一。这是从一个战败的公主身上缴获的,怕弄丢了,便穿在身上。十一觉得有些奇怪,她又不上战场,用不到这个,可师姐坚持要她收下。师姐觉得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师父给的,只有这个,是好不容易缴来的宝贝,心心念念要带回来送给十一。
其实这件护身软甲,对于常年在战场拼杀的大师姐,更重要!可是在她心中,十一一直是南辰王府的公主,金枝玉叶,人人都羡慕的公主!只有这样的宝贝,配公主!
可是如果,如果大师姐没有把这件护身软甲送给十一,如果平阴一战她把能这件软甲穿在身上……
而十一不羡慕公主,她羡慕师姐,可以和师兄少年从军,陪着师父一起吃苦。她却是来享福的,一点贡献都没有!如果她也能像师兄师姐一样,认识少年时的师父,一路陪着师父。大概,她便能更懂师父!
师姐却说,其实他们都来晚了,最艰难的时刻,是师父自己熬过来的……“那些年,宗室皇族拥兵自重,不肯放弃任何兵马。师父离开中州的时候,只有两万骑兵和一万步兵……带了一箱官印请了旨……一路南下,用这些官印招兵买马,才有了一支草草的部队,靠着这些连战连捷,收复城池,让小南辰王的名号,响彻了天下!”
她和二师兄,“是逃到寺院藏身的孤儿,在师父收复失地之后,才决定一起参军。”少年的他们,找到军营苦苦哀求,才终于见到了小南辰王。而那时的小南辰王,也仅仅是个与他们年岁相仿,但却“傲骨虽寒胜剑光,冷眼斜量人世上”的少年将军。“不怕死就跟我走!”豪迈清冷、气壮山河……
以往听到的,都是三哥和百姓口中,战功赫赫威名四方的师父!而她平日见到的,也是不怒自威温润谦和的师父!这是十一第一次,从师姐口中听到,师父如何让小南辰王的名号响彻天下,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此时十一才真正明白那些书上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含义。师父所经历的种种,都是她每日在南辰王府的藏书楼中想象不到的艰辛与磨难……
一晃经年,他们虽还年轻,却都已是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戎马半生……此后余生,大概也是,战死沙场,或老死军营……师姐的话,也让十一渐渐能理解,师父面对生死的那份淡然……也是从这一次的军营之行,十一开始渐渐懂得了师父的“愿得此身长报国”……
“老了能做什么?”
“喂马、洗马,或者打扫军营,只要能留在王军,做什么都行……”
“是啊,只要是在这儿……”
十一也多么希望,能留在这儿,终其一生。不管做什么都行,哪怕也只是让她喂马、洗马,打扫军营,只要能留在师父身边,她都愿意……
聊了这么久,大师姐都饿了……宏将军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肚子饿!这是师父和师弟师妹们都深谙于心的事……
看到十一和大师姐走出帐外有说有笑,师父的心放下不少……看她们要去的方向,师父也心中了然,暗自一笑。这么多年,每个徒弟的习性,他都了如指掌!师父吩咐士兵让伙夫做点热的,还嘱咐说,“宏将军好面子,让伙夫说是本王饿了,让他烧的!”
聪慧的谢云也十分了解大师姐一顿不吃会饿死的吃货秉性,所以会跟她说自己半夜总出来找吃的,伙夫会偷偷留几个烧饼给他,实际上也是他偷偷交待伙夫专门给大师姐留的……
师父为将威严霸气,治军有方。为师又细致入微,体恤徒弟。弟子聪明智慧又互相关爱,军营纪律严明又不失人情……这样的将帅,才能带出这样一支不为名利誓死追随又所向披靡的王军!
十一的困惑得到了解答,十一的牵挂,却依然萦绕在他的心头,如迷雾般久久不能散去……这么多年,与王军在军营同吃同住,同生共死,却从未想过兵士们是否也会有过牵挂,或有人牵挂?
而士兵的回答,与他之前想法,如出一辙。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当日他殿前立誓,甘愿无妻无子,不也是想好了此生归途?只是,在知道了十一的牵挂之后,他又该如何……了无牵挂?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意难平!《周生如故》七个场景剧评完整版 (混搭原著和剧情) (诗瑶)
- 感觉非常蠢啊,之所以不在一起不都是他俩自己作的么? (小念)
- 周生辰是从何时喜欢的时宜呀 (。。。)
- 关于周生辰动心时刻的分析(所有) (Kepler22b)
- 关于周生辰动心时刻的分析(九) (Kepler2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