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教养”和“卖惨”是早期危险人格的警觉信号
来自:董董Mercurio
先要对这个小组的许多分享者说声谢谢。我属于那种,发现一个问题 ,喜欢研究透彻,找到所有资料那种。所以这一周,我翻了小组几乎两年的帖子,真的受益匪浅。
然后我把我接触的NPD(高能+有些反社特征)很多点点滴滴,包括讲过的话,社交媒体内容,尽可能回忆很多细节。
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有没有可能,对一些早期信号产生警觉?当这些信号出现的时候,能意识到,这有可能是危险人格?
还有就是,作为正常人(尤其是很善良、很有同理心、有包容心)的普通人,有些信号其实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但我们很容易因为对“人的多样性”的包容而忽视?
我自己回忆了下,其实有些我自己忽视的信号。我写一写,希望对更多人有帮助。
1,应该对“教养”极度警觉。“教养”背后反映了整个家庭模式,可不只是“讲礼貌”这么浅的层次。
我接触的N其实很没教养,各种没教养。虽然外在学历和能力是非常好的,但是没教养其实很早就在社交媒体体现了出来,后面讲话也是非常没教养的。
比如社交媒体上,语言非常脏,很多骂人的话。这些话脏的我都不好意思打出来。但我当时,只是觉得很惊讶、没见过,以为年轻一代人很多都是这样,是我以前的圈子比较特殊一点而已。
其实很多N说一些很脏的、愤怒的、骂人的话,情绪很过激,他们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他们心里真的是很多羞耻、愤怒,这不是口嗨。
换位思考,我们除非遇到了愤怒的事情,正常情况下,会到处骂人吗,会因为一点小事破口大骂吗,会动不动诅咒世界去死、别人去死吗?会不顾他人的困难去驱使他人花钱或做事吗?
还有就是N很少说谢谢。一般得到好处后不怎么理会。和正常朋友的模式差异很大。
其实对方不说谢谢,是对方就是没有感激的。对方不顺手做你需要的事情,还上升到你要求回报,是对方真的就是不在意的。
很多善良的人,真的会忽略“教养”这个信号。我以前就是。我以前潜意识其实把教养等同于礼貌。
现在知道了:
教养就是养育模式!
教养就是真实的心理模式!
警惕身边没有“教养”的人,他们的真实问题,有可能比没有教养严重的多的多的多。
2,一开始就“卖惨”
回忆来回忆去,发现这一点也不对。正常的朋友不会一开始卖惨诶。
正常人都是和你很熟悉之后,才愿意把家里一些悲剧的事情告诉你。
我发现一开始不熟时候卖惨的,有问题概率真的还蛮大的。
关于这个,我要贴一段经典论述,超级精彩,来自讲反社的书《当良知沉睡》。这一段讲她接触一个罪犯,这段话值得背!!
原文如下:(我标黑了重点)
我在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才第一次了解到这点,那时我得到了采访一位经过法庭认定的、被诊断为“精神病态”的罪犯的机会。这个人并没有暴力倾向,他喜欢用精心设计的投资骗局诈骗别人钱财。我非常好奇这个人以及他的犯罪动机(我当时过于年少无知,以为他这种人凤毛麟角),我问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以为他或许会说“赚钱”和“出狱”,这可是他花最多时间在干的事情。相反,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很简单。我最希望别人觉得对不起我。我这辈子最想要的就是人们的同情。”
我大为吃惊,沉默了好久。我想如果他的答案是“出狱”甚至是“赚钱”的话我会更欣赏他。我也感到很疑惑,为什么这个人(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被人同情?更不用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被人同情。我无法想象。但现在,在聆听了25年受害者讲述的故事之后,我意识到有一个绝佳的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反社会人格者喜欢装可怜。这个理由就像我们的鼻子一样显而易见,但不借助镜子的话又难以看见。这个理由就是,好人会放过一个可怜的谋杀犯,因此,如果反社会人格者想要继续他们的游戏,不管什么游戏,都该不断地装可怜。
好人的同情就像是一纸投降书,它比羡慕和畏惧来得更彻底。当我们心生怜悯的时候(至少在那一刻),我们是毫无防备的,就像许多能把人们凝聚成群体的正面而又基本的人性特征(如社会和专业角色、性联系、尊贤惜才的理念、对领袖的景仰),我们心生同情时情绪上的易感性,也会被那些毫无良知的人拿来利用攻击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同意,赦免一个没有罪恶感的人是不应该的,可当一个人在我们面前扮出一副可怜相的时候,我们往往便会高抬贵手,放他一马。
当我们把同情和怜悯给予那些值得同情、遭遇不幸的人时,同情与怜悯才能体现出善的力量。但如果我们的这些情感总是被那些不值得同情的、经常做出反社会行为的人攫取,那说明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是个潜在的、很管用的危险提示信号,但我们却经常忽略它。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帮我一下|这是刻意的官宣吗 (windyZ)
- 友友们,与其研究npd,不如探索下自己为什么会吸引npd (瓦利哩哩哩)
- 帮我一下|npd会道歉吗 (走散在时光里ly)
- 警惕隐性npd (momo)
- 不要美化bpd,特别是一提到npd就无限美化bpd (syzyz不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