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艺术&传播巫术之《话术》(一)“有氧信息”和“无氧信息”
日常诗人(从天狼星到地球,晚了十万年)
表达艺术&传播巫术之《话术》(一)“有氧信息”和“无氧信息”
原创 真实生活 真实生活 2021-10-27 11:58收录于话题#写作13个#文案13个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阅尽市面上关于【写作】和【公共传播】的优秀图书,消化并形成笔记,供自己沉淀和读者参考。 目前已经读到第二本:《话术》,作者是杨大宇(貌似是个研究厌学的自由职业者),本文是第一篇笔记。
01
这本书一开篇,作者就创造了一对概念:“有氧信息”和“无氧信息”。
我第一眼看到这两个词,就兴奋起来——联想到学生时代,上课的时候,或者被迫要去听某些讲座的时候,如果不得不听,或者坐在那不允许干别的事、只能竖起耳朵听,一定会有生理反应——头疼,就是进入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空间的那种头疼。
看书的时候,我也经常犯困。犯困也是大脑缺氧的表现。
我十分怀疑,作者跟我一样,长期有这种听课或看书时被折磨的经历,才造出了这对词。
作者从生理反应的角度,定义“有氧信息”和“无氧信息”——让你接收起来疲惫的、困倦的、头疼的信息,就是无氧信息。相反的就是有氧信息。
02 这么定义显然有点“主观”,不同人对相同信息的反应不一样,我头疼的时候,别人可能听得津津有味,别人犯困的时候,我可能进入了“心流状态”。 不过也不要紧,我们完全可以主观地使用这一对概念。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就进入了“反智主义”大批判。 比如:

比如:

比如:


再比如:

03 然后,作者做出了一个预言,这个预言,一定程度上,我觉得正在成真!

这本书的后面,就是如何学会“有氧写作/有氧输出”的技术性内容,我会在后面的读书笔记里更新!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读写训练的100种方法(13):网聊 (日常诗人)
- 读写训练的100种方法(12):保护表达的行动力 (日常诗人)
- 读写训练的100种方法(11):幽默和释放 (日常诗人)
- 读写训练的100种方法(10):阅读更高级的读物 (日常诗人)
- 读写训练的100种方法(9):开启同理心 (日常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