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之道|我在亲密关系中对情绪的思考(Part 3 感受和回应对方的情绪)
来自:乐兮
终于到了最后一篇。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大橙(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23247493/
最后一篇我都有点写不动了,这几年都没有好好静下来读读书(非专业课,非英语练习的那种)。我偶尔会翻翻kindle里五六年前的书单,自己都会惊讶我竟然还买了叔本华,罗素,波伏娃和萨特的一些译本,虽然进度条基本上都停在30%-70%之间,但是我这几年绝对是归零了。人文积淀在迅速枯竭。偶尔写个东西吧,还要被我家“的地得”警察审查一遍。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现实非常骨感。啰嗦完了,还是来个总结吧。
这篇我只想说一个关键词和另外一个我俩吵架/冷暴力到,已经提了“分居”两个字的事件。
关键词:同理心
我在上学的时候,老师曾经花了一整节课只讲了一个概念:同理心和共情能力(empathy),我当时其实有些困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这么强调这个。如今我35岁,无数次的感叹过,如果人类的共情能力可以调高哪怕一个level,这个世界上就会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引用:同理心(英语:empathy),或称同感心、共情等,是从他人的参照系统中理解或感受他人正在经历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运用理解力与想像力等,尝试(在想像中)将自身置于他人处境或所在“位置”的能力。同理心描述了识别、理解和同情他人的感觉、情绪、思想、动机和人格特质的能力和意愿。同理心通常还包括对他人的感受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例如怜悯、哀悼和出于同情的帮助等。同理心的基础是“自我认知”,即一个人对自己的情绪越开放,他们就越能理解他人的感受,以及自我超越,以便能够克服以自我(认知)为中心的态度。“同理心”与“同情心”有相似之处,但是并不相同。
我觉得自己是个对情绪和vibes相对很敏锐的人,能看完前两篇复盘日记,而且看到这里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到(笑)。从20岁到现在这十几年里,经过各种情感事件的磨砺,自认为我对同理心的理解和践行是过了及格线的,甚至成绩还不错。
但是乐兮就很钝。她看起来是个敏感的人:看电影会哭,读书会哭,听歌有时候也会哭。比如她听《国际歌》会哭,听《东方之珠》会哭。看到别人故事的时候又哭又生气的。哭鼻子惨兮兮的挺可爱的。但我一般把这些归为“很容易受到外部情绪/煽情的影响“。
她的钝我指的是“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同理心“ 。学术一点的描述:“元认知很差,躯体感觉阈限很高”。她身体感觉有些钝,情绪上就全方位的更钝。比如她对痛觉很迟钝,对累和饿也迟钝,而且对自己会“累怒症”,“饿怒症”完全不自知。很多时候其实是身体已经疲倦到极限,休息一下就没那么暴躁了,结果她总是变成:身体累→情绪差→情绪差继续折腾自己→然后变得更差,恶性循环。(她每次请病假都是在我的逼迫下:“咱先别忙着挣钱了,回家歇歇吧!” 然后回到家直接昏睡一整天,哎……)
她的转变一般都是情绪受到巨大冲击的时候(其实人的成长和升华通常都伴随是深刻的情绪体验,而且positive的少,negative的多),之前一般都是来自她的父母和长辈的刺激,然后这次是,来自我。
事件:闹别扭/吵架/冷暴力到最后提了“如果不改变,就需要分居冷静一下”这句话。
副标题:她不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伤害到了我,长时间的积累迫使我必须做出强烈的回应以确定对方仍然在乎我,在乎我们的relationship。
移民加拿大之后,我们选了卡尔加里为定居/nesting的地方。
来加拿大之后的生活乐兮日志分享太多了,在这里不多说了。而我从2018年在新西兰旅居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职场。乐兮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是我在职业发展上最心虚和无助的时候。(我其实是事业型的,在工作中能获得很大的满足。不过现在反而躺平了,当学生也挺好的,当妈妈可能是下一个职业。)
我们到卡尔加里的时候,我已经快三年没有工作过了。然而,好死不死,我们刚在卡城站住了脚没有被吓退回国时,疫情来了。总之我就是陷入了转型期的阵痛,焦虑情绪日增,自我价值感急剧降低。然而,迟钝的乐兮没能及时get到,我同样需要的、伴侣的支持却在日益减少。
疫情之后我给自己又找了个学校注册了全职学生学会计,同样变得忙忙活活,以稍稍掩盖我没有经济收入也没有清晰生活目标的心虚。于是,家务活经常没人做,她辛苦了一天回家一口热汤也喝不上是常态。打着两份工的乐兮,每天回家期待的warm & livable的小窝经常一团messy,于是她急三火四的暴脾气也频繁对我发作起来。
其实我是可以“共情”她的感受的。出国后一直是她辛苦赚钱养家,来加拿大之后从事了全新职业,她要完成从清闲的公务员到完全的体力工作者的转变,这种痛苦和压力完全不会比我思考和奋斗如何拿到绿卡少。
但是我的共情和理解并没有换来她的温柔以待。
于是在疫情中的那个夏天,因为她嘱咐我的一件事我一直拖着没去办,终于换来了她又一次的言语暴力:“你再不去把它解决了我们就拜拜吧!”。还有更恶劣的之类的话。这种言语暴力对我来说其实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那天,我再次地一股热血忍不住地往上涌,我仍然没有选择咆哮回去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吵架,但,这次我选择了以前从来没有用过的,也是唯一一次的手段——冷战。
在接下来地一两天里,我对她不理不睬,并写了一封“万言书”(大概1.2万字左右)来盘点和控诉她这些年糟糕的情绪表达和言语暴力。
我在万言书里主要诉求大概是:
我强调了无数次的同理心,你完全没有真正地思考过。
我只想让你好好跟我说话!不要反讽,不要阴阳怪气,不要偷换概念,不要用威胁根本关系的措辞,不要故意激怒我。
我不是超人,也不是圣母,我也需要被温柔以待。
我可以解决掉大环境的问题,解决掉身份的问题,但是我“解决”不了你。不要试图让我去改变你或者你一个劲儿地想要塑造我,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两个独立人格的“共生”才是长久之计。
如果你不能改变态度和方式,我们只能分居冷静一下。
乐兮看完可能是信息太过于overwhelming,而且还看到了分居之类的要求?竟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憋了几分钟冲我喊出来这几句:
你要跟我离婚???(偷换概念,我全文完全没有写这俩字)
我对你不好吗?
我没有努力工作挣钱吗?
我外面有人了吗?
你想怎么样?毁掉我们的家?
说实话,我当时真地被她的零分阅读理解给气笑了。不过我内心其实瞬间也释怀了。这个着急忙慌、气急败坏的回应我还是有一点欣喜的,说明:她还是真的很在乎我,在乎这个家。而且我句句尖锐地指出“她是错的”这个事情,非常打她的痛点。因为乐兮对于“对错”也是总有一种执拗的区分,无论什么事情,哪怕是亲密关系里,也总是要争个对错,较真无比。不蒸馒头争口气么?(叹气)
乐兮后来的转变也挺让我惊讶的,她真的开始思考了,虽然略显生硬和反复。但是她会开始主动地问我:我那样说是不是不太好?你觉得怎么样?我那天态度怎么样,是不是做错了?而且现在越来越趋于安静和温和。这么多年了,又经过回头复盘了好几次,她的情绪能力应该真的可以质变了。
我在一篇日记里曾经提到:乐兮这些年经常让我感到很amazing,是一种很顽强的生命力,有种不断向上thriving的强大力量。很感动,很尊敬。总之,我俩亲密关系发展到现在,大概就是下图这个circle在车轮式的滚动前进。

目前,我们在组建核心家庭的这个人生阶段,未来的挑战还有很多,而且都是全新的。但是有了之前一起经历的事件们作为铺垫,我整体还是很期待未来的故事。
后记:
说起来,我们俩后来在一个观点上达成了一致: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这样了,人类也就这样了。换个人建立新的relationship,同样也要经历相同性质的一地鸡毛,无非就是程度高低,鸡毛多少的问题。这么多年过去,我俩觉得彼此的一地鸡毛似乎还可以收拾得完,换个人还得重复这种行为。有这种时间和精力,俩人一起探索外部世界不好么?经历了这么多情绪事件,思考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也就对一拍两散,另寻新欢不会感兴趣。除非对方是个三体人吧?(沟通就跟做阅读一样,全都写在脸上了,三体人还没有情绪问题,想想就觉得有点小激动呢)
我俩性格特点的几个关键词:
大橙:闷骚,无趣,宅,inactive,温和,安静,therapeutic。
乐兮:明骚,对无数没见过的吃过的玩过的听过的东西感兴趣,active并不知疲倦,aggressive,进取心,守卫型顾家护犊子。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同性亲密关系中的权力争夺、矛盾冲突与防御开启 (Étoile)
- 大家有多久没遇到喜欢的人了?(想听听各位现在处于怎样的人... ( 丫是神兽)
- 相处之道|和女朋友感情依旧但性生活惨淡 (无)
- 最近新发现/自己没有分辨某些情绪情感的能力 (无名氏elle)
- 拉拉一辈子都在追求爱情 (guag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