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逆时钟|经历过退学和弃考的25岁躁郁症患者重启高考计划
来自:一团吸雪鬼
(废话极多,慎入)
这个事情说来话长了。尽管我有种近似盲目的自负——我在成年后这七年当中没有做错过一件事——但尚未康复的我还是不敢在别的组里谈及自己的惨淡人生。我们的社会真的太急了,急于厘清对错,急于审判他人。所以我在这里把自己放心地交给大家,只求我不会面临这样的审判。
那么以下是我的人生。
在刚满十六岁的时候,我还是一名文理兼优的尖子生,那时的成绩甚至够得上中科大的创新班培养候选名单。唯一的遗憾是我们学校是个严重重理轻文的高中,文科连个重点班都没有,尽管我确信自己文科底子强于理科,还是屈从大势进入了理科重点班。
然而不到一个月,我迟缓的理科思维和慢条斯理的行事风格开始给我造成了恶性循环。做题慢-熬夜-听课效率低-做题慢-熬夜-听课效率低……加上班里严格的作业管理机制,最终导向的结果就是,成绩一落千丈,厌学,睡眠障碍,直到心理问题。
在我早期的心理问题彻底暴露出来后,我的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很好的关注,也感谢他们才让我磕磕绊绊地完成了高中学业。但我依然需要一样东西来支撑我一眼望穿将被数理化生环绕的生活,这时恰逢雾霾成为全民话题,深受其害的我,就迫不及待把它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如同许多孩子长大想当医生一般,把环境治理当成了自己的使命。于是填志愿的时候,我也疯了似的把环境相关专业填满了所有志愿的第一专业。
所以说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主义害人呢。走进环境工程,我才知道这是个如此吃高中理科基础的专业,还是数理化生雨露均沾。偌大讲堂里没有几个像我这样一刻不停盯着老师的,可我这颗大脑却像生了锈的机器咔咔作响。最终我缴械了,向攀不上的学业峰峦,向望不到希望的前方人生。
当时的决定只是休学,老老实实地对付自己的心理问题。大约五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开始系统吃抗抑郁药物。然而事情并没有随着抑郁症被正视而迅速好转,我的复学计划随着一次心理崩盘而失败了,又延长了一年。一年后的情形却只是更加糟糕,作息不规律影响了药物效果,嗜睡严重发作,加上自己的分手风波,爸妈的离婚危机,新班级的排斥……我苦苦撑了一个月,最后带着仅存的理智办理了退学手续。
退学之后,我与父母的关系愈发紧张,他们再也不会主动关心我的心理治疗,我只能把所有的生命力投入到互联网上。B站上几位影视区up主让我开始对从未关注过的电影产生了兴趣,在亲自看了几部后,越来越感到惊奇和兴奋,好像回到了对环保话题兴致盎然的高三时期。家里的宽带差到离谱,我很难像大部分人一样即下即看,于是开始拿出以前攒下的压岁钱勤跑电影院看高分院线片,回家后在网上找相关影评和视频解说。渐渐地我开始发现自己在理论上越挖越深,在阅片量不大的情况下,已经能感觉出点一二三四了。
前年也就是2020年夏天,在确认自己对电影的喜爱已经达到非它不可的地步后,我说服爸妈支持我去报了一个艺考培训机构。我不在乎艺考能不能降分,我只想通过它读一所影视院校。然而这一次再次输给了想当然——或者说信息匮乏。我根据人气仓促选择的这家机构,不仅没有实现它声称的小班精品教学,更是搞极其死板的封闭式集训,我在统考集训期间有那么连续几天每天只能睡到四个半小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行业常态,但它确实让我这个长期为嗜睡困扰的人每天都处在体力和情绪双双失控的边缘。在校考集训开始后不久,我主动退出了,而这个机构的坑爹之处此时才真正凸显出来。由于此前机构的几位老师接连撺掇,我这个原先的理科生已经报了文科高考,心存侥幸地希望我的文科底子还够用——事实显然不如我所想,恰恰相反,我的抑郁症(此时已经吃起了躁郁症的药)早就把我巅峰时刻的记忆力磨掉了大半,背书这种事就像踩进火堆般折磨。我的自信心至此流失殆尽,继而直接放弃了高考。
在此之后,为了给自己找条生路,我在一家自媒体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做的依然是靠近自己喜好的电影解说,最后因为工作量过于繁重而辞了职。此后再去找工作,发现只带着高中学历而不受影响的也就那么一家而已。到了尝试勒死自己的那天,我终于把找工作的事丢下来,心安理得地开始虚度时光。这么一虚度,状态反而缓和起来,将近三个月的时候,迎来了病史第一次减药。乘着这股东风,再次去找工作,依然以失败告终。
这个时候,我爸给我提起了一个我从来没认真考虑过的方案——卖出家里的一套房,供我出国留学。
说起来也与本组有那么一丝关联,那时正是我进组前后,在本组和其他地方看了不少逆社会时钟的案例,了解到国外的年龄焦虑相较国内要温和许多。那一刻我感觉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须知我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更是在花钱问题上格外敏感。我次日便查了大量资料,再次日联系了第一家留学中介。
这便是这些天的事情,我跑了一家又一家中介,在收获些微指引的同时,焦虑情绪也越来越严重。中介老师们推销服务的姿态实在太像我曾经的艺考机构了。肄业后空窗三年有余成了我申请不了好学校的理由,长期不碰英语使他们理直气壮地给我推销雅思课程,父亲趁早毕业的愿望使我被催促尽快决定,放弃艺考的经历又使我被父母千叮咛万嘱咐要考虑清楚……快,快,快,这些天我不断听到快这个字,即便在没人的时候,我都不能沉下一口气翻开黑塞的书静静心,满脑子都是,赶紧定留学吧,不然要迟了。
终于我忍不住想,这还是我留学的初衷吗?留学是好,但我有必要在自己那么弱小的时候,就主动挤进家庭和社会的夹缝中不得喘息吗?万一仓促做的这个决定再不合自己心意,我还能给自己的人生收场吗?
直到我在知乎看到一个答案,是写给29岁计划留学的肄业生的建议。答主在最后打出了这番话:
“其实我觉得你没怎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你是想要体验国外生活呢?还是想要移民呢?还是想要转行呢?还是想要学点技能傍身?”
说的不是我,但这个“想清楚”的疑问好像一下子敲醒了我。我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吗?我是真的想用这一套房的钱深造,还是仅仅用来逃避中国的教育体制?抑或是逃避这已经走进死胡同里的人生?我声称自己要对抗年龄焦虑,但我何尝不是在迎合这年龄焦虑的社会?我给了自己自我疗愈的空间了吗?我给了自己看清电影是否是我人生之光的机会了吗?
带着这些未解的疑问,我决定给我爸省下这套房。我25岁的身体里装着的还是那个18岁的灵魂,有点单纯,有点残破,需要时间去认清,需要时间去弥补。
我的时间不能浪费,重走来时路大概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时隔两年,我将重启自己的艺考和高考。现在,我有自己想读的专业,我相信对它比一般人更加了解;我有所剩无几的学习基础,但思维还在可以重新捡起;我所摸索到的中国比18岁的人们略多一些,也许可以让我少走一些弯路。我既然能组织出这篇文章,就说明我的理智比决定留学那一晚更加够用。
我并非不向往触碰另一种形式的社会生活。等到我本科毕业可以读硕士的时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应该也有30岁了。我想等那时再重提这曾令我垂涎的留学计划。用剩下五年半的时光,去慢慢看清自己的理想以及包裹着理想的整个世界,也许这才是社会时钟审判下的自由独行,而非看似逃离的迎合。
那么就这样吧。有许多困难等着我克服,但2023年的高考我先预定一席。期盼那时,能以更好的面貌与组里迷茫过的朋友们相会。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需要鼓励|感觉自己在三年退学里走不出来了 (鸭知道)
- 需要建议|看到组里30+出国留学定居和在xhs看到一个年轻女生... (momo)
- 需要建议|32岁大专毕业可以考研或者雅思出国留学吗 (睡个好觉)
- 焦虑治愈剂|为什么有的人特别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星星乐乐)
- 需要建议|希望能收集到尽可能更多tzn辞职逆时针的故事和路径...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