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读《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有效遏制了买买买欲望!
无事小神仙 ◕‿◕(标记日常。)
就是这本书啦,节选其中一些有效给购物欲降温的内容,分享给大家,我还没有读完,但是感觉很有效!
#书摘 时过境迁,现在大众崇拜的对象是财富本身——财富是最梦幻、最奢华的生活的保障。
重要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或已经做了什么。
富人普遍受人爱戴是因为他们选择自己生活的神奇能力(居住的地方、共同生活的伴侣),并能随心所欲、不费吹灰之力地改变它们。
他们似乎永远游刃有余,周而复始,没有终点,未来永远比过去更精彩、更诱人。
需要特别指出,对富人唯一重要的是他们的财富为他们打开的广阔前景。
他们看起来确实是以消费美学为指引的,他们对消费美学的掌握(而非对工作伦理的服从和经济上的成功)才是他们高人一等的核心,是他们获得普遍成功的原因。
#书摘 杰里米·希布鲁克(Jeremy Seabrook)曾提醒过他的读者,当今社会依赖于“制造人为的、主观的不满足感”,因为本质上“人们满足于自己拥有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威胁”。
于是,人们真正拥有的东西被淡化,被贬低,被较富裕的人锋芒毕露的奢侈消费所掩盖:“富人成为被普遍崇拜的对象”。
#书摘 想要缓解无聊,就需要花钱。如果想一劳永逸地摆脱这个幽灵的纠缠,达到“幸福状态”,就需要大量的金钱。
欲望是免费的,但实现欲望,进而体验实现欲望的愉悦状态,需要资源。
对抗无聊的药方不在医保范畴,金钱才是进入治疗无聊的场所(如商场、游乐园或健身中心)的通行证。
这些场所的存在本身就是最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的滋生,它们存在的意义是让欲望不断沸腾,永不停歇,也无法停歇,但由于预期的满足而深感欢愉。
#书摘 按照周围人的标准去做是不行的,因为得体的标准已经被设定了,并不断提升。
它来自远离邻里守望的地方,来自报纸杂志和光鲜亮丽、永不间断地传递消费者福音的电视广告。
贫民区那些绞尽脑汁的替代品不堪一击,不值得骄傲,无法减弱,自卑的痛苦
关于一个人是否是合格消费者的评价来自远方,本地舆论根本无法与之抗争。
#书摘 本来是市场选择了他们,并把他们培养成消费者,剥夺了他们不受诱惑的自由,但每次来到市场,消费者都觉得自己在掌控一切。他们可以评判、评论和选择,他们可以拒绝无限选择中的任何一个除了“必须作出选择”之外。
寻求自我认同,获取社会地位,以他人认为有意义的方式生活,这些都需要日复一日地到访消费市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心得分享|买不到好看的女装真不是你的错,全公司最胖的带货... (沉默如海)
- 不要买|所谓618 演都不演了 (早点睡觉)
- 讨论区|突然发现老一辈儿的攀比心是最大的消费主义 (o西瓜真好吃o)
- 讨论区|有必要买iPad嘛? (速冻兔干🐰)
- 讨论区|谈谈最近盛行的撕拉片 (sMall)